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辉;黄纯炽;毛华;余建林
目的:探讨灵杆菌多糖对内毒素(LPS)所致小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提前0.5 h给小鼠腹腔注射灵杆菌多糖,然后尾静脉注射LPS (30 mg/kg),3h后ELISA法测定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6h后测量肺湿重干重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力、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灵杆菌多糖(100 U/kg)可部分抑制由LPS引起的IL-1β、IL-6、TNF-α的增加(P<0.05),降低肺W/D(P<0.05);剂量为100、50 U/kg时,可部分抑制MPO活性(P<0.05)及MDA含量(P<0.01)的增加.结论:灵杆菌多糖预防性给药对内毒素所致小鼠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群;汪燕;余传林;陈娜娜;雷林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痛风石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双源CT对20例痛风患者(试验组)和20例临床排除痛风的手足肿胀患者(对照组)进行手和足部双能量扫描,用痛风石软件分析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双能量CT成像表现.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手足部位均未发现绿色标记的尿酸盐结晶;试验组20例患者共42个部位共计发现116处病变;行X线平片检查的16个部位仅7个部位发现骨质吸收破坏、软组织肿胀等非特异性改变.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双源CT双能量成像能够显示痛风结节中的尿酸盐沉积,对痛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卢道延;黄伟;郑纪永;徐益明;王德杭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于IgA肾病大鼠肾脏中细胞因子TGF-β1和MCP-1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MSCs注射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对照组.前两组以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皮下注射四氯化碳(CCL4)法建立IgA肾病模型.体外连续培养SD大鼠BMSCs.用ELISA法检测尿中的TGF-β1、MCP-1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种细胞因子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结果:移植后1周,检测MSCs组大鼠尿上清细胞因子TGF-β1(5.38±0.99) ng/mL,MCP-1(287.67±17.41)pg/mL; NS组TGF-β1(7.84±0.98) ng/mL,MCP-1(359±10.49)pg/mL.两组相比P< 0.05.移植后4周,MSCs组TGF-β1(2.78±0.35)ng/mL,MCP-1(197.83±15.16)pg/mL;NS组TGF-β1(9.18±0.64)ng/mL,MCP-1 (403.5±19.27)pg/mL.两组相比,P<0.05.且两种细胞因子在两组大鼠肾免疫组化蛋白表达及肾组织中mRNA表达上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输注BMSCs后肾脏内的TGF-β1、MCP-1明显减少,且有延续效应,可能是MSCs修复IgA肾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彭伟;黄演强;刘郑荣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继发性肠系膜恶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继发性肠系膜恶性病变患者的CT资料,腹腔内肿瘤和(或)癌性腹膜炎经病理证实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着重观察肠系膜病变和原发肿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肠系膜病变包括肿块影19.2%,系膜饼状改变3.8%,结节影53.8%,索条影67.3%,系膜密度增高71.2%,血管增粗伴或不伴有边缘模糊17.3%,系膜淋巴结增大42.3%.28例系膜结节中,均匀强化64.3%,环状强化14.3%,无强化21.4%.结论:螺旋CT可良好显示小肠系膜、横结肠系膜和乙状结肠系膜继发性恶性病变.
作者:董鹏;卢春燕;闵鹏秋;王滨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微创气管切开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特点.常规PDT因不可直视,是一种盲操作,手术风险高.为降低手术风险,我科自2007年2月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共53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53例患者中男37例,女16例,年龄46~ 87岁,平均(72±7)岁.APACHEⅡ评分(19.32±7.12)分.行气管切开手术前均已行气管插管.大部分患者气管切开原因为脑卒中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需长期戴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余原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及神经外科术后气道保护.气管切开术前排除颈部感染,颈部解剖结构和凝血功能异常.
