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武;李昌崇
目的:通过分析造影剂注射流速对不同病理分级前列腺癌 ( PCa ) 动态对比增强 MR ( DCE-MRI )灌注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佳的注射流速. 方法:使用 3 . 0 T GE 磁共振扫描仪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心肾功能正常、体质指数(BMI)≤25 kg/m2 的 70 例 PCa 患者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 35 例患者动态增强造影剂的注射流速为 2.5 mL/s,其余 35 例患者动态增强造影剂的注射流速为 5.0 mL/s, 通过 GE AW 4.3 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外周带癌区信号强度-时间( SI-T )曲线,计算出达峰时间( Tmax )、大强化程度( SImax%)和快强化率( Rmax ) ,并分别分析造影剂不同注射流速对动态增强灌注指标的影响. 结果:造影剂注射流速 2.5 mL/s 与 5.0 mL/s 的两组 PCa 患者不同病理分级低危组( Gleason 评分 < 7 分)、中危组( Gleason 评分 = 7 分)、高危组( Gleason 评分 > 7分) 三组 Tmax 的均值分别为 (19.89 ± 2.76)s、(15.42 ± 1.68)s;(16.91 ± 2.34)s、(12.88 ± 1.73)s;(14.13 ± 1.81)s、(10.20 ± 1.42)s,两组 PCa 的 Tmax 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61,3.10,3.25, P < 0.01). 两组 PCa 的 SImax%的均值分别为 (1.45 ± 0.17)%、(1.51 ± 0.27)%;(1.62 ± 0.12)%、(1.84 ± 0.18)%;(1.86 ± 0.16)%、(2.11 ± 0.28)%,两组 SImax%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4,-4.55,-5.16,P < 0.05). 两组 PCa 的 Rmax 的平均值分别为 (6.29 ± 2.62)%、(7.64 ± 4.09)%;(8.92 ± 4.21)%、(10.24 ± 9.09)%;(10.85 ± 2.89)%、(12.43 ± 3.51)%,两组 Rmax 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07,-3.85,-8.68,P < 0.01). 造影剂注射流速 5.0 mL/s 的 PCa 患者较注射流速为 2.5 mL/s 的PCa 患者动态增强灌注指标 Tmax 缩短,SImax%、Rmax 升高. 结论:造影剂注射流速为 5.0 mL/s 的 PCa患者较流速为 2.5 mL/s 的 PCa 患者动态增强灌注指标更加敏感,可以提高 PCa 的增强效果,有助于提高对 PCa 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俊;尹雪梅;姬广海;蔡磊;李鹏;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发病时间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关系.方法:对本科室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373例手足口病儿童做回顾性分析,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作为合并脑炎的标准,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和合并脑炎病例中4项指标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结果:经统计分析,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可能的风险因素中,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白细胞及发病时间,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风险因素,临床中需引起重视,而外周血白细胞及发病时间,在本研究中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并无相关性.
作者:林克武;李昌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 ICU 血源性危重脓毒症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提高ICU血源性危重脓毒症的救治水平提供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例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及病原菌分布等,按出院时的结局将其分为院内死亡组和康复出院组,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 638 例,血源性危重脓毒症870例,年龄(48 ± 12)岁,男560例,康复出院558例,Logistic 回归方程提示APACHEⅡ评分、年龄、降钙素原、血乳酸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血源性危重脓毒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年龄、降钙素原、血乳酸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赵湛元;侯六生;杨婷;徐雪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CTS)局部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纳入中期CTS患者,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前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正常腕管超声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差患者高频超声特点及治疗前后电生理改变. 结果:CTS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疗效差患者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与效果好患者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效果差患者的电生理较封闭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越大,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越大,预后越差;手术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后仍有电生理改变,手术治疗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作者:梁军利;张燕;张玉玲;许予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亚临床甲减是指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血浆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甲减. 其对血脂、心血管系统、精神状况以及生育能力的危害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英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8%的女性,3%的男性患有亚临床甲减, 在55岁以上的女性人群中, 该病的发病率高达10%,其每年向临床甲减转化的发生率为3%~4%[1]. 现该病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但相关亚甲减与肺部感染的研究乏善可陈[2]. 本文收集了我院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亚甲减发病率较高的中老年患者,发现了该病常见并发症的同时,观察到其对中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也有明显影响,为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特报告如下.
