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髋动力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张雄军

关键词:股骨近端, 髓内钉固定, 髋动力螺钉, 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方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 螺钉内固定, 手术时间, 手术方法, 骨折患者, 出血量少, 老年人, 接骨板, 随访, 术式, 疗效, 理想, 经验, 骨科
摘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之一[1-2],多见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螺钉内固定、接骨板内固定、防旋髓内钉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术等,哪种术式合理尚无定论.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对在本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髋动力螺钉(DHS)治疗并随访,我们的经验表明PFNA与DH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疗效,但与DHS相比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固定牢靠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对宫颈癌细胞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HeLa细胞与不同浓度的LTA(10.0、20.0、40.0 μg/L)共培养后EdU检测其增殖率;TUNEL法和RT-PCR分别检测LTA40.0μg/L共培养细胞的凋亡率及基因Bax/Bcl-2、Smac/IAP-1的表达变化.结果:10.0 ~ 40.0 μg/L的LTA均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作用与浓度正相关;LTA40.0 μg/L共培养细胞48 h后凋亡率明显增加(P< 0.05);Bax基因表达上调,Bcl-2基因表达下调(P<0.05),Smac/IAP-1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LTA可能是通过调控Bax、Bcl-2的表达实现抑制HeLa细胞体外增殖并诱导其凋亡的.

    作者:王丰刚;李占生;李文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他莫昔芬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女性难治性ITP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女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女性难治性ITP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患者及正常对照者性激素6项指标;分两组治疗,联合治疗组22例,给予他莫昔芬片(10 mg/次,每日3次)+强的松片(0.5 mg/kg,每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强的松治疗组20例,给予强的松片(1 mg/kg,每日3次)治疗3个月以上.结果:难治性ITP组患者的性激素中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10例患者血小板升至正常,6例患者血小板升至50×109/L~ 80×109/L,进步4例,具有非常好的疗效;联合治疗组较强的松治疗组的毒副作用更少.结论:他莫昔芬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方案是治疗女性难治性ITP的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及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立群;陈懿建;罗金莲;万通;刘礼平;李海亮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Dixon手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9例行Dixon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24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中有23例发生吻合口漏,发生率为9.24%(23/249);术后AL的发生与体重指数、术前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肠道准备以及肿瘤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远切缘距肛距离、肿瘤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无关(P>0.05).23例AL漏患者中有21例行非手术治疗,2例患者则行一期横结肠造瘘、局部冲洗引流及二期复瘘术,均痊愈.结论:患者术前的自身因素以及术后肿瘤临床病理分期可能是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掌握相关因素并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处理对术后吻合口漏的预防至关重要.

    作者:任磊;周业江;刘春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支架置入术后感染的细菌学分析

    目的: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内引流术(ERBD)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胆系感染的细菌谱.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93例,根据胆管梗阻情况分别施行ERBD或PTCD.对围手术期的胆道感染,进行血及胆汁细菌培养.术后进行6个月的随访,对再次发生胆道感染的患者,同样进行血或胆汁细菌培养.结果:围手术期:术前合并胆系感染者98例(50.77%),术后新发胆系感染10例(5.18%).术后随访:6个月内发生1次感染者104例,其中25例反复发生胆系感染.血培养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茵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及粪肠球菌.术后、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内血或胆汁培养显示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及粪肠球菌、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革兰阳性茵,ESBLs菌株明显增多.结论:胆系感染是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行ERBD或PTCD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了解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及行ERBD或PTCD术后胆系感染的细菌谱,有助于合理选择有效抗生素并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

    作者:乔秀丽;宋文冲;李爱君;高孝忠;褚衍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ADMA水平变化及厄贝沙坦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变化以及厄贝沙坦治疗对预后的可能影响.方法:选择289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组(146例)和厄贝沙坦治疗组(143例),予以药物干预1年,观察血浆ADMA水平与血压的变化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脑卒中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压下降水平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治疗组血浆ADMA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氨氯地平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 0.05);厄贝沙坦治疗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低于氨氯地平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减少脑血管事件复发,降低血浆ADMA水平可能是其治疗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有益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陈东骊;张曹进;符永恒;陈富荣;莫与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人工晶状体类型与前房深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的变化与IOL类型的关系.方法: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植入IOL的类型分为A组(单片式IOL组)和B组(三片式IOL组),各23眼.观察术后1月、3月、6月的ACD、矫正球镜度数等.结果:A组术后6月与1月相比,ACD变浅(P<0.05),矫正球镜度数降低(P<0.05),术后1月与3月、3月与6月相比,ACD和矫正球镜度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1月、3月、6月ACD和矫正球镜度数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6月,植入单片式IOL眼ACD变浅,屈光状态易向近视偏移;植入三片式IOL眼ACD与屈光状态均无变化.