作者:陆非平;陈炜;王锁柱;盛博;甄洁;韩聪聪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FIS1基因在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Q-PCR)技术测定47例初诊的原发、正常核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IS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5例难治性与6例非难治性AML患者FIS1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FIS1 mRNA表达水平在首疗程NR的AML患者中显著高于首疗程CR的患者(P=0.002);难治性AML患者FIS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难治性患者(P=0.028,P=0.000).高表达FIS1的AML患者3年、5年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00,P=0.000),OS和RFS均显著缩短(P=0.018,P=0.045);Cox回归分析提示FIS1高表达是AML患者预后危险因素(HR=6.767,P=0.009).结论:FIS1基因高表达与难治性AML及AML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作者:田伊茗;黄走方;王治香;周兰兰;黄凯凯;江雪杰;阴常欣;周红升;孟凡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研究MP监测系统对妊高征的预测准确性及预测阳性患者进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对13 200例正常孕妇按孕周不同分4阶段进行MP预测,直至分娩,测量并记录其血压变化.预测阴性者每4周复查1次,计算预测阴性孕妇的错误率;预测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25例,进行药物治疗加生活指导;对照组705例,仅进行生活指导,每2周行MP检测1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预测阴性孕妇的错误率为3.87%.预测阳性患者治疗组妊高征发生率2.83%;对照组妊高征发生率14.93%;两组妊高征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MP监测系统可以很好的筛查出妊高征的高风险孕妇,对预测阳性患者在生活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可以大大降低了妊高征的发生率.
作者:朱爱玲;张东红;王俊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外科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23例,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外科切除室间隔心肌疏通左心室流出道,二尖瓣结构功能异常者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术中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指导麻醉管理和外科治疗.结果:全组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稳,TEE监测提示左心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6例,其中2例TEE监测提示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二尖瓣中大量返流改行二尖瓣置换术.共行二尖瓣置换术8例,TEE监测提示人工二尖瓣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症包括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室间隔穿孔、活动性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各1例.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脑卒中.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有助于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术中TEE监测对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手术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雷迁;曾庆诗;王文贤;罗沙;谢斌;张晓慎;罗智超;郭惠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总结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的临床特征、病理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情况,探讨其影像学改变的病理基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11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2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AP以咳嗽、咳痰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性胸部CT表现包括磨玻璃影、地图样分布和铺路石征.本组患者全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和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确诊.22例PAP患者中15例接受了全麻下同期双侧或分期单侧大容量全肺灌洗(WLL)治疗,接受WLL治疗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血气、肺功能和影像学方面的异常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PAP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熟悉PAP胸部CT的特征性改变有助于PAP的早期诊断,确诊主要依靠BAL和TBLB,目前WLL为PAP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谭卫平;唐可京;郭禹标;谢灿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肛瘘患者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指标,评估三维腔内超声对肛瘘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9月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肛瘘住院手术患者43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肛瘘直接切开组和切开挂线组.术前三维腔内超声测量: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EAS+PR),内括约肌长度(IAS),外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EAS-IO),内括约肌远端到内口的距离(IAS-IO)以及瘘管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采用Wexner失禁评分评估肛门功能.结果:肛瘘切开挂线组EAS-IO及IAS-IO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切开挂线组经括约肌肛瘘累及内、外括约肌的长度及百分比均明显大于直接切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例(7%)患者出现轻微肛门失禁症状,Wexner失禁评分平均2分.结论:三维腔内超声能精确定位内口,测量瘘管累及括约肌的范围,有利于选择安全的手术方式,减少术后失禁的发生.
作者:薛雅红;丁曙晴;刘飞;章蓓;裴穗东;王小峰;谭妍妍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病例1 患者女,42岁,以面色苍白,乏力,易感冒1年为主诉,于2010年1月10日入院.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可见散在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入院后查血常规:Hb 65g/L,RBC 2.3×1012/L,WBC 2.6×109/L,PLT 25×109/L,Ret 0.2%,白细胞分类:N 35%,L 65%.骨髓检查:增生减低,粒系占30%,红系10%,淋系55%相对增高,浆细胞占3%,网状细胞占2%细胞形态正常,未见巨核细胞,骨髓小粒中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未见病态造血现象.
作者:孙庆国;张艳灵;徐春朝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早期营养支持能减少能量贮备和组织的丧失,对减轻继发性损害有重要意义[1].因此,我们对62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早期进行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8~ 57岁.
