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作业疗法对上臂假肢患者训练疗效观察

陆晓晰;纪树荣;曹学军

关键词:上臂假肢, 作业疗法, 功能独立性评定
摘要:目的探讨上臂假肢安装后作业疗法训练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上臂假肢患者进行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IM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3个月的训练,上臂假肢辅助健手完成日常生活达100%,采用FIM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作业疗法对上臂假肢患者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脑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自从1891年Nnissl首次描述小胶质细胞以来,它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学术争论不断,现在被接受的观点是小胶质细胞系血液中单核细胞或多能单核前体细胞演变而来.

    作者:陆华宝;李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手法康复研究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0例,治疗手法为对肩、肘、手诸关节进行分解、被动、定量运动;对照组128例,对患者进行无规则的被动或随意运动.3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简单、有效、实用.

    作者:董福生;丁玉庆;张文慧;姚石柱;温民生;周维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目前,我国急需大批康复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如需要康复医师1.2-1.8万,物理治疗(PT)师5.8-31.7万,作业治疗(OT)师1.7-9.0万,语言治疗(ST)师1-5.5万.卫生部规定,二、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须配备2-4名康复医师,4-6名康复治疗师.而目前国内康复医师和各类康复治疗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1989年我们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成立康复医学院,开办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本科教育、三年制康复技术(治疗)大专教育和三年制康复技术(治疗)高等职业教育.现就如何培养高质量正规的康复医学人才及其培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张凤仁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作业疗法对上臂假肢患者训练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上臂假肢安装后作业疗法训练的疗效.方法对30例上臂假肢患者进行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IM评定法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3个月的训练,上臂假肢辅助健手完成日常生活达100%,采用FIM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作业疗法对上臂假肢患者有较好的训练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陆晓晰;纪树荣;曹学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后肠道功能障碍

    回顾结肠、直肠动力和排便的基本生理学特征,阐述脊髓损伤对排便的影响,讨论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措施,并提出新的治疗和研究方向.

    作者:王红星;周士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四肢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重建

    通过各种手段重建四肢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已成为现代脊髓损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四肢瘫患者的上肢功能重建的方法包括非手术和手术的方法.

    作者:李建军;杨明亮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用等速测试指标评定膝关节的运动功能

    膝关节的运动功能评定是膝关节矫形外科、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的基础.由于膝关节伤病的不同,临床可选用多种方法对膝关节运动功能予以评定,如常规X线检查、徒手肌力测试、关节活动度测量以及各种综合性的膝关节评定量表等,本文将就利用等速测试指标来评定膝关节运动功能做简要介绍.

    作者:成鹏;毕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椎间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与颈椎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椎间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与颈椎病的关系.方法在50套增生的成套颈椎骨中,调查了不同颈椎的骨质增生率及椎体不同部位的增生率.同时观测另45套正常成人颈椎标本椎间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结果颈椎间关节面的形态分为圆型、椭圆型和不规则型,以椭圆型占优势,各节段下关节面的面积均大于上关节面的面积.但仅在C4-5和C5-6有显著性差异( t=2.00-2.24, P<0.05).结论颈椎间关节面的面积和形态与其骨质增生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孟庆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运动障碍性构音障碍患者的音节折指法训练

    折指法(Finger Counting)由Sinmons在1978年首先提出,是对Broca失语症患者训练所采用的一种方法[1].我们利用此方法训练了1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卫冬洁;李胜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ADL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0例住院患者经CT或 MRI确诊,病程在1周以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均为男60例,女30例,年龄55-65岁.两组病种、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赵洪夫;耿润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为单纯药物综合治疗.7天后两组进行脑水肿体积对比及瘫痪肢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结果 7天后,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 P<0.01).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

    作者:周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在偏瘫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加用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使用该仪器测定的肌电值及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进行评定.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前后的肌电值及功能评分值均有显著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其康复效果与治疗次数正相关.结论闭环肌电反馈电刺激可促进早期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作者:郑萍;张健;段立彦;韩旭;马立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两种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随访研究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和症状自我监控两种技能训练对预防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和康复其精神残疾的作用.方法将133例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对训练组患者分组进行技能训练,共20周;两组均有64例完成1年随访.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SI)和自制的监护人及患者药物依从性评分表进行评定.结果训练组的监护人与患者药物依从性评分、复发率、再住院率和精神残疾程度减轻有效率皆分别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两种技能训练对预防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和康复其精神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应强;翁永振;黄淑贞;侯也之;杨育华;莎仁塔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计算机在辅助认知障碍诊断和康复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认知障碍领域的应用发展很快,为了使计算机更好地应用于认知障碍的诊断,将认知障碍区分为:输入障碍、提取障碍、处理障碍、输出障碍.在诊断方面,目前计算机可区分语言获得前后的听觉障碍;准确分析出各种语音参数的差异,推测构音障碍的轻重;协助失语和智能障碍的区分.在康复方面,广泛应用于失语症、智能障碍、儿童语言发育障碍、听觉障碍等康复训练.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语音识别技术、模糊计算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认知障碍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大.

    作者:李巧薇;陈卓铭;黄舜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康复医学教育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许多人对康复医学还有模糊的认识[1、2].在多年从事康复医学教学的过程中,作者感到在康复医学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作者:丁伯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髓损伤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髓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颈髓损伤患者于康复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康复治疗前颈髓损伤患者CD3+、CD4+、CD4+/CD8+及IgG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 ( P<0.05),治疗后CD3+及CD4+/CD8+改善( P<0.05).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较不完全性损伤更严重.结论颈髓损伤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处抑制状态,完全性脊髓损伤免疫功能抑制更严重.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邓爱文;彭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针对高血压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疗效及对脑AVP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疗效及对脑精氨酸加压素(AVP)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制成肾性高血压(RHR)后再造成脑反复缺血拟VD,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用氢化麦角碱,DHET)各10只,共治疗28天.治疗后均以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情况,并检测脑AV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水迷宫潜伏期明显长于电针组和药物组( P<0.05-0.005),药物组长于电针组( P<0.05-0.005).在额叶,电针组和药物组AVP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 P<0.01, P<0.05);在纹状体,电针组AVP含量高于药物组( P<0.05),而在海马、颞叶,3组的AV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能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行为,提高脑AVP的含量并使之重新分布,其作用优于DHET.

    作者:莫飞智;李建强;陈朝晖;赖新生;张家维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文学艺术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文学艺术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另实施文学艺术疗法,疗程3-18个月.于治疗前后采用住院精神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康复治疗时间与社会功能恢复呈正相关.结论文学艺术疗法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于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运动疗法对大腿截肢患者的疗效探讨

    目的研究运动疗法对大腿截肢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对50例大腿截肢患者于运动疗法前后利用FIM评测表进行评定.结果大腿截肢患者运动疗法训练后FIM评分与训练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运动疗法对大腿截肢患者有确切的康复疗效.

    作者:常冬梅;纪树荣;郭辉;张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康复矫形脚托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康复矫形脚托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不具备步行能力的95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程序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康复矫形脚托训练.结果康复训练结束时,两组在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上均明显改善( 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0.01).结论康复矫形脚托有助于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朱士文;时建华;李义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