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鼠肺炎链球菌脑膜炎Occludin的变化及其意义

董燕;杜开先;张燕;张晓莉;贾天明;郭葳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 脑水肿, 血脑屏障, 咬合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中紧密连接的主要结构蛋白咬合蛋白(Occludin)在脑组织内表达的变化特点,探讨细菌性脑膜炎中血脑屏障的变化.方法:采用肺炎链球菌Ⅲ型菌株和等量的生理盐水脑池内注射,建立3周龄大鼠细菌性脑膜炎模型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技术,分别于感染后24 h、48 h、5 d后检测Occludin在脑组织内的表达. 结果:(1)Loeffler的神经行为学评分,24 h、48 h与5 d时造模组评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Occludin 的表达,肺炎链球菌感染后24 h 大鼠脑组织Occludin 的表达明显降低,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8 h 后降至低,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 d 表达较 48 h 上升,但仍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 < 0.05). 结论: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后,Occludin表达下降且有先下降后增高规律,提示Occludin参与了感染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508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 508 例患者资料,患者男女比例 340:168,平均年龄(48.4 ± 12.0)岁;共540 侧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 495 侧(91.7%),输尿管上段结石 45 侧(8.3%);其中鹿角形结石98侧(18.1%),多发结石335侧(62.0%),单发非鹿角形结石107 侧(19.8%). 既往曾行开放手术取石者31例;平均结石大径(31.3 ± 11.9)mm. 结果:共完成手术559例次,均一期成功建立通道,其中单通道手术543例次、双通道手术16例次. 平均手术时间(79.3 ± 38.1)min,平均首个通道建立时间(8.2 ± 3.0)min,平均结石处理时间(40.5 ± 35.4)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9 ± 2.9)d. 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80.4%,其中单发非鹿角形结石为100.0%、多发结石及鹿角形结石75.5%;再次手术28 例(再次经皮肾镜手术19 例,输尿管软镜手术9例),终手术清石率85.4%.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68例(12.2%),其中术后发热45例(8.1%),无感染性休克患者;接受输血22例(3.9%),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5 例(0.9%),无肾切除患者. 无中转开放手术,气胸1例,无其他毗邻脏器损伤. 结论: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黄建林;廖勇;安宇;黄翔;何鹏;邱明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疾病中居第三位,而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15%~25%[1],传统翼点入路是治疗 MCA 动脉瘤的经典入路[2].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显微器械的不断更新,许多治疗动脉瘤的显微微创技术应运而生, 近 3年来我科对 15 例 MCA 动脉瘤经眶上外侧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许文辉;周志平;吴达;王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因缺血性卒中且伴颅内外血管狭窄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予阿司匹林治疗,共治疗3 个月,观察卒中复发率和副作用.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3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9.8%、28.3%,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 结论:短期内应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伴有颅内外血管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没有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

    作者:左凤同;刘辉;吴慧君;刘洁琼;苏娜;董爱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术风险评估表》预测切口感染的国外应用进展及 国内应用启示

    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常见原因[1]. 发生SSI 并死亡的患者 75%归因于SSI[2]. 在中国当前医疗模式下, 控制SSI 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3]. 《手术风险评估表》(以下简称NNIS )是国内外用来评估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较好工具, 且在国外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研究拟对国外应用的进展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NNIS 在国内应用的启示,为国内优化 NNIS、降低 SSI 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作者:宫玉龙;王庆丰;郭芳;孟丽敏;高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症监护室血源性危重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 ICU 血源性危重脓毒症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提高ICU血源性危重脓毒症的救治水平提供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例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及病原菌分布等,按出院时的结局将其分为院内死亡组和康复出院组,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 638 例,血源性危重脓毒症870例,年龄(48 ± 12)岁,男560例,康复出院558例,Logistic 回归方程提示APACHEⅡ评分、年龄、降钙素原、血乳酸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血源性危重脓毒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年龄、降钙素原、血乳酸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赵湛元;侯六生;杨婷;徐雪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气管胸膜瘘中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 fistula,BPF)是肺叶或肺切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据报道虽然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病率只有0.5%~15.0%, 但是其病死率却高达23.6%~71.2%[1]. BPF患者易发生气胸、脓胸、败血症,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等,90%的BPF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2]. BPF 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冲洗引流、 外科手术及内镜下封堵等,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手术修补支气管残端. 其中支气管内镜下封堵疗法对于小瘘口具有创伤小、操作时间短、疗效好的优点,内镜下介入治疗 BPF 的方法众多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3].近期,一项关于支气管镜下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封堵支气管胸膜瘘的研究成为了热点, 其研究结果显示该疗法对于小瘘口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宋亚亚;高宝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发病时间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关系.方法:对本科室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373例手足口病儿童做回顾性分析,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作为合并脑炎的标准,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和合并脑炎病例中4项指标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结果:经统计分析,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可能的风险因素中,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白细胞及发病时间,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风险因素,临床中需引起重视,而外周血白细胞及发病时间,在本研究中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并无相关性.

