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力;朱平;吴若彬;郑少忆;肖学钧;卢聪;郭惠明;范瑞新;刘怀普;黄晶晶;王世强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吸入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随机对比分析联合使用吸入性抗生素和单独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VAP的临床效果.我院ICU的VAP发生率为25.8%,187例VAP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吸入抗生素联合静脉抗生素,B组单独使用静脉抗生素.结果:A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临床治愈率、痰培养转阴率明显高于B组,病死率、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使用吸入性抗生素能更有效的治疗VAP.
作者:柳梅;郑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双石汤治疗放射治疗期间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头颈部癌患者分为双石汤(中药)组和地庆合剂(对照)组,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程度.结果: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中药组口腔黏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双石汤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吕东来;陆林;胡宗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评估其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放射抵抗(放射抵抗组)和同期配对的60例放射敏感(放射敏感组)的鼻咽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在接受放疗前R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af-1表达与放疗效应的相互关系.结果:放射抵抗组与放射敏感组鼻咽癌组织Raf-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82% vs 22%)及强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R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分别与鼻咽癌放疗抵抗正相关(r分别为0.600、0.447,均P < 0.01).把Raf-1阳性表达作为预测鼻咽癌放疗是否抵抗的一种指标,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8%,准确率为80%,阳性预测值为79%,阴性预测值为81%.结论:R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鼻咽癌放疗抵抗呈正相关,可作为初筛鼻咽癌患者放疗内在敏感性的一种分子标记物,治疗前可根据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情况,实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李思维;郭翔;吕星;张海波;向燕群;王菲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 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诱导α-SMA、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使用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干预后,明显抑制了白蛋白诱导的上述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与α-SMA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白蛋白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金国华;秦晓华;秦艳东;房向东;涂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5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 d ~ 65岁,右冠状动脉动脉瘘28例,左冠状动脉瘘25例,漏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左房、左室分别为16、13、16、1、7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瘘26例,余27 例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死亡2例,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少量残余漏,2例心电图检查仍存在ST-T改变,余48例痊愈.随访2个月~ 5年,仅1例患者有轻微劳累后气促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当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和复杂心脏畸形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谨慎.
作者:黄克力;朱平;吴若彬;郑少忆;肖学钧;卢聪;郭惠明;范瑞新;刘怀普;黄晶晶;王世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B(CtsB)抑制剂环氧酶琥珀酰肽甲基酯(Ca-074ME)对皮层脑梗死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易卒中肾性高血压大鼠复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dMCAO) 模型,实验分Ca-074ME组、溶剂对照组及假手术组3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大鼠行脑组织匀浆酶活性测定以及脑梗死体积测量和免疫荧光/TUNEL检测,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梗死灶周组织CtsB活性在dMCAO术后6 h开始即增高,一直持续到24 h之后.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术后6 h Ca-074ME组梗死灶周CtsB的活性显著降低(P = 0.012);术后24 h、3 d Ca-074ME组梗死灶周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46和0.040);术后24 h、3 d Ca-074ME组梗死灶体积明显缩小(P分别为0.037和0.025);术后3 d Ca-074ME组Bederson评分和横木行走测试评分明显改善(P值分别为0.033和0.048).结论:Ca-074ME能抑制皮层脑梗死后CtsB的早期活化,对皮层脑梗死有保护作用,减少梗死灶周围细胞凋亡是其中的重要机制.
作者:侯清华;解龙昌;曾进胜;张波;付贤;张斌;高庆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的干扰作用,为临床提供血糖测定的准确实验数据.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EP7-A2文件,实验组中加入多巴酚丁胺,对照组中加入生理盐水,采用配对差异实验评价多巴酚丁胺对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己糖激酶法(HK)、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的微量血糖仪法(A)和基于葡萄糖脱氢酶法的微量血糖仪法(B)的干扰作用.剂量依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多巴酚丁胺对血糖干扰作用的大小.结果:配对差异实验显示多巴酚丁胺对己糖激酶法不存在干扰,对葡萄糖氧化酶法存在负干扰,对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微量血糖仪法存在正干扰,对基于葡萄糖脱氢酶的微量血糖仪法存在正干扰.剂量依赖试验显示对存在干扰的3种方法中干扰程度随多巴酚丁胺浓度增高而增高,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结论: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存在不同的干扰作用.当患者使用多巴酚丁胺药物时,临床应合理选择血糖测定方法.
