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江全;吴俊雄;胡泳涛;林冬融;李明亮;卢俊江
目的:探讨得力生注射液对化疗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参照恶性肿瘤国际TNM分期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60例肿瘤患者,按是否应用得力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都严格按照标准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同时使用得力生注射液,而对照组不加该药.分别在化疗前1d、化疗2周各查1次肝功能指标评价肝脏损伤情况,对照组11例患者出现肝损伤后应用得力生治疗2周后复查肝功能评价疗效.结果:本临床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化疗2周时,肝脏损伤发生率对照组36.67%,观察组13.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中发生肝损伤患者加用得力生保肝治疗后有明显疗效.结论:得力生注射液可有效防治化疗所致肝脏毒性.
作者:刘淑媛;张永喜;陈国荣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PTEN基因ⅣS4(rs3830675)多态性与川南地区汉人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结合DNA测序方法,对431例样本进行PTEN基因ⅣS4多态性分析,其中脂代谢紊乱患者208例(脂代谢紊乱组),对照样本223例(对照组).结果: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在对照组和脂代谢紊乱组中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9).ⅣS4基因型+/+相对于基因型-/-和-/+以及等位基因+相对于等位基因-发病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768 (95%CI:1.135~2.753,P=0.011)和1.480(95%CI:1.135~1.929,P=0.004).另外,与基因型-/-和-/+比较,基因型+/+的平均总胆固醇(TC)水平显著增加(t=-2.349,P=0.020),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也显著增高(t=-2.767,P=0.006),其他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TEN基因ⅣS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是川南地区脂代谢紊乱的危险因素,其主要的关系可能与TC和LDL-C相关.
作者:唐小平;周莹;赵春妮;万沁;陈枫;赖小宇;周海燕;陈庄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体外培养的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形成的作用.方法:培养神经元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Res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处理7d后检测培养神经元ATP含量和线粒体DNA拷贝数,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线粒体形成相关分子Tfam、NRF-1、NRF-2和PGC-1α的表达情况.结果:Res处理能够明显增加体外培养小鼠神经元ATP含量,Res组ATP水平明显高于DMSO组(P<0.01);Res组mtDNA拷贝数明显增加(P< 0.001),而DMSO组与空白对照组组间mtDNA拷贝数无明显差异.此外,Res明显上调了线粒体形成相关分子Tfam、NRF-1、NRF-2和PGC-1α的基因表达(P<0.001).结论:Res处理可能具有通过影响mtDNA拷贝数及线粒体形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促进小鼠神经元线粒体形成的潜能.
作者:董文鹏;晁晓东;王显悦;毕生辉;于浩;林曦;陆华;高大宽;张卫达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52例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A组)及在治疗达稳定期(B组)后测定其血清sTREM-1、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并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A与B组作自身对照;以健康者30例作对照组,测定其上述炎症指标.将A组分为有致病菌感染组(A1组)及无感染组(A2组),应用ROC曲线研究sTREM-1的诊断效能.结果:A1组患者血清sTREM-1、PCT水平高于其他组,各组间CRP、WB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A2组与B组、对照组sTREM-1、PCT、CRP、WBC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sTREM-1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3,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89.5%.结论:血清sTREM-1是诊断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较好的标志物.
作者:卢惠伦;游世伦;李立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梅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的21例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每周10~15 mg联合环孢素A 3~5 mg/(kg·d),分2次服用,泼尼松≤1 mg/(kg·d),观察期为6个月.结果:患者治疗前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补体C3和抗ds-DNA抗体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个月内,34%的患者起效,第3个月末时,有效率达71%,在研究6个月时,6例患者获完全缓解,11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有效率达81%.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少,且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逐渐减轻消失.2例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减量过快的患者出现了病情波动.结论:应用甲氨蝶呤联合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快速且有效,不良反应小.甲氨蝶呤及环孢素A减量过快时,可出现狼疮肾炎的病情复发.
作者:张科;邱茜;廖兢业;梁柳琴;何春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NT-proBNP是否可作为判断NSTEMI冠脉严重程度的客观生化指标.方法:入选入院时无明显心功能不全表现的NSTEMI患者152例,同时入选144例冠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入院时NT-proBNP水平.依冠脉造影结果将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双支血管病变及三支血管病变.并分析NT-proBNP与NSTEMI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NSTEMI患者NT-proBNP水平为612 (72 ~2 21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6(48~ 456)ng/L](P< 0.05).随着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NT-proBNP逐渐升高,变量间相关性分析提示NT-proBN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25,P< 0.01).结论:NSTE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NT-proBNP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焱贤;黄裕立;陈玉映;胡允兆;钟建开;吴赛珠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 (IL-6)及白介素17(IL-17)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MC)中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其在VMC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建立VMC模型,在不同时间点(0、1、2、4、6周)处死小鼠,RT-PCR检测其心肌组织TGF-β、IL-6和IL-17 mRNA表达,酶联免疫双夹心抗体法检测血浆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TGF-β、IL-6和IL-17 mRNA和蛋白水平自1周开始升高,TGF-β和IL-6在2周时达峰值,IL-17在4周时达峰值,实验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各时间点(P<0.05).结论:TGF-β、IL-6和IL-17在VMC小鼠心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TGF-β、IL-6和IL-17参与了VMC的发病过程.
