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文华;孙新峰;赵蕾;臧志娜;韩焱;骆宾
目的:探讨和比较单侧与双侧入路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4年收治的诊断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行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147例.其中95例给予单侧椎弓根入路(单侧组),52例给予双侧椎弓根入路(双侧组). 结合至少半年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Cobb角,MacNab疗效,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Cobb角恢复,MacNab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但单侧椎弓根入路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等方面明显优于双侧椎弓根入路组(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单侧入路手术时间短,射线暴露次数少,患者痛苦少.
作者:童卫华;扈佐鸿;刘浩;吴吉光;李祖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Ⅰ、B (apoAⅠ、apoB) 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降脂机制.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参七合剂组(给予参七合剂10 g/d),每组40例,疗程为8周.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脂4 项、apoAⅠ、apoB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参七合剂和辛伐他汀均能降低apoB、TC、TG、LDL-C、血液黏度(P < 0.01),升高apoAⅠ、HDL-C(P < 0.01). 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参七合剂组降低apoB、升高apoAⅠ,降低血液黏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参七合剂通过促使apoAⅠ合成增加、apoB合成减少消除增加,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
作者:蒋锐;姜海斌;易法云;杨丽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退行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OP所导致的骨折在增加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同时,也加重了社会公共卫生的经济负担.临床上,OP作为一种常见合并症, 已成为各专科医师时常需要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重点就OP三种基本治疗的进展与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黄宏兴;王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FGFR4在我国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术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FGFR4的表达;并分析FGF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128例肺腺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GFR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吸烟状况、年龄大小、肿瘤侵犯脏层胸膜的情况、CEA在血清中的含量、肿瘤所在位置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 FGFR4的表达与TNM分期以及肿瘤分化情况、T分期、N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 (P < 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结果显示, 高表达FGFR4蛋白组的肺腺癌患者的手术后生存时间较肺癌患者的低表达组明显延长(P < 0.05). 结论:肺腺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FGFR4蛋白高表达组的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肺癌患者明显延长,FGFR4可能是肺癌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作者:杨胜利;何建行;肖大凯;黄丽燕;何慧鸣;潘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产前无创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11 ~ 14周孕妇713例,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厚度异常的孕妇根据自愿行无创DNA检测,并随访观察. 结果: 713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27例,21例行无创DNA检查,21-三体3例,18-三体1例,1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6例出现异常. 6例未行无创DNA检查的孕妇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2例出现异常;21-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范围为3.7 ~ 4.4 mm, 平均4.0 mm;1例18-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约5.0 mm.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联合无创DNA 检测能够提高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率.
作者:刘灿;王坤;李丽霞;王明辉;徐翠;张风琴;卢克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频率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在骨质疏松造模过程中对大鼠的软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进而研究不同频率GCs的使用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32只3月龄SPF级SD 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C组);(2)低频率组(L组);(3)中频率组(M组);(4)高频率组(H组). C组肌肉注射0.9%生理盐水;其他3组肌肉注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1 mg/(kg·次),每周L组2次、M组4次、H组6次.每组在给药30 d后处死,取大鼠的软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称量免疫器官重量. 结果:(1)与C组相比,L、M、H组SD大鼠体重和免疫器官指数明显下降. (2)与C组相比, L、M、H组心、肺和肾的形态学变化为细胞水肿;肝脏组织脂肪变性;脾脏组织有轻度萎缩;胸腺严重萎缩.结论:GCs引起SD雌性大鼠组织病理学的变化,主要是引起胸腺严重退化,脾脏萎缩,且随着用药频率增加对机体免疫功能呈不同的抑制作用,频率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作者:虎松艳;汪源;黄欣俊;唐璐;李敏;李青南;陆幸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检测生物力学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腱-骨愈合术后早期修复效果.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低剂量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空白组),双侧大结节止点处全层横断撕裂冈上肌腱造模,重建肩袖止点原位缝合(双排固定法),腱骨界面注射纤维蛋白胶(FG)为载体的TGF-β1缓释体.