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化学疗法治疗老年人头颈部癌的疗效

胡广伟;廖天安

关键词:电化学疗法, 头颈部癌, 平阳霉素
摘要: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治疗老年人头颈部癌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患有头颈部癌的患者组成试验组,采用电化疗结合肿瘤内注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术后进行放疗.并选取30例采用其它方法治疗的同类患者组成对照组.对所有参试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短期疗效评价采用国际通用的四级评定标准,长期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随访12个月,28例参试患者均未出现复发.生存分析可见:试验组的平均生存期、中数生存期、3年、5年生存率分别较之对照组明显高出.但两组生存率比较的Logrank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化学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头颈部癌的方法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及内皮素-1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DM组(地佐辛5mg +右美托咪定0.5μg/kg);DP组地佐辛5 mg +帕瑞昔布40 mg;C组生理盐水,于诱导前(T1)、术后6 h(T2)、12h(T3)、18h(T4)、24h(T5)记录患者血压并采集静脉血,应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浆ET-1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和DP组术后各观察时点SBP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而DM组和DP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ET-1 于T2-T4均低于C组(P < 0.05);与DP组比较,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DM均低于DP组,同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于T2-T4 DM组低于DP组,ET-1 仅于T2 时点DM组低于DP组(P < 0.05).结论:与帕瑞昔布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能更好的降低血浆儿茶酚胺及ET-1的水平,降低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

    作者:李云;洪彬源;赖晓红;章绵华;杨承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分析与同源性分析

    目的:对本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药及介导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对分离自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的菌株基因同源性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分离的85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用PCR方法检测OXA-23、OXA-58,qacE△1、IMP,VIM 基因,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自呼吸监护病区的14株菌株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结果:85株耐药菌中OXA-23、qacE△1基因的阳性率依次为55.3%、81.2%,未检测到OXA-58,VIM和IMP基因.用PFGE技术将分离自呼吸监护病区的14株MDRAB分为5型,以A和B型为主.结论:本院分离的MDRAB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情况更甚;14株RICU菌株中有A型6株(均为CRAB),分离于2010年7~9月,提示CRAB在2010年第三季度于RICU有小范围的暴发流行.

    作者:余琳;苏丹虹;江凤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光散射成像及两者联合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1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光散射成像及两者联合对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弹性成像技术和光散射成像技术对72例病人共82个乳腺肿块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良性48例共58个病灶,恶性24例共24个病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和两者联合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50%、96.55%、93.90%,91.67%、74.14%、79.27%和96.55%、91.67%、95.1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准确性较光散射成像高,两者联合较单一检查准确性高.

    作者:张海娴;秦东京;杨智;徐翠;崔广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CT结合 PET/CT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CT结合PET/CT显像诊断孤立性肺结节(以下称肺结节)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有CT平扫及增强和PET/CT资料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病例,将误诊的病例,按良性结节误诊恶性病变、恶性病变误诊为良性结节分类,逐个分析误诊病例的误诊原因,将同类型误诊情况进行归类分析.结果:38例中,诊断正确28例,误诊10例,误诊率26.3%.其中4例肺癌误诊为良性结节,6例良性结节误诊为肺癌.结论:CT结合 PET/CT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误诊的原因主要是:(1)肺结节的征象不典型,炎症、结核、炎性假瘤易误诊为恶性病变,中高分化的腺癌、鳞癌易误诊为良性病变;(2)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大标准摄取值SUV值有交叉,过分依据大标准摄取值SUV值或者单一CT征象作为判断良恶性的标准.(3)常规PET/CT显像范围的局限以及依据单纯肺部CT片诊断肺结节有所局限.

    作者:汪敏;徐友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抗结核治疗后血清α1-MG、β2-MG、Hs-CRP与UA水平关系

    目的:探讨肺结核(PTB)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清中α1-MG、β2-MG、Hs-CRP与UA水平关系及其联合检测对评价抗结核药物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0 mL,进行相关血清学测试.结果:抗结核治疗后PTB患者血清中UA、α1-MG、β2-MG、Hs-CRP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 < 0.01,P < 0.01),单项阳性率较高,联合检测时阳性率高达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UA浓度升高与α1-MG、β2-MG、Hs-CRP呈显著正相关(r = 0.64、0.72、0.73,P < 0.01).结论:PTB患者抗结核治疗后血清UA浓度升高与α1-MG、β2-MG、Hs-CR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四项联合检测可为抗结核药物早期肾损害的预防及诊断提供更好的实验室依据.