    作者:董伟华;陈彬川;帖红艳;王延武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对1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疗效评估

    男性患者,67岁,反复胸闷、心悸4年,加重半月余于2012年5月5日入院.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力衰竭(Ⅲ)、心律失常、房颤频发房早射频消融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右肾结石.术前CDFI:LA40 mm;LV51 mm;IVS14 mm;VPW13 mm;侧壁、前间隔、心尖运动减低;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RVSP32 mmHg;EF:0.46.2010年5月20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行德国百多力三腔永久起搏器安装术,左心室起搏电极送至冠状窦侧壁静脉远端;将右心室起搏电极送至右心室中下部室间隔处;将右心房起搏电极送至右心耳.2012年4月26日CDFI:左房34 mm,左室D48 mm,室间隔12 mm,左室后壁11 mm,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EF:0.55.

    作者:张恒;罗显荣;邓鹤秋;赵晓月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对多发性肋骨骨折行经胸腔镜探查+内固定手术的探讨

    随着交通事故及各种碰撞伤、挤压伤及摔伤等的增多,创伤性多根肋骨骨折发生率相应增加,对其研究行内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并比较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 来源于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创伤性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应用胸腔镜探查+可吸收髓内钉内固定手术,简称内固定组;另一组行胸腔闭式引流,胸带固定,简称对照组.内固定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两组间无明显创伤原因、年龄及男女性别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立;张淼;贲晓松;康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放疗后皮肤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实体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除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外,还对周围健康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凡接受过放疗的患者几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同部位和器官的纤维化疾病,皮肤因其基底细胞层及毛细血管对放疗的敏感性通常会成为常见受累部位,因此皮肤纤维化是放射治疗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1].临床表现为皮肤外形的改变(干燥,鱼鳞状),皮肤弹性消失与皮肤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2].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的生存质量[3].

    作者:贾谊君;吴克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反复自然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也称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RFL)是妊娠期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病因复杂.近几年来有研究证明RSA的发生与孕妇体内高凝状态有关,胎盘血栓形成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因素.血栓形成这一高凝状态可能损害胎盘的血液循环,从而导致各种产科并发症.血栓形成与RSA的相关性成为止血血栓和产科合并症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几种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在RS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马会改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功能检查在气管支气管结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查在EBTB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EBTB患者,男3例,女35例,19 ~ 67岁.全部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并比较10例经气管镜介入治疗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结果:FVC、FEV(l)和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71.2±22.3)%、(56.4±22.3)%和(52.7±26.6)%,其异常率分别为68.4%、86.8%和97.4%.肺功能结果为正常、阻塞性、限制性和混合性的百分比为7.9%、23.7%、39.5%和28.9%.流量容积曲线的形态为正常型、阻塞型、限制型、混合型、大气道阻塞型、双蝶型的百分比分别为7.9%、15.8%、39.5%、13.2%、18.4%、5.3%.10例患者经气管镜治疗后FVC、FEV1、PEF均显著增高(P=0.023,0.011,0.006).结论:EBTB可出现多种性质的通气障碍和典型的F-V曲线形态改变,尤以限制性为常见.气管镜介入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有显著改善.

    作者:高怡;郑劲平;安嘉颖;罗锭芬;刘文婷;虞欣欣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体质指数与COPD患者生存预后关系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36例COPD患者中符合条件的1051例.死亡时间通过查询死亡登记处和民政部门确定,临床资料通过查阅病历获得.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全死因死亡率与BMI等因素的关系.结果:随访期间共有158例(15.0%)患者死亡,其年龄较大,病程较长,GOLD分级较高,BMI和FEV1较低,有合并症的患者较多,行长期家庭氧疗者较少.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调整后,超重患者的死亡率较体重过低者降低了43%.生存分析证实超重组的患者生存率高,体重过低组的生存率低.结论:BMI对于评估COPD患者,尤其是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葛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尼莫地平、川芎嗪注射液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SOD、MDA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测尼莫地平、川穹嗪单一或联合应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尼莫地平组(N组)、川芎嗪组(C组)、尼莫地平联合川穹嗪组(NC组).N组在麻醉开始时静脉注射尼莫地平15 μg/(kg·h)至术毕.C组将80 mg盐酸川芎嗪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于切开硬脑膜时20 min内静脉输入.NC组同时应用尼莫地平与川芎嗪注射液,方法同N、C组.A组在与NC组相同给药时点输入等量0.9%生理盐水.于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切开硬脑膜后1 h(T4)、缝硬脑膜时(T5)、术后24 h(T6)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清SOD、MDA浓度.结果:(1)组内不同时点间SOD及MDA差异有显著性.A组与N组T3~ T6、C组T3~ T5,NC组T5SOD均较T1降低(P<0.05);N、C、NC组MDA T4~T6较T1降低(P<0.05).(2)组间比较:N、NC组T3~T6与C组T4~T6SOD高于A组(P< 0.05);NC组T3、T5时点SOD高于C组(P<0.05).N、NC组T3~T6与C组T4~T6 MDA低于A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川芎嗪能提高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两者联合使用优于单一用药.

