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于欣;贾绍斌;于美玲;纳丽莎;徐方芳;吕剑锋;刘郎;陈乾;王竟靖;王学忠;沙勇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别以及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是否与老年患者存在差异.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178例,对照组患者169例,各再分别按照年龄分为A组:≤55岁;B组:56 ~ 70岁;C组:≥71岁.采用ELISA 法测定血清Ox-LDL,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及Ox-LDL的差异.结果:在A组患者中,男性、吸烟、高甘油三酯血症、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在B、C组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Ox-LDL、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在不同年龄阶段患者中,校正了性别、年龄、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hs-CRP等因素后,Ox-LDL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A组患者中相关性更为明显.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别.Ox-LD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在中青年患者中其相关性更为明显,提示体内氧化应激是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胡允兆;黄裕立;吴焱贤;黎文生;杨友;陈盈文;陈玉映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珠海市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及其与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wd)、QT间期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选择珠海市湾仔社区65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为研究对象,登记居民的健康资料、体格检查以及生化项目实验室检查数据.同时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Pwd、QT间期(QT)、QTd,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完成筛查的65岁以上老年居民385例,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0.13%.排除75例可能对心电图有影响的情况后,共310例纳入本研究.其中69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纳入代谢综合征组(MS组),余下241例纳入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MS组在性别、高血压患病率、腹型肥胖比例、体质指数、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收缩压方面与NM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在年龄、舒张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心电图方面,MS组的心率、Pwd、QTc、QTd、QTcd明显高于NMS组(P < 0.05或< 0.001),而两组QT间期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患代谢综合征的老年居民可表现出心电图Pwd、QTc、QTd、QTcd明显延长,需重视对这部分人群心电图的检测及心律失常的预防.
作者:梁燕;刘新宇;陈佑明;邵小飞;黄敬;陈珊莹;李永强;李宾;邹和群 刊期: 2013年第05期
HBV外膜蛋白是HBV颗粒的外膜组成部分,是决定病毒吸附至易感细胞受体的成分,编码包膜蛋白的基因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HBsAg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在HBV感染时大量释放到患者血清中.自从1965年Blumberg发现HBsAg用于诊断HBV感染并获得了诺贝尔奖,40多年来,HBsAg仍是诊断HBV感染基本的血清学标志物[1].虽然血清HBsAg定量检测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并未得到人们的重视,仍仅作为血液筛查或HBV感染的诊断[2].近年来,随着血清HBsAg定量检测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展,抗病毒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发展,HBsAg作为一个早的乙型肝炎诊断指标,其临床应用价值得到极大拓展,使这个古老的检测指标,焕发出新的生机.本文就近年来血清HBsAg定量检测与HBV复制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杨阳;杨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 ~ 7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卒中风险,已成为房颤药物治疗的基石.2010年10月达比加群酯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成为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治疗的药物[2].本文对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魏永燕;汤日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过表达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在左旋布比卡因作用于SH-SY5Y细胞过程中是否激活了ROS爆发,进而导致细胞凋亡.方法:将空载质粒pEGFP-N1和质粒pEGFP-N1-AMPKα2分别转染SH-SY5Y细胞株,Western blot法对AMPKα2表达水平进行鉴定.重组质粒的SH-SY5Y细胞和未转染细胞分别经1 mmol/L左旋布比卡因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ROS含量.结果:与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和未转染质粒细胞相比,重组质粒pEGFP-N1-AMPKα2的SH-SY5Y细胞组的AMPKα2表达上调,1 mmol/L左旋布比卡因处理后,与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组及未转染质粒的细胞组相比,重组质粒pEGFP-N1-AMPKα2的SH-SY5Y细胞活力降低,ROS含量提高,细胞凋亡率增多(P < 0.01).空载质粒pEGFP-N1细胞组和未转染质粒细胞组细胞活力,细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上调AMPKα2的表达可促进左旋布比卡因诱导ROS大量增多和细胞凋亡.
作者:赖露颖;张庆国;刘中杰;周树勤;徐世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男性比女性尤其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有资料显示肾结石发病率在男性为6% ~ 9%,而在女性为3% ~ 4%,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1].Waston等[2]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是女性的2 ~ 3倍.日本2005年的一项关于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研究[3]显示,男性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女性的2.4倍,且在这些结石中,草酸钙结石的发病率在男性为74.9%,而在女性为63.1%.尿路结石发病率在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性激素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性激素与尿路结石的关系,探讨男性比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女性更易发生尿路结石的原因,从而为进一步治疗结石提供更有效的措施.