    作者:刘艳;刘丹;朱瑾;黄费湘;黄泽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改良Jaslow技术联合360°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峡部裂型腰椎滑脱患者36例,实施改良Jaslow技术联合360°椎体间融合术,以JOA下腰痛评分标准、ODI功能障碍指数、Lenke脊柱植骨融合评价标准,Henderson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椎间隙高度指数、Taillard指数、腰骶角综合评定术后疗效.结果:36例患者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指数、Taillard指数、腰骶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植骨融合结果:Lenke A级及30节段,B级6节段;术后6月和末次随访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临床疗效Henderson评价结果优26例,良7例,可3例.[l2]结论:腰后路彻底减压、改良Jaslow技术复位、椎弓根内固定及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成人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张伟军;丁亚军;邓斌;蒋允昌;王鹏飞;李舟;张向征;宋通渠;冯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脱鞘疾病在病理上以中枢神经系统多灶性脱髓鞘、炎症为主,病因上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一组临床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主要以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a,NMO)多见,其发病原因至今不明.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鞘疾病的关系众说纷纭,国内外学者研究结论却不一致.有报道认为肺炎衣原体与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之间没有关联[1-2],有学者认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多发性硬化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3].肺炎衣原体与视神经脊髓炎的关系鲜有报道.我们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脑积液中肺炎衣原体IgG抗体水平,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

    作者:胡瑾;王世平;刘开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步入老年社会阶段,接受重大手术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多,术后谵妄的发生也日趋多见.术后谵妄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心肺并发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2],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学界对术后谵妄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状况、诊断、治疗等尚无统一认识.本文复习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就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定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术后谵妄的预防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刘超;韩新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清热化痰法对急性肺损伤大鼠干预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清热化痰法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从炎症因子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正常对照组(A组)、急性肺损伤模型组(B组)、西药组(C组)、中药组(D组),每组6只.后三组大鼠经尾静脉静注脂多糖(LPS)5 mg/kg制成ALI模型.30分钟后经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注射用乌司他丁(2.1万U/kg)、痰热清(2.1 mL/kg).6小时后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大鼠肺组织测量肺湿/干重比,检测肺匀浆的IL-6、TNF-α、MMP-9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C、D两组与B组相比,W/D和肺匀浆TNF-α、IL-6、MMP-9含量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C、D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光镜下B组呈现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而C、D两组较B组有明显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热化痰法对ALI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疗效与乌司他丁相当,机制可能与降低肺部炎症因子有关.

    作者:张智琳;周丽梅;江沂;林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家居安全评估及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脆性骨折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居安全评估与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脆性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300名老年人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家居安全评估与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象2年随访期内跌倒、骨折发生情况,评价两组研究对象健康信念的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对各自干预措施的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戒烟率、户外活动频率增加程度(自我效能)显著高于对照组(33.3% vs 11.1%,2.2 ± 0.8 vs 0.5 ± 0.3,P < 0.05),研究组中骨质疏松患者坚持药物治疗(遵医行为)的为77.7%,高于对照组的50.0% (P < 0.05).研究组两年内扑跌次数及骨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 ± 2.1 vs 12.2 ± 4.8,4.0% vs 12.0%,P < 0.05).研究组对干预措施满意率高于对照组(83.3% vs 40.0%,P = 0.000).结论:家居安全评估与护理干预通过多途径发挥预防老年脆性骨折发生的积极作用.

    作者:何雪梅;李志华;叶志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造影剂肾病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还原性谷胱甘肽在预防造影剂肾病发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60例择期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或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水化预防方案,对照组仅给予水化,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和CIN发生风险.结果:造影后治疗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10 ± 0.28 vs 1.29 ± 0.32,t = 2.451 P = 0.035).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11例符合CIN诊断标准,总体发生率为6.88%.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CIN的发生率分别为3.00%和13.3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 = 4.744,P = 0.029).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具有较高的CIN发生风险,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联合水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IN发生风险.

    作者:赵瑛瑛;王建生;欧阳军;张宛哲;张文吉;孟晶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酒精性肝病 (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 ) 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是导致肝脏慢性损伤的主要疾病,ALD包括轻症酒精性肝病( Mild alcoholic injury,MAI)、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酒精性肝炎(Alcoholic hepatitis,AH)、酒精性肝纤维化( Alcoholic hepatic fibrosis,AHF)、酒精性肝硬化( Alcoholic cirrhosis,AC) 5 个阶段.ALD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因此ALD发病机制的研究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ALD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邬升;郑世华;仝巧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复方泛影葡胺用于肠道准备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常见肠道准备剂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磷酸钠盐口服溶液、20%甘露醇等.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将复方泛影葡胺作为肠道新型准备剂.结肠清洁度良好,结肠镜下视野清晰,现汇报如下.

    作者:沈阳;何小军;吕仁更;章由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研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普通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的头颈拉力螺钉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新型拉力螺钉,其主要特点是前端螺纹部分可以扩张,然后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了解其各项性能参数,并与普通DHS进行比较.方法:将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固定(实验组A1、B1、C1),普通动力髋螺钉(对照组A2、B2、C2)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进行抗轴向压缩试验、抗扭转试验以及抗拔出试验.结果:在轴向压缩实验结果:t = 6.067,P = 0.02 < 0.05.扭转实验中,t = 2.792,P = 0.038 < 0.05.在大轴向拔出力实验中,t = 7.798,P = 0.01 < 0.05.结论:具有可扩张翼型拉力螺钉的动力髋螺钉固定的转子间骨折模型,在抗轴向压力、抗扭转以及抗拔出三个方面均较普通DHS固定的转子间骨折模型有明显优势.

