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高;刘日光
目的: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脊神经的磁共振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的17例患儿脊神经磁共振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GBS脊神经病损时MRI表现为:平扫轴位仅有6例马尾神经有不同程度增粗,T1WI中等信号,T2WI中等或略偏高信号;颈、胸、腰椎段脊神经未见明确信号改变的11例;所见颈胸腰段脊髓信号正常.平扫时矢状位T1WI、T2WI未发现明显征象.增强轴位压脂扫描,16例有不同程度的多个水平椎间孔区神经根轻-中度增粗、强化,多为对称性改变,L1水平以下者10例(58.8%),达T1.水平者3例(17.6%),达T8水平者1例(5.9%),颈、胸、腰段脊神经均呈对称性增粗、强化2例(11.8%),其中沿骶椎长轴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发现伴有双侧骶神经呈对称性增粗、强化1例(5.9%).沿马尾神经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示马尾神经增粗并呈纵向条形轻中度强化16例.1例(5.9%)平扫无阳性征象者增强后亦无阳性发现.结论:脊神经受累是GBS的特征之一,于沿脊椎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增强脂肪抑制薄层T1WI扫描显示清晰.
作者:利晞;柳维义;陈耀棠;黎冰梅;于晓君;曹兵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假体工艺的成熟,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应用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对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S-THA)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传统THA仍争论较大.我院对62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少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高频(10 Hz)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另一组予假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以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为工具,评估经颅磁刺激前后患者阴性症状的变化.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观察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后,治疗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安全性好.
作者:蒲绮霞;张春萍;黄雄;余国汉;王丹逢;黄建伟;古志文;江妙玲;张敏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先天性VSD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搜集4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共死亡1例,病死率为0.21%;多因素L0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体重(10 ~ 20 kg)、手术时间(> 120 min)及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是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疗效肯定;影响先天性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合并心血管畸形 因此,为改善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对年龄小、体重轻、手术时间长及合并心血管畸形的患者需谨慎.
作者:王正龙;石蓓;姜黔峰;许官学;巩亮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核酸扩增技术是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遗传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武器,其中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已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技术操作复杂,对实验室人员、仪器和环境的要求较高,无法在基层和现场工作中灵活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日本学者Notomi等[1]于2000年发明的核酸扩增技术,与PCR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对仪器和样本质量要求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现场工作使用.本文主要针对LAMP在现场工作中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其新的技术改进进行归纳和展望.
作者:钟田雨;胡蓉;江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 ~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0例.D组患者术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持续静脉泵注10 min;C组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随后采用相同麻醉诱导方案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靶控浓度3 ~4μg/mL持续输注和瑞芬太尼0.15 μg/(kg·min),间断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记录术中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毕至出室时间.记录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和离室时,C组患者HR高于D组(P<0.05);2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和拔管时Ramsay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躁动并发症发生率C组高于D组(P<0.05).结论:术前给予0.5 μg/kg右美托咪定不延长苏醒时间,但可减少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提高恢复质量.
作者:钟敏;钟德勇;熊昕;肖建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通过肝囊性包虫病的CT表现判断其临床病理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8例共691个肝包囊的CT表现及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L和CE1型CT示密度均匀的单房囊肿,CL型囊壁不显示,术中见囊液清澈透明.CE2型CT示多子囊表现,呈“车轮征”、“蜂房征”,术中见无色半透明葡萄状子囊,母囊及子囊液清澈透明.CE3型CT示内囊塌陷于囊内呈“水蛇征”、“飘带征”,子囊囊肿CT示母囊密度升高,术中见破裂内囊或子囊卷曲并漂浮于混浊或胶冻样囊液中.CE4型CT示近似良性肿瘤影像,囊内密度均匀或呈条索状高密度影,术中见坏死破裂的内囊和子囊折叠、迂曲于囊内,呈胶冻样或干酪样.CE5型病灶大面积钙化.各型包虫及4种不同性状(液性、胶冻样、干酪样及钙化)母囊内的CT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01).母囊与子囊的CT值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囊性肝包虫病在CT扫描中,特定时期出现特殊的影像学表现,原因多种多样;熟悉该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使手术治疗更加精确.