作者:李有强;张云燕;林晓敏;徐建华;郭龙华;张彬;王建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表皮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分离培养的人表皮角质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探寻其对皮肤的毒副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散酶分离表皮细胞,无血清培养法进行表皮细胞的培养,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角质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FITC/7-AAD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im的变化,采用caspase-3 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以分散酶分离法成功得到8例人角质细胞,吉非替尼对人角质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依赖性.吉非替尼能明显提高bim表达水平,促进caspase-3的活性.结论:吉非替尼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及激活caspase-3诱导人角质细胞凋亡,抑制角质细胞增殖,这可能是其皮肤毒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赵成利;蓝飞晓;谭红梅;匡斌;邓国三;许鹏;王文;郭爱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分级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NBI内镜引导靶向活检,对BE病灶实施动态病理监测,早期识别特殊肠化生细胞(SIM)、低度异型增生(LGD)、高度异型增生(HGD)、原位癌等病变阶段,在内镜下实施氩离子凝固疗法(APC)、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分级治疗.结果:术后第6个月复发内镜BE 6例,病理BE 4例,应用APC治疗后消失;本组未见出血、穿孔、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APC、EMRC、ESD分级治疗BE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
作者:王昌雄;尚惺杰;朱雅碧;黎红光;陈光兰;徐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艾滋病患者肠道菌群量的变化,研究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特异性引物.收集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30份及正常对照标本3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5种细菌的数量.结果:艾滋病患者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
作者:雷毅;王昆华;龚昆梅;肖乐;包维民;师义;郭世奎;白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67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行动力髋螺钉(DSH)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坚;周世英;张力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结直肠癌手术中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差异,探讨FTS联合腹腔镜的必要性.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FTS联合腹腔镜手术(FTS+腹腔镜组),B组采用FTS开腹手术(FTS组),两组行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皮质醇等应激反应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同B相比,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3 d vs 2.6 d)、排便时间(3.1 d vs 3.5 d)、术后住院时间(4.1 d vs 4.5 d)略有缩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费用显著增加(3.6万元 vs 2.3万元),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后第1、3天 CRP、IL-6、皮质醇等应激反应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个并发症及总体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A组再入院率(1/40,2.5%)稍低于B组(2/40,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的联合应用并不能进一步改善FTS指导下的结直肠癌术后康复进程.
作者:谢正勇;程黎阳;张玉新;康慧鑫;陈俊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肾脏疾病(T2DKD)患者D-二聚体清除率与IgG清除率比(CD-d/CIgG)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urinary albumin creatinine ratio,UACR)将199例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60例)﹑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EDKD组,6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组(CDKD组,79例),另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50例),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sD-d)、IgG(sIgG)及尿D-d(uD-d)、IgG(uIgG)浓度计算出CD-d/CIgG,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SDM组、EDKD组、CDKD组 CD-d/CIgG、sD-d、uD-d较NC组升高(P < 0.05=,随病情加重,升高更为明显.CD-d/CIgG与hs-CRP显著相关(r = 0.63,P < 0.05=.T2DKD患者CD-d/CIgG水平随着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升高.结论:T2DM患者CD-d/CIgG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T2DKD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
作者:张国明;胡礼仪;戎国栋;韩洪波;周业庭;马小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否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排泄.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对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60例,按照1∶1分为治疗组(螺内酯)和对照组(安慰剂),予ACEI类或AT1RA类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 mg/d)或安慰剂,共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肾功能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59.4 ± 13.4,61.2 ± 13.5,P = 0.000).两组治疗前后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但治疗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尿MCP-1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1 450.13 ± 1 369.84,779.33 ± 656.57,P = 0.001;39.69 ± 9.71,32.79 ± 6.74,P = 0.000).治疗前后二者定量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炎症病变,明显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了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陈辉;周道远;覃丹平;刘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19岁.因双侧后下牙长出额外牙影响舌体活动来我科就诊.患者近来发现双侧后下牙舌侧各萌出牙齿一颗影响舌体活动,且之前已经拔除左上前磨牙区颊侧萌出的额外牙齿一颗.家族其他成员牙列整齐,无类似病史.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段晓燕;赵广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3月226例接受TOT手术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行TOT术患者207例,TOT术联合子宫切除和(或)阴道修补、盆底重建术患者19例.随访时间3 ~ 51个月,平均20.2个月.填写经过验证的短表ICI-Q-SF、PISQ-12、UDI-6/ⅡQ-7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尿量(PVR)和大尿流率(Qmax)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中远期并发症风险.结果:所有患者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治愈率94.7%,有效率97.3%;终随访结果:治愈率90.3%,有效率92.9%.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症状及QOL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 < 0.01).有性生活患者术后PISQ-12评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改善(P < 0.05).患者术后末次UDI-6及Ⅱ-Q7问卷总体评分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降低(P < 0.05),但29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梗阻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20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尿频和尿急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患者手术前后Qmax及PVR无统计学意义变化(P > 0.05).结论:TOT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法.抗尿失禁术后患者系统的随访对于潜在并发症的提示至关重要.
