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雷;刘林娟;肖黎;姚翔;丁华;潘展鹏
目的:评价非神经系统原发肿瘤脊髓内转移后行放射治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的疗效.方法:分析了38例非神经系统原发肿瘤脊髓内转移患者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 分析经三维适形或适形调强放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情况. 结果:随访率为100%,所有患者生存时间为0.5 ~15.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4.7个月,35例患者长期疼痛减轻或神经症状改善,35例脊髓转移瘤得到控制.1、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4.7%、78.9%、31.6%.结论:髓内转移瘤放疗联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是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放疗联合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可以改善髓内转移患者的生存状况.
作者:张恒;樊锐太;王鑫;顾浩;赵倩茹;高未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对两种不同乳腺癌术后适形放疗计划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为放疗医师制定乳腺癌术后放疗计划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回顾性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分期为Ⅱ、Ⅲ期且具有术后放疗适应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为同一患者分别制定单靶区及双靶区放疗计划,并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患侧肺、双肺、患侧肱骨头以及甲状腺剂量体积分别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结果:在单靶区计划与双靶区计划比较中,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P > 0.05),正常肺组织剂量体积无明显差异(P > 0.05). 而甲状腺及患侧肱骨头剂量体积,双靶区计划明显低于单靶区计划(P < 0.05). 结论:乳腺癌双靶区与单靶区放疗计划比较,在靶区剂量分布与正常肺组织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甲状腺及肱骨头的保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天昶;张彦兵;王锋刚;吴磊;冯涛;冯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在国内, 研究护士作为护士队伍里的新成员还未被全部的医疗工作者和医疗教育者所熟知, 研究护士已经成为开展研究的必备条件之一. 研究护士专业团队经过十多年的成长已渐成规模和形成专科特点, 但相关的人才分阶培养、任用、考核、晋升还未有成熟的方案. 本文试图从现状出发整理出研究护士的核心能力和要求,提出相关培养考核要求, 期望能推动研究护士团队的专业发展并为将来研究护士的认证做准备.
作者:何莲珠;洪明晃;郭颖;邹本燕;葛洁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50岁以上的女性大约有20%患有骨质疏松[1]. OP会降低骨骼的强度,增加骨折的风险[2]. 老年人中,髋部骨折与死亡率密切相关[3].目前普遍认为OP是绝经后女性的一种常见病,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性也存在与女性类似的年龄相关骨折率增加的规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老年男性骨质疏松(male osteoporosis, MOP)有逐年上升趋势[4]. MOP属于Ⅱ型OP,主要病因是衰老和年龄的增大,和女性OP相比骨丢失比较缓慢,属于低转化型.
作者:金鑫;朱立国;李秀兰;贾建;张杨;孙晓雷;马剑雄;马信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DR)4和D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选取163例UC患者和252例对照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DR4(rs20575)和DR5(rs1047266)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中DR4 (rs20575) 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 + GG的频率显著升高(6.75%vs. 1.39%,P < 0.001,OR = 5.138;8.59% vs. 2.78%,P = 0.008,OR = 3.289). 分层分析发现重度UC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基因型CG + GG的频率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20.83% vs. 6.47%,P = 0.020,OR =3.801);广泛结肠炎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的频率较远端结肠炎显著降低(2.34%vs. 9.60%,P=0.011, OR = 0.226). DR5(rs1047266)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影响UC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 DR5(rs1047266)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无关.
作者:姜利佳;朱丽明;胡向跃;李成安;金捷;杜君彦;黄志养;黄春伟;蔡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产前无创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11 ~ 14周孕妇713例,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厚度异常的孕妇根据自愿行无创DNA检测,并随访观察. 结果: 713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27例,21例行无创DNA检查,21-三体3例,18-三体1例,1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6例出现异常. 6例未行无创DNA检查的孕妇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2例出现异常;21-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范围为3.7 ~ 4.4 mm, 平均4.0 mm;1例18-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约5.0 mm.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联合无创DNA 检测能够提高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率.
作者:刘灿;王坤;李丽霞;王明辉;徐翠;张风琴;卢克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患者女,72岁,身高152 cm,体重65 kg.因左膝关节闭合性损伤入院,拟在椎管内麻醉下行左膝关节清理术.患者自述1年前因阑尾切除术应用全身麻醉拔管后喉痉挛而惧怕全身麻醉,检查时发现腰部生理弯曲,腰椎间隙正常,拍腰椎X线片无异常.入室后患者右侧卧位, 应用0.7 mm × 90 mm腰麻针经L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无脑脊液流出, 改行L2~3蛛网膜下腔穿刺,亦无脑脊液流出.
作者:张承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精神障碍性疾病,据文献[1]报道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负担障碍疾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第2位. 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已成为精神科学特别是抑郁症的研究热点,它打破了对抑郁症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其临床症状描述、心理精神分析和评估上的局面,为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疗效观察提供了功能结构指导.
作者:王梦莉;莫茵;沈进;孙学进;赵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新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与旧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10-2013年南方医院202例消融手术成功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 分析其移行区指数、V2移行指数、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Sv2/Rv3指数. 结果:不考虑心脏转位,V2移行指数敏感性高(93.5%),Sv2/Rv3指数特异性高(93.8%),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四者均> 0.8,移行区指数小(0.804),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心脏转位病例中,V2移行指数敏感性高(93.9%),Sv2/Rv3指数特异性高(94.7%),ROC曲线下面积四者均> 0.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无论有无转位,Sv2/Rv3指数法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及诊断价值,且和V2移行指数及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诊断价值相当. Sv2/Rv3指数与其余方法相比,简洁明了,可互相补充用于指导射频消融手术.
