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尚荣;王韧;沈宁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可伴有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目前使用碘液和美蓝染色等手段较易确定BE范围,但如何判断BE中是否存在IM及异型增生却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研究表明采用醋酸喷洒可提高BE肿瘤的检出率[1].窄带成像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的内镜技术,可清晰显现黏膜表面结构和微血管形态,能提高BE白光内镜筛查及监测肠化生、异型增生和癌变的效率[2].但NBI尚未在国内普及.本文探讨白醋染色指导活检在BE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吴蓉;李国熊;李丽;陈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索应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方法:总结2008年3月至2011年4月年14例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采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牵张复位重建中后足骨关节结构,行关节融合同时调整足内外侧柱长度,对比手术前后足部形态及功能.结果:随访14例患者至完全负重行走后27周,关节完全骨性融合时间平均19周,完全负重行走时间平均21周,终均达到关节骨性融合,形成稳定的跖行足.对比手术前后内柱高度、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距舟覆盖角、距跟角都有明确改善.AOFAS评分术前平均46分,术后平均78分.结论:采用双边可调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关节病,能大限度重建中后足骨性结构,使脱位畸变关节达到稳定骨性融合,矫正畸形,调整足部应力分布,有效改善患者足部症状.
作者:赵晶晶;黄若昆;肖凯;李静;方真华;勘武生;谢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四联方案联合口腔洁治对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根除率及1年后再感染率.方法:经14C-呼气试验(14C-UBT)或快速尿素酶法(RUT)确诊胃HP感染并采用唾液测定螺杆菌技术(HPS)诊断口腔HP感染,对同时有胃和口腔HP感染者310例随机分成2组,口腔洁治组162例给予四联方案10d,同时给予口腔洁治;单纯根除治疗组148例仅给予相同的四联方案,不进行口腔洁治.两组结束后,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UBT.比较2组患者HP根除率,对成功根除者继续观察约1年,再次复查14C-UBT或RUT,观察2组HP的再感染率.结果:口腔洁治组162例,成功根除141例,根除率为87.0%;单纯根除治疗组148例,成功根除115例,根除率为7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04).1年后口腔洁治组再感染率为8.5%,单纯根除治疗组再感染率为20.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78).结论:对同时有胃和口腔HP感染者进行口腔洁治可提高根除率,并可降低胃HP再感染,表明口腔HP和胃HP有较密切的相关,口腔HP感染可能是患者HP根除失败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和直接的原因之一.
作者:诸葛建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年龄≥60岁的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危险因素,为预防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提供有用的临床数据.方法:收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按骨折椎体个数将患者分为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再将患者分别按年龄和体质指数分组,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单椎体骨折组和多椎体骨折组患者的腰椎及股骨近端各部位骨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集中发生在L1、L2和T12,三者合计占骨折椎体总数的57.4%;仅14.6%的患者骨折诱因明确;仅9.6%的患者进行了规范的骨折二级预防;随年龄增高,椎体骨折发病率增加.结论:骨密度、椎体骨折史、年龄是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风险因素,腰椎及髋骨骨密度对椎体脆性骨折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临床上在重视骨密度的同时,也应对骨折高危人群进行骨折的筛查,以便及早进行干预以减少再发骨折的风险.
作者:袁辉辉;楼慧玲;彭程;陈巧聪;丘惠嫦;朱国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炎症介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AM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乌司他丁组(43例),乌司他丁组在PTCA术前1 h30万U静脉滴注,术后10万U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连续3d;对照组PTCA术前、术后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乌司他丁.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 h(给予乌司他丁或生理盐水前)、术后2、24、48、72 h抽取血标本做血清白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NEU)、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钙蛋白Ⅰ(cTnⅠ)化验检查.结果:PTCA术后两组患者血浆NEU、IL-6、hs-CRP含量均升高,但乌司他丁组增加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早期cTnI升高,随后24h逐渐下降,乌司他丁组上升幅度小于对照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PTCA术前及术后使用乌司他丁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时产生的炎症反应.