    作者:林克武;李昌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在基层医院开展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价值

    单孔腹腔镜技术是目前微创外科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手术[1-3]. 受单孔通道商品化及单孔腹腔镜操作器械价格昂贵等原因的制约,单孔腹腔镜技术难以向基层医院普及.我院自2014年1-12月应用自制单孔多通道装置及常规腹腔镜操作器械成功在基层开展了单孔腹腔镜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松林;韩芳;赵海生;张晓华;黄明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缝隙连接蛋白43参与灯盏生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DZS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为假手术组、MCAO 组、DZSM 组、甘珀酸(CBX)组、DZSM + CBX组.各组于再灌注后48 h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测定Caspase-3表达量,MCAO 组分别于再灌注后 3、12、24、48 h 观察缝隙连接蛋白 43(Cx43)表达变化情况,再灌注后 48 h比较各组Cx43表达量. 结果:DZSM、CBX和DZSM + CBX组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Caspase-3 表达量均低于 MCAO 组(P < 0.05). 再灌注后各时间点 Cx43 表达量均升高(P < 0.05),DZSM、CBX 和 DZSM + CBX 组 Cx43 表达量较 MCAO 组低 (P < 0.05),CBX 与 DZSM + CBX 组 Cx43 表达量较DZSM组低(P < 0.05). 结论:DZSM 可减轻 MCAO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梗死体积,下调 Caspase-3表达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表达有关.

    作者:周子懿;高俊鹏;卢鸿基;向军;陈依萍;王立新;蔡业峰;蔡定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对肺小细胞癌确诊的价值

    目的:纤支镜小标本活检易出现取材不满意而导致诊断困难,本文探讨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对肺小细胞癌(SCLC)组织活检之外的补充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在纤支镜直视下钳取活检小标本及取得刷检物,经联合活检、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CK-pan、TTF-1、CD56、NSE、Syn、 CgA ,终确诊的SCLC 69例. 并设置对照组51 例非肺小细胞癌 (NSCLC). 结果:SCLC组69 例,NSCLC 组51例,两组的同步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阳性结果分别对应为 62 例和45 例,刷检液基细胞学与组织学活检的统计学差异为(P = 0.022 和 0.042); CK-pan、TTF-1、CD56 在 SCLC 组的阳性表达率为 81.8%, 86.7%, 100.0%; 而CK-pan 在NSCLC组 (鳞癌、 腺癌) 均为100.0%;TTF-1 在NSCLC组的鳞癌为5.0%, 腺癌为66.7%; CD56 在NSCLC组的鳞癌为 0%, 腺癌为 3.0%; NSE、CgA、Syn 在 SCLC 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 95.2%,48.4%,而NSCLC组(鳞癌、腺癌)均为0.0%.结论:SCLC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与组织活检有较高一致性,但其诊断的敏感性差于组织学活检. 在纤支镜活检取材不满意,组织形态难以辨别的情况下,刷检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可作为SCLC确诊策略之一.

    作者:邵少慰;唐铁鑫;张学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水通道蛋白在肺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 AQPs)是一组构成水通道并与水通透性密切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广泛存在于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界. 它的发现和研究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释了水跨膜转运的调节机制. 从AQP 的发现至今 20余年间,有关它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尤其是在肾脏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鉴于AQP对水分子跨膜转运的重要调节作用, 肺作为存在水液交换的又一重要脏器,有关AQP对肺液体平衡的调节作用同样引起重视. 本综述主要讨论了 AQP 与肺液体调节的相关性及其在肺部疾病诊疗中的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沈楚婕;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中老年人亚临床甲减对肺部感染发病的影响

    亚临床甲减是指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血浆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甲减. 其对血脂、心血管系统、精神状况以及生育能力的危害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英国流行病学研究发现,8%的女性,3%的男性患有亚临床甲减, 在55岁以上的女性人群中, 该病的发病率高达10%,其每年向临床甲减转化的发生率为3%~4%[1]. 现该病已在临床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但相关亚甲减与肺部感染的研究乏善可陈[2]. 本文收集了我院住院患者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亚甲减发病率较高的中老年患者,发现了该病常见并发症的同时,观察到其对中老年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也有明显影响,为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特报告如下.