作者:李洋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高血压患者后鼻孔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可发生于单侧,亦可发生于双侧,可间歇反复出血,也可持续出血而危及生命. 此类患者常出血量较多,导致鼻内镜检查及处理受到限制[1].而采取纱球后鼻孔填塞后患者感觉较为痛苦, 且临床并发症颇多. 因此,继续探讨迅速、有效的止血措施非常重要. 2013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1 日, 我科应用自制水囊行后鼻孔填塞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后鼻孔出血患者7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铭芳;庞康;邓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在婴幼儿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2月在我院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径路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76例.所有患儿均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行左侧支气管插管,术中行单肺通气. 采用压力控制通气模式,FIO2 100%,I:E 1:1~ 1.5,通过调整呼吸频率(25 ~ 40 次/min)和控制压力(15 ~ 30 cmH2O)水平来维持 SpO2和 ETCO2在正常范围之内;术中保持适度的头高位,CPB结束后常规超滤,严格控制液体入量. 分别在诱导后OLV 前(T1)、OLV 10 min(T2)、OLV 30 min(T3)、CPB 结束后 OLV 10 min(T4)及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T5)抽动脉血测定PaO2、PaCO2值,并记录各时点的HR、MAP值及术后患儿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时间. 结果:所有患儿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术中通气侧无气胸发生;PaO2在 T2、T3、T4、T5 时较 T1 降低(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数值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PaCO2、HR、MAP在各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恰当的插管技巧、合理的通气策略及术中加强对肺的保护条件下单肺通气可以安全的应用于在婴幼儿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中.
作者:章征兵;明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miR-21在肺纤维化模型中对ADAMTS-1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 方法:(1)建立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和构建体外肺纤维化模型,应用qRT-PCR 检测miR-2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观察 ADAMTS-1蛋白的表达.(2)通过体外转染miR-21相似剂(mimics)及抑制剂(inhibitors)至NIH3T3细胞,Westem blot法检测ADAMTS-1蛋白的表达. 结果:(1)在小鼠肺纤维化模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博来霉素处理后的3个时间点,小鼠肺组织miR-21表达明显上调,而ADAMTS-1蛋白表达明显下调 (P < 0.01).(2) 在构建体外肺纤维化模型中,NIH3T3细胞经5μg/L的TGF-β1刺激后,ADAMTS-1 蛋白表达下调,miR-21 表达量明显上调(P < 0.01). (3)对NIH3T3 细胞转染 miR-21 相似物及抑制剂后实验结果显示,高表达miR-21 后,NIH3T3 细胞 ADAMTS-1 蛋白表达下调,反之亦然. 结论:(1)体内外实验证实,肺纤维过程中miR-21表达上升,ADAMTS-1蛋白表达下降. (2)miR-21可负调控细胞ADAMTS-1的表达水平.
作者:赵红;姚平波;戴利;张平;何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 )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4 ( RBP4 )与心率变异性( HRV )的相关性. 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63 例,同期住院血压正常者 65 例,收集纳入患者一般资料,测定血脂、血糖等一般生化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受试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4 水平,并监测 24 h 动态心电图,记录 HRV 时域参数,包括检测时间内全部 R-R 间期标准差(SDNN)、每 5 min 内 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ANN)、 每 5 min R-R 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 (SDNNindex)、 相邻 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 RR 间期相差≥50 ms 占总窦性心搏的百分数(PNN50),运用 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EH 组患者血清 RBP4 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 均低于对照组 ( P < 0 . 05 ). 血清 RBP4与 HOMA-IR(r = 0.145,P < 0.05)呈正相关,与 SDNN(r = -0.240, P < 0.05)、SDANN(r = -0.303, P <0.05)、SDNNindex(r = -0.415,P < 0.05)、RMSSD(r = -0.236,P < 0.05)、PNN50(r = -0.151,P < 0.05)均呈负相关. 结论:视黄醇结合蛋白 4 可能是通过胰岛素抵抗途径,降低了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增加了突发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作者:李小雷;王忠;陈少泽;陈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文拉法辛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 方法:将中、重度癌痛122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62例予以文拉法辛联合盐酸吗啡缓释片(试验组),60例予以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评价两组疗效和副反应. 结果:两组用药后疼痛强度、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第四天及以后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平均维持剂量、 平均大剂量及达到维持剂量平均时间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57.5 mg/d vs 80.4 mg/d、59.0 mg/d vs 80.7 mg/d、1.4 h vs 1.9 h,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 < 0.05). 消化道反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27.4% vs 53.3%)(P < 0.05). 结论:文拉法辛联合吗啡治疗癌性疼痛缓解率高,吗啡剂量减少,副反应少.