术后1、2、3周随机分组处死动物后取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高剂量组镜下见大量糖胺类多糖表达及胶原纤维组织均匀排列整齐一致,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新生软骨细胞规则饱满;大抗拉强度、大载荷百分比、大横断面面积、刚度及其百分比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 低剂量组镜下见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骨再生较佳;大抗拉强度、大横断面面积、刚度百分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高剂量TGF-β1加强腱-骨界面早期愈合诱导断面再生成直接止点的复杂结构,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张冲;王恒树;张英泽;刘玉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技术对创伤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PTCL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应用PICCO监测技术的20例PTCLS患者作为干预组;并选取同期20例未应用PICCO的PTCLS患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ISS评分、Murray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全部存活,具有可比性. 记录两组患者入ICU即刻,第24、48、72 h的液体平衡量、Lac、ScvO2及MAP值,组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1)两组患者MAP、Lac、ScvO2比较在各时间段无统计学差异,P> 0.05;(2)液体平衡量在入ICU即刻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在第24、48、72 h,干预患者液体正平衡量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PiCCO技术为PTCL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提供了量化指标,可以较好的指导PTCLS患者的液体治疗、减少输液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
作者:王伟;杨万杰;冯庆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伤椎复位后椎体内形成较大的骨缺损, 前方不稳导致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 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经伤椎固定或椎体内植骨目前仍然存在有争议[2]. 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采用传统的后路跨伤椎4钉内固定以及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置钉及椎体内植骨的方法治疗急性单一节段胸腰椎骨折共 48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宏;陶岳峰;郑毅;曹燕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随着目前二胎政策调整,选择再次妊娠的女性增多,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率也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安全性引起产科工作者高度重视. 本研究对本院8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风险以及对母儿的影响.
作者:吕祝武;张晓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在肾癌(RCC)根治术前健侧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RCC患者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和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将健侧肾脏分肾GFR < 35 mL/min病例列为研究组. 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健侧肾皮质CT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BF、PS与G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均与GFR呈正相关性(P < 0.05). 结论: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正相关性,可用于RCC患者术前评价健侧肾功能的评价.
作者:关文华;孙新峰;赵蕾;臧志娜;韩焱;骆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淋巴管瘤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淋巴系统发育畸形的良性肿瘤, 原则上分为毛细血管瘤性、囊性、海绵状性, 75%在头颈部,本文报道的近7年以来发生于颈面部海绵状淋巴管瘤 20例均系新生儿患者, 特别提出该病国内文献尚未见报导新生儿淋巴管瘤由产科病房直接转入小儿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
作者:严文波;王俊;潘伟华;邬文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穿刺PVP或PKP手术并获得随访者116例. 术前常规MRI及Xray检查确诊为新鲜压缩性骨折. 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VAS及SF-36评分,术前术后伤椎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 结果:共收集116例,PVP组54例,PKP组62例,平均年龄75.3岁(64 ~ 85岁). PVP及PKP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 P < 0 . 05 ) ,在疼痛缓解程度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KP组伤椎内骨水泥注射量(3.8 ± 1.6) mL多于PVP组(2.6 ± 1.3) mL(P < 0.05);PKP在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91.29 ± 6.23)% vs.(71.71 ± 5.52)%,P < 0.05];PKP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8例vs. 29例,P < 0.05);两组随访期间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vs. 5例,P > 0.05). 结论:PVP和PKP均为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良好手段;较PVP而言,PKP伤椎复位效果好、骨水泥渗透率低、安全性高,因此病患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KP.
作者:吴波文;张锡平;王镖;刘三风;王永忠;杨新佑;何沛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尝试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来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得到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人肝癌细胞株,测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与亲本细胞株和单药诱导得到多药耐药细胞株作比较. 方法:细胞分为A、B、C共3组,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亲本细胞作为A组,B组利用大剂量顺铂(DDP)冲击法诱导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DDP,C组利用大剂量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 顺铂共同冲击诱导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X. 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测定3组细胞的生长曲线、 药物敏感性,细胞划痕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迁徙能力. 结果:利用多种化疗药共同诱导成功得到多药耐药Bel-7402/X细胞株模型. 它和单药诱导得到的Bel-7402/DDP细胞株模型一样, 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Bel-7402/X细胞株的迁徙能力强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增殖活性小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 结论:Bel-7402/X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有耐药性,可以用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体外实验的模型.
