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陈祥;于洋;高殿帅;肖成华
目的:观察严重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PCT的动态变化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65例严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感染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n=31)和感染休克组(n=34),另选取2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各组PCT水平、CRP、WBC、APACHE Ⅱ评分的差异.动态检测感染性休克患者PCT、CRP,并依据1周内的转归分为死亡组、好转组和迁延组,比较不同转归患者PCT、CRP的差异.结果:脓毒血症组与感染休克组的PCT、CRP、WBC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休克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而脓毒血症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治疗7d后,34例感染休克患者好转16例,迁延8例,死亡10例,好转组患者PCT随治疗的进展逐渐下降,而CRP在治疗3d达高,然后下降(p<0.05);迁延组治疗7d内的PCT、CRP水平无显著变化;死亡组的PCT、CRP随病情进展而显著升高.结论:PCT值与感染严重程度、预后有关,动态变化早于CRP,可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监测和预后评估.
作者:李新梅;劳永光;黄庆;宋小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评价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的血红蛋白A2(HbA2)在β地中海贫血诊断中的截断值,并进行敏感性、特异性评估.方法:采用同步盲法对参加地贫筛查的患者进行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检测HbA2,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CV,其中基因诊断确诊β地贫携带者383例,正常基因型的健康成人462例,并以基因分析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诊断β地贫的HbA2截断值.结果: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的HbA2截断值≥3.5%,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4%,阳性似然比0.74,阴性似然比0.32,漏检率6%.以基因结果为金标准,HbA2受试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4.结论:ROC曲线下覆盖的面积可以看出,696PC全自动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用于β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HbA2的截断值为≥3.5%.
作者:冯桂玲;林桢;林敏;邓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在老年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输注γ射线辐照血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输血效果.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ECC)下施行心血管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66例输入辐照血作为辐照血组,辐照红细胞悬液由深圳市血液中心在血液采集后的第14天经25Gy剂量γ射线辐照,辐照单采血小板在输注当天经25 Gy剂量γ射线辐照后提供.同时选择66例常规输血的ECC下心血管外科手术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输注辐照成分血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升高,与输注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血组输注辐照成分血后7 ~ 40d未发生发热、皮疹、腹泻、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在老年人心血管外科手术中应用经25 Gy照射剂量的γ射线辐照血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TA-GVHD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且在提升Hb、RBC、PLT方面的疗效与输注未经照射的等量成分相同.
作者:王艳;黄敏;洪旭君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ichin-3-gallate,EGCG)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恶性行为及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构建MT1-MM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的MCF-7.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MT1-MMP蛋白的表达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株侵袭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实验中将MCF-7细胞株分为3组:(1)未转染组;(2)空白质粒组;(3)转染组.将各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蛋白印迹显示,转染后MCF-7细胞株检测到MTl-MMP蛋白的表达,加入EGCG后MTl-MMP表达受抑制.侵袭实验及CCK-8实验结果显示,表达MT1-MMP蛋白的MCF-7细胞株的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及空白质粒组,而加入EGCG后转染组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EGCG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力及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T1-MMP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关艳萍;姚广裕;胡晓磊;陈路嘉;顾繁;叶长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体外过氧化氢刺激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传代后进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异氟醚组(B组)、异氟醚+H2O2组(C组)和H2O2损伤组(D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SP27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不同组内皮细胞HSP27、Bcl-2和Caspase-3基因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过氧化氢能造成内皮细胞的凋亡(P<0.05),异氟醚可降低过氧化氢引起的人内皮细胞凋亡,表现为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HSP27蛋白的表达上升,Caspase-3的表达减弱,Bcl-2的表达增强.结论:异氟醚可抑制过氧化氢刺激引起的人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HSP27蛋白、稳定细胞内氧化还原水平、促进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及抑制Caspase-3的表达有关.