作者:杜志君;王月刚;蔡伟文;张文静;查道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特点和血液质量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参与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ALT、抗-HCV血液检测结果. 结果: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140 665名,其中男86 179名,占61.27%,女54 486名,占38.73%,年龄18~55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26.82‰,抗-HCV 5.52‰. HCV与ALT的合并感染率为0.66‰. 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明霞;张洪斌;万建华;马艳焱;赵俊岭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疝修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将本院9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观察组(n = 52)及对照组(n = 44),前者为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式,后者为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1 ± 11.5)min、平均出血量为(83.5 ± 8.9)mL,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4 ± 12.1)min、(86.7 ± 12.1)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3 ± 1.7)d,对照组为(6.8 ± 2.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观察组手术费用为(3 120.8 ± 121.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 858.6±134.7)元(P < 0.05).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和疼痛、阴囊积液、尿潴留、术后切口出现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相似,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因此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壮生;吴俊伟;李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术前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 = 60)和氯吡格雷组(n = 60). 比较两组患者PCI后无复流. 观察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MI)、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 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峰值及峰值时间. 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IRA TIMI3级血流、TMPG 3级明显增加(均P < 0.05),CTFC明显改善(P < 0.01),无再流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低20.0%(P < 0.01). 术后2 h STR、CK-MB 峰值及酶峰值时间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 < 0.05). 结论:术前高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可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
作者:吴朝晖;李海苗;韩志远;林巧芬;谢振宏;黄仙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和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收治的诊断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47例.其中95例给予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组),52例给予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组). 结合至少半年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Cobb角,MacNab疗效,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Cobb角恢复,MacNab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单侧椎弓根入路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次数少,患者痛苦少.
作者:童卫华;扈佐鸿;刘浩;吴吉光;李祖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因ACS行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脉造影患者151例,计算冠脉狭窄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ISR 组和ISR组.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与ISR存在相关性(P > 0.0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仍未发现两者存在相关性(P > 0.05). 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具有高血压病史(P = 0.038)和既往心梗病史(P = 0.032)的AC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越高者ISR的风险可能增加. 结论:具有高血压病史和既往心梗病史的AC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ISR的风险存在相关性,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施莹;钟泽仲;杨子聪;薛焱;刘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在肾癌(RCC)根治术前健侧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RCC患者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和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将健侧肾脏分肾GFR < 35 mL/min病例列为研究组. 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健侧肾皮质CT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BF、PS与G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均与GFR呈正相关性(P < 0.05). 结论: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正相关性,可用于RCC患者术前评价健侧肾功能的评价.
作者:关文华;孙新峰;赵蕾;臧志娜;韩焱;骆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测定.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MSI阳性率分别为34.69%(17/49)、10%(2/20)、7.1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208,P = 0.004). BRCA1 MSI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类型无关.BRCA1 MSI与BRCA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 = 0.000).结论:BRCA1基因MSI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BRCA1蛋白表达减少的原因之一,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孙丹;范余娟;徐红;范江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退行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OP所导致的骨折在增加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同时,也加重了社会公共卫生的经济负担.临床上,OP作为一种常见合并症, 已成为各专科医师时常需要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重点就OP三种基本治疗的进展与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黄宏兴;王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 年3月至2013 年12 月,32例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疗效评分(JOA),并测量伤椎后凸角(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伤椎压缩率.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 ~ 24个月,平均18.5个月. 手术时间(41.54 ± 9.02) min,平均43 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52 ± 1.51) mL,平均3.5 mL. 术中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 与术前比较,术后VAS评分、ODI、伤椎Cobb角、伤椎压缩率降低,JOA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PKP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能显著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办法.
作者:周鑫;刘世珑;刘鹏;刘克春;金哲峰;孟涛;程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糖尿病是一组慢性常见疾病, 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1-2]. 糖尿病主要分为3种,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第3种是妊娠期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糖尿患者的数量迅速增长[3]. 从新的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可以看出,全球已有3.82亿人患2型糖尿病,并且预计到2035年达到5.92亿人,其中80%的糖尿病死亡人数出现在中低水平国家[4-5]. 这一数据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发展中国家.
作者:李立军;宗强;时宇博;朱福良;王云国;倪东馗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脏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ICU接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使用艾司洛尔即刻(T0)、6 h(T6)、24 h(T24)时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使用艾司洛尔和去甲肾上腺素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及意义. 结果:(1)2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0.5 ± 2.4) 分、SOFA评分为(9.9 ± 1.7) 分、CRP值为(170.3 ± 36.5) mg/L、PCT为(10.3 ± 6.0) μg/L,艾司洛尔输注速度从T0[(194.6 ± 15.5) mL/h]到T24[(200.9 ± 16.6) mL/h]逐渐加量. (2)使用艾司洛尔24 h内患者心率显著下降(P < 0.001),相应的心输出量稍下降(P > 0.05). 每搏输出量显著升高(P <0.001).平均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24 h内无明显变化,且不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的输注剂量.(3)经过治疗后,动脉血乳酸值、BNP逐渐下降,T0与T24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而肌钙蛋白I从T0时[(2.8 ± 1.6) ng/mL]逐渐升高,达峰后在24 h[(2.4 ± 1.7) ng/mL]逐渐下降.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可升高脓毒症休克患者血压,降低心率、降低心脏损害.
作者:朱国超;崔军凯;吴文良;方军;余阳;张应天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