    作者:刘世乐;李凤仙;邢祖民;徐世元;袁柳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联合测定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干扰素-γ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不同病因胸腔积液中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和干扰素-γ(IFN-γ)的浓度对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结核、恶性、脓胸和漏出液共103例胸水及相应外周血,应用ELISA法测定胸水上清液和血清中SLPI与IFN-γ的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核组SLPI浓度(193 790±15 476) pg/mL分别与恶性组(121 700±13 101)pg/mL、脓胸组(92 885±26 962) pg/mL、漏出液组(109 360±21 619) pg/mL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后三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同样,结核组IFN-γ较其他三组有统计学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PESLPI浓度对于诊断TPE的佳阈值为236 071 pg/mL、曲线下面积(AUC)为69.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3.2%、91.4%;IFN-γ对于诊断TPE的AUC、灵敏度、特异度、诊断阈值分别是0.9611、95.6%、91.4%和355.2 ng/L;SLPI和IFN-γ同时高于各自的诊断闽值时,得出佳诊断特异度100%;SLPI或ADA高于各自诊断阈值,得出佳诊断灵敏度为88.9%.结论:单独测定SLPI及IFN-γ均有助于诊断TPE,但联合测定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巫艳彬;覃寿明;吴聪;孔晋亮;蔡双启;冯挺眉;卢桦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在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应用于2型糖尿病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综合治疗措施,干预组使用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记录血糖监测结果,行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出院3月后两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干预组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S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结构性血糖监测记录表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有效改善血糖、血脂代谢,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熊婧;臧晓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IVF/ICSI周期中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与获卵数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中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与获卵数的关系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南方医院生殖中心行长方案IVF/ICSI治疗的1055个周期.按获卵数分为A1 ~ A5组,分析获卵数与hCG日血清孕酮水平的关系.按hCG日血清孕酮水平分为B1 ~ B5组,<0.5,0.5 ~1,1~ 1.5,1.5 ~2,≥2 ng/mL,分析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利影响的孕酮水平阈值.结果: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与获卵数正相关(r=0.315).B1~ B5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6%、54.4%、46.7%、36.4%、18.2%(P< 0.001),P≥1.5 ng/mL时临床妊娠率显著下降.结论:HCG日血清孕酮水平与获卵数正相关,孕酮水平超过1.5 ng/mL时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而不利于妊娠结局.

    作者:周瑶;倪郝;谭颖;全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53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及硅胶管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闭式引流相关并发症、症状缓解时间、气胸闭合时间、带引流管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评估其疗效.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气胸闭合时间、带引流管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分别为73.1%、1.1±0.7 d、5.8 ± 4.2 d、5.9±3.6 d、10.1±5.1d、6 842±3 249元)与硅胶管组(分别为81.5%、1.2±0.7 d、3.9±3.7 d、5.4±4.3 d、8.9±4.7 d、5 730±2 408元)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但并发症发生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77.1%vs 23.1%,P<0.05),以疼痛及皮下气肿为主.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好、副反应低,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柳威;吴怀球;张卫东;刘念;江刚;陶寅;李文朴;刘志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HC视频喉镜与Macintosh直接喉镜应用于经口气管插管时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与Macintosh喉镜对比,观察HC视频喉镜对经口气管插管时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择期手术患者72例,ASA Ⅰ~Ⅱ级,年龄18~ 6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后分别采用HC视频喉镜和Macintosh喉镜经口气管插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气道评估情况及在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即刻、气管插管后1、3、5 min时的血压、心率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插管时间、Cormack-Lehane分级及插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插管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Cormack-Lehane分级显著提高(P<0.05).结论:与Macintosh喉镜相比,HC视频喉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不增加血流动力学波动且可提供更好声门显露情况,可安全应用于临床气管插管操作.

    作者:孙政;弓胜凯;韩雪萍;李沛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CT、MRI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CT、MR表现,比较两者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确诊急性胰腺炎并行CT、MRI检查51例,分析两者图像质量和征象,比较其价值.结果:满足诊断要求CT 51例,MR146例.CT平扫对胰周、肾前筋膜增厚敏感,阳性率90.2%,MRI平扫对胰周积液敏感,阳性率为91.3%.CT增强扫描胰腺坏死55%(11/20),MRI增强胰腺坏死46.9%(15/3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CT、MR平扫胆总管结石阳性率分别为33.3%和54.3%,MR更敏感,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T、MRI平扫对急性胰腺炎敏感度接近,增强对胰腺坏死的敏感度相近,病因诊断MRI优于CT,对能配合检查患者,MR检查优于CT.

    作者:彭红芬;张东友;马志娟;董进;刘海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转录因子8在食管癌细胞EC1的表达及其对EC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

    目的:研究食管癌细胞EC1中转录因子8(transcription factor 8,TCF8)的表达对EC1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C1细胞中TCF8的表达;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作用于EC1细胞24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TCF8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变化,划痕损伤和trao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TCF8表达于EC1细胞核,PDTC可以导致EC1细胞中NF-κBp65、TCF8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表达增高;PDTC组细胞迁移距离和穿过的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食管癌细胞EC1中表达TCF8,下调TCF8可上调E-cadherin,抑制EC1细胞的迁移侵袭,为阐明食管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分子靶点.

    作者:江亚南;张艳艳;杨洪艳;田芳;马俊芬;刘康栋;董子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