作者:周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功能社区开展运动干预的方法、模式.方法:通过社区诊断找出功能社区主要的行为危险因素,用健康促进的方式,全面开展以运动干预为主、其他干预为辅的全人群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的管理策略.结果:干预前后单位职工参加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的参与率由40.00%提高到57.50%,有关运动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由76.92%到97.60%,参加体育锻炼并能做到每周3 ~ 5次,每次超过30分钟由62.50%到76.92%,参加单位组织的运动干预活动由37.40%提高到60.58%,咸食摄入率由47.06%下降到28.50%,心理压力困扰率由64.71%下降到40.58%,职工掌握适宜的运动技能者> 60.00%.干预前后成人体质监测情况优秀率由6.35%提高到16.18%,良好率由20.23%提高到27.17%,合格率由53.76%提高到55.49%,不合格率由19.65%下降到1.16%.干预前后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Z = -5.076,P < 0.001).结论:对功能社区职工开展系统、可及、持久、全程的健康行为干预,建立团体行为的运动干预模式,运用健康促进的方法对全人群进行干预,同时又分不同人群进行全面、分类、跟踪干预等措施,不仅使职工改善了不良生活方式,在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发生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并且使功能社区受益广泛,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改变了团体形象,并减轻了医疗费用给单位带来的经济负担,带动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又使骨干力量在生活社区健康干预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生活社区的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闫红梅;陈立;左怡梅;杨瑞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直肠类癌又称直肠嗜银细胞癌,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外胚层胺前摄取与脱羧(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的恶性肿瘤[1],具有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的、较少早期发生转移等特点,但具有潜在恶性和转移复发潜能,故目前直肠类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2].我院自2007年6月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直肠类癌,经随访观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桑华超;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的应用.方法:30例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AI监测组(A组)和BIS监测组(B组),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术中唤醒.观察各组麻醉前(T0)、唤醒前即刻(T1)、对指令有反应(T2)和加深麻醉后(T3)各时间点MBP、HR、BIS、AAI值和唤醒时间以及唤醒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术中唤醒,两组MBP和HR在T2时显著升高(P < 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唤醒期间A组AAI值和B组BIS值在T2时高.结论:两组患者成功施行术中唤醒,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BIS可安全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可以有效预测患者能否按照指令反应,对唤醒起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罗国万;胡礼宏;韩新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研制一种同步助力泵,应用于PICC导管堵塞再通术中,以提高导管再通的成功率.方法:采用AT89C51控制芯片,通过扩展片8255连接键盘,采用红外传感器动态监测针栓抽负压的速度,不断修正步进电机的角度与速度,保证在系统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抽负压速度的稳定性.同时,将106例PICC导管堵塞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7和对照组49例,分别使用同步助力泵及普通负压再通术解决PICC导管堵塞问题.结果:通过在临床中应用研制的同步助力泵,与普通负压再通术比较,大大提高了PICC导管堵塞再通的成功率.结论:使用同步助力泵使PICC导管成功再通,避免了患者拔管的可能,提高了再通的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且降低了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良危害.
作者:田娟;袁敏;邹洪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和OCT4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构建69例喉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OX2和OCT4蛋白表达.结果:SOX2和OCT4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SOX2蛋白表达与喉癌T分期、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 0.01);OCT4蛋白表达与喉癌分化程度有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OX2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 < 0.01);OCT4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与阴性表达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 回归分析显示,SOX2是危险因子,其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P < 0.01).结论:SOX2与喉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夏冰;李蕾;沈晓辉;张宜芬;陈国千;周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对一斑驳病家系进行致病基因KIT编码序列的突变筛查,寻找致病性突变位点.方法:收集一斑驳病家系所有成员临床资料,提取其中12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KIT基因及DNA直接测序检测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及血液学实验室检查.在50例正常对照中进行所发现突变位点的测序分析,以排除基因多态性.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该家系中,先证者仅双小腿及额前见白斑,临床表型较轻,家系中其余患者躯干、四肢均有大小不等白斑,临床表型较重.基因分析发现家系中患者均存在KIT基因c.1861G > A突变,导致p.Ala621Thr改变.家系中正常成员及50例对照者不存在此位点突变.患者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结论:KIT基因c.1861G > A(p.Ala621Thr)可能是引起该家系临床表型的原因.
