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药联合方案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

韩冬;肖亮;占小波;周汉新

关键词:肿瘤, 多药耐药, 诱导方法
摘要:目的:尝试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来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得到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人肝癌细胞株,测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与亲本细胞株和单药诱导得到多药耐药细胞株作比较. 方法:细胞分为A、B、C共3组,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亲本细胞作为A组,B组利用大剂量顺铂(DDP)冲击法诱导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DDP,C组利用大剂量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 顺铂共同冲击诱导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X. 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测定3组细胞的生长曲线、 药物敏感性,细胞划痕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迁徙能力. 结果:利用多种化疗药共同诱导成功得到多药耐药Bel-7402/X细胞株模型. 它和单药诱导得到的Bel-7402/DDP细胞株模型一样, 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Bel-7402/X细胞株的迁徙能力强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增殖活性小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 结论:Bel-7402/X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有耐药性,可以用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体外实验的模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两种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对比

    目的:对两种不同乳腺癌术后适形放疗计划的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进行比较,为放疗医师制定乳腺癌术后放疗计划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 回顾性选取陕西省肿瘤医院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分期为Ⅱ、Ⅲ期且具有术后放疗适应证的女性乳腺癌患者,为同一患者分别制定单靶区及双靶区放疗计划,并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患侧肺、双肺、患侧肱骨头以及甲状腺剂量体积分别进行分组对照研究. 结果:在单靶区计划与双靶区计划比较中,靶区剂量分布无明显差异(P > 0.05),正常肺组织剂量体积无明显差异(P > 0.05). 而甲状腺及患侧肱骨头剂量体积,双靶区计划明显低于单靶区计划(P < 0.05). 结论:乳腺癌双靶区与单靶区放疗计划比较,在靶区剂量分布与正常肺组织保护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甲状腺及肱骨头的保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王天昶;张彦兵;王锋刚;吴磊;冯涛;冯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多药联合方案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

    目的:尝试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来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得到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人肝癌细胞株,测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与亲本细胞株和单药诱导得到多药耐药细胞株作比较. 方法:细胞分为A、B、C共3组,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亲本细胞作为A组,B组利用大剂量顺铂(DDP)冲击法诱导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DDP,C组利用大剂量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 顺铂共同冲击诱导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X. 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测定3组细胞的生长曲线、 药物敏感性,细胞划痕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迁徙能力. 结果:利用多种化疗药共同诱导成功得到多药耐药Bel-7402/X细胞株模型. 它和单药诱导得到的Bel-7402/DDP细胞株模型一样, 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Bel-7402/X细胞株的迁徙能力强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增殖活性小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 结论:Bel-7402/X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有耐药性,可以用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体外实验的模型.

    作者:韩冬;肖亮;占小波;周汉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脏术后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肾损伤亦称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于 2005 年将 ARF 从新更名为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AKI标准定义为:肾脏功能或结构改变不超过90 d,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出现肾脏损伤因子异常[1]. 心脏体外循环术后AKI通常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一般认为心脏手术具有很大的创伤性,可能会增加肾组织氧供和加重肾缺血,肾脏对肾毒性药物的承受性也会明显下降,它们都可以导致AKI的发生[2]. 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KI较为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明显的增加术后的病死率[3]. 而根据2012年指南,临床上AKI的诊断及分级标准仍以血肌酐和尿量为主,但它们不能早期准确反映AKI. 因此,早期诊断AKI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而选择早期稳定、敏感、特异性高且便于检测的标志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心脏术后相关标志物早期诊断AKI进行综述.

    作者:邓楠;张大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钙、维生素D及磷代谢在骨质疏松症发病及治疗方面的作用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少、骨组织损伤,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OP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其如何防治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健康问题. 近年来,O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是在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影响下,年龄、饮食、运动、药物、吸烟、饮酒等诱因下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失衡,造成骨量丢失,终致OP的发生.

