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允兆;黄裕立;吴焱贤;黎文生;杨友;陈盈文;陈玉映
目的:观察总结缓释药盒植入在肺癌手术中化疗的应用.方法:63例可手术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完成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通过多种方法植入缓释药盒,术后比较相关监测指标,术后辅助化疗期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预后.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期间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缓释药盒植入进行肺癌术中化疗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可复制性好.
作者:熊信国;徐志强;杨德康;何建行;陈汉章;成向阳;邱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评价传统CT与DSA旋转重建(Dyna-CT+3D)技术对射频消融治疗肺门区恶性肿瘤的引导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射频消融治疗肺区恶性肿瘤的病例,对比不同引导方法下穿刺成功率、肿瘤复发率,并随访对比两组病例的生存时间.结果:传统CT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明显低于Dyna-CT+3D组(P < 0.05),两组的肿瘤原位复发率、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Dyna-CT+3D技术对肺门区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介入诊疗需要.
作者:赵洪伟;刘福全;岳振东;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LA全相合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方法采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结果:19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随访时间2 ~ 97个月,尚有14例患者健康存活,预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73%.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疾病复发及GVHD仍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者:薛连国;赵利东;王莹;蔡志梅;贾韬;毛建平;陈泽;刘惠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cyte,HFLS)白细胞介素-37(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NF-α与HFLS作用,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FLS中IL-37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上调HFLS 的IL-37 mRNA表达,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NF-α诱导HFLS的 IL-37上调表达,为进一步探索HFLS IL-37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柯庆喜;张志伟;赵付前;何玲鸽;陈章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是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1],一旦发生,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的关键[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无创式机械通气与有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今后此类患者的呼吸机治疗.
作者:张捷;王东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胞浆型磷脂酶A2δ(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δ,cPLA2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中cPLA2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组患者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切片中cPLA2δ表达.结果:cPLA2δ的mRNA水平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而其他5个cPLA2亚型表达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PLA2的6个亚型表达均较低.银屑病组和对照组cPLA2δ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 = 28.56,P < 0.01).经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两组cPLA2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49,P < 0.01).结论:cPLA2δ高表达与银屑病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廖洪利;郑际伦;田刚;刘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创伤性凝血病者共41例,总结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凝血异常者为32.7%,其中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为13.0%.凝血病组与非凝血病组在ISS评分(P = 0.048)、GCS评分(P = 0.000)及住院时间(P = 0.028) 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及ISS评分、低体温、低血压、酸中毒均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的是ISS、GCS评分、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及液体复苏4个因素.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病和死亡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李红波;苏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常温组(B组,常规复苏)、保存性低温组(C组,常规复苏,心跳骤停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复苏性低温组[D组,常规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 min给予亚低温治疗],各组于心跳骤停时和ROSC后2、4 h取血,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观察各时点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1)B、C、D各组血清S100B蛋白从ROSC后2 h起开始升高,并持续上升至4 h,与A组比较,各时点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及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 < 0.05).(2)与B组比较,C组ROSC后2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皮层S100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3)与A组比较,B、C、D各组ROSC后4 h大脑皮层GFAP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大鼠血清、大脑皮层组织S100B蛋白和GFAP在ROSC后早期即有表达,可以作为诊断脑损伤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标志物;亚低温可减轻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
作者:黄效模;汤旭;周厚荣;张谦;曾德珍;周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ADAMDEC1在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36例颅咽管瘤患者ADAMDEC1的表达情况,其中21例釉质上皮型,设为釉质组;15例鳞状乳头型,设为鳞型组;5例对照组脑组织标本取自重型颅脑外伤行内减压术的正常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ADAMDEC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釉质组及鳞型组颅咽管瘤组织中,ADAMDEC1表达明显增高,而对照组脑组织中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鳞型组相比,釉质组ADAMDEC1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ADAMDEC1在颅咽管瘤组织中高度表达,并可作为检测颅咽管瘤潜在增殖的标志物.
