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文波;王俊;潘伟华;邬文杰
目的:比较新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定位方法与旧方法的准确性.方法:搜集2010-2013年南方医院202例消融手术成功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 分析其移行区指数、V2移行指数、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Sv2/Rv3指数. 结果:不考虑心脏转位,V2移行指数敏感性高(93.5%),Sv2/Rv3指数特异性高(93.8%),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四者均> 0.8,移行区指数小(0.804),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心脏转位病例中,V2移行指数敏感性高(93.9%),Sv2/Rv3指数特异性高(94.7%),ROC曲线下面积四者均> 0.8,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无论有无转位,Sv2/Rv3指数法均有较高的特异性及诊断价值,且和V2移行指数及R波时限指数与振幅指数诊断价值相当. Sv2/Rv3指数与其余方法相比,简洁明了,可互相补充用于指导射频消融手术.
作者:杜志君;王月刚;蔡伟文;张文静;查道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3279、924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EH组)患者206例及健康者(对照组)291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特异性引物多态性分析法(PCR-SSP)技术进行Foxp3基因3279及924位点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同时检测研究对象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不同基因型与EH发病的关系. 结果:EH组3279位点AC+CC型及等位基因C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C+CC型可增加EH患病风险(OR = 1.552,95%CI为1.021 ~ 2.357,P < 0.05). 924位点多态性两组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Foxp3基因3279位点多态性与EH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增加EH的易感性. 924位点多态性与EH无关.
作者:陈永权;许卫;伍金雷;甘婷;陈晞明;廖雪琼;陈盛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精神障碍性疾病,据文献[1]报道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负担障碍疾病,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的疾病负担将上升到第2位. 近年来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已成为精神科学特别是抑郁症的研究热点,它打破了对抑郁症认识仅仅停留在对其临床症状描述、心理精神分析和评估上的局面,为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疗效观察提供了功能结构指导.
作者:王梦莉;莫茵;沈进;孙学进;赵卫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单次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中的应用.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硬膜外麻醉下行PKP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检索患者一般情况、手术部位、硬膜外穿刺部位、穿刺操作时间、硬膜外用药、麻醉阻滞范围等. 提取并分析麻醉前(T1)、穿刺后5 min(T2)、达到阻滞目标时(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及手术结束时(T6)的血压和心率.结果:共2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3例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穿刺间隙与手术部位距离(1.8 ± 1.2)个节段,应用不同局麻药的种类及容量分别为1%利多卡因 + 0.375%罗哌卡因(9.0 ± 2.6)mL和1.5%利多卡因(8.9 ± 3.0)mL. 2例患者因硬膜外穿刺失败改为腰麻. 所有患者均达到满足手术需要的阻滞范围并顺利完成手术.与T1相比,T2 ~ T5时患者的平均压均显著降低(P < 0.05),以T3的平均压低(降低13.8%). 结论:对行PKP的老年患者应用单次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可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较平稳.
作者:李晓曦;于玲;范志毅;左明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由于伤椎复位后椎体内形成较大的骨缺损, 前方不稳导致术后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较高[1].为了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 是否需要同时进行经伤椎固定或椎体内植骨目前仍然存在有争议[2]. 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采用传统的后路跨伤椎4钉内固定以及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结合经伤椎置钉及椎体内植骨的方法治疗急性单一节段胸腰椎骨折共 48例,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潘宏;陶岳峰;郑毅;曹燕庆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H.pylori vacA)不同亚型与相关胃疾病的关系,寻找能够提示不同胃疾病结局、对不同胃疾病,特别是胃癌具有预警作用的H.pylori毒力因子标志物.方法:236例H. pylori阳性病例包括浅表性胃炎(SG)81例,萎缩性胃炎(AG)77例,胃糜烂(EG)33例,胃的非典型增生(GD) 16例,胃癌(GC)29例.采用PCR扩增方法对vacA基因不同亚型进行检测.结果:AG组vacAm2亚型的检出率高(41.6%),高于EG和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8,P = 0.019). 在AG组vacAs1m2亚型的检出率(42.5%)显著高于EG,GD,GC组(P = 0.05,P = 0.035,P = 0.022),与SG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vacAs1m2亚型H.pylori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毒力菌株.
作者:张忠;王旭光;吴鹏;薄威;王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尝试多种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来诱导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得到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人肝癌细胞株,测定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与亲本细胞株和单药诱导得到多药耐药细胞株作比较. 方法:细胞分为A、B、C共3组,以人肝癌Bel-7402细胞为亲本细胞作为A组,B组利用大剂量顺铂(DDP)冲击法诱导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DDP,C组利用大剂量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 顺铂共同冲击诱导建立人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Bel-7402/X. 光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测定3组细胞的生长曲线、 药物敏感性,细胞划痕实验比较各组细胞的迁徙能力. 结果:利用多种化疗药共同诱导成功得到多药耐药Bel-7402/X细胞株模型. 它和单药诱导得到的Bel-7402/DDP细胞株模型一样, 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Bel-7402/X细胞株的迁徙能力强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增殖活性小于Bel-7402/DDP和Bel-7402细胞株. 结论:Bel-7402/X细胞株对多种化疗药物有耐药性,可以用作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体外实验的模型.