    作者:李佳;邓爱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精神障碍性疾病,据文献[1]报道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负担障碍疾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第2位. 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已成为精神科学特别是抑郁症的研究热点,它打破了对抑郁症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其临床症状描述、心理精神分析和评估上的局面,为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疗效观察提供了功能结构指导.

    作者:王梦莉;莫茵;沈进;孙学进;赵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需行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终是否行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对11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在ISS评分、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脊髓损伤平面、气管插管和肺部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ISS评分、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脊髓损伤平面是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4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 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ISS评分> 16,ASIA分级为A和C6平面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气管切开率.

    作者:施铁柱;陈建洪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 99mTc-MIBI显像的价值

    目的:了解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显像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过程中监测疗效的价值. 方法:17例NHL患者化疗后行 99mTc-MIBI SPECT/CT扫描;用软件ImageJ计算NHL病灶(T)与双肩三角肌中部(NT)的MIBI摄取亮度比值T/NT%和滞留指数(RI);用免疫组化检测化疗前NHL病灶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和P-糖蛋白(P-gp)含量. 结果:NHL病灶化疗后,T/NT%和RI与化疗疗程均呈正相关(P = 0.046和0.003);完全缓解组5例比部分缓解组12例的T/NT%显著降低(P = 0.044);化疗前MRP1和P-gp含量分别与化疗后T/NT%和RI均呈反相关(P = 0.049和0.022). 结论:一般而言,化疗疗程越多、化疗疗效越差的NHL病灶摄取MIBI越少,但化疗前病灶P-gp和MRP1蛋白含量越高,化疗过程中摄取MIBI越多,化疗疗效越差.

    作者:陆智祥;江勇;余大富;米岚;迟昆萍;王凡;吕梁;吴晓群;孙鹥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R4和D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目的:探讨死亡受体(DR)4和DR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选取163例UC患者和252例对照者,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DR4(rs20575)和DR5(rs1047266)的基因多态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中DR4 (rs20575) 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CG + GG的频率显著升高(6.75%vs. 1.39%,P < 0.001,OR = 5.138;8.59% vs. 2.78%,P = 0.008,OR = 3.289). 分层分析发现重度UC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基因型CG + GG的频率显著高于轻中度患者(20.83% vs. 6.47%,P = 0.020,OR =3.801);广泛结肠炎患者中DR4(rs20575)突变等位基因G的频率较远端结肠炎显著降低(2.34%vs. 9.60%,P=0.011, OR = 0.226). DR5(rs1047266)的突变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UC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DR4(rs20575)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密切相关,并且可能影响UC的疾病严重程度和病变部位. DR5(rs1047266)基因多态性与UC易感性无关.

    作者:姜利佳;朱丽明;胡向跃;李成安;金捷;杜君彦;黄志养;黄春伟;蔡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脓毒症休克的治疗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治疗脓毒症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脏是否有保护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ICU接受机械通气的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使用艾司洛尔即刻(T0)、6 h(T6)、24 h(T24)时艾司洛尔、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使用艾司洛尔和去甲肾上腺素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及意义. 结果:(1)2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APACHEⅡ评分为(20.5 ± 2.4) 分、SOFA评分为(9.9 ± 1.7) 分、CRP值为(170.3 ± 36.5) mg/L、PCT为(10.3 ± 6.0) μg/L,艾司洛尔输注速度从T0[(194.6 ± 15.5) mL/h]到T24[(200.9 ± 16.6) mL/h]逐渐加量. (2)使用艾司洛尔24 h内患者心率显著下降(P < 0.001),相应的心输出量稍下降(P > 0.05). 每搏输出量显著升高(P <0.001).平均动脉压、外周血管阻力24 h内无明显变化,且不增加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的输注剂量.(3)经过治疗后,动脉血乳酸值、BNP逐渐下降,T0与T24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而肌钙蛋白I从T0时[(2.8 ± 1.6) ng/mL]逐渐升高,达峰后在24 h[(2.4 ± 1.7) ng/mL]逐渐下降.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联合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可升高脓毒症休克患者血压,降低心率、降低心脏损害.

