学术投稿

冠心病患者LDLR基因C97T突变与血清ADP、LEP的关系及意义

霍丽静;张明明;刘欣;宋光耀;高伟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瘦素, 脂联素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 基因C97T位点多态性与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P)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0例为病例组,同期正常体检者600例作为对照组. DNA 直接测序技术对2组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分为CC、CT、TT 3 种基因型. ELISA法检测各基因型血清 LEP、APN 浓度;同时检测两组血脂、体质量指数(BMI) 等指标. 逐步回归分析统计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与血清LEP、APN的相关性.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BMI、TC、LEP水平明显升高,而HDL、ADP明显降低; 病例组吸烟率、饮酒率、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 病例组及对照组TT基因型者LEP水平明显高于TC、CC基因型者,ADP水平明显低于TC、CC基因型者 (P <0.05). 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LEP水平和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多态性呈显著正相关(r = 0.697,P < 0.05);ADP水平和LDLR 基因C97T突变位点多态性呈显著负相关(r = -0.337,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EP水平升高,ADP水平降低. 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血清LEP、ADP水平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因缺血性卒中且伴颅内外血管狭窄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共治疗3 个月,观察卒中复发率和副作用.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9.8%、28.3%,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 结论:短期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没有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

    作者:左凤同;刘辉;吴慧君;刘洁琼;苏娜;董爱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术风险评估表》预测切口感染的国外应用进展及 国内应用启示

    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常见原因[1]. 发生SSI 并死亡的患者 75%归因于SSI[2]. 在中国当前医疗模式下, 控制SSI 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3]. 《手术风险评估表》(以下简称NNIS )是国内外用来评估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较好工具, 且在国外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研究拟对国外应用的进展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NNIS 在国内应用的启示,为国内优化 NNIS、降低 SSI 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作者:宫玉龙;王庆丰;郭芳;孟丽敏;高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小机器跳数对宫颈癌调强计划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小机器跳数对计划质量的影响,为计划设计时小机器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innacle治疗计划的DMPO优化方式对10例宫颈癌病例进行调强计划设计,小机器跳数分别取4 MU、5 MU、6 MU、8 MU、10 MU、12 MU、15 MU , 每个患者共得到 7 个计划,所有计划的小子野面积均取5 cm2,计划的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与小机器跳数为4 MU的计划保持一致. 处方剂量为95% PTV 45 Gy,1.8 Gy/次. 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靶区V95%、V105%、V110%、Dmean、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30%、V40%),子野数量及机器跳数.将结果与小机器跳数为4 MU的计划相比较.结果:随着小机器跳数的增加,V95%小幅降低,V110%与Dmean小幅增加,而V105%、增加的幅度较大,适形度降低,均匀性变差. 统计学比较显示当小机器跳数低于10 MU时,V105%、V110%、Dmean、CI、HI的均P > 0.05,当小机器跳数≥10 MU时,靶区的部分剂量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 随着小机器的增加,子野数目显著降低,机器跳数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变化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宫颈癌调强计划时,小机器跳数可适当提高,这样不会引起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显著改变,同时可以达到减少子野数量的效果.

    作者:陈亮;艾源;倪佰会;娄凤君;王焕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尿毒清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35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连续治疗 3 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及血尿素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 41.2%,治疗组有效率 7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尿毒清颗粒可以明显改善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多项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贾军利;王淑萍;李迎婕;李春玲;肖志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整合素与肿瘤细胞耐药

    整合素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受体,能通过促进细胞-细胞和细胞-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介导多种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的活性而参与细胞生存维持、细胞周期调节、细胞迁移和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过程.近来研究发现, 整合素也在肿瘤细胞耐药机制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吕帅;王艳林;艾文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骨癌痛大鼠延髓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在骨癌痛大鼠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CP组).癌细胞接种前后不同时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痛阈检测和胫骨X线检查,并于相应时点取延髓组织,定量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整联蛋白alpha M (ITGAM)、分化抗原簇 14(CD14)和 Toll 样受体 4(TLR4)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mRNA表达. 结果:与N 组和S 组比较,BCP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ITGAM、CD14 和TLR4 及GFAP mRNA 从接种后第 7 天开始表达增加,并持续至接种后21 d(P < 0.05). X 线片显示BCP组术后胫骨注射部位可见逐渐加重的骨质破坏. 结论 :骨癌痛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上调,该核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发病机制.

