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陈长香;张晓伟;刘晨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11月收治的16例手足口病并发AFP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儿皆小于5岁,3岁以下占81.25%;瘫痪出现于发病第3 ~ 14天,其中7例瘫痪时体温已降至正常;肢体瘫痪呈非对称性,可累及单个或多个肢体.12例为EV71感染.3例在瘫痪前或初期CSF白细胞增高,蛋白正常;瘫痪后2 ~ 3周白细胞正常,蛋白增高;瘫痪后4周细胞、蛋白皆恢复正常.MRI提示病变可累及脊髓和神经根,1例脊髓MRI在瘫痪第4天未见异常,瘫痪第18天出现异常.随访至少1年,3例遗留肢体瘫痪,急性期皆有脊髓受累,瘫痪肢体肌力0 ~ 1级.结论:脊髓受累且累及脊髓节段越长,瘫痪程度越重,恢复越慢;EV71是手足口病合并AFP 的主要病原;感染后免疫反应可能在手足口病合并AFP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霞;张军;林素芳;操德智;陈彦;陈黎;李冰;廖建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患儿术前食管造影护理进行分析,探讨预防造影药返流入气管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35例CEA患儿术前食管造影的护理,经口插入胃管,侧孔在食管内,Ⅲ型和Ⅰ型胃管头端刚巧触及盲端,连接引流瓶引流,Ⅴ型胃管头端距门齿12 cm.结果:经胃管注入食管内造影药用量Ⅲ型和Ⅰ型为胃管容量+1.5 mL,Ⅴ型为胃管容量+5 mL能获得满意造影效果,患儿造影过程顺利,无发生造影药返流入气管.结论:经口插入胃管,侧孔在食管内,Ⅲ型和Ⅰ型胃管头端刚巧触及盲端,连接引流瓶引流,注入胃管容量+1.5 mL造影药,Ⅴ型胃管头端距门齿12 cm,注入胃管容量+5 mL造影药时能获得满意造影效果,并且能有效预防造影药返流入气管.
作者:李瑞琼;罗丽红;叶丽彦;梁伟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和OCT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构建69例喉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OX2和OCT4蛋白表达.结果:SOX2和OCT4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SOX2蛋白表达与喉癌T分期、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1);OCT4蛋白表达与喉癌分化程度有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X2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 < 0.01);OCT4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 回归分析显示,SOX2是危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 < 0.01).结论:SOX2与喉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夏冰;李蕾;沈晓辉;张宜芬;陈国千;周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震荡(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68 例中重度 OSAHS 合并高血压患者在继续使用原降压药(种类和剂量不变)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加用CPAP治疗)34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行多导睡眠图(PSG)、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监测及平板运动试验,对比分析两组PSG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与低血氧饱和度(LSaO2)]、HRT参数[震荡初始(TO)与震荡斜率(TS)]、心脏变时功能指标[运动中实测大心率与年龄预测大心率之比(rHR)、运动后1 min心率恢复值(HRR1)]及动态血压指标[日间平均收缩压(dMSP)及舒张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及舒张压(nMDP)]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AHI(次/h)降低、LSaO2(%)升高(7.4 ± 4.8 vs 36.5 ± 13.2,88.8 ± 5.4 vs 78.2 ± 10.3,均P < 0.05);TO(%)减低、TS(ms/RR)升高(-3.82 ± 2.86 vs -0.02 ± 0.21,6.26 ± 4.23 vs 1.99 ± 4.41,均P < 0.05);rHR(%)升高、HRR1(次/h)升高(92.8 ± 8.4 vs 80.5 ± 6.2,29.2 ± 11.5 vs 14.5 ± 7.4,均P < 0.05);同时dMSP、dMDP、nMSP、nMDP(mmHg)均明显降低(128.2 ± 12.2 vs 135.2 ± 18.2,78.8 ± 12.6 vs 85.6 ± 12.3,121.2 ± 13.2 vs 134.6 ± 16.4,74.2 ± 8.7 vs 84.2 ± 12.8,均P < 0.05).对照组12周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CPAP治疗可改善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HRT、心脏变时功能及动态血压联合观察可作为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疗效评价参数组合之一.
作者:欧阳清彦;涂爱兰;邹月娥;赵惠莉;梁健球;胡辉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0年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男性(占71.10%)多于女性(占28.91%),好发年龄为20 ~ 29 岁;在各类损伤原因中,与车祸相关的占63.28%;骨折部位以颏部多,占36.22%;常见的合并伤为面中部骨折,其次为颅脑损伤.治疗方法中坚强内固定占59.38%,颌间牵引占22.66%,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以颏部多,面中部骨折合并伤较多,由车祸引起较为常见;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的较好手段.