作者:韩冬;肖亮;占小波;周汉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富血小板血浆与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万方等,截止2015年2月,用RevMan 5.3行统计分析. 结果:纳入9篇文献,结果显示PRP组治疗后WOMAC、IKDC评分均优于HA组, 两组治疗后6个月Lequesne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关节腔PRP注射疗效优于HA注射.
作者:张成宝;马信龙;马剑雄;王颖;王辰;姜轩;孙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CT灌注扫描在肾癌(RCC)根治术前健侧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7例RCC患者1周内分别行CT灌注扫描和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将健侧肾脏分肾GFR < 35 mL/min病例列为研究组. 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健侧肾皮质CT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BF、PS与G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研究组健侧肾皮质灌注参数均与GFR呈正相关性(P < 0.05). 结论:CT灌注扫描与 99mTc-DTPA肾动态核素显像评价肾功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正相关性,可用于RCC患者术前评价健侧肾功能的评价.
作者:关文华;孙新峰;赵蕾;臧志娜;韩焱;骆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1月因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单侧穿刺PVP或PKP手术并获得随访者116例. 术前常规MRI及Xray检查确诊为新鲜压缩性骨折. 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年VAS及SF-36评分,术前术后伤椎高度、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 结果:共收集116例,PVP组54例,PKP组62例,平均年龄75.3岁(64 ~ 85岁). PVP及PKP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 P < 0 . 05 ) ,在疼痛缓解程度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KP组伤椎内骨水泥注射量(3.8 ± 1.6) mL多于PVP组(2.6 ± 1.3) mL(P < 0.05);PKP在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方面优于PVP[(91.29 ± 6.23)% vs.(71.71 ± 5.52)%,P < 0.05];PKP骨水泥渗漏率显著低于PVP组(8例vs. 29例,P < 0.05);两组随访期间邻近节段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例vs. 5例,P > 0.05). 结论:PVP和PKP均为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良好手段;较PVP而言,PKP伤椎复位效果好、骨水泥渗透率低、安全性高,因此病患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PKP.
作者:吴波文;张锡平;王镖;刘三风;王永忠;杨新佑;何沛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50岁以上的女性大约有20%患有骨质疏松[1]. OP会降低骨骼的强度,增加骨折的风险[2]. 老年人中,髋部骨折与死亡率密切相关[3].目前普遍认为OP是绝经后女性的一种常见病,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性也存在与女性类似的年龄相关骨折率增加的规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均寿命的不断增加,老年男性骨质疏松(male osteoporosis, MOP)有逐年上升趋势[4]. MOP属于Ⅱ型OP,主要病因是衰老和年龄的增大,和女性OP相比骨丢失比较缓慢,属于低转化型.
作者:金鑫;朱立国;李秀兰;贾建;张杨;孙晓雷;马剑雄;马信龙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和DNA序列分析法,分别对77例子宫内膜组织BRCA1基因2个位点进行MSI测定.结果: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正常子宫内膜组MSI阳性率分别为34.69%(17/49)、10%(2/20)、7.14%(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208,P = 0.004). BRCA1 MSI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组织病理类型无关.BRCA1 MSI与BRCA1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 = 0.000).结论:BRCA1基因MSI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以及BRCA1蛋白表达减少的原因之一,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
作者:孙丹;范余娟;徐红;范江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盆腔肿瘤,患病率为 12% ~ 80%[1],初期症状可包括出血[2]、压迫[3]、疼痛[4]或低生育力[5-6].无症状的肌瘤不需要治疗.肌瘤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它们的大小和位置有关[7]. 保留子宫的肌瘤切除方法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或者机器人辅助程序[ 8-11 ]、子宫动脉栓塞[ 12-13 ]、磁共振引导的聚焦超声、肌溶解等[14]. 近的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LM)是一种可以接受并替代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abdominal myomectomy,AM) 的技术, 并有一些明显的优势. 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就LM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对产科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慧琼;佐满珍;马会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检测生物力学评价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腱-骨愈合术后早期修复效果. 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低剂量组和单纯手术对照组(空白组),双侧大结节止点处全层横断撕裂冈上肌腱造模,重建肩袖止点原位缝合(双排固定法),腱骨界面注射纤维蛋白胶(FG)为载体的TGF-β1缓释体.术后1、2、3周随机分组处死动物后取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生物力学测试. 结果:高剂量组镜下见大量糖胺类多糖表达及胶原纤维组织均匀排列整齐一致,以纤维软骨修复为主,新生软骨细胞规则饱满;大抗拉强度、大载荷百分比、大横断面面积、刚度及其百分比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 低剂量组镜下见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骨再生较佳;大抗拉强度、大横断面面积、刚度百分比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高剂量TGF-β1加强腱-骨界面早期愈合诱导断面再生成直接止点的复杂结构,提高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张冲;王恒树;张英泽;刘玉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联合产前无创DNA检测在胎儿染色体疾病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孕11 ~ 14周孕妇713例,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厚度异常的孕妇根据自愿行无创DNA检测,并随访观察. 结果: 713例孕妇超声检查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27例,21例行无创DNA检查,21-三体3例,18-三体1例,17例染色体核型正常的胎儿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6例出现异常. 6例未行无创DNA检查的孕妇在以后的超声检查随访中2例出现异常;21-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范围为3.7 ~ 4.4 mm, 平均4.0 mm;1例18-三体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约5.0 mm.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联合无创DNA 检测能够提高胎儿染色体疾病的检出率,减少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率.