作者:许建强;梁健球;袁满娟;霍保善;吴庆庆;李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K19、TTF-1、HBME-1、Galectin-3、TPO在桥本甲状腺炎实性细胞巢(solid cell nest,SCN)与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 carcinoma,PTMC)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SCN与15例PTMC中CK19、TTF-1、HBME-1、Galectin-3、TPO的表达.结果:CK19、TTF-1在SCN与PTMC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ME-1、Galectin-3、TPO在SCN与PTMC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五者在SCN与PTMC中的着色形态也有不同.结论:CK19可作为SCN与PTMC诊断的重要标记物,HBME-1、Galectin-3可作为PTMC诊断的重要标记物,五者均可用于SCN与PTMC的鉴别诊断.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张桂珍;朱甄达;汪明成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41例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患者,术前填写相关因素登记表,术中观察并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用量,麻醉苏醒期及术后24 h追踪记录PONV发生情况.PONV定义为苏醒期至术后24h内发生恶心、干呕或呕吐.对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Forward法)逐步回归.结果:54例患者发生了PONV,发病率为38.3%.单因素分析显示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是PONV的危险因素(均P< 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并未能进一步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全麻下人工流产术后PONV的发病率为38.3%,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可能是PONV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黎尚荣;王韧;沈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22例,18例行产前常规MRI扫描,年龄22~37岁,平均31.8岁;4例胎盘滞留行常规MRI和增强扫描,年龄24~ 36岁,平均年龄33.6岁.分娩孕周36~40周,平均37.5周.结果:18例产前胎盘植入MRI表现为:(1)子宫内膜结合带局部模糊8例;(2)结合带消失,胎盘突入肌层,肌层局部明显变薄10例,其中基本位于肌层内8例,2例至浆膜层;(3)12例胎盘附着子宫下段,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下部子宫膨大;(4)1例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内可见不规则的高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4例产后胎盘植入MRI表现为结合带消失,胎盘突入肌层,增强扫描胎盘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清晰地显示胎盘伸入子宫肌层.结论:MRI对产前有无胎盘植入及产后胎盘滞留是否因胎盘植入提供准确的诊断.
作者:张园;孙多成;徐林;欧常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复发性流产(封闭抗体阴性)的疗效.方法:对78例封闭抗体阴性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选取复发性流产患者76例为对照组.以治疗后妊娠成功率为疗效判定标准,并同时观察妊娠中期两组患者流产率和免疫治疗后封闭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妊娠结局的比较.结果:试验组妊娠成功率为78.2%,对照组为39.4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治疗后,59例患者封闭抗体转为阳性,其中妊娠成功51例,成功率为86.44%;19例封闭抗体仍为阴性者,妊娠成功10例,成功率为47.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封闭抗体阴性的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美梅;孙丛萌;周运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利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式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慢性肝病问卷CLDQ (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和CL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翟清华;郑蔚;张利霞;黄艳玲;乐婷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是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综合征,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腹水及肝性脑病等,其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预防PHT的发生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必须明确PHT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发病机制,且近20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DUS)、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间接门静脉造影(indirect portal vein angiography,IPVG)等检查在PHT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文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大隐静脉曲张合并皮肤溃疡是外科常见病,由于反复发作,不易愈合,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本科自2000年5月至2012年8月,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皮肤溃疡205例.疗效均满意,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5例患者,其中男116例,女89例,年龄34~75岁,平均56岁,病程6个月~34年.皮肤溃疡均位于足靴区,面积小为0.8cm×0.6 cm,大为15 cm×5 cm.其中单侧病变185例,双侧病变20例.所有患者均有下肢色素沉着,160例合并慢性湿疹.
