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刘新宇;陈佑明;邵小飞;黄敬;陈珊莹;李永强;李宾;邹和群
目的:探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体积、浆核复杂性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eckman-Coulter 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体积测量、高频传导、激光散射(VCS)技术,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和干燥综合征(SS组)患者及健康对照(正常对照组)各39例的淋巴细胞体积(LYV)、浆核比(LYC)、激光散射强度(LYS)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以及单核细胞体积(MOV)、浆核比(MOC)、激光散射强度(MOS)及它们各自的平均分布宽度(SD),并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价各参数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E组、RA组及SS组大部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 < 0.05).其中SS组的MOV、LYC-SD在3组疾病中增高的幅度明显,分别为172.4 ± 8.9、13.5 ± 2.3,高于正常对照组(163.3 ± 5.0,10.5 ± 1.7)、SLE组(167.3 ± 6.9,12.2 ± 2.7)及RA组(165.5 ± 15.5,11.6 ± 1.4)(P < 0.05),SLE组的LYS-SD为20.0 ± 2.6,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7.8 ± 1.6、RA组的16.8 ± 1.8及SS组的18.2 ± 3.5(P < 0.05).LYS-SD、MOS用于区分SLE与S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0.625;LYS-SD、MOS-SD用于区分SLE与R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630;MOV、MOS用于区分SS与R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0.603.结论: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的VCS各参数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LYS-SD、MOS、MOS-SD、MOV等可作为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陈碧乐;朱丽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总结缓释药盒植入在肺癌手术中化疗的应用.方法:63例可手术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完成肺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通过多种方法植入缓释药盒,术后比较相关监测指标,术后辅助化疗期间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预后.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期间和术后辅助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相关监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缓释药盒植入进行肺癌术中化疗安全可行,操作简便,可复制性好.
作者:熊信国;徐志强;杨德康;何建行;陈汉章;成向阳;邱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直肠类癌又称直肠嗜银细胞癌,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外胚层胺前摄取与脱羧(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的恶性肿瘤[1],具有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较少早期发生转移等特点,但具有潜在恶性和转移复发潜能,故目前直肠类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2].我院自2007年6月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直肠类癌,经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桑华超;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是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1],一旦发生,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的关键[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无创式机械通气与有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今后此类患者的呼吸机治疗.
作者:张捷;王东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构建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hVEGF165)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胚胎神经干细胞(hNSCs)并检测hVEGF165基因在hNSCs内的表达.方法:用RT-PCR法扩增出hVEGF165 cDNA,插入pCDH-CMV-copGFP慢病毒载体中,构建pCDH-hVEGF165慢病毒表达载体,双酶切和测序鉴定,包装并转染hNSCs.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转染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hVEGF165的表达.结果:酶切及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CDH-hVEGF165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7 d后观察宿主细胞内有大量GFP表达,FCM测定转染率为63%,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VEGF165蛋白在hNSCs中过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携带hVEGF165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在hNSCs中过表达hVEGF165基因.
作者:敬华军;张宇;王晓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室性早搏(简称室早)十分常见.应用动态心电图对一般人群进行筛查,结果70% ~ 75%的受检者都能记录到室早[1].室早可引起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 2-4 ],即室早相关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PVC-ITCM)和心源性猝死[5-6].本文就PVC-ITCM的影响因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诊断及治疗进行如下阐述.
作者:彭珍云;张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 μg HMGB1组和100 μg HMGB1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重组HMGB1 10 μg和100 μg.三套管法建立SD大鼠肺移植模型并随机分成单纯移植组、移植加0.1 mg抗HMGB1抗体组和移植加1.0 mg抗HMGB1抗体组,每组各5只,后两组每只分别腹腔注射抗HMGB1抗体0.1和1.0 mg.12 h后观察各组肺组织的湿干重比、炎症介质(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病理表现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注射重组HMGB1后尤其100 μg HMGB1组小鼠PaO2降低,PaCO2、湿干重比升高,TNF-α、ICAM-1、IL-6基因表达增强,肺组织出现病理改变.抗HMGB1抗体处理后,除ICAM-1基因表达外,肺移植大鼠的其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并与抗HMGB1抗体剂量有关.结论:HMGB1在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潜在靶标.
