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立宇;刘学政;沈建忠;王继斌
阴囊瘙痒症是指自觉阴囊皮肤瘙痒而无原发性皮肤损害的皮肤病,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睡眠,给身心带来极大的尴尬和痛苦.近年来,笔者采用肤痔清软膏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阴囊瘙痒症3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考《现代皮肤性病学》[1]以及《杨国亮皮肤病学》[2]:只有瘙痒而无原发损害,或者可见继发损害;瘙痒局限于阴囊,或者累及阴茎、会阴和肛门;局部皮肤由于经常搔抓和摩擦出现水肿、糜烂、结痂、肥厚和湿疹或苔藓样变;病程迁延,病因不明确.
作者:余嘉明;梁国雄;王俊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83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其临床特点、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结果:随访至2011年8月15日,死亡42例(50.6%),总生存期(OS)为27.8个月(95% CI 20.3 ~ 35.3).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年龄、是否绝经、复发转移后是否接受一线化疗及化疗疗效、放疗对患者的OS有显著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年龄、是否接受一线化疗以及疗效是影响晚期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短期内即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可能与其侵袭性较高有关.化疗能够改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放疗也是可选择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俊彦;王哲海;郭珺;刘利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肝腺瘤相关的功能性基因表达情况,了解肝腺瘤与瘤旁正常肝细胞的功能差异.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肝腺瘤的瘤体组织及瘤旁正常肝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腺瘤和瘤旁正常组织中ALB、P450、CK18、甲胎蛋白基因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肝腺瘤与瘤旁正常肝细胞的功能状况.结果:体现肝细胞合成和解毒等重要功能的ALB、P450在肝腺瘤和瘤旁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较强表达(均>50%),成熟肝上皮细胞表面标志CK18在肝腺瘤及瘤旁正常肝组织中也均有较强表达,而甲胎蛋白表达阴性.结论:肝腺瘤及瘤旁正常肝组织在合成及解毒等方面功能相近.
作者:林建华;李爱民;周杰;刘思德;何自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放化疗过程中预置双J管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5月180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2例宫颈癌患者予以膀胱镜下输尿管逆行插管并留置双J管至放化疗结束(实验组),88例宫颈癌患者未预置双J管(对照组),两组于放化疗6个月后在肾脏积水、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及血尿素氮(BUN)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放化疗6个月后Ⅱ期宫颈癌患者实验组、对照组血肌酐分别为(90.09±30.28)、(170.56±28.35) μmol/L,GFR分别为(91.30±25.43)、(30.25±10.24)mL/min,血BUN分别为(6.56±3.05)、(14.02±4.52) mmol/L;轻、中、重度积水实验组分别为5、3、1例,对照组分别为30、25、1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肾脏积水、血肌酐、BUN、GF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宫颈癌预置双J管在肾脏积水,血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有明显差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宫颈癌术后放化疗中预置双J管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该方法简便、适用、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汪前亮;杨嗣星;廖文彪;高嗣法;郑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抗HCV抗体阳性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与非传染病的MHD患者铁负荷的差异,并研究铁负荷对营养不良-炎症反应综合征(MICS)的影响.方法:将53例规律血液净化治疗的MHD患者中抗HCV抗体阳性的24例设为阳性组,传染病检查均为阴性的29例设为阴性组.分别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SF)、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铁负荷与营养状况、炎症因子、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阳性组SF、ALT、AST、hsCRP、IL-6、TNF-α均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lb、PA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BMI、Alb、PA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均呈负相关;SF与ALT、AST、hsCRP、IL-6、TNF-α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并均呈正相关.结论:HCV感染的MHD患者存在明显的铁超负荷,铁超负荷与MICS有着密切的联系,铁超负荷可能是MICS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单保华;赵显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组织蛋白酶S (CatS)与胱抑素C(CysC)在脑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8-2011年23例接受脑血管支架手术患者,术后复查血管造影的时间为3~ 12个月,就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3~ 12个月造影复查时血清CatS与CvsC的水平及与血管再狭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患者,于23根血管上放置23枚支架,随访3~ 12个月,10例(43.5%)出现了再狭窄,其中超过50%的再狭窄者为5例,余5例再狭窄率介于10%~ 30%.同时监测术前以及术后血清CatS与CysC的水平,发现23例患者支架术前血清CatS与CysC水平在狭窄组和无狭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支架术后3d两组血清CatS和CysC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12个月复查时再狭窄的10例患者血清CatS与CvsC水平高于未狭窄的13例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CatS的上升幅度比CysC的上升幅度更大.结论:血清CatS和CysC增加程度不平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管壁细胞外基质的动态平衡,促进再狭窄的形成.