作者:黄小红;周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雄性 SD 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n = 6):假手术组(S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 SL 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 SH 组)和舒芬太尼 + 渥曼青霉素组( WM 组).于再灌注前,各组分别注入以下药物:SL 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 1 μg/kg , SH 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 3 μg/kg , WM 组予渥曼青霉素15 μg/kg 及舒芬太尼 1 μg/kg , S 组及 I/R 组予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末,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浆 cTnI 浓度;取心脏测定缺血危险区( AAR )和梗死区( IS )体积. 结果:与 S 组相比,其余四组 cTnI 浓度均明显升高(P < 0.01);与 I/R 组比较,SL 组、SH 组 cTnI 浓度及 IS/AAR 均明显降低(P < 0.01),WM 组cTnI 浓度明显降低(P < 0.01);与SL组比较,SH组cTnI浓度及IS/AAR均明显降低(P<0.01), WM组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保护作用与PI3K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燕;吴新海;黄飞;徐向辉;张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 年10 月单一术者所行的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ATLRN) 106 例,男 69 例,女 37 例,年龄平均(56.5 ± 13.8)岁,体质指数(22.43 ± 2.68) kg/m2,左侧 51 例,右侧 55 例,肾肿瘤直径 2.5 ~ 11.2 cm,平均5.3 cm. T1N0M0 87例,T2N0M0 19例. 在肾外周相对无血管层面行手术操作:(1)腹侧层面为Gerota筋膜与肾前融合筋膜之间;(2)背侧层面为Gerota 筋膜与侧锥筋膜之间;(3)肾脏Gerota 筋膜与腰肌筋膜之间;(4)上部层面为肾上极与肾上腺之间或者肾上腺与隔肌之间;(5)肾脏 Gerota 筋膜下部到达髂窝水平.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位值、术后引流量中位值、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106 例手术均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 手术平均时间为(128 ± 65)min;出血量中位值85(8 ~ 2 200)mL,输血5例;术后引流量中位值 76(0 ~ 1 290)mL;术后住院天数(7.8 ± 3.8)d. 下腔静脉损伤、隔肌损伤及脾脏损伤各 1例. 结论: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在肾周的无血管层面分离,视野清晰,解剖标志明确,手术的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文伟;霍庆祥;张寒;魏澎涛;韩兴涛;马魏魏;马潞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炎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胃镜下取胃黏膜,通过普通病理组织学检测胃黏膜病理类型及其活动性,免疫组织学检测AQP3、AQP4表达. 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其中活动期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AQP3、AQP4 蛋白表达升高更为明显,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表达低于非胃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AQP3表达明显低于非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表达不同,AQP3、AQP4可能成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胃炎诊断和治疗的靶点之一.