作者:王发龙;陈文;王振兴;陈静瑜;卫栋;陈国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胞浆型磷脂酶A2δ(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δ,cPLA2δ)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中cPLA2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组患者皮损组织和对照组皮肤标本切片中cPLA2δ表达.结果:cPLA2δ的mRNA水平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而其他5个cPLA2亚型表达在银屑病组皮损组织中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皮肤组织中cPLA2的6个亚型表达均较低.银屑病组和对照组cPLA2δ mRNA表达差异有显著性(t = 28.56,P < 0.01).经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两组cPLA2δ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0.49,P < 0.01).结论:cPLA2δ高表达与银屑病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廖洪利;郑际伦;田刚;刘倩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应用于颅内支架成形术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择期行颅内支架成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E组靶控输注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并维持,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并维持.记录入室时(T0),放置喉罩前(T1)、放置喉罩即刻(T2)、放置喉罩后5 min(T3)、股动脉穿刺置管时(T4)、介入支架植入时(T5)、拔除喉罩后1 min(T6)的SBP、DBP、HR、PETCO2及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7)、苏醒时间(T8)、拔除喉罩时间(T9).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P组患者诱导后SBP、DBP、HR明显下降,尤其是SBP、DBP在T1、T3、T5 3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循环抑制、注射痛发生率P组多于E组,而肌颤、恶心呕吐发生率E组多于P组.E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P < 0.05).结论:靶控输注依托咪酯应用于颅内支架成形术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为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庆国;刘中杰;范凤飞;徐世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置管术中使用导丝引导插管和徒手插管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评价使用导丝插管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接受腹透置管术患者的资料,其中117例为导丝引导下插管(A组),121例为徒手插管(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导管生存率以及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导管堵塞、导管移位和腹透液渗漏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血性腹透液的发生率大于B组(16.2% vs 7.4%,P < 0.05).两组的导管生存率和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导丝引导下腹透置管术相比,徒手插管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和腹透管拔除的风险,同时可以减少血性腹透液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世峰;薛武军;尹爱萍;解立怡;吕晶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顺德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10年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男性(占71.10%)多于女性(占28.91%),好发年龄为20 ~ 29 岁;在各类损伤原因中,与车祸相关的占63.28%;骨折部位以颏部多,占36.22%;常见的合并伤为面中部骨折,其次为颅脑损伤.治疗方法中坚强内固定占59.38%,颌间牵引占22.66%,均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下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年男性,以颏部多,面中部骨折合并伤较多,由车祸引起较为常见;坚强内固定是目前治疗的较好手段.
作者:李玉兰;吴世卿;温志欣;卿安蓉;于新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创伤性凝血病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多发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创伤性凝血病者共41例,总结分析创伤性凝血病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合并凝血异常者为32.7%,其中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率为13.0%.凝血病组与非凝血病组在ISS评分(P = 0.048)、GCS评分(P = 0.000)及住院时间(P = 0.028) 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CS及ISS评分、低体温、低血压、酸中毒均为创伤性凝血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的是ISS、GCS评分、合并创伤性凝血病及液体复苏4个因素.结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创伤性凝血病发病和死亡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李红波;苏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近节指背切取包含指背动脉的筋膜组织为蒂,翻转修复时找到受区神经断端与皮瓣指背神经相吻合,缝合受区,供区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3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5例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欠佳,经换药后均愈合,余133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饱满而不显臃肿,质地色泽好,耐磨,术后6 ~ 12个月随访两点感觉3 ~ 5 mm,功能满意.结论: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卢晖;王文刚;吴慧玲;罗壬满;韦伟;陈伟练;王旭东;李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外周血皮质醇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水平,评价应激剂量外源性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对小儿脓毒症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对于符合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relative adrenal insufficiency,RAI)的患儿(治疗前查血浆皮质醇,以血浆随机皮质醇水平< 690.0 nmol/L为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激素(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检测患儿GRα及GRβ mRNA水平.通过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及组间比较观察小剂量GC对脓毒症合并RAI患儿GRα及GRβ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GRα及GRβ mRNA荧光定量PCR检测情况:GRα mRNA表达良好,GRβ mRNA不表达.(2)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GRα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GRα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应激剂量外源性GC治疗脓毒症有临床意义.
