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对肺小细胞癌确诊的价值

邵少慰;唐铁鑫;张学思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纤支镜刷检, 液基细胞检查, 组织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纤支镜小标本活检易出现取材不满意而导致诊断困难,本文探讨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对肺小细胞癌(SCLC)组织活检之外的补充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在纤支镜直视下钳取活检小标本及取得刷检物,经联合活检、刷检液基细胞学以及免疫组化检测CK-pan、TTF-1、CD56、NSE、Syn、 CgA ,终确诊的SCLC 69例. 并设置对照组51 例非肺小细胞癌 (NSCLC). 结果:SCLC组69 例,NSCLC 组51例,两组的同步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阳性结果分别对应为 62 例和45 例,刷检液基细胞学与组织学活检的统计学差异为(P = 0.022 和 0.042); CK-pan、TTF-1、CD56 在 SCLC 组的阳性表达率为 81.8%, 86.7%, 100.0%; 而CK-pan 在NSCLC组 (鳞癌、 腺癌) 均为100.0%;TTF-1 在NSCLC组的鳞癌为5.0%, 腺癌为66.7%; CD56 在NSCLC组的鳞癌为 0%, 腺癌为 3.0%; NSE、CgA、Syn 在 SCLC 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0%, 95.2%,48.4%,而NSCLC组(鳞癌、腺癌)均为0.0%.结论:SCLC纤支镜刷检液基细胞学与组织活检有较高一致性,但其诊断的敏感性差于组织学活检. 在纤支镜活检取材不满意,组织形态难以辨别的情况下,刷检液基细胞学与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可作为SCLC确诊策略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缝隙连接蛋白43参与灯盏生脉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DZSM)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分为假手术组、MCAO 组、DZSM 组、甘珀酸(CBX)组、DZSM + CBX组.各组于再灌注后48 h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测定Caspase-3表达量,MCAO 组分别于再灌注后 3、12、24、48 h 观察缝隙连接蛋白 43(Cx43)表达变化情况,再灌注后 48 h比较各组Cx43表达量. 结果:DZSM、CBX和DZSM + CBX组再灌注48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Caspase-3 表达量均低于 MCAO 组(P < 0.05). 再灌注后各时间点 Cx43 表达量均升高(P < 0.05),DZSM、CBX 和 DZSM + CBX 组 Cx43 表达量较 MCAO 组低 (P < 0.05),CBX 与 DZSM + CBX 组 Cx43 表达量较DZSM组低(P < 0.05). 结论:DZSM 可减轻 MCAO 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梗死体积,下调 Caspase-3表达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x43表达有关.

    作者:周子懿;高俊鹏;卢鸿基;向军;陈依萍;王立新;蔡业峰;蔡定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CTS)局部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纳入中期CTS患者,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前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正常腕管超声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差患者高频超声特点及治疗前后电生理改变. 结果:CTS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疗效差患者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与效果好患者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效果差患者的电生理较封闭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越大,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越大,预后越差;手术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后仍有电生理改变,手术治疗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作者:梁军利;张燕;张玉玲;许予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在脑血管疾病中居第三位,而大脑中动脉(MCA)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 15%~25%[1],传统翼点入路是治疗 MCA 动脉瘤的经典入路[2].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显微器械的不断更新,许多治疗动脉瘤的显微微创技术应运而生, 近 3年来我科对 15 例 MCA 动脉瘤经眶上外侧入路行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许文辉;周志平;吴达;王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血糖、肌酸激酶同工酶及发病时间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关系.方法:对本科室2010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 373例手足口病儿童做回顾性分析,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异常作为合并脑炎的标准,对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和合并脑炎病例中4项指标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应结论. 结果:经统计分析,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可能的风险因素中,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外周血白细胞及发病时间,经检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血糖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风险因素,临床中需引起重视,而外周血白细胞及发病时间,在本研究中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并无相关性.

    作者:林克武;李昌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生存时间的影响. 方法:将60例Ⅲb ~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初期4个周期的诱导化疗,且达到部分缓解或稳定,观察组在完成4个周期化疗后第21天开始应用培美曲塞单药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对照组给予佳支持治疗,观察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PFS及OS明显高于对照组,PFS分别为(7.3 ± 1.20) vs (3.5 ± 1.13)个月,OS分别为(12.2 ± 1.14) vs (7.1 ± 1.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轻,主要为疲乏和白细胞减少,但患者均可耐受. 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稳定后应用培美曲塞维持治疗能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万莉娟;肖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两种晶体预充液对儿童心肺转流术中血糖及乳酸的影响

    目的:比较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乳酸林格液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血糖及乳酸的影响. 方法:体外循环( CPB )下行室缺或房缺修补术儿童 60 例,年龄 1 ~ 6 岁,体重 8 ~ 20 kg , ASAⅡ ~ Ⅲ级,随机分为乳酸钠林格液预充组(R 组)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预充组(L 组).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阻断主动脉后(T2)、停机前(T3)、关胸后(T4)测定患儿动脉血气、乳酸(Lac)、血糖(Glu)、电解质.结果:两组血糖及乳酸在 CPB 后均升高(P < 0.01),在 T2、T3时点 L 组乳酸低于 R 组(P < 0.05),血糖高于 R 组(P < 0.01),而 T4时两组乳酸及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作为儿童 CPB 晶体预充液,能提供能量底物,降低乳酸浓度,对电解质及血气影响小,其预充效果优于乳酸林格液.

