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慧;郭瑜;喻倩;陶蕾;丁倩
患者男,52岁,农民.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20余年.曾多次在乡村诊所及乡镇卫生院以膀胱炎及前列腺炎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半年前,曾在外院做全腹CT扫描,未发现泌尿系结石.近来症状加重,遂于2014年11月来院,门诊以前列腺增生收住泌尿外科.
作者:余军;尚宝锋;刘鹏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转移性前列腺癌局部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48例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作为局部治疗的前列腺癌伴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90.5±20.2) min.患者均获得随访1年,1年内无死亡病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首次降低至0.2 ng/mL以下的中位时间为7个月,95%可信区间(6.17,7.8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提示:术前前列腺体积、PSA水平是影响PSA首次降低至0.2 ng/mL时间的有效变量.结论:前列腺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能有效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局部病灶.术前前列腺体积和PSA水平是影响PSA首次降至0.2 ng/mL以下时间的有效因素.
作者:盛明雄;万玲玲;刘昌明;张家彬;李惠长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1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结果:按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ⅠB~ⅡB期16例,ⅢB~Ⅳ期5例,到随访截止日期共有4例失访,其余17例中7例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为肝、肺、脑、骨骼,2例局部复发;5例死亡病例生存时间分别为4、8、11、12、24个月,仅8例无瘤生存.17例患者中无瘤生存时间(PFS)为3~87个月,中位PFS为27个月,总生存时间(OS)为4~95个月,中位OS为27个月.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铂类化疗是宫颈小细胞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推断脉管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宫颈小细胞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作者:刘小莉;古丽娜·库尔班;程静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国产磁珠法试剂在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首先,用国产磁珠法试剂B与进口磁珠法试剂A(罗氏试剂)对78例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平行测定,比较其相关性.然后,对8个梯度浓度的结果重复检测3次,评价其精密度.后,用试剂B与煮沸裂解法试剂C对58例标本进行比较,评价其阳性检出率.结果:在相关性方面,试剂A与试剂B显著相关(r=0.987,P< 0.05).在精密度方面,3次重复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F=0.999,P>0.05).在阳性检出率方面,试剂B阳性检出率(60.34%)高于试剂C(39.77%).结论:国产磁珠法试剂与进口磁珠法试剂相关性强,精密度和阳性检出率高,且价格较低廉,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瑞莲;张婷;龙军;陈晓娇;林丽娟;方艳平;彭永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亚型(PDGF-B)在高氧致新生大鼠肺组织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及甲磺酸伊马替尼对其影响.方法:24只新生大鼠依据是否高氧暴露及是否干预用药,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空气环境+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高氧对照组(95%氧暴露7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高氧干预组(95%氧暴露7d+腹腔注射甲磺酸伊马替尼),10d时处死全部大鼠,光镜观察并盲法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检测血液及肺泡灌洗液中PDGF-B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匀浆PDGF-B蛋白;RT-PCR法检测肺组织匀浆PDGF-B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氧对照组及高氧干预组肺组织损伤评分增加;肺泡灌洗液与肺组织中的PDGF-B蛋白及肺组织PDGF-B mRNA表达均增高,而高氧干预组较高氧对照组数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血清PDGF-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可能通过PDGF-PDGFR轴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肺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沙宁;田兆方;李玉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的肺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Dex组)和生理盐水组(Sal组).麻醉诱导后Dex组泵注右美托咪定,Sal组泵注生理盐水.分别在双肺通气、单肺通气后10、20、30、40、50、60 min和术毕同时抽取动脉和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同时记录MAP、HR、SpO2、Ppeak、Pplat、VT、PETCO2和BIS.记录丙泊酚、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麻黄碱和阿托品等用量.结果:MAP、HR、SpO2、Ppeak、Pplat、VT、PETCO2和BIS在各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Dex组肺内分流大于Sal组,氧分压低于S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单肺通气时增加肺内分流,降低氧分压,临床应重视,需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作者:顾正峰;杨建平;王志萍;辛莲;王桂龙;杨勇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估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中慢性HBV的感染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CAPD患者85例,其中慢性HBV感染者33例,HBV阴性者52例.比较HBV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矫正钙、磷、钙磷乘积(Ca×P)和iPTH水平及各指标达标率有无差异,并分析Ca×P和iPTH不迭标的危险因素.结果:慢性HBV感染组的血磷、Ca×P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两组血清矫正钙、iPT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感染组矫正钙达标率(42.42% vs.67.31%,P<0.05)、Ca×P达标率(51.51% vs.80.77%,P<0.01)、iPTH达标率(48.48% vs.73.08%,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磷达标率(48.48% vs.50.00%,P> 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慢性HBV感染与Ca×P呈正相关(B=11.515,P<0.01).单自变量和多自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HBV感染是Ca×P不迭标(P<0.05)和iPTH不迭标(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HBV的感染可能是CAPD患者钙磷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秋杰;窦艳娜;袁文明;肖静;刘栋;刘章锁;赵占正 刊期: 2015年第2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疾病负担的第五位[1].随着对COPD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COPD的病理生理变化不仅仅局限于气道和肺部,而是一种可以累及肺外各种器官的全身性疾病[1-2].