作者:傅平;曾庆黎;周凯;符建平;彭星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病例1,患者男,47岁,因腹胀20 d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2009年12月4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图1).术中发现腹腔干开口处闭塞,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通过胰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交通.予微导管(progreat)经肠系膜上动脉超选至脾动脉近脾门处用明胶海绵颗粒(艾力康,560~710 μm)成功栓塞脾脏约50%.术后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升高.术后患者脾区疼痛3d,发热8d,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
作者:于长辉;黄纯炽;毛华;余建林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老年AECOPD患者疗效及血纤维蛋白原(Fb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139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分为小剂量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和常规组,同时选52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包括给予患者吸氧、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小剂量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步使用小剂量肝素治疗,50 mg/d泵入;低分子肝素组同步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抗皮下注射/d,评价三组的疗效、检测三组AECOPD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对照组Fbg、Hs-CRP及TNF-α水平.结果:小剂量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Fbg、Hs-CRP及TNF-α水平小剂量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三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小剂量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较常规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肝素通过降低老年AECOPD患者Fbg、Hs-CRP、TNF-α水平,继而抑制气道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红阳;郭秀华;戈艳蕾;王立民;付爱双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靶控输注(TCI)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肾移植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恢复情况.方法:30例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血浆浓度为靶浓度,TCI舒芬太尼(PS组,n=15)0.4 μg/L或瑞芬太尼(PR组,n=15)4μg/L,丙泊酚靶浓度4 mg/L,术中观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麻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随时间变化有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麻醉恢复PS组患者平稳,PR组1例患者发生躁动.结论:肾移植手术中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均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方法均不影响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邵伟栋;张兴安;刘礼胜;徐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于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细胞因子TGF-β1和MCP-1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MSCs注射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对照组.前两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IgA肾病模型.体外连续培养SD大鼠BMSCs.用ELISA法检测尿中的TGF-β1、MCP-1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种细胞因子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移植后1周,检测MSCs组大鼠尿上清细胞因子TGF-β1(5.38±0.99) ng/mL,MCP-1(287.67±17.41)pg/mL; NS组TGF-β1(7.84±0.98) ng/mL,MCP-1(359±10.49)pg/mL.两组相比P< 0.05.移植后4周,MSCs组TGF-β1(2.78±0.35)ng/mL,MCP-1(197.83±15.16)pg/mL;NS组TGF-β1(9.18±0.64)ng/mL,MCP-1 (403.5±19.27)pg/mL.两组相比,P<0.05.且两种细胞因子在两组大鼠肾免疫组化蛋白表达及肾组织中mRNA表达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BMSCs后肾脏内的TGF-β1、MCP-1明显减少,且有延续效应,可能是MSCs修复IgA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彭伟;黄演强;刘郑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对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收集老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104例,其中45例经患者家属同意,在基本治疗基础上采用CVVH辅助治疗,其余59例只采用基础急救,两组在年龄、性别、感染原因以及并发症上均没有差异性,比较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患者开始治疗均为入院后2 ~ 24 h,治疗时间为24 ~ 144h,基础治疗组存活15例,死亡30例,死亡率为66.67%;辅助治疗组存活28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52.50%;实验室检查CVVH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血氨的含量,但对胆碱酯酶无效,另外CVVH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也为无效.结论:CVVH辅助治疗肝功能衰竭,能够基本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另外CVVH虽不能明显降低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死亡率,但也不失为一种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文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相CT扫描成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COPD患者44例,对照组15例,均在肺功能试验1周内完成低剂量双相CT扫描,得到大吸气末和大呼气末CT肺容积数据.采用GE公司Lungs定量软件测定全肺容积、气体潴留体积及所占百分比,进行组间比较,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OPD组大吸、呼气末全肺容积(Vin、Vex)、大呼气末肺内气体潴留体积(Vtrap)及百分比(Vtra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Vin与肺总量(TLC)(r=0.675,P< 0.01)、Vex与残气量(RV)(r=0.651,P< 0.01)存在明显的正相关,Vtrap及Vtrap%与FEV1/FVC存在明显的负相关(r=-0.506、-0.602;P< 0.05、<0.01).结论:低剂量双相CT扫描肺功能成像对COPD患者肺功能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作者:王晓华;段江晖;杜毅鹏;沈宁;贺蓓;袁慧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早期营养支持能减少能量贮备和组织的丧失,对减轻继发性损害有重要意义[1].因此,我们对62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早期进行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8~ 57岁.
作者:张波;文莉;傅祖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抑凋亡蛋白survivin与促凋亡蛋白Smac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收集38例AM患者子宫全切标本,取其异位内膜(异位组)及非异位区内膜(在位组);收集2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全切标本,取其非肌瘤区内膜(对照组).采用Tunel法与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三组内膜细胞凋亡及survivin与Smac表达情况.结果: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异位组略小于在位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在位组明显小于对照组.Survivin的表达,异位组略高于在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Smac的表达,异位组明显低于在位组和对照组,在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urvivin与Smac的表达在异位组呈负相关,在在位组和对照组均呈不相关.结论:Survivin与Smac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或相互拮抗作用打破凋亡平衡,促进AM发生.
作者:唐利;龙玉芬;李燕;郑芹林;李宗恒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