作者:李玉兰;吴世卿;温志欣;卿安蓉;于新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手术,是将人体脂肪丰富部位采用真空吸出脂肪静化处理后,注射于人体缺陷区,达到改善缺陷区形态的一种方法[1-2].驼峰鼻畸形多与先天性鼻骨过度发育有关,少数与外伤后鼻骨错位愈合或后期骨痂增生有关[3],驼峰鼻往往需要综合鼻整形来矫正[4-5].临床上治疗轻、中度驼峰鼻的方法较多.然则采用自体脂肪进行驼峰鼻矫治的方法目前临床未见报道,我科自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采用自体颗粒脂肪组织对25例患者行驼峰鼻鼻塑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翠英;严玲玲;李芸;钟文慧;勾庆芬;陈芳;杨喆;付冰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肝切除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相关因素行Log-rank检验,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至2012年6月30日,126例患者失访11例(8.7%),肝癌患者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3%、69.5%、39.4%,中位生存时间50.14个月.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术前甲胎蛋白(AFP)、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肝硬化及辅助治疗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和肝硬化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的疗效取决于有无血管侵犯和肝硬化,其中提高小肝癌的手术比例并加强术后AFP的监测是改善肝癌手术预后的关键.
作者:褚志强;吴向未;杨宏强;吕海龙;孙红;张龙;张永国;张示杰;彭心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的应用.方法:30例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AI监测组(A组)和BIS监测组(B组),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术中唤醒.观察各组麻醉前(T0)、唤醒前即刻(T1)、对指令有反应(T2)和加深麻醉后(T3)各时间点MBP、HR、BIS、AAI值和唤醒时间以及唤醒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术中唤醒,两组MBP和HR在T2时显著升高(P < 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唤醒期间A组AAI值和B组BIS值在T2时高.结论:两组患者成功施行术中唤醒,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BIS可安全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可以有效预测患者能否按照指令反应,对唤醒起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罗国万;胡礼宏;韩新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别以及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是否与老年患者存在差异.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78例,对照组患者169例,各再分别按照年龄分为A组:≤55岁;B组:56 ~ 70岁;C组:≥71岁.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Ox-LDL,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Ox-LDL的差异.结果:在A组患者中,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在B、C组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Ox-LDL、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在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中,校正了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等因素后,Ox-LDL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A组患者中相关性更为明显.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别.Ox-L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中青年患者中其相关性更为明显,提示体内氧化应激是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胡允兆;黄裕立;吴焱贤;黎文生;杨友;陈盈文;陈玉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160在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骨髓和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浸润骨髓CD19+细胞CD160表达阳性率.10例健康人骨髓CD19+细胞作为对照.FCM检测患者CD1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统计学分析CLL细胞CD160与CD5、CD23和Bcl-2表达MFI的相互关系.结果:45例初诊CLL中,41例表达CD160阳性的患者同时表达CD5+、CD23+,4例CD160阴性患者表达CD5+、CD23dim.4例初诊CLL,经过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免疫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MCL).38例NHL中,有5例CD160表达阳性.10例健康对照CD160均为阴性.CD160表达阳性率在41例CLL为(69.94 ± 19.69)%,明显高于NHL(43.63 ± 17.38)%(t = 2.47,P < 0.05).41例CLL患者CD160阳性率与CD5+CD23+双阳性率[(76.03 ± 15.76)]%有明显相关性(r = 0.857 1,P < 0.01).41例CLL患者高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MFI为138.23 ± 54.99.41例CLL细胞计数绝对值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 = 0.738 1,P < 0.05).4例确诊为MCL患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无明显异常.结论:CLL患者CD160高表达.CD19+CD160+可以作为鉴别良恶B淋巴细胞特异性的指标.用FCM检测细胞膜CD19、CD160、CD5、CD23等抗原表达情况,对于CLL的诊断和与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丁润生;宋国齐;陆伟;孙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60例胃癌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的总RNA,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croRNA-2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胃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比较,microRNA-2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microRNA-21的表达上调与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作为新的治疗靶点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张广钰;钟漓;田小林;戴凌;朱袭嘉;蒋志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皮质醇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水平,评价应激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对小儿脓毒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对于符合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elative adrenal insufficiency,RAI)的患儿(治疗前查血浆皮质醇,以血浆随机皮质醇水平< 690.0 nmol/L为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激素(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检测患儿GRα及GRβ mRNA水平.通过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比较观察小剂量GC对脓毒症合并RAI患儿GRα及GR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GRα及GRβ m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情况:GRα mRNA表达良好,GRβ mRNA不表达.(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GR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Rα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激剂量外源性GC治疗脓毒症有临床意义.