作者:孔德燕;任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同一大型生化分析仪不同模块间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探讨误差的实验室可接受程度.方法:分别在经过校准的罗氏Modular PPI和Olympus 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专用质控血清和患者血清标本的TP、ALB、TG、TC、ALT、AST、CK、LDH浓度.对罗氏Modula PI与P2两个模块,Olympus AU5400 A1与A2两个模块,分别进行比对.结果:TG在罗氏两模块间检测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TG不同医学决定水平的偏倚均小于1/2 CLIA'88 TEa,可接受;其他实验项目在同一仪器各自不同模块间检测结果经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方程(Y=b X+a)、相关系数(r)分析符合线性要求.结论:同一生化分析仪若有两个以上的检测模块,应定期进行校准比对,以实现同一仪器不同模块间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恩;王峰;王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冠心病及其急性并发症仍是全世界主要的发病和死亡原因.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起始、进展、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是当前冠心病中研究热门的炎症标志物,与冠心病的发生、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无症状健康人群首发冠心病及冠心病人群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子.本文对此3种炎症标志物在冠心病预测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龙曼;唐晓明;陈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不同肾内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其在二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6例确诊2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组,30 mg/24 h<尿蛋白<500 mg/24 h,早期)患者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30例(肾小球疾病组,轻度系膜增生性肾炎12例,IgA肾病17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为研究对象;健康体检者27例为对照组.行肾动脉、肾内段间动脉、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测定,计算相应动脉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同时检测各组血、尿肌酐及尿白蛋白并计算Alb/Cr、eGRF.结果:与肾小球疾病组及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段间动脉RI、叶间动脉RI及段间动脉PI明显升高(P<0.01),但肾动脉RI及肾动脉PI、叶间动脉PI在3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病组段间动脉、叶间动脉RI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r=0.64、0.62,P< 0.01)及尿Alb/Cr比率(r=0.54、0.51,P<0.05)呈正相关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存在血流动力改变,表现为肾小动脉抵抗,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叶建华;周晓玲;陈孟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标本检测时可能存在的携带污染及其处理措施.方法:收集健康正常人混合血清,对31项常用分析项目各测试10次,取其平均值作为对照值.其后对各项目按比色杯内外圈分成两组逐一配对检测,以超过对照值5%或3个标准差为标准筛选出疑似污染项目.后对疑似污染项目进行确认,并制订相应措施避免携带污染.结果:除Ca外的所有项目重复性均较好,Ca的10次检测结果以高低值相间规律出现,经分析后发现低值组检测所使用的比色杯前一次均是检测TP所用,初步认定TP测定对Ca测定有比色杯携带污染,后选用高值组的均值作为Ca的对照值.外圈组14项及内圈组17项测试项目逐一配对进行425项测试,其中有37项次结果超过对照值5%或3个标准差,判定为疑似污染.经过确认实验,认定7项次(1.89%)结果存在试剂针或搅拌棒携带污染.但TP测定并未对Ca测定有试剂针或搅拌棒携带污染,故再次确认存在比色杯携带污染.将TP和Ca分别设在内圈和外圈,并增设纯水清洗程序,有效消除了上述携带污染.结论: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携带污染率较低,合理设置项目的比色杯内外国及增设纯水清洗程序可以消除携带污染.
作者:毛盛尧;高国生;周尧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SGC7901细胞与GES-1细胞中食管癌相关基因4(ECRG4)蛋白表达差异及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dR)干预前后SGC7901细胞中ECRG4基因表达变化情况.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GES-1细胞中ECRG4编码蛋白的表达,以不同浓度(0、5、10 μmol/L)5-Aza-CdR干预SGC7901,48 h后再以Western blot检测ECRG4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GC7901细胞中ECRG4蛋白表达较低而GES-1细胞中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以5-Aza-CdR干预SGC7901细胞48 h,随着药物浓度增加,ECRG4蛋白表达逐渐上调,10 μmol/L处理组比5μmol/L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GC7901细胞中ECRG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GES-1细胞;以5-Aza-CdR处理SGC7901细胞48 h后ECRG4蛋白表达有上调,且10μmol/L组比5μmol/L组其恢复表达作用更明显.