    作者:吕洁;高鸿;欧炜;邹小华;谭立;田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自体血回输装置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以 Meta 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disc、CNKI、VIP、WANGFANG 等数据库,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推荐的 RevMan 5 . 3 . 5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文献 17 篇,共计1 993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可减少术后异体血输血率,与负压引流装置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59% vs 37.47%, OR:0.28(0.14 ~ 0.55), Z = 3.67, P < 0.000 1],而与不引流组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及意义[13.05% vs 16.91%, OR:0.73(0.47 ~ 1.13), Z = 1.41, P = 0.16]. 在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b)水平、住院时间、术口感染这三个结局指标上,自体血回输装置与负压引流装置/不引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本系统评价为自体血回输装置降低输血率的临床有效性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对术后第3 天Hb 水平、住院时间、术口感染等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与常规负压引流装置/不引流进行比较,术后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洪坤豪;潘建科;潘碧琦;杨伟毅;刘军;谢辉;郭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ExoQuick 提取人血清外泌体方法改良及比较

    目的:优化经ExoQuick 提取人血清中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以获得高质量 exosome,并与超速离心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ExoQuick试剂盒及其改良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血清exosome.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BCA)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 表面标志物CD6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可提取到血清exosome ,电镜下观察到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囊泡结构;ExoQuick试剂盒法及其改进方法提取所得样本浓度显著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P < 0.05);SDS-PAGE显示3种方法提取样本蛋白表达强度及丰度存在差异;Western blot表明3种方法提取exosome 均表达其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 且含同浓度蛋白的情况下, ExoQuick 试剂盒法及改良法其 CD63 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 结论:3 种方法均能提取血清中exosome,ExoQuick试剂盒法及改良方法提取exosome 效率更高, 同时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提取样品中的杂蛋白.

    作者:王仁峰;耿振;李朝阳;鲍会静;李雪;周迪苏;宋士伟;刘运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与水通道蛋白3、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炎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胃镜下取胃黏膜,通过普通病理组织学检测胃黏膜病理类型及其活动性,免疫组织学检测AQP3、AQP4表达. 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其中活动期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AQP3、AQP4 蛋白表达升高更为明显,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表达低于非胃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AQP3表达明显低于非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表达不同,AQP3、AQP4可能成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胃炎诊断和治疗的靶点之一.

    作者:杨鹏;徐华;张华;车会刚;王建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剔除Bcl-2基因对胃癌细胞HGC-27凋亡及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剔除Bcl-2表达对胃癌HGC-27细胞凋亡、增殖及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 HGC-27 细胞分为 5 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对照 siRNA )、干扰组( Bcl-2 siRNA )、5-FU 组( 5-FU )、联合组( Bcl-2 siRNA 与 5-FU );通过流式细胞术、MTT 方法检测 HGC-27 细胞凋亡、增殖水平,用 ELISA 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力及 Cytochrome C 释放水平. 结果:转染 Bcl-2 siRNA 能提高HGC-27 细胞凋亡率,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相对于 5-FU 单独处理组,转染 Bcl-2 siRNA 与 5-FU 联合组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上升, 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Caspase-3 和 Caspase-9 活力显著升高,Cytochrome C释放水平亦显著增加(P < 0.01). 结论:剔除Bcl-2基因能诱导HGC-27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增强5-FU 的敏感性.