    作者:刘希江;茅金宝;刘光杰;王红;王岩;王公明;张孟元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造影剂流速对前列腺癌MR动态增强扫描效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造影剂注射流速对不同病理分级前列腺癌 ( PCa ) 动态对比增强 MR ( DCE-MRI )灌注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佳的注射流速. 方法:使用 3 . 0 T GE 磁共振扫描仪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心肾功能正常、体质指数(BMI)≤25 kg/m2 的 70 例 PCa 患者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 35 例患者动态增强造影剂的注射流速为 2.5 mL/s,其余 35 例患者动态增强造影剂的注射流速为 5.0 mL/s, 通过 GE AW 4.3 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外周带癌区信号强度-时间( SI-T )曲线,计算出达峰时间( Tmax )、大强化程度( SImax%)和快强化率( Rmax ) ,并分别分析造影剂不同注射流速对动态增强灌注指标的影响. 结果:造影剂注射流速 2.5 mL/s 与 5.0 mL/s 的两组 PCa 患者不同病理分级低危组( Gleason 评分 < 7 分)、中危组( Gleason 评分 = 7 分)、高危组( Gleason 评分 > 7分) 三组 Tmax 的均值分别为 (19.89 ± 2.76)s、(15.42 ± 1.68)s;(16.91 ± 2.34)s、(12.88 ± 1.73)s;(14.13 ± 1.81)s、(10.20 ± 1.42)s,两组 PCa 的 Tmax 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61,3.10,3.25, P < 0.01). 两组 PCa 的 SImax%的均值分别为 (1.45 ± 0.17)%、(1.51 ± 0.27)%;(1.62 ± 0.12)%、(1.84 ± 0.18)%;(1.86 ± 0.16)%、(2.11 ± 0.28)%,两组 SImax%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4,-4.55,-5.16,P < 0.05). 两组 PCa 的 Rmax 的平均值分别为 (6.29 ± 2.62)%、(7.64 ± 4.09)%;(8.92 ± 4.21)%、(10.24 ± 9.09)%;(10.85 ± 2.89)%、(12.43 ± 3.51)%,两组 Rmax 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07,-3.85,-8.68,P < 0.01). 造影剂注射流速 5.0 mL/s 的 PCa 患者较注射流速为 2.5 mL/s 的PCa 患者动态增强灌注指标 Tmax 缩短,SImax%、Rmax 升高. 结论:造影剂注射流速为 5.0 mL/s 的 PCa患者较流速为 2.5 mL/s 的 PCa 患者动态增强灌注指标更加敏感,可以提高 PCa 的增强效果,有助于提高对 PCa 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俊;尹雪梅;姬广海;蔡磊;李鹏;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相同麻醉深度条件下等效剂量罗库溴铵与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恢复状况的比较

    目的:比较相同麻醉深度下,等效剂量的罗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恢复的差异并探究强直刺激后计数(PTC)与四个成串刺激中首个肌颤搐(T1)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 60 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C组(顺式阿曲库铵组)和R组(罗库溴铵组) ,每组各30例.麻醉诱导C组采用顺式阿曲库铵2ED95,R组采用罗库溴铵2ED95. 记录肌松药起效时间t0 (注药毕至T1抑制到0的时间)、t1(注药毕至 PTC开始恢复的时间)、t2 (注药毕至T1开始恢复的时间)、t3 (从PTC开始恢复至T1恢复的时间)及T1恢复前记录到的PTC大值(PTC at T1). 结果:与罗库溴铵组相比,顺式阿曲库铵组t0、t1、t2均明显延长(P < 0.05);而两组患者t3及PTC at T1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 > 0.05);经Pearson 检验,两组 PTC 与 T1恢复时间呈显著负相关(P < 0.01, r = -0.811 vs -0.801),回归直线分别为:C 组:t2 = 16.906-1.046 PTC, R 组:t2 =19.068-1.161 PTC. 结论:与顺式阿曲库铵相比,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及肌松作用开始逆转的时间明显缩短,但PTC一旦开始恢复(肌松作用开始逆转),PTC与T1的间隔时间(两者的恢复速度)无明显差异;PTC与T1恢复时间呈良好相关性,因而可用PTC来预测T1的恢复时间.