作者:谢天皓;吕海龙;赵阳阳;张示杰;车小双;彭心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体外过氧化氢刺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传代后进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异氟醚组(B组)、异氟醚+H2O2组(C组)和H2O2损伤组(D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SP27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不同组内皮细胞HSP27、Bcl-2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过氧化氢能造成内皮细胞的凋亡(P<0.05),异氟醚可降低过氧化氢引起的人内皮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HSP27蛋白的表达上升,Caspase-3的表达减弱,Bcl-2的表达增强.结论:异氟醚可抑制过氧化氢刺激引起的人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SP27蛋白、稳定细胞内氧化还原水平、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及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邹叶青;刘哲;刘川;吴琼;贺文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调查不育男性的体质学分布特点,讨论常见不育病因和体质的关系,探讨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诊治的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162例不育男性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思路.结果:平和质8例,占4.9%;单一偏颇体质13例,占8.0%;混合体质141例,占87.0%.162例患者体质中含阳虚质8例,气虚质50例,阴虚质58例,湿热质109例,痰湿质38例,血瘀质44例,气郁质60例,特禀质18例.取转化分高两种体质按例数编秩得出:湿热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4种混合偏颇体质占162例不育男性体质类型的60.5%.其中弱精子症患者体质以湿热质(106/159,占66.7%)、气虚质(50/159,占31.4%)、阴虚质(58/159,占36.5%)、血瘀质(43/159,占27%)、气郁质(57/159,占35.8%)5型为主;生殖道炎症患者体质以湿热质(92/118,占78.0%)、阴虚质(41/118,占34.7%)、血瘀质(36/118,占30.5%)、气郁质(43/118,占36.4%)4型为主;精液迟缓液化患者体质以阴虚质(20/48,占41.7%)、湿热质(36/48,占75.0%)、痰湿质(11/48,占22.9%)、气郁质(19/48,占39.6%)4型为主;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体质以阴虚质(11/36,占30.6%)、湿热质(29/36,占80.6%)、血瘀质(28/36,占77.8%)、特禀质(17/36,占47.2%)4型为主.结论:不育男性体质多为混合偏颇体质,平和质及单一偏颇体质较少;体质分布以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为主,不同原发病的体质分布和构成特点各不相同,因此男性不育症的诊治要“辨病”,同时要“辨体质”.中医体质干预适用于相对不育者,应该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补肾、健脾、疏肝、祛湿、清热、化瘀、祛痰等综合中医治法进行体质干预,改善患者体质,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药的增效、体质调节以及提高生育力的作用.
作者:潘明沃;潘佩光;陈建宏;郑毅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探讨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前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的摆位误差.方法:采用具有图像引导系统的医科达(Elekta) Synergy数字加速器的机载KV-CBCT系统,对30例带乳腺托架和30例不带乳腺托架的乳腺癌调强放疗患者进行治疗前摆位验证.把CBCT重建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计算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利用六维床在线自动校准上述误差.然后进行第2次CBCT扫描、重建、配准,得到校准后的误差.结果:带乳腺托架的摆位误差在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分别为(0.32±0.05)、(0.38±0.04)、(0.33±0.05)cm;不带乳腺托架在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6±0.06)、(0.45±0.08)、(0.45±0.07)cm;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的总误差分别为(0.68±0.04)cm和(0.83±0.09)cm.但两者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经校准后两者的误差都有显著减少.结论: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摆位误差没有显著差异.利用CBCT在治疗前进行误差校准,可以明显缩小摆位误差,提高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精度,从而实现精确放疗.
作者:阎华伟;金献测;周永强;易金玲;吴志勤;谢聪颖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预测意识障碍患者的昏迷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17例意识障碍患者进行GCS及FOUR评分.把患者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5个意识水平.随访30 d,分析比较两个量表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差别,计算FOUR和GCS量表预测意识障碍患者发病30 d内预后好/差的佳分界点.结果:GCS及FOUR与意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GCS较FOUR更能反映意识障碍的程度;GCS、FOUR量表预测意识障碍患者发病30 d内预后好/差的佳分界值分别为5分和7分,其准确率分别为87.8%、90.5%.结论:GCS量表与FOUR量表均可用于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及预测意识障碍患者发病30 d内的预后,前者更能反映意识障碍的程度.
作者:陈璇;区嘉欢;蔡贤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是否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预后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方法:选取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分为PPI组及对照组.测定2组基线以及1个月后hs-CRP浓度,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随访1年,观察2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损伤事件有无差异.结果:2组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差异(1.02%vs 0.97%,P=0.966).应用PPI能显著减少消化道损伤(HR=0.230;95% CI0.053 ~ 0.990).2组基线hs-CRP浓度无统计学差异,1个月后PPI组hs-CR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1).结论:应用PPI不增加PCI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但能显著减少消化道损伤,且降低患者hs-CRP浓度.
作者:李靖;宋书江;许金鹏;赵兴洲;孙学江;王乐丰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实性结节的超声造影表现特征,评估其对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拟行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并终获得病理结果的32例(34个)甲状腺实性结节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增强表现.结果:32例患者共34个甲状腺实性结节(22个良性结节,12个恶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呈不均匀增强者中良性结节2个,恶性结节9个;呈均匀增强者中良性结节3个,恶性结节2个;呈环状增强者中良性结节17个,恶性结节1个;无结节呈现无增强.结论:甲状腺良性结节超声造影表现多为环状增强,恶性结节表现多为不均匀性增强;上述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带来帮助.
作者:袁冰;谭莹;黄小平;丁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嗅球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在帕金森病并发嗅觉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雄性3月龄C57BL/6小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pyridine,MPTP)25 mg/kg,每周2次,共持续5周.再以嗅觉障碍行为学方法检测,从上述小鼠中选出帕金森病并发嗅觉障碍小鼠作为实验组,将帕金森病未并发嗅觉障碍小鼠作为实验对照组,另以一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生理盐水组.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3组小鼠嗅球部DA能神经细胞数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3组小鼠嗅球部酪氨酸羟化酶(TH)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较实验对照组小鼠嗅球部DA能神经元数量及嗅球部TH蛋白显著减少(P<0.05),实验对照组小鼠嗅球部DA能神经元数量及嗅球部TH蛋白较生理盐水组也显著减少(P<0.05),3组间嗅球部DA能神经元数量及TH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并发嗅觉障碍与嗅球部DA能神经元残存的数量有关.