作者:肖亚军;王宋平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以锥体束CT(CBCT)对样本牙根接触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检验曲面断层片(OPT)对正畸后牙根接触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应用OPT和CBCT分别对结束固定矫治的3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两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评估了396个相邻位点,通过OPT诊断38个牙根接触位点,而CBCT显示其中只有4个为真正的牙根接触位点,准确率为10.5%.结论:OPT对牙根接触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准确度较低,假阳性过高.CBCT能准确的反映牙根接触的情况,但现阶段还无法作为常规手段普及.
作者:董一磊;吴清柱;丁静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描述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状况并探讨这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452例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确诊乳腺癌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54.11±6.37)分,焦虑和抑郁总分分别为(8.51±3.36)分和(7.44±3.76)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5个方面:担心健康受到损害(3.45±0.86)、害怕机体功能降低(3.44±0.67)、害怕工作受到影响(3.05±0.80)、担心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受到限制(3.18±0.69)和害怕家庭受到伤害(3.37±0.77).社会支持、心理压力和焦虑抑郁状况之间有显著相关.结论:初诊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堪忧,适当的社会支持可帮助其缓解焦虑抑郁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作者:张丽娟;辛明珠;颜君;吴燕;孙昆仑;廖魏玫芳;唐海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却)是一种螺旋状、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可定植于胃黏膜起致病作用,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1-2].全世界约50%的人感染Hp,但仅有10% ~ 20%发生消化性溃疡,1%左右终发展为胃癌.
作者:闵丛丛;石岩岩;丁士刚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microRNA-21、microRNAlet-7a在三阴性乳腺癌与LuminalA型乳腺癌中的差异及与临床参数间相关性,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分子靶点.方法:收集三阴性、LuminalA型乳腺癌各33例以及健康者血清29例,通过qPCR检测血清中microRNA-21、let-7a的表达情况.结果:microRNA-21在三阴组血清中表达高于LuminalA组(P<0.05)及正常组(P<0.05).Let-7a在三阴组血清中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三阴组血清中microRNA-21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晚呈正相关(P>0.05).结论:microRNA-21在LuminalA型与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特异性治疗的候选靶点.
作者:曾梓涵;赵玫;彭华;黄声凯;王佳;罗清;冉立;黄常志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主观上的感受和情感上的体验[1].疼痛影响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显示,疼痛是住院患者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之一.经皮神经电刺激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镇痛起源于中国传统的针灸,但其镇痛作用强于针灸;与电针相比,TENS对患者无创,而两者作用效果相同,故临床应用时更多采用TENS.
作者:赵夏洁;尹金玲;李航兵;程龙;张兵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公认的有甲、乙、丙、丁、戊5种肝炎病毒,其中超过半数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由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和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virus,CHC)感染发展而来,约有15% ~ 40%患者会进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和HGC,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1].目前治疗病毒相关肝病的药物主要有Ⅰ型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和直接抗病毒药,其各有利弊.