作者:黄小霏;潘志伟;范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应用K-B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应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本院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166株,其中医院感染占45%(75株),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为69%(52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83%);社区感染占55%(91株),社区感染MRSA检出率为52%(47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皮肤软组织(94%).医院感染MRSA和社区感染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高水平莫匹罗星的耐药率均为0,而医院感染MRSA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MRSA,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者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 90%,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加强对医院和社区的MRSA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体积、浆核复杂性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测量、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和干燥综合征(SS组)患者及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各39例的淋巴细胞体积(LYV)、浆核比(LYC)、激光散射强度(LYS)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以及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激光散射强度(MOS)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并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价各参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组、RA组及SS组大部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其中SS组的MOV、LYC-SD在3组疾病中增高的幅度明显,分别为172.4 ± 8.9、13.5 ± 2.3,高于正常对照组(163.3 ± 5.0,10.5 ± 1.7)、SLE组(167.3 ± 6.9,12.2 ± 2.7)及RA组(165.5 ± 15.5,11.6 ± 1.4)(P < 0.05),SLE组的LYS-SD为20.0 ± 2.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7.8 ± 1.6、RA组的16.8 ± 1.8及SS组的18.2 ± 3.5(P < 0.05).LYS-SD、MOS用于区分SLE与S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0.625;LYS-SD、MOS-SD用于区分SLE与R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630;MOV、MOS用于区分SS与R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0.603.结论: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VCS各参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LYS-SD、MOS、MOS-SD、MOV等可作为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陈碧乐;朱丽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近节指背切取包含指背动脉的筋膜组织为蒂,翻转修复时找到受区神经断端与皮瓣指背神经相吻合,缝合受区,供区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3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5例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欠佳,经换药后均愈合,余133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饱满而不显臃肿,质地色泽好,耐磨,术后6 ~ 12个月随访两点感觉3 ~ 5 mm,功能满意.结论: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卢晖;王文刚;吴慧玲;罗壬满;韦伟;陈伟练;王旭东;李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 ~ 7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卒中风险,已成为房颤药物治疗的基石.2010年10月达比加群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成为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2].本文对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魏永燕;汤日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常温组(B组,常规复苏)、保存性低温组(C组,常规复苏,心跳骤停时给予亚低温治疗)、复苏性低温组[D组,常规复苏,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 min给予亚低温治疗],各组于心跳骤停时和ROSC后2、4 h取血,处死大鼠取脑组织,观察各时点血清大脑皮层S100B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结果:(1)B、C、D各组血清S100B蛋白从ROSC后2 h起开始升高,并持续上升至4 h,与A组比较,各时点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及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 < 0.05).(2)与B组比较,C组ROSC后2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 < 0.05),皮层S100B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 < 0.05).(3)与A组比较,B、C、D各组ROSC后4 h大脑皮层GFAP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结论:大鼠血清、大脑皮层组织S100B蛋白和GFAP在ROSC后早期即有表达,可以作为诊断脑损伤及判断预后的敏感标志物;亚低温可减轻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
作者:黄效模;汤旭;周厚荣;张谦;曾德珍;周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一种同步助力泵,应用于PICC导管堵塞再通术中,以提高导管再通的成功率.方法:采用AT89C51控制芯片,通过扩展片8255连接键盘,采用红外传感器动态监测针栓抽负压的速度,不断修正步进电机的角度与速度,保证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抽负压速度的稳定性.同时,将106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和对照组49例,分别使用同步助力泵及普通负压再通术解决PICC导管堵塞问题.结果:通过在临床中应用研制的同步助力泵,与普通负压再通术比较,大大提高了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成功率.结论:使用同步助力泵使PICC导管成功再通,避免了患者拔管的可能,提高了再通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降低了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良危害.
作者:田娟;袁敏;邹洪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μg HMGB1组和100 μg HMGB1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重组HMGB1 10 μg和100 μg.三套管法建立SD大鼠肺移植模型并随机分成单纯移植组、移植加0.1 mg抗HMGB1抗体组和移植加1.0 mg抗HMGB1抗体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抗HMGB1抗体0.1和1.0 mg.12 h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湿干重比、炎症介质(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病理表现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注射重组HMGB1后尤其100 μg HMGB1组小鼠PaO2降低,PaCO2、湿干重比升高,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增强,肺组织出现病理改变.抗HMGB1抗体处理后,除ICAM-1基因表达外,肺移植大鼠的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与抗HMGB1抗体剂量有关.结论:HMGB1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潜在靶标.
作者:王发龙;陈文;王振兴;陈静瑜;卫栋;陈国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创伤性凝血病者共41例,总结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凝血异常者为32.7%,其中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为13.0%.凝血病组与非凝血病组在ISS评分(P = 0.048)、GCS评分(P = 0.000)及住院时间(P = 0.028) 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及ISS评分、低体温、低血压、酸中毒均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的是ISS、GCS评分、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及液体复苏4个因素.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病和死亡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李红波;苏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