作者:王春华;陈祥;于洋;高殿帅;肖成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严重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PCT的动态变化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65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n=31)和感染休克组(n=34),另选取2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各组PCT水平、CRP、WBC、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动态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PCT、CRP,并依据1周内的转归分为死亡组、好转组和迁延组,比较不同转归患者PCT、CRP的差异.结果:脓毒血症组与感染休克组的PCT、CRP、WBC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休克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而脓毒血症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7d后,34例感染休克患者好转16例,迁延8例,死亡10例,好转组患者PCT随治疗的进展逐渐下降,而CRP在治疗3d达高,然后下降(p<0.05);迁延组治疗7d内的PCT、CRP水平无显著变化;死亡组的PCT、CRP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结论:PCT值与感染严重程度、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早于CRP,可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监测和预后评估.
作者:李新梅;劳永光;黄庆;宋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TEN基因ⅣS4(rs3830675)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人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31例样本进行PTEN基因ⅣS4多态性分析,其中脂代谢紊乱患者208例(脂代谢紊乱组),对照样本223例(对照组).结果: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在对照组和脂代谢紊乱组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9).ⅣS4基因型+/+相对于基因型-/-和-/+以及等位基因+相对于等位基因-发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768 (95%CI:1.135~2.753,P=0.011)和1.480(95%CI:1.135~1.929,P=0.004).另外,与基因型-/-和-/+比较,基因型+/+的平均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增加(t=-2.349,P=0.020),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显著增高(t=-2.767,P=0.006),其他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是川南地区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的关系可能与TC和LDL-C相关.
作者:唐小平;周莹;赵春妮;万沁;陈枫;赖小宇;周海燕;陈庄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无结扎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在胃癌手术中联合运用电刀、超声刀、Ligasure等电外科新设备,初步建立无结扎技术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2年45例无结托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结果:全部45例胃癌D2根治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大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平均清扫淋巴结(19.1±5.3)个,平均手术时间(82.7±14.8)min,术中出血量(64.4±13.2)mL,术后平均引流量(104.0±28.1)mL,平均肛门排气时间(4.0±0.6)d,术后平均住院(11.0±1.4)d.随访3~ 12个月,无局部复发、死亡病例,发现远处肝转移1例.结论:无结扎技术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安全、可靠,可有效改良传统的胃癌根治手术方法.
作者:徐胜;麦威;黄顺荣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斑块的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影像(VH-IVUS)特点.方法:入选69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及VH-IVUS检查,分为UA组(35例)和SA组(34例).分别对UA组共51处、SA组46处病变进行VH-IVUS影像定量分析:小管腔直径(MLD)、小管腔面积(MLA)、坏死核心(NC)、纤维脂质成分(FF)、纤维成分(FI)、钙化部分(DC)、外弹力膜面积(EEM)、血管重构指数(RI)、斑块负荷(PB)及薄帽纤维粥样硬化斑块(TCFA)发生率.结果:UA组斑块病变成分中NC、PB、RI及TCFA发生率与SA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其余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UA组斑块成分中NC面积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r=0.562,P< 0.01),PB与EEM正相关(r=0.509,P<0.01),总样本中PB与重构指数呈正相关(r=0.425,P< 0.01).结论:相比SA,UA患者NC、PB、RI及TCFA发生率明显增加,UA组中NC与糖化血红蛋白正相关,PB与EEM正相关,总样本中PB与RI正相关.
作者:罗德谋;谭虹;陈竹君;杨峻青;董豪坚;付明;周典华;余丹青;周颖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轻微脑缺血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PWI)改变,评估PWI对该类患者脑血流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轻微脑缺血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行PWI检查、后处理和分析采集图像.结果:42例中6例(14.3%)PWI正常,36例(85.7%) PWI异常.PWI异常组的平均通过时间和达峰时间图均异常.MTr和TTP延长32例中局部脑血流量和局部脑血容量减少14例.PWI和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匹配34例(80.9%),不匹配8例(19.1%).对头颅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进行x2检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对于轻微脑缺血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头颅PWI检查能提高脑血流灌注异常的检出,敏感性高于DWI;结合增强MRA扫描有助于责任血管的确定.
作者:陈松;梁治平;徐武华;周洁;钟敏之;曾旭文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近6年来进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对其可能影响术后发生胰瘘的因素进行分析,将有统计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探寻其确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02例,术后共26例发生胰瘘,总发生率为12.87%.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ASA评分、胰管直径及胰腺的质地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将其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为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胰腺质地OR=4.90,95% CI:1.12 ~ 18.91,P=0.02;胰管直径OR=3.76,95% CI:1.51 ~ 12.41,P=O.03).结论: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叶;简志祥;金浩生;侯宝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