    作者:朱国超;崔军凯;吴文良;方军;余阳;张应天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骨质疏松症治疗研究进展与方向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退行性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和骨的力学性能下降为特征.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社会老龄化的发展,OP所导致的骨折在增加老年人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同时,也加重了社会公共卫生的经济负担.临床上,OP作为一种常见合并症, 已成为各专科医师时常需要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重点就OP三种基本治疗的进展与方向进行综述.

    作者:黄宏兴;王凡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大鼠肩袖撕裂重建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对腱-骨生物力学的改变

    目的:通过检测生物力学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腱-骨愈合术后早期修复效果.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低剂量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空白组),双侧大结节止点处全层横断撕裂冈上肌腱造模,重建肩袖止点原位缝合(双排固定法),腱骨界面注射纤维蛋白胶(FG)为载体的TGF-β1缓释体.术后1、2、3周随机分组处死动物后取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高剂量组镜下见大量糖胺类多糖表达及胶原纤维组织均匀排列整齐一致,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新生软骨细胞规则饱满;大抗拉强度、大载荷百分比、大横断面面积、刚度及其百分比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 低剂量组镜下见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骨再生较佳;大抗拉强度、大横断面面积、刚度百分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高剂量TGF-β1加强腱-骨界面早期愈合诱导断面再生成直接止点的复杂结构,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张冲;王恒树;张英泽;刘玉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FGFR4在我国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术后生存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肺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FGFR4的表达;并分析FGFR4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128例肺腺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GFR4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吸烟状况、年龄大小、肿瘤侵犯脏层胸膜的情况、CEA在血清中的含量、肿瘤所在位置均无明显相关性(P > 0.05). FGFR4的表达与TNM分期以及肿瘤分化情况、T分期、N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 (P < 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结果显示, 高表达FGFR4蛋白组的肺腺癌患者的手术后生存时间较肺癌患者的低表达组明显延长(P < 0.05). 结论:肺腺癌组织中FGFR4蛋白表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FGFR4蛋白高表达组的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较低表达组肺癌患者明显延长,FGFR4可能是肺癌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作者:杨胜利;何建行;肖大凯;黄丽燕;何慧鸣;潘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HCV感染及合并ALT异常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合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状况及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无偿献血人群特点和血液质量的关系,为减少HCV经血液传播,预防和控制HCV输血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在乌鲁木齐血液中心参与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一般资料及指标ALT、抗-HCV血液检测结果. 结果:调查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140 665名,其中男86 179名,占61.27%,女54 486名,占38.73%,年龄18~55岁.血液检测指标不合格率分别为ALT 26.82‰,抗-HCV 5.52‰. HCV与ALT的合并感染率为0.66‰. 结论:建立一支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加强临床科学用血等是提高血液安全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明霞;张洪斌;万建华;马艳焱;赵俊岭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新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新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与旧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10-2013年南方医院202例消融手术成功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 分析其移行区指数、V2移行指数、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Sv2/Rv3指数. 结果:不考虑心脏转位,V2移行指数敏感性高(93.5%),Sv2/Rv3指数特异性高(93.8%),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四者均> 0.8,移行区指数小(0.804),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心脏转位病例中,V2移行指数敏感性高(93.9%),Sv2/Rv3指数特异性高(94.7%),ROC曲线下面积四者均> 0.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无论有无转位,Sv2/Rv3指数法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及诊断价值,且和V2移行指数及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诊断价值相当. Sv2/Rv3指数与其余方法相比,简洁明了,可互相补充用于指导射频消融手术.