    作者:李洋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氯胺酮具有镇静及良好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小儿手术麻醉首选药, 但术后不良反应多. 本文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伍辉萍;杨承祥;洪彬源;蔡日生;刘梅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60例Ⅲb ~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初期4个周期的诱导化疗,且达到部分缓解或稳定,观察组在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第21天开始应用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给予佳支持治疗,观察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PFS及OS明显高于对照组,PFS分别为(7.3 ± 1.20) vs (3.5 ± 1.13)个月,OS分别为(12.2 ± 1.14) vs (7.1 ± 1.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轻,主要为疲乏和白细胞减少,但患者均可耐受. 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稳定后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万莉娟;肖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探索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对瑞芬太尼诱发的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将80例ASAⅠ~Ⅱ级的择期行鼻内镜鼻窦手术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 + 超低剂量纳洛酮组(RDN1组 ~ RDN3组),观察记录患者术后30 min、1、2、4、8、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第一疼痛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芬太尼使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任意时间点平均VAS得分R组 > RDN1组 > RDN2组 > RDN3组,R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N2组和RDN3组在观察的任何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 RDN1组和RDN2组在第一疼痛时间、 术后1 h按压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RDN2组和RDN3组在术后24 h按压次数上无统计学差异,芬太尼用量3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低于R组.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超低剂量纳洛酮能明显改善瑞芬太尼导致的术后痛觉过敏,其效果随右美托咪定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这种增高对急性疼痛更敏感.

    作者:谭素云;肖圣华;王智钧;韩全国;刘永宏;邱志建;卢钊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BiPAP 对伴有高碳酸血症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伴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2012 年10 月至2014 年12 月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12 例伴有高碳酸血症并且合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 BiPAP Auto N757 型无创呼吸机治疗10 d 后,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 结果:在应用 BiPAP 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pH显著下降(P < 0.05),PaO2显著升高(P < 0.05),PaCO2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BiPAP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同时机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治疗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破裂出血显微夹闭术的佳手术时机,并分析其治疗效果. 方法:病例为我院神经外科曾收治的8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患者通过CT、DSA和CT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所有患者进行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24、48、72 h 内手术分别为17、44 和20 例,术后2 ~ 6个月对患者复查,评估动脉瘤夹闭是否良好,GOS 评分预后疗效是否满意,术后有无神经功能障碍的加重.结果:81 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复查 CT、DSA 或 CTA 均显示动脉瘤夹闭良好,GOS 评分预后疗效满意, 术后随访 73 例恢复良好, 轻残 5 例, 重残 3 例,24、48、72 h 内手术的疗效良好率分别为 94.12%、90.91%和85.00%. 无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显微动脉瘤夹闭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早期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出血后手术越早预后越佳.

    作者:何巍;刘荣耀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干扰高迁移率族蛋白A2的表达对NB4细胞裸鼠种植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建立裸鼠体内 NB4/ShHMGA2 细胞种植瘤模型, 探索稳定敲低高迁移率族蛋白 A2 (HMGA2)的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形状的影响. 方法:每组5只4~5周龄的BALB/c裸鼠,经4 Gy 60 Co照射后腋窝皮下分别接种 8 × 106个NB4/ShHMGA2、NB4/ShControl 细胞(对照组),观察成瘤性,3 周后处死裸鼠.免疫组化法检测NB4细胞种植瘤组织切片中Ki-6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B4/ShHMGA2及对照细胞在裸鼠腋下均成瘤,NB4/ShHMGA2细胞肿瘤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NB4/ShHMGA2 细胞与对照组瘤体体积分别为(1 484.25 ± 156.342)和(3 228.674 ± 285.64)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B4/ShHMGA2细胞与对照组瘤块重量分别为(650.46 ± 85.12)和(2 135.33 ± 198.0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NB4/ShHMGA2细胞组种植瘤组织切片Ki-67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 结论:敲低HMGA2的表达在体内可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作者:魏小平;谭丽;潘庆珍;林伟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体血回输装置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以 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disc、CNKI、VIP、WANGFANG 等数据库,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推荐的 RevMan 5 . 3 . 5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 17 篇,共计1 993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可减少术后异体血输血率,与负压引流装置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59% vs 37.47%, OR:0.28(0.14 ~ 0.55), Z = 3.67, P < 0.000 1],而与不引流组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及意义[13.05% vs 16.91%, OR:0.73(0.47 ~ 1.13), Z = 1.41, P = 0.16]. 在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b)水平、住院时间、术口感染这三个结局指标上,自体血回输装置与负压引流装置/不引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系统评价为自体血回输装置降低输血率的临床有效性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对术后第3 天Hb 水平、住院时间、术口感染等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与常规负压引流装置/不引流进行比较,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洪坤豪;潘建科;潘碧琦;杨伟毅;刘军;谢辉;郭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CTS)局部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纳入中期CTS患者,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前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正常腕管超声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差患者高频超声特点及治疗前后电生理改变. 结果:CTS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疗效差患者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与效果好患者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效果差患者的电生理较封闭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越大,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越大,预后越差;手术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后仍有电生理改变,手术治疗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作者:梁军利;张燕;张玉玲;许予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