    作者:欧阳小明;吴坤河;曾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尿毒清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尿毒清颗粒治疗干燥综合征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35 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尿毒清颗粒,连续治疗 3 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及血尿素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有效率 41.2%,治疗组有效率 72.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尿毒清颗粒可以明显改善干燥综合征肾损害患者多项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贾军利;王淑萍;李迎婕;李春玲;肖志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小干扰RNA沉默Nanog基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干扰 RNA(siRNA)沉默 Nanog 基因对人肺腺癌 A549 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 A549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549)、阴性对照组(siNC)及实验转染组(siNanog). 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 将Nanog 基因特异性siRNA 转染A549 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特异性siRNA 对Nanog 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沉默效果;以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Nanog 基因前后A549 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 结果:RT-PCR 及 Western blot 分别显示A549-siNanog 组细胞中 Nanog 基因 mRNA 及蛋白表达(0.40 ± 0.06 及 0.50 ± 0.03)较 siNC 对照组(0.97 ± 0.03 及0.85 ± 0.02)明显下降(P < 0.05);细胞划痕及 Transwell 侵袭实验分别显示 A549-siNanog 组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57 ± 0.04)%及 69.60 ± 17.14]较 siNC 对照组[(95 ± 0.02)%及 209.60 ± 15.40]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Nanog-siRNA 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Nanog 基因表达,降低人肺腺癌A549 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Nanog-siRNA 可有效调控A549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王金娜;王锦光;赵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雄性 SD 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n = 6):假手术组(S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 SL 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 SH 组)和舒芬太尼 + 渥曼青霉素组( WM 组).于再灌注前,各组分别注入以下药物:SL 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 1 μg/kg , SH 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 3 μg/kg , WM 组予渥曼青霉素15 μg/kg 及舒芬太尼 1 μg/kg , S 组及 I/R 组予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末,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浆 cTnI 浓度;取心脏测定缺血危险区( AAR )和梗死区( IS )体积. 结果:与 S 组相比,其余四组 cTnI 浓度均明显升高(P < 0.01);与 I/R 组比较,SL 组、SH 组 cTnI 浓度及 IS/AAR 均明显降低(P < 0.01),WM 组cTnI 浓度明显降低(P < 0.01);与SL组比较,SH组cTnI浓度及IS/AAR均明显降低(P<0.01), WM组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保护作用与PI3K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燕;吴新海;黄飞;徐向辉;张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活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6 例(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72 例,采用对硝基苯酚为底物的速率法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血清 PON-1、ox-LDL,同时检测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等生化指标,以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 结果:脑梗死组血清 PON-1、HDL-C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ox-LDL、LDL-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颈动脉IMT与血清PON-1 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与ox-LDL水平正相关. 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PON-1 活性降低,导致抗氧化能力的减弱,使血清ox-LDL水平增加,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朱卫香;刘彦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恒温滚环扩增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

    目的:建立一种三向连接构造(three-way junction formation,3WJ)组合引物介导的滚环扩增技术(primer generation-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PG-RCA)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 方法:根据EV71 VP1基因保守区设计3WJ模板T、3WJ引物P以及环状探针CP前体. 对EV71进行恒温滚环扩增,检测患者咽拭子中EV71. 结果:建立的新的滚环扩增技术能检测到amol级的合成RNA,检测临床标本时特异性强、敏感度好. 结论:3WJ组合PG-RCA恒温滚环扩增技术检测肠EV71特异性强、敏感性好、不需昂贵的PCR荧光检测仪,便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张宏萍;周敏;陆仁飞;李雪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羟考酮缓释片转换为芬太尼贴剂出现呼吸抑制1例

    患者男,42岁. 2年前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肿瘤位于乙状结肠,大小 3.6 cm × 4.0 cm,为溃疡型中低分化腺癌,肿块切缘阴性,肿瘤侵出浆膜,周围脂肪组织内结节形成. 送检腹膜结节为癌结节. 自检肠周淋巴结1/7枚见癌转移.后病灶进展,腹部CT提示:乙状结肠术后改变,周围局部肠系膜轻度增厚、粘连,左上腹小肠系膜间隙、髂总动脉分叉之间、吻合口周围多个软组织结节影, 大直径 22 cm ,转移病灶考虑. 患者出现脐周、腰背部疼痛,考虑为癌性疼痛,长期予以羟考酮缓释片口服. 予以姑息性化疗多次,病灶稳定, 患者自行调整羟考酮缓释片早口服70 mg ,晚口服90 mg ,间隔时间12 h,疼痛控制可,NRS 法评分 1 分左右,无明显恶心、呕吐,口服通便药物,二便正常,入院准备再行化疗以及姑息性粒子植入.

    作者:韩海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复杂动脉瘤161例

    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工艺及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复杂形态的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技术亦可获致密、安全的栓塞效果[1]. 我科自2001 年采用Solitaire AB 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 161例并获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向欣;杨华;彭瀚;吕莹;徐学友;出良钊;王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内镜辅助下同一切口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腺良性结节切除术

    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疾病均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病变,两者可能会同时伴发. 传统的方法是一般需要在甲状腺中部水平行一较大的弧形切口, 分离颈阔肌皮瓣以暴露出甲状舌管囊肿和甲状腺病变部位,采用这样的切口术后颈前可遗留较明显手术瘢痕,影响美观. 内镜手术所达到的美容和微创效果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已开始应用在甲状腺[1]及颈部囊切除术[2]. 当两种疾病同时发生时,如何既能完整切除病灶,又能达到美容和微创的效果? 为此,笔者在成功开展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及颈部囊肿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内镜辅助下颈前颏下入路切口同时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及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病变切除术.

    作者:洪伟雄;姚雪榕;蔡谦;黄晓明;郑亿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术风险评估表》预测切口感染的国外应用进展及 国内应用启示

    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常见原因[1]. 发生SSI 并死亡的患者 75%归因于SSI[2]. 在中国当前医疗模式下, 控制SSI 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3]. 《手术风险评估表》(以下简称NNIS )是国内外用来评估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较好工具, 且在国外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研究拟对国外应用的进展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NNIS 在国内应用的启示,为国内优化 NNIS、降低 SSI 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作者:宫玉龙;王庆丰;郭芳;孟丽敏;高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