作者:刘灿;王坤;李丽霞;王明辉;徐翠;张风琴;卢克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需行气管切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终是否行气管切开分为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对11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再进行Stepwise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气管切开组和非气管切开组在ISS评分、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脊髓损伤平面、气管插管和肺部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ISS评分、是否完全性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级和脊髓损伤平面是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的4个独立相关影响因素. 结论: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ISS评分> 16,ASIA分级为A和C6平面以上的完全性脊髓损伤,具有较高的气管切开率.
作者:施铁柱;陈建洪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急性肾损伤亦称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于 2005 年将 ARF 从新更名为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AKI标准定义为:肾脏功能或结构改变不超过90 d,而影像学或实验室检查出现肾脏损伤因子异常[1]. 心脏体外循环术后AKI通常由多种原因共同导致,一般认为心脏手术具有很大的创伤性,可能会增加肾组织氧供和加重肾缺血,肾脏对肾毒性药物的承受性也会明显下降,它们都可以导致AKI的发生[2]. 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发生AKI较为常见,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明显的增加术后的病死率[3]. 而根据2012年指南,临床上AKI的诊断及分级标准仍以血肌酐和尿量为主,但它们不能早期准确反映AKI. 因此,早期诊断AKI成为我们研究的焦点,而选择早期稳定、敏感、特异性高且便于检测的标志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对心脏术后相关标志物早期诊断AKI进行综述.
作者:邓楠;张大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患者载脂蛋白AⅠ、B (apoAⅠ、apoB) 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探讨其降脂机制.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参七合剂组(给予参七合剂10 g/d),每组40例,疗程为8周. 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脂4 项、apoAⅠ、apoB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参七合剂和辛伐他汀均能降低apoB、TC、TG、LDL-C、血液黏度(P < 0.01),升高apoAⅠ、HDL-C(P < 0.01). 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参七合剂组降低apoB、升高apoAⅠ,降低血液黏度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参七合剂通过促使apoAⅠ合成增加、apoB合成减少消除增加,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
作者:蒋锐;姜海斌;易法云;杨丽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疝环充填式疝修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将本院96例腹股沟斜疝患者分为观察组(n = 52)及对照组(n = 44),前者为平片无张力疝修术式,后者为疝环充填式疝修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手术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1 ± 11.5)min、平均出血量为(83.5 ± 8.9)mL,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4 ± 12.1)min、(86.7 ± 12.1)mL,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6.3 ± 1.7)d,对照组为(6.8 ± 2.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观察组手术费用为(3 120.8 ± 121.4)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 858.6±134.7)元(P < 0.05).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和疼痛、阴囊积液、尿潴留、术后切口出现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疗效相似,但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费用低,因此更适用于基层医院,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壮生;吴俊伟;李颖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证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以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降低原代白血病细胞Gli2的表达. 方法:(1)Western 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Gli2蛋白的表达. (2)不同浓度TGF-β1和TNF-α分别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后,检测Gli2基因或蛋白以及TGF-βRⅠ和TGF-βRⅡ蛋白的表达. (3)TGF-β1、TNF-α及SIS3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24 h后,检测Gli2蛋白的表达. 结果:(1)3株原代白血病细胞均有Gli2蛋白的表达. (2)1 ~ 10 ng/mL TGF-β1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12 ~ 24 h,与对照组相比Gli2基因mRNA表达降低明显;5 ng/mL TNF-α则没有显著变化. (3)5 ng/mL TNF-α作用于原代白血病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TGF-βRⅠ和TGF-βRⅡ蛋白表达均有增高. (4)单独应用TGF-β以及联合应用TNF-α和TGF-β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Gli2基因的表达均降低明显,而且TNF-α+TGF-β组Gli2基因的表达较TGF-β组降低更明显. 结论:联合应用TNF-α和TGF-β比单独应用TGF-β能进一步减少原代白血病细胞Gli2基因的表达.
作者:李哲;孙圆圆;潘静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