作者:方圆;刘展;张渝;刘寿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为病例组,HBV-DNA均阳性,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24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TSH.结果:病例组治疗前血清T3、T4、FT3、FT4与对照组相比均有下降,TSH与对照组相比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24周后,HBV-DNA转阴组血清T3、T4、FT3、FT4、TSH、AST、ALB、PT水平较治疗前和HBV-DNA未转阴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甲状腺素水平紊乱,给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同时可以间接改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
作者:朱刚剑;苏传真;王健;范瑞琴;王显耀;孙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前列腺脓肿已经很少见.以往前列腺脓肿的诊断比较困难,现在随着经直肠超声(TRUS)、CT等诊断技术的成熟,已经不再是难以确诊的疾病.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共收治前列腺脓肿5例,均行经尿道脓肿去顶减压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5例,年龄51~72岁.本组均有发热,体温波动于38.5 ~ 40.0℃,其中伴有尿频、尿急、尿痛4例,尿潴留1例,会阴部或肛门坠胀不适3例.
作者:刘博;张庆皎;刘德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解剖测量T1 ~ L5形态学参数,为研制新型全植入式可膨胀型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50具正常成人胸腰椎干燥尸体标本,测量T1~L5的相关参数(中横径、中矢状径及中央高度).结果:以T12为例,中横径:(33.03±1.85)mm,中矢状径:(25.50±1.46) mm,中央高度:(21.53±1.39)mm.该内固定系统由空心椎体钉、内栓及固定棒构成,初步设计5个型号:(25、8),(25、10)、(30、12)、(35、14)、(40、14).结论:新型全内置式可膨胀型胸腰椎前路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在形态学上具有可行性,能够重建胸腰椎的稳定性,是一种牢靠安全、操作简便、符合脊柱前路形态解剖结构的新型内固定系统.
作者:徐彦芳;孙进;周初松;闵少雄;刘成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E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多药耐药蛋白(P-g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及MCF-7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检测E-cadherin和P-gp蛋白的表达.用紫杉醇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构建E-cadherin慢病毒干扰质粒,转染MCF-7细胞,应用RT-PCR检测E-cadherin和P-gp mRNA表达.结果:E-cadherin和P-gp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6%和54.4%,两者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E-cadherin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时,E-cadherin mRNA和P-gp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RNA干扰后,E-cadherin mRNA表达显著下降,P-gp mRNA表达无变化.结论:E-cadherin和P-gp可能共同参与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和乳腺癌细胞凋亡过程,其分子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自森;薛长年;曹予文;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密切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 mmHg,脑卒中危险就增加25%,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主要措施.除药物治疗外,通过非药物治疗手段改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防治十分重要,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益,而且对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有好处[1].
作者:周彬;周迎莉;石鹏;付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颈段气管转移癌是指位于环状软骨下缘、胸骨上窝之间的气管肿瘤[1].临床较少见,手术难度大,手术配合要求高.我科2010年共收治颈段气管转移癌2例,行低位气管切开成功.精湛的手术技术,高水平的麻醉技术,以及手术室护士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熟练的手术配合,几方面完美结合使手术顺利完成,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潘松林;贺红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的护理干预特点.方法: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采用外置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治疗12例闭合性单侧跟骨骨折患者并实施有效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皮肤及针道的观察护理、无痛管理、系统化功能锻炼指导等.结果: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6个月(12 ~ 20个月)随访,通过有效及个体化的护理,本组患者无切口感染及针道并发症的发生.关节面复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术后疗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定:平均为91分(68 ~ 100分).结论:解剖型跟骨锁定钢板外置治疗跟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关节面复位满意且固定可靠及随访效果好等优点,取得这些优点与护士的精心护理密不可分.
作者:李娜;彭贵凌;张国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疗效及诊治体会.方法:对120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行TACE治疗,采用免疫指标甲胎蛋白(AFP)及临床治愈、明显好转、好转、暂时稳定、进展或恶化5种指标评价近期疗效,采用1、2、3年生存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1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行TACE术278次,平均2.32次,术后1个月AFP下降明显,与术前AFP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67,P<0.05);术后6个月治愈好转率66.67%,无效恶化率33.3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51.67%、33.33%.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术治疗疗效确切,是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涂文辉;侯伟;宋玉龙;杨雪梅;刘清欣;颜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血清CA15-3对乳腺癌的诊断界点,以期对CA15-3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用化学微粒子免疫发光法检测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清CA15-3,绘制ROC曲线.结果: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较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15-3诊断乳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9,对应的诊断界点值为13.00 U/mL,敏感性达80.0%,特异性达85.8%.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A15-3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CA15-3检测对于乳腺癌的诊断有中等价值.选择13.00 U/mL作为血清CA15-3诊断乳腺癌的诊断界点较现有界点更适宜.
作者:习浩;刘荣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