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的MR研究新进展

刘官馥;李智勇

关键词:食管癌, 功能成像, 诊疗, 应用报道, 评价能力, 弥散成像, 检查手段, 恶性肿瘤, 动态增强, 超声内镜, 无辐射, 脏器, 乳腺, 肝脏, 肺部, 钡餐
摘要: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X线钡餐、超声内镜等在食管癌的诊疗方面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但是,其综合评价能力均存在不足.MR作为一种无辐射的检查手段,在乳腺、肺部、肝脏等体部脏器已经逐步成熟使用,而有关食管癌MR的应用报道一直以来并不多见.近年来,诸多功能成像手段(动态增强MR、弥散成像等)也开始在食管癌的诊疗中得到初步应用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食管癌MR成像,尤其是功能成像方面的新进展情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HBsAg-GFP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pCMV-HBsAg-GFP真核表达载体,鉴定重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及抗原性.方法:以HBV转基因鼠C57BL/6J-TgN(AlblHBV)44Bri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HBsAg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带绿色荧光蛋白标签的真核表达载体pCMV-AC-GFP.通过阳离子聚合物将重组质粒pCMV-HBsAg-GFP转入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重组蛋白的表达,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抗原性.结果: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PCR扩增片段大小符合HBsAg基因699 bp的理论值.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后也与理论值相符.荧光显微镜显示,转染293T细胞48 h后,约50%呈亮绿色,细胞形态好,荧光表达强度高.ELIS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均为阳性.结论:成功构建了pCMV-HBsAg-GFP真核表达质粒,其表达的重组蛋白与天然HBsAg具有相同的抗原性.

    作者:刘璇;肖强;吴砂;蒋小滔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四联方案联合口腔洁治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目的:观察四联方案联合口腔洁治对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根除率及1年后再感染率.方法:经14C-呼气试验(14C-UBT)或快速尿素酶法(RUT)确诊胃HP感染并采用唾液测定螺杆菌技术(HPS)诊断口腔HP感染,对同时有胃和口腔HP感染者310例随机分成2组,口腔洁治组162例给予四联方案10d,同时给予口腔洁治;单纯根除治疗组148例仅给予相同的四联方案,不进行口腔洁治.两组结束后,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UBT.比较2组患者HP根除率,对成功根除者继续观察约1年,再次复查14C-UBT或RUT,观察2组HP的再感染率.结果:口腔洁治组162例,成功根除141例,根除率为87.0%;单纯根除治疗组148例,成功根除115例,根除率为77.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304).1年后口腔洁治组再感染率为8.5%,单纯根除治疗组再感染率为20.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78).结论:对同时有胃和口腔HP感染者进行口腔洁治可提高根除率,并可降低胃HP再感染,表明口腔HP和胃HP有较密切的相关,口腔HP感染可能是患者HP根除失败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和直接的原因之一.

    作者:诸葛建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利用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式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探讨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PDCA循环式护理,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和慢性肝病问卷CLDQ (chronic liver disease questionnaire)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生存质量评分和CLD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式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翟清华;郑蔚;张利霞;黄艳玲;乐婷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精原细胞瘤合并腹茧症致肠梗阻1例

    患者,男,48岁,因“间歇性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5d”于2012年2月18日入院,缘于入院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以下腹部为主,呈间歇性胀痛,疼痛为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咖啡样物,呕吐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疼痛不向其他部位放射,且呈渐进性加重,为求诊治,在当地医院住院,行腹部平片检查提示:肠管扩张,下腹部见多个小气液平面,考虑肠梗阻.给予灌肠对症等治疗5d症状未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逐来我院.

    作者:姬永忠;牟啸东;燕建洲;滕爱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CFTR在囊性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CF)是一种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由囊性纤维化跨膜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致其编码的CFTR蛋白功能缺陷所致[1].全球约70000名CF患者,其中白种人常见[2],临床资料显示该病在我国也有一定发病率.CF死亡率极高,中位生存期短[3],亟需找到有效治疗措施改善CF患者生存质量.针对CFTR基因突变及其编码的CFTR缺陷选择个性化治疗[4],是近年CF治疗研究的热点.