作者:刘艳丽;伍伟锋;薛贻敏;高梦莎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优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实施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治疗效果满意,且降低了住院时间和费用,提高了健康知识掌握水平,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傅秀珍;陈梦丽;陈少华;陈红云;王影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脊神经的磁共振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GBS的17例患儿脊神经磁共振的征象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GBS脊神经病损时MRI表现为:平扫轴位仅有6例马尾神经有不同程度增粗,T1WI中等信号,T2WI中等或略偏高信号;颈、胸、腰椎段脊神经未见明确信号改变的11例;所见颈胸腰段脊髓信号正常.平扫时矢状位T1WI、T2WI未发现明显征象.增强轴位压脂扫描,16例有不同程度的多个水平椎间孔区神经根轻-中度增粗、强化,多为对称性改变,L1水平以下者10例(58.8%),达T1.水平者3例(17.6%),达T8水平者1例(5.9%),颈、胸、腰段脊神经均呈对称性增粗、强化2例(11.8%),其中沿骶椎长轴脂肪抑制增强扫描发现伴有双侧骶神经呈对称性增粗、强化1例(5.9%).沿马尾神经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示马尾神经增粗并呈纵向条形轻中度强化16例.1例(5.9%)平扫无阳性征象者增强后亦无阳性发现.结论:脊神经受累是GBS的特征之一,于沿脊椎长轴方向的矢状面、冠状面增强脂肪抑制薄层T1WI扫描显示清晰.
作者:利晞;柳维义;陈耀棠;黎冰梅;于晓君;曹兵艺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据报道,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要原因之一,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1].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相对较复杂,目前治疗经验尚不足,并发症相对较多.本文探讨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实践中的一些体会,旨在总结和提高对于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腹膜透析治疗水平.
作者:陈海高;刘日光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TMS)对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共35例失眠症患者,经过超低频TMS治疗2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焦虑量表,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和焦虑量表及睡眠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超低频TMS对失眠症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孙元锋;李哲;李韵;雷飞;杜丽娜;唐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调查不育男性的体质学分布特点,讨论常见不育病因和体质的关系,探讨男性不育症的中医诊治的新思路.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实施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对162例不育男性进行体质辨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思路.结果:平和质8例,占4.9%;单一偏颇体质13例,占8.0%;混合体质141例,占87.0%.162例患者体质中含阳虚质8例,气虚质50例,阴虚质58例,湿热质109例,痰湿质38例,血瘀质44例,气郁质60例,特禀质18例.取转化分高两种体质按例数编秩得出:湿热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4种混合偏颇体质占162例不育男性体质类型的60.5%.其中弱精子症患者体质以湿热质(106/159,占66.7%)、气虚质(50/159,占31.4%)、阴虚质(58/159,占36.5%)、血瘀质(43/159,占27%)、气郁质(57/159,占35.8%)5型为主;生殖道炎症患者体质以湿热质(92/118,占78.0%)、阴虚质(41/118,占34.7%)、血瘀质(36/118,占30.5%)、气郁质(43/118,占36.4%)4型为主;精液迟缓液化患者体质以阴虚质(20/48,占41.7%)、湿热质(36/48,占75.0%)、痰湿质(11/48,占22.9%)、气郁质(19/48,占39.6%)4型为主;精浆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体质以阴虚质(11/36,占30.6%)、湿热质(29/36,占80.6%)、血瘀质(28/36,占77.8%)、特禀质(17/36,占47.2%)4型为主.结论:不育男性体质多为混合偏颇体质,平和质及单一偏颇体质较少;体质分布以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为主,不同原发病的体质分布和构成特点各不相同,因此男性不育症的诊治要“辨病”,同时要“辨体质”.中医体质干预适用于相对不育者,应该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使用补肾、健脾、疏肝、祛湿、清热、化瘀、祛痰等综合中医治法进行体质干预,改善患者体质,提高临床疗效,发挥中药的增效、体质调节以及提高生育力的作用.