作者:刘亮;郑晓梅;杨福兵;王斌;包长顺;陈礼刚;徐建国;游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11月收治的16例手足口病并发AFP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儿皆小于5岁,3岁以下占81.25%;瘫痪出现于发病第3 ~ 14天,其中7例瘫痪时体温已降至正常;肢体瘫痪呈非对称性,可累及单个或多个肢体.12例为EV71感染.3例在瘫痪前或初期CSF白细胞增高,蛋白正常;瘫痪后2 ~ 3周白细胞正常,蛋白增高;瘫痪后4周细胞、蛋白皆恢复正常.MRI提示病变可累及脊髓和神经根,1例脊髓MRI在瘫痪第4天未见异常,瘫痪第18天出现异常.随访至少1年,3例遗留肢体瘫痪,急性期皆有脊髓受累,瘫痪肢体肌力0 ~ 1级.结论:脊髓受累且累及脊髓节段越长,瘫痪程度越重,恢复越慢;EV71是手足口病合并AFP 的主要病原;感染后免疫反应可能在手足口病合并AFP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霞;张军;林素芳;操德智;陈彦;陈黎;李冰;廖建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 leural fistula,BPF)是指肺泡、各级支气管与胸膜交通形成的瘘管,肺脏手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尽管手术方式不断改进,BPF的发生率仍在0.5%~15%[1-2],治疗困难,病死率达23.6%~71.2%[3-4].难治性支气管胸膜瘘(RBPF)是指已行剖胸手术行支气管残端闭合等失败或术后支气管胸膜瘘复发的病例,治疗难度大,效果差,病死率高.近年来出现的经心包纵隔内闭合支气管残端治疗RBPF效果肯定,国内外多个医疗中心已将其作为RBPF的首选治疗方法[5-6].2007年7月至2011年11月我院采用胸骨正中切口经心包纵隔内闭合支气管残端,配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RBPF5例,术后均无复发,无一例死亡,疗效肯定,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沈明敬;钱永跃;徐中华;徐忠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表达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左旋布比卡因作用于SH-SY5Y细胞过程中是否激活了ROS爆发,进而导致细胞凋亡.方法:将空载质粒pEGFP-N1和质粒pEGFP-N1-AMPKα2分别转染SH-SY5Y细胞株,Western blot法对AMPKα2表达水平进行鉴定.重组质粒的SH-SY5Y细胞和未转染细胞分别经1 mmol/L左旋布比卡因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ROS含量.结果:与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和未转染质粒细胞相比,重组质粒pEGFP-N1-AMPKα2的SH-SY5Y细胞组的AMPKα2表达上调,1 mmol/L左旋布比卡因处理后,与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组及未转染质粒的细胞组相比,重组质粒pEGFP-N1-AMPKα2的SH-SY5Y细胞活力降低,ROS含量提高,细胞凋亡率增多(P < 0.01).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组和未转染质粒细胞组细胞活力,细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上调AMPKα2的表达可促进左旋布比卡因诱导ROS大量增多和细胞凋亡.
作者:赖露颖;张庆国;刘中杰;周树勤;徐世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原发于脑、脊髓和脑脊膜的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3% ~ 5%.PCNSL对放疗敏感,但单纯放疗维持有效时间短.化疗在治疗PCNSL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甲氨喋呤(MTX)方案治疗PCNSL的效果.
作者:时杰;代荣钦;臧玉柱;陈玉清;雷平冲;张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是多功能干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慢粒临床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1].慢粒急变期可向不同类型分化,一般初步分为慢粒急非淋变和慢粒急淋变.当慢性期向急变期进展时其实验室相关检查指标会随着病情发生变化,骨髓检查作为一种确诊检查有创伤性,不利于病情的监测.而本文通过回顾本院血液科2010-2011年慢粒急变患者其慢粒慢性期与急变期血清生化乳酸脱氢酶(LDH)和a-羟丁酸脱氢酶(a-HBDH)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病情进展的辅助诊断意义.
作者:陈敏静;叶瑞兴;邱秀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近节指背切取包含指背动脉的筋膜组织为蒂,翻转修复时找到受区神经断端与皮瓣指背神经相吻合,缝合受区,供区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3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5例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欠佳,经换药后均愈合,余133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饱满而不显臃肿,质地色泽好,耐磨,术后6 ~ 12个月随访两点感觉3 ~ 5 mm,功能满意.结论: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卢晖;王文刚;吴慧玲;罗壬满;韦伟;陈伟练;王旭东;李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降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2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降Hcy组(108例).对照组只接受基本用药,降Hcy组除基本用药外,每天加服1 mg叶酸、10 mg维生素B6和400 mg维生素B12.比较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Hcy水平以及术后1、6和12个月MACE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降Hcy组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12个月,降Hcy组的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降Hcy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其中,降Hcy组在术后6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均较对照组低;降Hcy组在术后12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PCI术后患者进行降Hcy的干预可减少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玉映;郑素琳;陈盈文;黄裕立;何宗云;吴焱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胎神经干细胞(hNSCs)并检测hVEGF165基因在hNSCs内的表达.方法:用RT-PCR法扩增出hVEGF165 cDNA,插入pCDH-CMV-copGFP慢病毒载体中,构建pCDH-hVEGF165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包装并转染hNSCs.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转染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VEGF165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H-hVEGF165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7 d后观察宿主细胞内有大量GFP表达,FCM测定转染率为63%,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VEGF165蛋白在hNSCs中过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hVEGF165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hNSCs中过表达hVEGF165基因.
作者:敬华军;张宇;王晓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0年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男性(占71.10%)多于女性(占28.91%),好发年龄为20 ~ 29 岁;在各类损伤原因中,与车祸相关的占63.28%;骨折部位以颏部多,占36.22%;常见的合并伤为面中部骨折,其次为颅脑损伤.治疗方法中坚强内固定占59.38%,颌间牵引占22.66%,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以颏部多,面中部骨折合并伤较多,由车祸引起较为常见;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的较好手段.
作者:李玉兰;吴世卿;温志欣;卿安蓉;于新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调节作用.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白酒辅以玉米油、吡唑混合食料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1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SM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大鼠肝组织ILK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β-catenin、α-SMA蛋白和ILK mRNA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β-catenin、α-SMA蛋白和IL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β-catenin的表达量与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913,P < 0.01),ILK的表达量与β-catenin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 = 0.880,P < 0.01).结论: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K可能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间接发挥了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
作者:苏金玲;姜希娟;郭茂娟;马东明;范英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应用K-B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应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本院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166株,其中医院感染占45%(75株),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为69%(52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83%);社区感染占55%(91株),社区感染MRSA检出率为52%(47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皮肤软组织(94%).医院感染MRSA和社区感染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高水平莫匹罗星的耐药率均为0,而医院感染MRSA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MRSA,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者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 90%,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加强对医院和社区的MRSA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