作者:韩冬;肖亮;占小波;周汉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术前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 = 60)和氯吡格雷组(n = 60). 比较两组患者PCI后无复流. 观察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血流分级(TIMI)、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 及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峰值及峰值时间. 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IRA TIMI3级血流、TMPG 3级明显增加(均P < 0.05),CTFC明显改善(P < 0.01),无再流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低20.0%(P < 0.01). 术后2 h STR、CK-MB 峰值及酶峰值时间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 < 0.05). 结论:术前高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可减少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
作者:吴朝晖;李海苗;韩志远;林巧芬;谢振宏;黄仙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早期表现为肾小球内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进而出现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 后发生肾小球硬化.抑制RAAS活化为目前治疗DN的主要手段, 但大量循证医学资料显示,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一段时间后,有高达40%的患者出现醛固酮逃逸[1],因此急需开辟新途径减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本文将针对几类不同发病机制的新药物及其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程梦凌;张倩;薛耀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DR)4和D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选取163例UC患者和252例对照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DR4(rs20575)和DR5(rs1047266)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中DR4 (rs20575) 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 + GG的频率显著升高(6.75%vs. 1.39%,P < 0.001,OR = 5.138;8.59% vs. 2.78%,P = 0.008,OR = 3.289). 分层分析发现重度UC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基因型CG + GG的频率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20.83% vs. 6.47%,P = 0.020,OR =3.801);广泛结肠炎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的频率较远端结肠炎显著降低(2.34%vs. 9.60%,P=0.011, OR = 0.226). DR5(rs1047266)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影响UC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 DR5(rs1047266)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无关.
作者:姜利佳;朱丽明;胡向跃;李成安;金捷;杜君彦;黄志养;黄春伟;蔡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心肌缺血导致的心力衰竭是当前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干预如药物溶栓、介入及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成功应用挽救了众多冠心病患者的生命, 但是对于难以治疗的慢性心肌缺血的患者, 这些干预措施却很难逆转其心衰的进程. 冠脉侧支血管生成主要发生于冠心病患者,当心肌组织的血流供应不足时,这一过程就有可能会发生.
作者:何飞连;桂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盆腔肿瘤,患病率为 12% ~ 80%[1],初期症状可包括出血[2]、压迫[3]、疼痛[4]或低生育力[5-6].无症状的肌瘤不需要治疗.肌瘤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关[7]. 保留子宫的肌瘤切除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或者机器人辅助程序[ 8-11 ]、子宫动脉栓塞[ 12-13 ]、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肌溶解等[14]. 近的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LM)是一种可以接受并替代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abdominal myomectomy,AM) 的技术, 并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就LM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对产科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慧琼;佐满珍;马会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H.pylori vacA)不同亚型与相关胃疾病的关系,寻找能够提示不同胃疾病结局、对不同胃疾病,特别是胃癌具有预警作用的H.pylori毒力因子标志物.方法:236例H. pylori阳性病例包括浅表性胃炎(SG)81例,萎缩性胃炎(AG)77例,胃糜烂(EG)33例,胃的非典型增生(GD) 16例,胃癌(GC)29例.采用PCR扩增方法对vacA基因不同亚型进行检测.结果:AG组vacAm2亚型的检出率高(41.6%),高于EG和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P = 0.019). 在AG组vacAs1m2亚型的检出率(42.5%)显著高于EG,GD,GC组(P = 0.05,P = 0.035,P = 0.022),与SG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vacAs1m2亚型H.pylori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毒力菌株.
作者:张忠;王旭光;吴鹏;薄威;王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