作者:张波;文莉;傅祖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X线钡餐、超声内镜等在食管癌的诊疗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其综合评价能力均存在不足.MR作为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手段,在乳腺、肺部、肝脏等体部脏器已经逐步成熟使用,而有关食管癌MR的应用报道一直以来并不多见.近年来,诸多功能成像手段(动态增强MR、弥散成像等)也开始在食管癌的诊疗中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食管癌MR成像,尤其是功能成像方面的新进展情况.
作者:刘官馥;李智勇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例1:男 35岁,因寒战、发热6d,呕吐5d入院,查体:T38.1℃,双眼结膜充血,腹平软,上腹、左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肾区叩击痛.血常规:PLT 58.1G/L,血生化:Urea 12.1 mmol/L,Cr 202μmol/L,Alb 34.2 g/L,ALT 178 IU/L,AST 281 IU/L,尿常规示:Pro(++).泌尿系B超示:双肾形态饱满,皮质回声略强.广东省疾控中心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IgG抗体阳性.予抗病毒、护肝肾、补液、补充蛋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后痊愈出院.
作者:孙涛;王倩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利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式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慢性肝病问卷CLDQ (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和CL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翟清华;郑蔚;张利霞;黄艳玲;乐婷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3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3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患者.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5-3(CA15-3)、糖蛋白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初步探讨IPF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与DLCO%和HRCT纤维化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分别有33例(91.7%)IPF和19例(59.4%)NSIP患者CA15-3水平高于正常上限(25 U/mL).IPF组CA15-3、CA125和CEA较NSIP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PF患者CA19-9、CA15-3、CA125、CEA血清浓度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1、0.591、0.497、0.512,均P<0.001);NSE、Cyfra 21-1浓度与纤维化程度无相关(均P>0.05).IPF患者CA19-9、CA15-3、CEA与DLCO%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4、-0.412、-0.386,均P<0.05).结论:IPF患者同时存在多种肿瘤标志物表达升高,CA19-9、CA15-3、CEA血清浓度能够反映IPF患者肺间质受损的严重程度.
作者:干丽萍;李时悦;林心情;罗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随着患有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逐渐增多,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解除白内障的同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尤其是对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越来越被关注.为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影响,我们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技术,比较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改变.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入工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且无术中并发症、术前能获取理想黄斑区OCT扫描的患者.
作者:王雪菁;翟楠;陈一兵;秦伟;张月;曾东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周围浸润注射镇痛与关节腔内持续镇痛的镇痛效果.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成关节周围镇痛组(Ⅰ组)、关节腔内持续镇痛组(C组).手术结束前配置鸡尾酒镇痛液.Ⅰ组:取55 mL作关节腔周围镇痛.C组:取55 mL作关节腔周围镇痛,100 mL作术后关节腔内持续镇痛.记录术后2、6、10、18、26、34、42、50、58、64、72 h的VAS评分;术后第1、2、3天患膝主动活动度;追加镇痛药物量;副作用记录.结果:两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关节活动度上有组间差异,C组在术后18、16、34、48 hVAS评分显著低于Ⅰ组,术后第3天关节活动度显著优于Ⅰ组.Ⅰ组有疼痛反弹现象.术后追加镇痛药两组无差异.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关节腔内持续镇痛技术能提供良好稳定的术后镇痛,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
作者:郭达;曹学伟;刘军;潘建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评价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L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发表于2010-2013年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 300例患者,研究发现与CLC相比,SILC在出血量、疼痛、美观效果方面有优势,在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方面无差异,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存在劣势.结论:SILC在美观等方面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手术时间长;总之,两种术式各有长短,需酌情选择.
作者:黄乾鹏;朱立新;许小亮;耿小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应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提高神经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3年我院ICU内需行肠内营养支持的神经重症患者,置入螺旋型鼻肠管,跟踪观察至置管后24 h.采用床边X线评估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按在置管过程中是否使用促胃动力药(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分为促胃动力药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病例的置管成功率.结果:促胃动力药组的置管成功率为42.7%(47/110),对照组为29.7%(3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 0.05),其中,使用甲氧氯普胺时置管成功率为51.0%(25/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 0.012 5);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时置管成功率为36.1%(22/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94).结论:在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促胃动力药可以提高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但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多潘立酮混悬液对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性不一致,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维生;张一臣;胡北;孙诚;吕波;叶珩;解迪;陈纯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