    作者:王秋琼;秦光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以发热、呕吐为首要表现的流行性出血热2例分析

    例1:男 35岁,因寒战、发热6d,呕吐5d入院,查体:T38.1℃,双眼结膜充血,腹平软,上腹、左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肾区叩击痛.血常规:PLT 58.1G/L,血生化:Urea 12.1 mmol/L,Cr 202μmol/L,Alb 34.2 g/L,ALT 178 IU/L,AST 281 IU/L,尿常规示:Pro(++).泌尿系B超示:双肾形态饱满,皮质回声略强.广东省疾控中心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IgG抗体阳性.予抗病毒、护肝肾、补液、补充蛋白、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后痊愈出院.

    作者:孙涛;王倩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白醋染色指导Barrett食管活检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取代,可伴有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目前使用碘液和美蓝染色等手段较易确定BE范围,但如何判断BE中是否存在IM及异型增生却存在一定的难度.有研究表明采用醋酸喷洒可提高BE肿瘤的检出率[1].窄带成像术(narrow-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的内镜技术,可清晰显现黏膜表面结构和微血管形态,能提高BE白光内镜筛查及监测肠化生、异型增生和癌变的效率[2].但NBI尚未在国内普及.本文探讨白醋染色指导活检在BE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吴蓉;李国熊;李丽;陈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3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32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患者.比较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5-3(CA15-3)、糖蛋白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初步探讨IPF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与DLCO%和HRCT纤维化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高,分别有33例(91.7%)IPF和19例(59.4%)NSIP患者CA15-3水平高于正常上限(25 U/mL).IPF组CA15-3、CA125和CEA较NSIP增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IPF患者CA19-9、CA15-3、CA125、CEA血清浓度与纤维化程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1、0.591、0.497、0.512,均P<0.001);NSE、Cyfra 21-1浓度与纤维化程度无相关(均P>0.05).IPF患者CA19-9、CA15-3、CEA与DLCO%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04、-0.412、-0.386,均P<0.05).结论:IPF患者同时存在多种肿瘤标志物表达升高,CA19-9、CA15-3、CEA血清浓度能够反映IPF患者肺间质受损的严重程度.

    作者:干丽萍;李时悦;林心情;罗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经肠系膜上动脉交通支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2例

    病例1,患者男,47岁,因腹胀20 d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功能亢进.2009年12月4日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图1).术中发现腹腔干开口处闭塞,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分支通过胰十二指肠动脉与肝动脉、脾动脉交通.予微导管(progreat)经肠系膜上动脉超选至脾动脉近脾门处用明胶海绵颗粒(艾力康,560~710 μm)成功栓塞脾脏约50%.术后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升高.术后患者脾区疼痛3d,发热8d,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

    作者:于长辉;黄纯炽;毛华;余建林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单切口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比较:Meta分析

    目的:评价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LC)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查找发表于2010-2013年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个研究1 300例患者,研究发现与CLC相比,SILC在出血量、疼痛、美观效果方面有优势,在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方面无差异,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存在劣势.结论:SILC在美观等方面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手术时间长;总之,两种术式各有长短,需酌情选择.

    作者:黄乾鹏;朱立新;许小亮;耿小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净化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4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透析(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lysis,CVVH)对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收集老年肝功能衰竭的患者临床资料104例,其中45例经患者家属同意,在基本治疗基础上采用CVVH辅助治疗,其余59例只采用基础急救,两组在年龄、性别、感染原因以及并发症上均没有差异性,比较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患者开始治疗均为入院后2 ~ 24 h,治疗时间为24 ~ 144h,基础治疗组存活15例,死亡30例,死亡率为66.67%;辅助治疗组存活28例,死亡31例.死亡率为52.50%;实验室检查CVVH可以明显降低血液中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血氨的含量,但对胆碱酯酶无效,另外CVVH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也为无效.结论:CVVH辅助治疗肝功能衰竭,能够基本改善临床症状以及肝功能;另外CVVH虽不能明显降低老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死亡率,但也不失为一种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廖文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γδT细胞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γδ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特殊亚群,多数为CD4-CD8-T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和上皮组织中,在外周血中占CD3+T细胞的1%~5%,按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类型不同,可将T细胞分为TCRαβ和TCRγδT细胞.γδT细胞的分布位置、发育途径、表型标志及抗原识别机制都与αβT细胞有着显著的区别.已有多项研究表明,γδT细胞不但可以直接识别并杀伤靶细胞,参与早期抗HIV的天然免疫,而且其分泌的各类细胞因子有助于诱发获得性免疫反应[1],在机体的抗肿瘤、抗感染、抗过敏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马锡慧;肖漓;冯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RNA干扰HOXA7联合甲氨蝶呤对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HOXA7表达联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对白血病U93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将靶向HOXA7特异性表达载体(pGPU6/GFP/NeoshHOXA7)转染U937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法鉴定其对HOXA7表达的抑制作用.实验分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RNAi组、MTX组、RNAi+MTX组,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情况.结果:RNAi组HOXA7在mRNA和蛋白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910±1.662)%、(23.980±1.6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NAi+MTX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RNAi组和MTX组(P<0.05);RNAi+MTX组细胞凋亡率为(32.941±2.565)%,明显高于RNAi组和MTX组(P<0.05).结论:RNAi抑制HOXA7表达能增强MTX对U937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RNAi抑制HOXA7联合MTX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方法.