    作者:曹燕明;雷昱;唐程;胡建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SLIPA喉罩应用于全麻手术气道管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SLIPA喉罩在全麻手术中气道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NKI、FMJS、和Wan Fang Data,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3年1月,查找SLIPA喉罩和LMA喉罩应用于全麻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评分[1]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743例患者.其中SLIPA组867例,LMA组876例.结果显示:(1) 两组置入时间、气道密封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与LMA相比,SLIPA第一次置入成功率较高;(3) SLIPA组术后胃胀气、咽部出血发生率均高于LMA组(P<0.05);(4) 术后咽痛发生率SLIPA组低于LMA组(P < 0.05).结论:SLIPA喉罩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全麻手术的气道管理,降低了术后咽痛的发生率,但同时增加了胃胀气、咽部出血的风险.

    作者:庞君;王存金;张国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配对血浆滤过吸附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重症胰腺炎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应用配对血浆滤过吸附(CPFA)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胰腺炎时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15例)采用CPFA+HVHF治疗,对照组(14例)采用HVHF治疗,所有患者均在重症监护中.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IL-6、IL-10、白细胞、APACHEⅡ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的APACHEII 评分、白细胞明显下降(P < 0.01),促炎因子水平下降,抗炎因子水平上升,尤以治疗组效果明显,同一治疗组治疗7天时的效果优于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 < 0.05).结论:CPFA联合HVHF能更有效地调控炎症因子水平,提示CPFA联合HVHF治疗SAP有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王俊霞;肖雄木;李国辉;周晓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β2受体激动剂在急性肺损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呼吸内科常见急危重症,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控制病死率的药物[1-2].β2受体激动剂广泛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年来也用于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本文就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鲜海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的头颅MRI特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头颅MRI病灶部位与继发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75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头颅MRI结果及临床资料,总结癫痫发作的类型、发作时相与头颅MRI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责任病灶以额叶、颞叶及多脑叶受累常见(90.7%),病灶位于皮层者以部分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皮质下病灶以部分性发作为主(χ2 = 11.84,P<0.05),皮质、皮质下受累者均以晚发性癫痫为主(70.7%),早发性癫痫、晚发性癫痫发作时相与责任病灶部位关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2,P>0.05).结论:头颅MRI能较好的预测脑梗死患者继发癫痫发作,为临床预后评估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沈彦彦;李建一;晏玉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肺复苏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不同方式在心跳呼吸骤停进行心肺复苏(CPR)时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6例患者在复苏前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分为两组,机控组运用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行机械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和呼吸支持均使用心肺复苏机;人工组采用标准心肺复苏术,人工胸外按压加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实施标准心肺复苏,且胸外按压实行2-4人交替进行.两组在使用复苏药物及电击除颤等抢救措施应用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病例心肺复苏术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收缩压情况以及按压有效率等五项指标.结果:两组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差异(P > 0.05 );机控组的收缩压及按压有效率两项指标明显优于人工组(P < 0.05 ).结论:人工标准心肺复苏方式和采用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的方式比较,后者在循环支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望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从耀;黄欣;张晓瑜;文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能谱CT成像中碘(水)图在肺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主要研究能谱CT成像中碘水图与肺癌疗效分级的相关性情况,探讨碘水图对肺癌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有病理证实的、并经临床评估需要化疗的肺癌患者16例,分别于化疗前、化疗三个月后应用discovery HD 750进行能谱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肿瘤实性成分在平扫、静脉期的70kev CT值及碘(水)图密度值(iodine content,IC),并计算化疗前、后的差值.依据RECIST标准: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病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化疗三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肺癌患者疗效评估结果PR、SD、PD的例数分别为5例、9例和2例;平扫化疗前后CT差值分别为(14.41 ± 10.67)、(1.49 ± 11.95) HU和(-16.08 ± 12.58)HU,平扫IC差值分别为(0.098 ± 0.69) g/L、(0.28 ± 0.35)g/L、(-0.146 ± 0.86)g/L;静脉期化疗前后CT差值分别为(17.41 ± 9.83)HU、(5.48 ± 7.55)HU和(-10.66 ± 8.42)HU,静脉期IC差值分别为(1.24 ± 0.56)g/L、(0.87 ± 0.16)g/L和(-1.45 ± 0.44)g/L;平扫、静脉期于CT差值、IC差值与RECIST标准存在相关性(r = -0.23,P = 0.036;r = -0.60,P = 0.014;r = -0.69,p = 0.025;r = -0.71,p = 0.007),其中碘(水)图为著.结论:能谱CT碘水图密度值对肺癌化疗的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联合应用RECIST标准和能谱CT的碘水密度值可应用于肺癌疗效评估.

    作者:包如意;李梦颖;葛莹;李智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