    作者:杜志君;王月刚;蔡伟文;张文静;查道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全膝关节置换院后不同联合镇痛方案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院后疼痛管理的镇痛方案及其疗效. 方法:筛选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同组医师完成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 对照组患者予西乐葆 0.2 g 1次/d + 奇曼丁 0.1 g 2次/d,共6周;治疗组患者予西乐葆 0.2 g 1次/d + 奇曼丁 0.1 g 2次/d + 扶他林(乳胶剂)3次/d,共6周.共纳入患者68例,其中49例完成10周随访并收集全部数据(对照组26例,观察组23例).结果:无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术后2周开始静息、活动及夜间VAS评分逐渐降低直到术后10周降到低,且术后2周时的降幅较大;另外,术后2周开始膝关节活动度、KSS评分逐渐升高直到术后10周;治疗组患者术后2、6、10周的夜间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均P = 0.000). 术后2周,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及KSS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242、P = 0.394),但6、10周时,治疗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及KSS评分比对照组高(P < 0.05). 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消炎镇痛2周不足以完全消退膝关节局部炎症、控制患者疼痛到满意程度. 术后联合使用西乐葆、奇曼丁及外用扶他林,疗程达6周,能够在疼痛控制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并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梁芳果;丁红;王健;史占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幽门螺杆菌vacA不同亚型与相关胃疾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H.pylori vacA)不同亚型与相关胃疾病的关系,寻找能够提示不同胃疾病结局、对不同胃疾病,特别是胃癌具有预警作用的H.pylori毒力因子标志物.方法:236例H. pylori阳性病例包括浅表性胃炎(SG)81例,萎缩性胃炎(AG)77例,胃糜烂(EG)33例,胃的非典型增生(GD) 16例,胃癌(GC)29例.采用PCR扩增方法对vacA基因不同亚型进行检测.结果:AG组vacAm2亚型的检出率高(41.6%),高于EG和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P = 0.019). 在AG组vacAs1m2亚型的检出率(42.5%)显著高于EG,GD,GC组(P = 0.05,P = 0.035,P = 0.022),与SG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vacAs1m2亚型H.pylori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毒力菌株.

    作者:张忠;王旭光;吴鹏;薄威;王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 年3月至2013 年12 月,32例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均行PKP手术治疗. 分别于术前、术后24 h及末次随访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疗效评分(JOA),并测量伤椎后凸角(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及伤椎压缩率.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 ~ 24个月,平均18.5个月. 手术时间(41.54 ± 9.02) min,平均43 min,每个椎体骨水泥注入量(3.52 ± 1.51) mL,平均3.5 mL. 术中2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无临床症状. 与术前比较,术后VAS评分、ODI、伤椎Cobb角、伤椎压缩率降低,JOA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PKP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能显著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伴有椎体裂隙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办法.

    作者:周鑫;刘世珑;刘鹏;刘克春;金哲峰;孟涛;程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嗜酸性粒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支架植入后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因ACS行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脉造影患者151例,计算冠脉狭窄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ISR 组和ISR组.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与ISR存在相关性(P > 0.05),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仍未发现两者存在相关性(P > 0.05). 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具有高血压病史(P = 0.038)和既往心梗病史(P = 0.032)的AC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越高者ISR的风险可能增加. 结论:具有高血压病史和既往心梗病史的ACS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ISR的风险存在相关性,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施莹;钟泽仲;杨子聪;薛焱;刘伶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癌患者健侧肾功能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在肾癌(RCC)根治术前健侧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RCC患者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和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将健侧肾脏分肾GFR < 35 mL/min病例列为研究组. 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健侧肾皮质CT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BF、PS与G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均与GFR呈正相关性(P < 0.05). 结论: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正相关性,可用于RCC患者术前评价健侧肾功能的评价.

    作者:关文华;孙新峰;赵蕾;臧志娜;韩焱;骆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艰难梭菌和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中的定植菌群之一.当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并且释放毒素时,便引起艰难梭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相关疾病,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病原体[1]. 多来越多的报道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性都有急剧增加. 随着CDI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中,CDI拥有更高的发病率. 本文主要总结IBD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诊断、治疗的新数据,阐述IBD与CDI的相关性.

    作者:梁桐尔;王烜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