    作者:贾秀红;尹宝慧;李建厂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Survivin与Smac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抑凋亡蛋白survivin与促凋亡蛋白Smac在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方法:收集38例AM患者子宫全切标本,取其异位内膜(异位组)及非异位区内膜(在位组);收集2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全切标本,取其非肌瘤区内膜(对照组).采用Tunel法与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三组内膜细胞凋亡及survivin与Smac表达情况.结果: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异位组略小于在位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在位组明显小于对照组.Survivin的表达,异位组略高于在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在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Smac的表达,异位组明显低于在位组和对照组,在位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urvivin与Smac的表达在异位组呈负相关,在在位组和对照组均呈不相关.结论:Survivin与Smac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或相互拮抗作用打破凋亡平衡,促进AM发生.

    作者:唐利;龙玉芬;李燕;郑芹林;李宗恒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置鼻胆管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置鼻胆管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14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一期缝合鼻胆管引流组(94例)和T管引流组(5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胆汁引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胆汁引流时间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术中置鼻胆管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高志强;俞亚红;申铭;薛新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Dysadherin、E-cadherin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dysadherin、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及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两者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dysadherin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E-cad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dysadherin蛋白高表达及E-cad蛋白低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宫颈癌组dysadherin mRNA表达(1.05±0.14)高于正常组(0.91±0.09),E-cad mRNA表达(0.64±0.07)低于正常组(0.89±0.11).dysadherin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联合dysadherin、E-cad检测可作为宫颈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吴艳;傅芬;周艳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血管内超声在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应用评价

    目的:用血管内超声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冠脉病变情况.方法:连续性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行静脉溶栓治疗的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例,择期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通组和未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血管内超声检查的冠脉病变情况.结果:再通组吸烟人数比例高,未通组糖尿病、血脂异常多见;两组有效管腔面积分别为(6.89±3.58)mm2,(2.46±0.3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面积分别为(6.34±2.61)mm2,(9.76±3.67)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20%、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通组较再通组冠脉病变严重;血管脉内超声检查更能准确评价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在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希立;许兆延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回肠间质瘤误诊为阔韧带肌瘤1例

    患者女,广东省人,46岁,因“发现盆腔占位1年”于2012年11月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12年10月19日,量中等.1年前因双下肢不适体检时发现盆腔占位,未治疗.患病以来偶有黑便,无恶心、呕吐、腹痛,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血压141/83 mmHg,脉搏92次/min,面部及结膜苍白,盆腔有一包块,无压痛,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作者:韩小雪;丁玉珍;邓裕钦;李瑞满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早期联合肠内肠外营养治疗对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肺部感染是肾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而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不容乐观.早期营养支持能减少能量贮备和组织的丧失,对减轻继发性损害有重要意义[1].因此,我们对62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早期进行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肾移植术后重症肺炎患者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8~ 57岁.

    作者:张波;文莉;傅祖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男,41岁,因“泡沫尿半年余”入院.20年前有过脑外伤史,经积极治疗后无后遗症.既往有高血压史2年余,血压高140/100 mmHg.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半年前出现解泡沫尿,无肉眼血尿,无明显浮肿,无畏寒、发热,查尿蛋白阳性,未予特殊处理.20余天前,因“上呼吸道感染”于我院门诊给予蒲地蓝口服液消炎、止咳治疗.查肾功能:ALB 40.6 g/L,BUN7.30 mmol/L,CR 93.3 μmol/L,eGFR81.2 mL/min;尿常规:RBC 55.6/μL,BLD(++++),PRO(+),为进一步治疗入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Ⅰ级.

    作者:蔡小军;宋惠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