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调AMPK可促进左旋布比卡因诱导SH-SY5Y细胞凋亡

赖露颖;张庆国;刘中杰;周树勤;徐世元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 凋亡, ROS, AMPK
摘要:目的:探讨过表达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左旋布比卡因作用于SH-SY5Y细胞过程中是否激活了ROS爆发,进而导致细胞凋亡.方法:将空载质粒pEGFP-N1和质粒pEGFP-N1-AMPKα2分别转染SH-SY5Y细胞株,Western blot法对AMPKα2表达水平进行鉴定.重组质粒的SH-SY5Y细胞和未转染细胞分别经1 mmol/L左旋布比卡因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ROS含量.结果:与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和未转染质粒细胞相比,重组质粒pEGFP-N1-AMPKα2的SH-SY5Y细胞组的AMPKα2表达上调,1 mmol/L左旋布比卡因处理后,与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组及未转染质粒的细胞组相比,重组质粒pEGFP-N1-AMPKα2的SH-SY5Y细胞活力降低,ROS含量提高,细胞凋亡率增多(P < 0.01).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组和未转染质粒细胞组细胞活力,细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上调AMPKα2的表达可促进左旋布比卡因诱导ROS大量增多和细胞凋亡.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直肠类癌26例

    直肠类癌又称直肠嗜银细胞癌,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外胚层胺前摄取与脱羧(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的恶性肿瘤[1],具有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较少早期发生转移等特点,但具有潜在恶性和转移复发潜能,故目前直肠类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2].我院自2007年6月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直肠类癌,经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桑华超;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盐酸坦索罗辛胶囊体内药物浓度与男性尿流率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健康青年男性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哈乐)前后尿流率变化,了解药物浓度对尿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对8例健康青年男性口服哈乐前后进行尿流测定和生命体征监测.服药前测定2次,服药后每2小时测定1次.服药后8 h内每小时和第10、12、16、24、36、48、72 h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尿流加速度在服药后3 ~ 6 h明显增加(P < 0.05),且与血药浓度曲线峰值一致;余与服药前无差异(P > 0.05).结论:哈乐效果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口服常规剂量(0.4 mg)对青年男性尿流加速度有明显影响,对生命体征无影响.

    作者:崔林刚;文建国;任川川;毛淑平;张艳;李金升;张胜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创伤性凝血病者共41例,总结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凝血异常者为32.7%,其中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为13.0%.凝血病组与非凝血病组在ISS评分(P = 0.048)、GCS评分(P = 0.000)及住院时间(P = 0.028) 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及ISS评分、低体温、低血压、酸中毒均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的是ISS、GCS评分、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及液体复苏4个因素.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病和死亡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李红波;苏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脓毒症早期儿童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激素干预的作用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皮质醇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水平,评价应激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对小儿脓毒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对于符合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elative adrenal insufficiency,RAI)的患儿(治疗前查血浆皮质醇,以血浆随机皮质醇水平< 690.0 nmol/L为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激素(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检测患儿GRα及GRβ mRNA水平.通过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比较观察小剂量GC对脓毒症合并RAI患儿GRα及GR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GRα及GRβ m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情况:GRα mRNA表达良好,GRβ mRNA不表达.(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GR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Rα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激剂量外源性GC治疗脓毒症有临床意义.

    作者:黄小霏;潘志伟;范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同型半胱氨酸(Hcy)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心血管(MACE)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确诊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2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降Hcy组(108例).对照组只接受基本用药,降Hcy组除基本用药外,每天加服1 mg叶酸、10 mg维生素B6和400 mg维生素B12.比较术后即刻、术后6、12个月两组患者的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Hcy水平以及术后1、6和12个月MACE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降Hcy组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术后12个月,降Hcy组的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降Hcy组的MACE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其中,降Hcy组在术后6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均较对照组低;降Hcy组在术后12个月的心绞痛复发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PCI术后患者进行降Hcy的干预可减少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陈玉映;郑素琳;陈盈文;黄裕立;何宗云;吴焱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亚低温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常温组(B组,常规复苏)、保存性低温组(C组,常规复苏,心跳骤停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复苏性低温组[D组,常规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 min给予亚低温治疗],各组于心跳骤停时和ROSC后2、4 h取血,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观察各时点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1)B、C、D各组血清S100B蛋白从ROSC后2 h起开始升高,并持续上升至4 h,与A组比较,各时点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及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 < 0.05).(2)与B组比较,C组ROSC后2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皮层S100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3)与A组比较,B、C、D各组ROSC后4 h大脑皮层GFAP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大鼠血清、大脑皮层组织S100B蛋白和GFAP在ROSC后早期即有表达,可以作为诊断脑损伤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标志物;亚低温可减轻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