    作者:阎雁宏;薛纪秀;马艳辉;尹橙;刘广宇;王天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LDLR基因C97T突变与血清ADP、LEP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 基因C97T位点多态性与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P)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0例为病例组,同期正常体检者600例作为对照组. DNA 直接测序技术对2组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分为CC、CT、TT 3 种基因型. ELISA法检测各基因型血清 LEP、APN 浓度;同时检测两组血脂、体质量指数(BMI) 等指标. 逐步回归分析统计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与血清LEP、APN的相关性.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BMI、TC、LEP水平明显升高,而HDL、ADP明显降低; 病例组吸烟率、饮酒率、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 病例组及对照组TT基因型者LEP水平明显高于TC、CC基因型者,ADP水平明显低于TC、CC基因型者 (P <0.05). 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LEP水平和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多态性呈显著正相关(r = 0.697,P < 0.05);ADP水平和LDLR 基因C97T突变位点多态性呈显著负相关(r = -0.337,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EP水平升高,ADP水平降低. 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血清LEP、ADP水平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霍丽静;张明明;刘欣;宋光耀;高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水通道蛋白在肺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s)是一组构成水通道并与水通透性密切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广泛存在于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界. 它的发现和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释了水跨膜转运的调节机制. 从AQP 的发现至今 20余年间,有关它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肾脏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鉴于AQP对水分子跨膜转运的重要调节作用, 肺作为存在水液交换的又一重要脏器,有关AQP对肺液体平衡的调节作用同样引起重视. 本综述主要讨论了 AQP 与肺液体调节的相关性及其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沈楚婕;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BiPAP 对伴有高碳酸血症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伴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2012 年10 月至2014 年12 月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12 例伴有高碳酸血症并且合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 BiPAP Auto N757 型无创呼吸机治疗10 d 后,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 结果:在应用 BiPAP 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pH显著下降(P < 0.05),PaO2显著升高(P < 0.05),PaCO2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BiPAP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 年10 月单一术者所行的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ATLRN) 106 例,男 69 例,女 37 例,年龄平均(56.5 ± 13.8)岁,体质指数(22.43 ± 2.68) kg/m2,左侧 51 例,右侧 55 例,肾肿瘤直径 2.5 ~ 11.2 cm,平均5.3 cm. T1N0M0 87例,T2N0M0 19例. 在肾外周相对无血管层面行手术操作:(1)腹侧层面为Gerota筋膜与肾前融合筋膜之间;(2)背侧层面为Gerota 筋膜与侧锥筋膜之间;(3)肾脏Gerota 筋膜与腰肌筋膜之间;(4)上部层面为肾上极与肾上腺之间或者肾上腺与隔肌之间;(5)肾脏 Gerota 筋膜下部到达髂窝水平.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位值、术后引流量中位值、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106 例手术均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 手术平均时间为(128 ± 65)min;出血量中位值85(8 ~ 2 200)mL,输血5例;术后引流量中位值 76(0 ~ 1 290)mL;术后住院天数(7.8 ± 3.8)d. 下腔静脉损伤、隔肌损伤及脾脏损伤各 1例. 结论: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在肾周的无血管层面分离,视野清晰,解剖标志明确,手术的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文伟;霍庆祥;张寒;魏澎涛;韩兴涛;马魏魏;马潞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干扰高迁移率族蛋白A2的表达对NB4细胞裸鼠种植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建立裸鼠体内 NB4/ShHMGA2 细胞种植瘤模型, 探索稳定敲低高迁移率族蛋白 A2 (HMGA2)的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形状的影响. 方法:每组5只4~5周龄的BALB/c裸鼠,经4 Gy 60 Co照射后腋窝皮下分别接种 8 × 106个NB4/ShHMGA2、NB4/ShControl 细胞(对照组),观察成瘤性,3 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化法检测NB4细胞种植瘤组织切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B4/ShHMGA2及对照细胞在裸鼠腋下均成瘤,NB4/ShHMGA2细胞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NB4/ShHMGA2 细胞与对照组瘤体体积分别为(1 484.25 ± 156.342)和(3 228.674 ± 285.64)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B4/ShHMGA2细胞与对照组瘤块重量分别为(650.46 ± 85.12)和(2 135.33 ± 198.0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B4/ShHMGA2细胞组种植瘤组织切片Ki-67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 结论:敲低HMGA2的表达在体内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作者:魏小平;谭丽;潘庆珍;林伟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时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显微夹闭术的佳手术时机,并分析其治疗效果. 方法:病例为我院神经外科曾收治的8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患者通过CT、DSA和CT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所有患者进行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24、48、72 h 内手术分别为17、44 和20 例,术后2 ~ 6个月对患者复查,评估动脉瘤夹闭是否良好,GOS 评分预后疗效是否满意,术后有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加重.结果:81 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复查 CT、DSA 或 CTA 均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GOS 评分预后疗效满意, 术后随访 73 例恢复良好, 轻残 5 例, 重残 3 例,24、48、72 h 内手术的疗效良好率分别为 94.12%、90.91%和85.00%. 无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早期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出血后手术越早预后越佳.