作者:邹叶青;刘哲;刘川;吴琼;贺文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血清IL-8、IL-10及IL-18水平与不同分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按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39例、微量蛋白尿组40例,大量蛋白尿组39例.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测定、比较不同组别血清IL-8、IL-10及IL-18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不同组别患者血清IL-8、IL-10及IL-18水平为:大量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无肾病组>对照组.相关分析发现:IL-8及IL-10分别与病程、SCr、UAER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54、0.50;0.66、0.58、0.72.IL-18与病程、FPG、HbAtc、SCr、UAER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42、0.57、0.71、0.73).IL-8与IL-10、IL8与IL-18、IL-10与IL-18均存在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72、0.64.结论:IL-8、IL-10及IL-18在不同分期糖尿病肾病中具有不同的血清浓度,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咸伟;郑航;王素娟;祈云香;申捷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后,及时有效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是限制梗死面积、保存左心室功能、改善预后有效的方法,但是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迫使人们不断寻求再灌注时保护心肌的新策略.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已经证实为强大的心肌保护方法之一,但由于临床上心肌缺血难以预测,限制了其应用.Zhao等[1]于2003年提出缺血后处理的概念,即心肌在长时间缺血后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的灌注/缺血的循环处理,诱导产生心肌保护.
作者:宋宝全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分析影响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因素,为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对612例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一般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水平等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总得分为1.9±0.6,得分在不同病史、是否有住院史、是否独居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效能、社会支持是影响社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因素(β=0.40,P<0.001;β=0.35,P<0.001).结论:在今后社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中,要重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作用,通过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进而实现疾病控制是今后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孙宏慧;周和;黎丽芸 刊期: 2013年第13期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假体工艺的成熟,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应用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对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S-THA)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传统THA仍争论较大.我院对62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少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我院近6年来进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对其可能影响术后发生胰瘘的因素进行分析,将有统计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探寻其确切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202例,术后共26例发生胰瘘,总发生率为12.87%.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ASA评分、胰管直径及胰腺的质地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将其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胰腺质地及胰管直径为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胰腺质地OR=4.90,95% CI:1.12 ~ 18.91,P=0.02;胰管直径OR=3.76,95% CI:1.51 ~ 12.41,P=O.03).结论: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
作者:林叶;简志祥;金浩生;侯宝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预测意识障碍患者的昏迷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117例意识障碍患者进行GCS及FOUR评分.把患者分为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5个意识水平.随访30 d,分析比较两个量表对患者意识障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差别,计算FOUR和GCS量表预测意识障碍患者发病30 d内预后好/差的佳分界点.结果:GCS及FOUR与意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GCS较FOUR更能反映意识障碍的程度;GCS、FOUR量表预测意识障碍患者发病30 d内预后好/差的佳分界值分别为5分和7分,其准确率分别为87.8%、90.5%.结论:GCS量表与FOUR量表均可用于判断意识障碍的程度及预测意识障碍患者发病30 d内的预后,前者更能反映意识障碍的程度.
作者:陈璇;区嘉欢;蔡贤斌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Fas相关死亡域蛋白(FADD)、死亡域相关蛋白(Daxx)在糖尿病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之后再应用栓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h再灌注12h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目,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侧皮质区FADD、Daxx的表达.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及凋亡细胞数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DD灰度值为110.18±4.21、Daxx为101.26±3.27;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定量为1.191±0.041、Daxx为1.389±0.052.脑缺血再灌注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FADD灰度值为131.46±3.24、Daxx为123.16±2.19;Western blot检测FADD蛋白定量为1.035±0.032、Daxx为1.146±0.083.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FADD及Daxx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DD、Daxx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FADD、Daxx表达增加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韩江全;吴俊雄;胡泳涛;林冬融;李明亮;卢俊江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探讨乳腺癌调强放射治疗前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的摆位误差.方法:采用具有图像引导系统的医科达(Elekta) Synergy数字加速器的机载KV-CBCT系统,对30例带乳腺托架和30例不带乳腺托架的乳腺癌调强放疗患者进行治疗前摆位验证.把CBCT重建图像和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计算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并利用六维床在线自动校准上述误差.然后进行第2次CBCT扫描、重建、配准,得到校准后的误差.结果:带乳腺托架的摆位误差在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分别为(0.32±0.05)、(0.38±0.04)、(0.33±0.05)cm;不带乳腺托架在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6±0.06)、(0.45±0.08)、(0.45±0.07)cm;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的总误差分别为(0.68±0.04)cm和(0.83±0.09)cm.但两者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经校准后两者的误差都有显著减少.结论:带乳腺托架和不带乳腺托架摆位误差没有显著差异.利用CBCT在治疗前进行误差校准,可以明显缩小摆位误差,提高乳腺癌放射治疗的精度,从而实现精确放疗.
作者:阎华伟;金献测;周永强;易金玲;吴志勤;谢聪颖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病变包括胸主动脉夹层和胸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灾难性疾病.由于术中涉及对循环以及脑保护的复杂处理,因此对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处理效果与手术后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2].目前对于主动脉弓部病变如何更好地处理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论.国内外专家在有关弓部病变治疗上作了很多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现就其研究现状作以下综述.