    作者:黄效模;汤旭;周厚荣;张谦;曾德珍;周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机械通气方式治疗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比较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是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1],一旦发生,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的关键[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无创式机械通气与有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今后此类患者的呼吸机治疗.

    作者:张捷;王东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清醒镇静联合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优势

    目的:评估清醒镇静联合雾化吸入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将适合做纤支镜检查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A组)检查前静脉应用咪达唑仑(0.05 mg/kg),联合高氧驱动(4 ~ 6 L/min)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 mL;对照组(B组)检查前仅采用高氧驱动(4 ~ 6 L/min)雾化吸入2%利多卡因5 mL.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及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麻醉效果、患者的接受程度.结果:A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比B组明显平稳,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A组患者接受程度(98.46%)明显高于B组患者(56.92%),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在检查中血氧饱和度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静脉应用咪达唑仑清醒镇静联合高氧驱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纤支镜检查中具有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能高,再检查接受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梁伟强;喻延;胡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Wnt10b对体外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Wnt10b对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生成能力的影响作用.方法:将人毛乳头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到第8代后,加入人重组蛋白Wnt10b共培养,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毛乳头细胞的β-catenin表达,Real-time QPCR检测与毛乳头细胞诱导能力相关的特异性标记物碱性磷酸酶(AL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以及ALP染色检测Wnt10b对人毛乳头细胞的作用.结果:Wnt10b能够通过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作用于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上调人毛乳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从而维持人毛乳头细胞的诱导能力.结论:Wnt10b能够通过上调特异性标记物ALP和IGF-1的表达来维持体外长期培养的人毛乳头细胞的毛囊诱导能力.

    作者:张志丹;胡志奇;李科成;冯传波;肖顺娥;苗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60例胃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的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microRNA-21的表达上调与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张广钰;钟漓;田小林;戴凌;朱袭嘉;蒋志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人胚胎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胎神经干细胞(hNSCs)并检测hVEGF165基因在hNSCs内的表达.方法:用RT-PCR法扩增出hVEGF165 cDNA,插入pCDH-CMV-copGFP慢病毒载体中,构建pCDH-hVEGF165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包装并转染hNSCs.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转染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VEGF165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H-hVEGF165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7 d后观察宿主细胞内有大量GFP表达,FCM测定转染率为63%,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VEGF165蛋白在hNSCs中过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hVEGF165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hNSCs中过表达hVEGF165基因.

    作者:敬华军;张宇;王晓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itx3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包括3个不同的亚群:腹侧被盖区、黑质和红核后区,其控制自主运动、行为及认知,与临床高度相关,如黑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行性改变会引起帕金森病.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成熟可大致经历4个阶段:前体细胞期-多巴胺能神经元前体细胞期-多巴胺能神经元早期-多巴胺能神经元成熟期.已知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是一个有多种转录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而受到严格控制的过程.其中,Pitx3特异表达于大脑DA能神经元,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与成熟起着关键性作用,被认为是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发育所必需的转录因子.本文就近年来有关Pitx3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的影响及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中Pitx3与其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探讨Pitx3在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过程及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存在的信号通路及机制.