作者:李喜英;陈慧敏;马寒;张露霞;胡峥峥;邓伟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分析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长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LA全相合同胞间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采用环孢素A联合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方法采用寿命表法生存分析.结果:19例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随访时间2 ~ 97个月,尚有14例患者健康存活,预期术后5年生存率为73%.结论:异基因骨髓移植是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移植后疾病复发及GVHD仍是影响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
作者:薛连国;赵利东;王莹;蔡志梅;贾韬;毛建平;陈泽;刘惠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迟缓性瘫痪(AFP)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11月收治的16例手足口病并发AFP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入组患儿皆小于5岁,3岁以下占81.25%;瘫痪出现于发病第3 ~ 14天,其中7例瘫痪时体温已降至正常;肢体瘫痪呈非对称性,可累及单个或多个肢体.12例为EV71感染.3例在瘫痪前或初期CSF白细胞增高,蛋白正常;瘫痪后2 ~ 3周白细胞正常,蛋白增高;瘫痪后4周细胞、蛋白皆恢复正常.MRI提示病变可累及脊髓和神经根,1例脊髓MRI在瘫痪第4天未见异常,瘫痪第18天出现异常.随访至少1年,3例遗留肢体瘫痪,急性期皆有脊髓受累,瘫痪肢体肌力0 ~ 1级.结论:脊髓受累且累及脊髓节段越长,瘫痪程度越重,恢复越慢;EV71是手足口病合并AFP 的主要病原;感染后免疫反应可能在手足口病合并AFP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霞;张军;林素芳;操德智;陈彦;陈黎;李冰;廖建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8例手指中末节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于近节指背切取包含指背动脉的筋膜组织为蒂,翻转修复时找到受区神经断端与皮瓣指背神经相吻合,缝合受区,供区中厚皮片植皮.结果:本组138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5例术后皮瓣静脉回流欠佳,经换药后均愈合,余133例皮瓣成活良好,外形饱满而不显臃肿,质地色泽好,耐磨,术后6 ~ 12个月随访两点感觉3 ~ 5 mm,功能满意.结论:重建感觉的近节指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缺损的良好方法.
作者:卢晖;王文刚;吴慧玲;罗壬满;韦伟;陈伟练;王旭东;李宏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BD phoenixTM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检测,应用K-B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耐药性检测,应用Whonet 5.6软件和SPSS 19.0软件对细菌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1年本院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166株,其中医院感染占45%(75株),医院感染MRSA检出率为69%(52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肺部(83%);社区感染占55%(91株),社区感染MRSA检出率为52%(47株),其常见的感染部位是皮肤软组织(94%).医院感染MRSA和社区感染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考拉宁、高水平莫匹罗星的耐药率均为0,而医院感染MRSA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利福平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社区感染MRSA,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者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 90%,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加强对医院和社区的MRSA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cyte,HFLS)白细胞介素-37(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NF-α与HFLS作用,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FLS中IL-37 mRNA的表达.结果:TNF-α上调HFLS 的IL-37 mRNA表达,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NF-α诱导HFLS的 IL-37上调表达,为进一步探索HFLS IL-37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柯庆喜;张志伟;赵付前;何玲鸽;陈章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实施肝切除的12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相关因素行Log-rank检验,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随访至2012年6月30日,126例患者失访11例(8.7%),肝癌患者术后1、3、5年的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4.3%、69.5%、39.4%,中位生存时间50.14个月.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术前甲胎蛋白(AFP)、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肝硬化及辅助治疗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分析示术前术后AFP变化、血管侵犯和肝硬化是影响肝癌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 < 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后的疗效取决于有无血管侵犯和肝硬化,其中提高小肝癌的手术比例并加强术后AFP的监测是改善肝癌手术预后的关键.
作者:褚志强;吴向未;杨宏强;吕海龙;孙红;张龙;张永国;张示杰;彭心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是严重而危险的并发症[1],一旦发生,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的关键[2].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无创式机械通气与有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切除术后肌无力危象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今后此类患者的呼吸机治疗.
作者:张捷;王东信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D160在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骨髓和3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浸润骨髓CD19+细胞CD160表达阳性率.10例健康人骨髓CD19+细胞作为对照.FCM检测患者CD19+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平均荧光强度(MFI).统计学分析CLL细胞CD160与CD5、CD23和Bcl-2表达MFI的相互关系.结果:45例初诊CLL中,41例表达CD160阳性的患者同时表达CD5+、CD23+,4例CD160阴性患者表达CD5+、CD23dim.4例初诊CLL,经过细胞遗传学检查和免疫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MCL).38例NHL中,有5例CD160表达阳性.10例健康对照CD160均为阴性.CD160表达阳性率在41例CLL为(69.94 ± 19.69)%,明显高于NHL(43.63 ± 17.38)%(t = 2.47,P < 0.05).41例CLL患者CD160阳性率与CD5+CD23+双阳性率[(76.03 ± 15.76)]%有明显相关性(r = 0.857 1,P < 0.01).41例CLL患者高表达抗凋亡蛋白Bcl-2,MFI为138.23 ± 54.99.41例CLL细胞计数绝对值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明显相关性(r = 0.738 1,P < 0.05).4例确诊为MCL患者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无明显异常.结论:CLL患者CD160高表达.CD19+CD160+可以作为鉴别良恶B淋巴细胞特异性的指标.用FCM检测细胞膜CD19、CD160、CD5、CD23等抗原表达情况,对于CLL的诊断和与其他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丁润生;宋国齐;陆伟;孙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