作者:苏存华;徐志云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自设稀释加样监控程序在凝集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中的应用.方法:在TECAN FREEDOM EVOLYZER-2 150全自动酶免工作站上编制TP.PA法的稀释加样监控程序,对92份血清标本及作为“空白对照”的同等数量的TP.PA血清稀释液标本进行机上稀释,并在340 nm处读取OD值,收集数据分析两者差异;其次对来自263例日常血清标本及59例留样阳性血清标本同时用仪器稀释方法及手工方法进行操作,记录其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清标本在340 nm波长的OD值为:0.380 3±0.128 9,而作为“空白对照”的TP.PA血清稀释液标本相应OD值为0.086 6±0.0011,两者差异明显(P<0.01).对于来自263例日常血清标本及59例留样阳性血清标本,仪器稀释法与手工方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在TECAN FREEDOM EVOLYZER-2 150全自动酶免工作站上设置的TP.PA稀释加样监控程序简单易行,效果明显,速度快,可监控稀释标本的有效性,尤其适合大批量标本的初筛,缺点是需另外购买340nm波长的滤光片.
作者:庄健海;罗娜;莫巧璇;吕丽珍;周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考察羧甲基壳聚糖超小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OCMCS-USPIO-NPs)在兔肿瘤淋巴转移诊断中的价值,为该MRI对比剂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模型动物,分别建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VX2肿瘤淋巴转移模型,MRI平扫后,组织间隙注射OCMCS-USPIO-NPs,根据增强前、后MRI图像淋巴结SNR信号的变化,结合HE染色,考察该对比剂在肿瘤淋巴转移和反应性增生淋巴结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MRI平扫,反应性增生淋巴结和肿瘤转移淋巴结SNR信号无显著差异,OCMCS-USPIO-NPs增强后,反应性增生腘窝淋巴结上在T2WI像信号均匀降低,而肿瘤转移性腘窝淋巴结表现为阴性不均匀强化或无强化,两者SNR差异显著(P<0.05);磁共振淋巴造影结果与HE染色结果相符(P>0.05).结论:OCMCS-USPIO-NPs作为MRI对比剂,增强扫描可为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范彩霞;陈志喜;赖水招;郑锦坤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对比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的疗效并评价其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255例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的手术和麻醉时间、手术费用、切口长度和瘢痕程度、术中误损伤、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的切口长度、术后瘢痕、手术费用、术中误损伤、术后各种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和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经脐单部位腹腔镜者术中可以发现隐匿性鞘状突未闭,术后无异时性疝发生.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鞘状突未闭,具有切口小、瘢痕不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综合医疗费用相对较低,较传统手术有较大的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董泾青;刘茂玲;罗伟观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检测法检测分析了20例急性白血病、18例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NK细胞亚群及其表面受体NKG2D表达的变化特点.并选取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K细胞比例、NK细胞亚群中CD56dim比例及其NKG2D表达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56bright比例则明显上升(P<0.05).化疗缓解后,急性白血病及淋巴瘤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比例、NK细胞亚群中CD56dim比例及其NKG2D表达率均较化疗前明显升高并恢复至正常,CD56bright比例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化疗前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有明显变化,尤其是化疗前CD56dim比例明显下降同时其表面NKG2D受体表达也明显降低,提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不足,而且这种变化随着疾病治疗的缓解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恶性血液肿瘤患者NK细胞亚群这种变化特点有助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同时也为在治疗过程中以及缓解后加强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顾科峰;陈琳军;邓晓辉;李志超;郝思国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高频(10 Hz)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另一组予假经颅磁刺激(对照组),以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为工具,评估经颅磁刺激前后患者阴性症状的变化.通过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观察患者局部脑血流量变化情况.结果:经颅磁刺激治疗2周后,治疗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药物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安全性好.
作者:蒲绮霞;张春萍;黄雄;余国汉;王丹逢;黄建伟;古志文;江妙玲;张敏玲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治疗喉气管狭窄(LTS)的主要方法是内镜激光手术切除瘢痕后再置入支架维持一定的气管通道,但内镜治疗的复发率较高,如何减少内镜术后瘢痕形成,降低狭窄率就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丝裂霉素C因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瘢痕的形成防止再狭窄而成为近十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针对丝裂霉素C用于预防和治疗LT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申培力;骆文龙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