    作者:熊正国;袁丁;张长城;顿耀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自体颗粒脂肪在驼峰鼻鼻塑形中的应用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手术,是将人体脂肪丰富部位采用真空吸出脂肪静化处理后,注射于人体缺陷区,达到改善缺陷区形态的一种方法[1-2].驼峰鼻畸形多与先天性鼻骨过度发育有关,少数与外伤后鼻骨错位愈合或后期骨痂增生有关[3],驼峰鼻往往需要综合鼻整形来矫正[4-5].临床上治疗轻、中度驼峰鼻的方法较多.然则采用自体脂肪进行驼峰鼻矫治的方法目前临床未见报道,我科自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组织对25例患者行驼峰鼻鼻塑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翠英;严玲玲;李芸;钟文慧;勾庆芬;陈芳;杨喆;付冰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Wnt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的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对酒精性肝纤维化中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以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调节作用.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白酒辅以玉米油、吡唑混合食料灌胃的方法制备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于造模1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SMA、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大鼠肝组织ILK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β-catenin、α-SMA蛋白和ILK mRNA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β-catenin、α-SMA蛋白和IL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β-catenin的表达量与α-SMA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913,P < 0.01),ILK的表达量与β-catenin的表达亦呈正相关(r = 0.880,P < 0.01).结论:酒精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Wnt信号通路在肝星状细胞活化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LK可能通过调节Wnt信号通路间接发挥了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作用.

    作者:苏金玲;姜希娟;郭茂娟;马东明;范英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性激素与尿路结石形成的关系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男性比女性尤其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有资料显示肾结石发病率在男性为6% ~ 9%,而在女性为3% ~ 4%,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1].Waston等[2]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 ~ 3倍.日本2005年的一项关于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研究[3]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女性的2.4倍,且在这些结石中,草酸钙结石的发病率在男性为74.9%,而在女性为63.1%.尿路结石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激素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性激素与尿路结石的关系,探讨男性比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的原因,从而为进一步治疗结石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作者:周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支架蛋白IQGAP1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探讨支架蛋白IQGAP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1)选取乳腺癌、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的存档蜡块,制成组织芯片;(2)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IQGAP1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2例导管癌组织标本中69例为阳性表达,81例癌旁组织标本中63例为阳性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8例良性病变中9例为胞浆阳性表达,与癌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2)导管癌82例阳性表达标本中组织学分级为3级者膜阳性表达为12例(1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级为29例(2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1级为0例(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3)肿瘤组织呈条索样生长的标本阳性表达有27例,其中膜表达23例;非条索样生长的标本阳性表达42例,膜表达18例,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1)IQGAP1蛋白表达部位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并可能参与肿瘤局部浸润的微环境变化;(2)IQGAP1蛋白与肿瘤细胞的迁徙运动密切相关.

    作者:金宇飚;陈嘉薇;周季兰;胡宏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别以及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是否与老年患者存在差异.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78例,对照组患者169例,各再分别按照年龄分为A组:≤55岁;B组:56 ~ 70岁;C组:≥71岁.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Ox-LDL,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Ox-LDL的差异.结果:在A组患者中,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在B、C组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Ox-LDL、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在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中,校正了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等因素后,Ox-LDL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A组患者中相关性更为明显.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别.Ox-L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中青年患者中其相关性更为明显,提示体内氧化应激是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胡允兆;黄裕立;吴焱贤;黎文生;杨友;陈盈文;陈玉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 ~ 7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卒中风险,已成为房颤药物治疗的基石.2010年10月达比加群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成为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2].本文对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魏永燕;汤日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心理疏导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疏导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Ⅲ~Ⅳ级)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疏导组及对照组,心理疏导组在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症状、纽约慢性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左室指标、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住院时间、死亡率差异.结果:心理疏导组患者较对照组相比,焦虑抑郁症状明显改善(P < 0.05),心功能改善程度较高(P < 0.05),左室舒张末内径缩小更显著(P < 0.05),左室射血分数升高更明显(P < 0.05),血清脑利钠肽下降更显著(P < 0.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 0.05).结论:心理疏导结合常规心衰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作者:李靖;杨承健;黄伟;徐欣;董丰;吴丹;杨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中剂量阿糖胞苷联合甲氨喋呤方案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原发于脑、脊髓和脑脊膜的高度恶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3% ~ 5%.PCNSL对放疗敏感,但单纯放疗维持有效时间短.化疗在治疗PCNSL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中剂量阿糖胞苷(AraC)联合甲氨喋呤(MTX)方案治疗PCNSL的效果.

    作者:时杰;代荣钦;臧玉柱;陈玉清;雷平冲;张茵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