    作者:何巍;刘荣耀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体外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结核病的作用

    目的:探讨体外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IGRA )在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儿科门诊就诊 185 例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采用 IGRA 检测,对其与结核病诊断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IGRA 阳性组中,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 PPD 强阳性率(PDD≥15 mm)为 50.9%,明显高于IGRA 阴性组的9.1%(X2 = 37.263,P < 0.00); IGRA 阳性组中,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发病率为 30.2%,明显高于IGRA 阴性组的 3.0%(X2 = 28.928,P < 0.00); IGRA 在儿童筛查结核病敏感性为 80.0%,特异性为77.6%;联合TST检测其敏感性达到95.0%.结论:对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开展IGRA筛查,可提高患者发现率和减少儿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影像学筛查.

    作者:黎燕琼;谭守勇;刘志辉;谭耀驹;黄艳君;孔少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内镜辅助下同一切口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腺良性结节切除术

    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疾病均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病变,两者可能会同时伴发. 传统的方法是一般需要在甲状腺中部水平行一较大的弧形切口, 分离颈阔肌皮瓣以暴露出甲状舌管囊肿和甲状腺病变部位,采用这样的切口术后颈前可遗留较明显手术瘢痕,影响美观. 内镜手术所达到的美容和微创效果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已开始应用在甲状腺[1]及颈部囊切除术[2]. 当两种疾病同时发生时,如何既能完整切除病灶,又能达到美容和微创的效果? 为此,笔者在成功开展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及颈部囊肿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内镜辅助下颈前颏下入路切口同时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及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病变切除术.

    作者:洪伟雄;姚雪榕;蔡谦;黄晓明;郑亿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缝隙连接蛋白43参与灯盏生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DZS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为假手术组、MCAO 组、DZSM 组、甘珀酸(CBX)组、DZSM + CBX组.各组于再灌注后48 h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测定Caspase-3表达量,MCAO 组分别于再灌注后 3、12、24、48 h 观察缝隙连接蛋白 43(Cx43)表达变化情况,再灌注后 48 h比较各组Cx43表达量. 结果:DZSM、CBX和DZSM + CBX组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Caspase-3 表达量均低于 MCAO 组(P < 0.05). 再灌注后各时间点 Cx43 表达量均升高(P < 0.05),DZSM、CBX 和 DZSM + CBX 组 Cx43 表达量较 MCAO 组低 (P < 0.05),CBX 与 DZSM + CBX 组 Cx43 表达量较DZSM组低(P < 0.05). 结论:DZSM 可减轻 MCAO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梗死体积,下调 Caspase-3表达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表达有关.

    作者:周子懿;高俊鹏;卢鸿基;向军;陈依萍;王立新;蔡业峰;蔡定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ExoQuick 提取人血清外泌体方法改良及比较

    目的:优化经ExoQuick 提取人血清中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以获得高质量 exosome,并与超速离心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ExoQuick试剂盒及其改良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血清exosome.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BCA)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 表面标志物CD6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可提取到血清exosome ,电镜下观察到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囊泡结构;ExoQuick试剂盒法及其改进方法提取所得样本浓度显著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P < 0.05);SDS-PAGE显示3种方法提取样本蛋白表达强度及丰度存在差异;Western blot表明3种方法提取exosome 均表达其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 且含同浓度蛋白的情况下, ExoQuick 试剂盒法及改良法其 CD63 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 结论:3 种方法均能提取血清中exosome,ExoQuick试剂盒法及改良方法提取exosome 效率更高, 同时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提取样品中的杂蛋白.

    作者:王仁峰;耿振;李朝阳;鲍会静;李雪;周迪苏;宋士伟;刘运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自制水囊行后鼻孔填塞治疗高血压患者后鼻孔出血78例

    高血压患者后鼻孔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可发生于单侧,亦可发生于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也可持续出血而危及生命. 此类患者常出血量较多,导致鼻内镜检查及处理受到限制[1].而采取纱球后鼻孔填塞后患者感觉较为痛苦, 且临床并发症颇多. 因此,继续探讨迅速、有效的止血措施非常重要. 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1 日, 我科应用自制水囊行后鼻孔填塞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后鼻孔出血患者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铭芳;庞康;邓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老年人亚临床甲减对肺部感染发病的影响

    亚临床甲减是指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血浆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甲减. 其对血脂、心血管系统、精神状况以及生育能力的危害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英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8%的女性,3%的男性患有亚临床甲减, 在55岁以上的女性人群中, 该病的发病率高达10%,其每年向临床甲减转化的发生率为3%~4%[1]. 现该病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但相关亚甲减与肺部感染的研究乏善可陈[2]. 本文收集了我院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亚甲减发病率较高的中老年患者,发现了该病常见并发症的同时,观察到其对中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也有明显影响,为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特报告如下.

    作者:李洋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