作者:孙峰;方平;孙光;王岩;周煦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山莨菪碱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30例门诊纤维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年龄65 ~ 83岁,分为两组.A组检查前10 min静脉小壶给予盐酸山莨菪碱10 mg,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检查开始前5 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 ~ 3 mg和芬太尼1μg/kg.检查中有疼痛表现时,追加瑞芬太尼0.2 μg/kg.检查结束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2 ~ 0.3 mg,纳络酮0.2 mg.分别记录检查前即刻(T1),检查开始5 min(T2),检查结束(T3)时的HR、MAP、SpO2、镇静评分,大VAS评分、肠痉挛程度、入镜时间、瑞芬太尼总量及心动过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两组各时点MAP、SpO2、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组各时点HR明显高于C组;A组没有肠痉挛,C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肠痉挛;A组入镜时间(6.7 ± 1.4)min明显短于C组(11.1 ± 3.7)min;A组瑞芬太尼总量(0.2 ± 0.1)μg/kg明显少于C组(0.4 ± 0.2)μg/kg;A组VAS有减小趋势,没有出现心动过缓.C组检查中有3例出现程度较轻的心动过缓(低心率53次/min).结论:伍用山莨菪碱,能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缩短入镜时间,保持循环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
作者:刘芳;潘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73岁.因发热气喘1 d,于2010年5月15日21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醉酒后不慎坠入粪池,捞起后感气喘,1 h后寒战发热,伴咳嗽,偶咳血丝痰,送入当地医院,测体温38℃,15日转入我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有吸烟史30余年,10支/d,未戒烟.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96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10/70 mmHg.神智清楚,急性面容,平车送入病房,右侧颜面青紫.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四肢皮肤见多处擦伤.
作者:高宝安;陈世雄;向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hs-cTnT、cTnI和CK-MB的阳性率,得出对NSTE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1)NSTEMI患者hs-cTnT、cTnI及CK-MB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 < 0.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hs-cTnT、cTnI和CK-MB的AUC分别为0.908、0.851、0.789,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32 ~ 0.985、0.763 ~ 0.939、0.695 ~ 0.883.(3)hs-cTnT以14 p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6.8%.而cTnI诊断临界点为0.08 ng/mL时,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6%.CK-MB以4 ng/mL 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25.9%,特异度为93.4%,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79.2%.结论:hs-cTnT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cTnI和CK-MB,有利于早期筛选NSTEMI患者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崔文娟;卢成志;唐志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0年血铅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进行总结,了解目前云南省血铅检测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对各家参评实验室一次性寄放10个批号样本,其中5个批号进行准确度评价,另5个批号进行精密度评价,实验室检测数据通过网络或纸张回报,检验中心对所有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参加血铅室间质评的有12家实验室,有3家实验室成绩合格,实验室间CV小30.3%,大74.1%.精密度评价有5家实验室符合要求,RSD小为1.8%,大为50.6%.结论:本次室间质评反映出云南省临床血铅检测质量不容乐观,规范操作、提高检测人员水平和加强监管是提高检测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苏敏;赵崇吉;孙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