作者:潘明沃;潘佩光;陈建宏;郑毅春 刊期: 2013年第13期
核酸扩增技术是病原微生物检测和遗传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武器,其中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已在临床检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技术操作复杂,对实验室人员、仪器和环境的要求较高,无法在基层和现场工作中灵活使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日本学者Notomi等[1]于2000年发明的核酸扩增技术,与PCR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对仪器和样本质量要求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现场工作使用.本文主要针对LAMP在现场工作中的技术特点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其新的技术改进进行归纳和展望.
作者:钟田雨;胡蓉;江丽霞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放疗专用抗菌乳膏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做常规放疗宣教保护照射野皮肤和护理,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放疗宣教保护照射野皮肤和护理的基础上,于放疗前后30 min开始给予放疗专用抗菌乳膏涂抹在颈部皮肤上.结果:2组患者放射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专用抗菌乳膏可预防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
作者:胡建萍;马晓洁;高茜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了解2012年1-10月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内感染致病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临床科室发生医院感染并经检验科细菌室培养出的病原菌,致病菌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依据NCCLS进行判定.结果:共检出病原菌750株,病原种类达20多种,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0%(180株)、13.5%(101株)、12.7%(95株).鲍曼不动杆菌多为多重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对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医院感染监控应从感染科室、感染部位、易感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罗润齐;林红燕;潘建刚;叶晓光;陈志伟;郭海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选取本实验室筛查SCN1A突变的Dravet综合征患者,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对剪接的影响,构建迷你基因进行体外剪接分析.方法:使用Human Splicing Finder数据库预测c.1738C>T突变对剪接的潜在影响,通过PCR方法扩增SCN1A第10、11、12、13号外显子及两端部分内含子,克隆到pTARGET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TARGET-EXON-10-11-12-13迷你基因,以野生型pTARGET-EXON-10-11-12-13为模板构建c.1738C>T突变体.将野生型和c.1738C>T突变体分别转染HEK293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结果:野生型与c.1738C>T突变体RT-PCR产物大小都为591 bp.结论:c.1738C>T突变不是通过对剪接的影响导致疾病发生.
作者:夏永仁;汤斌;罗金杰;李文斌;廖卫平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0月至2012年10月先天性VSD接受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搜集4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共死亡1例,病死率为0.21%;多因素L0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体重(10 ~ 20 kg)、手术时间(> 120 min)及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是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疗效肯定;影响先天性VSD患者经导管介入治疗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及合并心血管畸形 因此,为改善先天性VSD患者介入治疗预后,对年龄小、体重轻、手术时间长及合并心血管畸形的患者需谨慎.
作者:王正龙;石蓓;姜黔峰;许官学;巩亮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观察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分化的影响.方法:TAT-N24作用于HL60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分化指标CD11b及CD14,并观察HL60细胞经TAT-N24处理后的形态学变化,及BrdU/PI双掺入法测定DNA的合成.结果:HL60细胞在TAT-N24处理后,CD11b和CD14表达增高,且增高的趋势呈现TAT-N24浓度依赖性,同时形态学观察呈分化趋势,而且TAT-N24可以协同全反式维甲酸,增强其促进分化的作用.与此同时,BrdU/PI双掺入法显示TAT-N24使HL60细胞的增殖发生抑制.结论:TAT-N24穿膜融合多肽可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分化,抑制其增殖,联合应用TAT-N24和全反式维甲酸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TAT-N24有望被开发为有效的白血病分化治疗药物.
作者:杨熹;王桂华;曹小年;李国东;傅寅佳;胡俊波;邓豫 刊期: 2013年第13期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技术及假体工艺的成熟,许多学者开始探讨应用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对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MIS-THA)的临床疗效是否优于传统THA仍争论较大.我院对62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少坚 刊期: 2013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健康成年人血清蛋白质/多肽谱特点,为人类血清蛋白质组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应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质芯片(WCX2)磁珠处理30例健康成年人血清,通过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血清蛋白质/多肽谱,描述性分析其种类、分子质量范围、丰度(用相对强度计量)、个体性差异等.结果:共检测到947种蛋白质/多肽,不同个体其种类数量在34~108不等,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 059~ 10265,表达丰度在95 ~ 35 419之间;分别有570、154、71、36、32、26、18、16、14、5、2和3种相应血清蛋白质/多肽在1、2、3、4、5、6、7、8、9、10、11、14例个体血清中存在.结论:WCX2磁珠仅能捕获到数量较少的低丰度、低分子量人血清蛋白/多肽,在受检人群中这些蛋白/多肽呈现高度的个体差异性.
作者:张为民;谢亚琴;龚文波 刊期: 2013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