作者:黄小霏;潘志伟;范联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LA全相合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方法采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结果:19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随访时间2 ~ 97个月,尚有14例患者健康存活,预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73%.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疾病复发及GVHD仍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者:薛连国;赵利东;王莹;蔡志梅;贾韬;毛建平;陈泽;刘惠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11月收治的16例手足口病并发AFP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儿皆小于5岁,3岁以下占81.25%;瘫痪出现于发病第3 ~ 14天,其中7例瘫痪时体温已降至正常;肢体瘫痪呈非对称性,可累及单个或多个肢体.12例为EV71感染.3例在瘫痪前或初期CSF白细胞增高,蛋白正常;瘫痪后2 ~ 3周白细胞正常,蛋白增高;瘫痪后4周细胞、蛋白皆恢复正常.MRI提示病变可累及脊髓和神经根,1例脊髓MRI在瘫痪第4天未见异常,瘫痪第18天出现异常.随访至少1年,3例遗留肢体瘫痪,急性期皆有脊髓受累,瘫痪肢体肌力0 ~ 1级.结论:脊髓受累且累及脊髓节段越长,瘫痪程度越重,恢复越慢;EV71是手足口病合并AFP 的主要病原;感染后免疫反应可能在手足口病合并AFP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霞;张军;林素芳;操德智;陈彦;陈黎;李冰;廖建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珠海市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wd)、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珠海市湾仔社区65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登记居民的健康资料、体格检查以及生化项目实验室检查数据.同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Pwd、QT间期(QT)、QTd,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完成筛查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385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0.13%.排除75例可能对心电图有影响的情况后,共31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69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纳入代谢综合征组(MS组),余下241例纳入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MS组在性别、高血压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体质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收缩压方面与NM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在年龄、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心电图方面,MS组的心率、Pwd、QTc、QTd、QTcd明显高于NMS组(P < 0.05或< 0.001),而两组QT间期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患代谢综合征的老年居民可表现出心电图Pwd、QTc、QTd、QTcd明显延长,需重视对这部分人群心电图的检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
作者:梁燕;刘新宇;陈佑明;邵小飞;黄敬;陈珊莹;李永强;李宾;邹和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和OCT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构建69例喉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OX2和OCT4蛋白表达.结果:SOX2和OCT4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SOX2蛋白表达与喉癌T分期、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1);OCT4蛋白表达与喉癌分化程度有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X2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 < 0.01);OCT4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 回归分析显示,SOX2是危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 < 0.01).结论:SOX2与喉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夏冰;李蕾;沈晓辉;张宜芬;陈国千;周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男性比女性尤其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有资料显示肾结石发病率在男性为6% ~ 9%,而在女性为3% ~ 4%,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1].Waston等[2]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 ~ 3倍.日本2005年的一项关于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研究[3]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女性的2.4倍,且在这些结石中,草酸钙结石的发病率在男性为74.9%,而在女性为63.1%.尿路结石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激素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性激素与尿路结石的关系,探讨男性比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的原因,从而为进一步治疗结石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作者:周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以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PLL-DCIONP)作为载体介导多药耐药基因1(mdr1)反义寡核苷酸(asODN)作用于人肠癌细胞,评价mdr1 asODN对人肠癌细胞的靶向投递作用.方法:荧光显微镜观察PLL-DCIONP-asODN-FAM复合物、asODN-FAM体外转染LS174T、HCT-8/VCR细胞,普鲁士蓝(Perle's blue)铁染色观察PLL-DCIONP-asODN复合物、PLL-DCIONP体外转染LS174T、HCT-8/VCR细胞,MRI测定体外转染细胞磁化率.结果:LS174T、HCT-8/VCR细胞在PLL-DCIONP-asODN-FAM复合物转染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sODN-FAM转染组,LS174T、HCT-8/VCR细胞在PLL-DCIONP-asODN复合物转染组细胞内的蓝色铁颗粒明显多于PLL-DCIONP转染组,PLL-DCIONP-asODN复合物转染后的细胞T2随着细胞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呈明显的衰减势态.结论:PLL-DCIONP-asODN对HCT-8/VCR细胞有靶向投递作用.
作者:王金玉;武兆忠;陈江林;李娜玲;蓝文珍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