作者:杨鹏;徐华;张华;车会刚;王建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伴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2012 年10 月至2014 年12 月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12 例伴有高碳酸血症并且合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 BiPAP Auto N757 型无创呼吸机治疗10 d 后,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 结果:在应用 BiPAP 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pH显著下降(P < 0.05),PaO2显著升高(P < 0.05),PaCO2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BiPAP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CD4+CD29+T细胞与病理类型及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0 例肺癌患者外周血 CD4+CD29+T 细胞、γ 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探讨三者与病理类型及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1) 肺癌患者 CD4+CD29+T 细胞及 TNF-α 百分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而IFN-γ 显著降低(P < 0.05);(2)肺癌患者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及小细胞癌分别为 23、17、11 及 9例;0、Ⅰ、Ⅱ及Ⅲ期患者分别为 15、15、17 及13 例;(3)CD4+CD29+T 细胞及 TNF-α 百分含量与病理类型及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性,但 IFN-γ 与病理类型及分期呈显著负相关性(r 绝对值均 > 0.65,均 P < 0.05).结果:CD4+CD29+T细胞及TNF-α 含量升高、IFN-γ 降低是肺癌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 且与病理类型及分期密切相关.
作者:吴卫锋;吴洁文;邢窕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治疗孤立肾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53 例孤立肾结石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M-PCNL组31例,F-URS组22 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M-PCNL组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要明显大于F-URS组,但住院总费用少于F-URS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CNL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F-URS 组,但两组总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M-PCNL 组出现大出血、胸膜损伤的几率要高于 F-URS 组,术后高热的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cr 水平术后 24 h 均上升,F-URS 组 72 h 后开始下降, 术后 7 d 接近术前水平,M-PCNL 组逐步上升,术后 7 d时与F-U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NGAL水平术后24 h 较术前均明显升高,术后72 h开始下降,术后7 d时接近术前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疗效确切,大出血发生率更低,对肾功能影响更小,尤其适合孤立肾结石的治疗.
作者:梁磊;杨春生;孟繁林;薛健;刘忠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 例(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72 例,采用对硝基苯酚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 PON-1、ox-LDL,同时检测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等生化指标,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 结果:脑梗死组血清 PON-1、HDL-C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ox-LDL、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动脉IMT与血清PON-1 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ox-LDL水平正相关. 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PON-1 活性降低,导致抗氧化能力的减弱,使血清ox-LDL水平增加,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朱卫香;刘彦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建立一种三向连接构造(three-way junction formation,3WJ)组合引物介导的滚环扩增技术(primer generation-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PG-RCA)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 方法:根据EV71 VP1基因保守区设计3WJ模板T、3WJ引物P以及环状探针CP前体. 对EV71进行恒温滚环扩增,检测患者咽拭子中EV71. 结果:建立的新的滚环扩增技术能检测到amol级的合成RNA,检测临床标本时特异性强、敏感度好. 结论:3WJ组合PG-RCA恒温滚环扩增技术检测肠EV71特异性强、敏感性好、不需昂贵的PCR荧光检测仪,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张宏萍;周敏;陆仁飞;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中紧密连接的主要结构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在脑组织内表达的变化特点,探讨细菌性脑膜炎中血脑屏障的变化.方法:采用肺炎链球菌Ⅲ型菌株和等量的生理盐水脑池内注射,建立3周龄大鼠细菌性脑膜炎模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技术,分别于感染后24 h、48 h、5 d后检测Occludin在脑组织内的表达. 结果:(1)Loeffler的神经行为学评分,24 h、48 h与5 d时造模组评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Occludin 的表达,肺炎链球菌感染后24 h 大鼠脑组织Occludin 的表达明显降低,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8 h 后降至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 d 表达较 48 h 上升,但仍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 0.05). 结论: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后,Occludin表达下降且有先下降后增高规律,提示Occludin参与了感染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董燕;杜开先;张燕;张晓莉;贾天明;郭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行鼻内镜鼻窦手术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 + 超低剂量纳洛酮组(RDN1组 ~ RDN3组),观察记录患者术后30 min、1、2、4、8、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第一疼痛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芬太尼使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任意时间点平均VAS得分R组 > RDN1组 > RDN2组 > RDN3组,R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N2组和RDN3组在观察的任何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 RDN1组和RDN2组在第一疼痛时间、 术后1 h按压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RDN2组和RDN3组在术后24 h按压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芬太尼用量3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低于R组.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能明显改善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其效果随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这种增高对急性疼痛更敏感.
作者:谭素云;肖圣华;王智钧;韩全国;刘永宏;邱志建;卢钊楷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