作者:鲍素霞;郑建铭;陈明泉;施光峰 刊期: 2015年第21期
1型糖尿病(T1DM)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非常具有挑战性,理想的血糖控制与特定类型膳食结构的葡萄糖吸收率的变化和进餐胰岛素输注方式有关.人工胰腺(AP)是一个使T1DM患者血糖浓度(BGC)达到稳定状态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血糖的体内闭环控制方法,AP的血糖闭环控制方法,双激素AP,AP的安全性,AP的临床应用前景.AP闭环控制(CLC)技术还在不断进步中.
作者:洛佩;徐冬香;贺艳菊;陈丽华;陈隶华;周里钢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评估第二代儿童死亡指数(PIM2)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的死亡风险预测能力,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入组患儿312例,进行PIM2评分,预测结果及患儿具体病情采取升阶梯式护理及相关特殊护理模式.记录患儿预后及死亡原因.分析PIM2的预测可靠度及总体性能.结果:入组患儿312例,其中43例因不同原因病逝,PIM2预测患儿死亡率曲线下面积0.832,95%置信区间,对区分患儿的生存和死亡有充足的分辨力(P=0.00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卡方值7.944,P=0.439,PIM2在可接受的水平上估计拟合了数据.所得标准死亡率0.99,PIM2对PICU患儿死亡风险预测效果好.结论:PIM2预测系统在PICU应用价值较高,对入住PICU的患儿生存与死亡的有充足的分辨力及拟合度,可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
作者:管璇;林凌洁;童柳赛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3D-TOF MRA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对首次DWI表现为脑干梗死的65例患者同时予以3D-TOF MRA检查,并在3d后行DWI复查,观察DWI表现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患者首次3D-TOF MRA的影像学表现.结果:65例脑干梗死患者,3D-TOF(+)35例,3D-TOF(-)30例,复查时3D-TOF(+)的35例患者中有23例(65.7%)确诊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D-TOF(-)的30例患者中有2例(6.7%)确诊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首次MR检查脑干梗死患者3D-TOF(+)的发展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比率高于3D-TOF(-)的患者,在影像学上3D-TOF(+)可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起到预警提示作用.
作者:隋海晶;赵振国;白青科;谢秀海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法和听诊法用于胸腔外科手术麻醉定位双腔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选择连续入院ASA Ⅰ ~Ⅲ级需行双腔气管插管的胸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听诊(A)组和纤支镜(B)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全麻诱导后待睫毛反射消失、肌松监测TOF值为0、熵指数40 ~ 60之间时在可视喉镜下行双腔气管插管.记录患者调整气管插管位置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度、TOF值、熵指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双腔气管插管定位时间及正确率.结果:两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定位时间A组较B组用时长,尤其右侧双腔气管插管定位时间,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准确率A组较B组低,尤其是行右侧双腔气管插管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便携式纤支镜法用于定位双腔气管插管快速便捷,准确率高,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永慧;郭瑜;喻倩;陶蕾;丁倩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在脑损伤术后应用咪达唑仑,研究在应激反应中咪达唑仑对β-内啡肤(β-EP)、热休克蛋白70(HSP70)、血乳酸、血糖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92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48例、B组(咪达唑仑组)44例.测定两组患者转入ICU即刻、转入后24、48、72 h的β-EP、HSP70、血乳酸水平.测定转入即刻至转入后72 h,每4h的血糖值.结果:脑损伤开颅术后在入组后24、48、72 h两组患者的β-EP、HSP70、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后4h两组血糖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可降低脑损伤应激反应过程中β-EP、HSP70及血乳酸的水平,并可增加机体对血糖的调控.
作者:于航;王迪芬;王小智;刘旭 刊期: 2015年第21期
目的: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放疗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活动性肺结核95例.早放疗组(抗痨1~2周后开始放疗)50例,晚放疗组(抗痨1~2个月后开始放疗)45例.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早放疗组与晚放疗组的结核吸收率分别为72.0%、82.2%,无变化率分别为28.0%、17.8%,恶化率均为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238);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1%、43.3%、18.5%及63.6%、17.2%、2.9%(P=0.046,x2=3.635).结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放疗时机选择在抗痨1~2周后开始较合理,没有导致结核播散,延长了患者的总生存.
作者:梁香存;梁凯;王庆;李华;张红斌;赵敏 刊期: 2015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