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北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蕾茹;肖卫;金立军;汪里萍

关键词:冠心病,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湖北地区人群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湖北地区冠心病病例和对照各961例,了解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及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值.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饮酒史差异有显著性(P <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显著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结论:湖北地区人群中,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大黄素干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黄素干预白蛋白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发生转分化过程中是否涉及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方法:用5 mg/mL人白蛋白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α-SMA、E-cadherin、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白蛋白呈时间依赖性诱导α-SMA、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下调.使用一定浓度的大黄素干预后,明显抑制了白蛋白诱导的上述效应.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Smad2 mRNA的表达与α-SMA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大黄素抑制人白蛋白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金国华;秦晓华;秦艳东;房向东;涂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可能机制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可侵犯脊髓前角、脑干及皮质运动神经元等,而致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ALS人群患病率(0.8 ~ 7.3)/106,年发病率约(0.2 ~ 2.4)/106,男女之比为(1.4 ~ 2.5)∶1,平均存活时间一般为31 ~ 43个月[1].ALS主要为散发型,5% ~ 10%为家族型,在20%的家族型患者中,有明确的SOD1基因突变.关于ALS的病因假说主要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假说、遗传基因假说、自体免疫假说、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等[2].目前尚无特殊方法可治愈此病,其治疗困难的原因在于:(1)ALS潜在的病因尚不明确;(2)运动神经元的弥漫性死亡;(3)疾病诊断之前即存在线粒体、神经元变性的慢性原因.利鲁唑是目前唯一推荐用于该病的药物,但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ALS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全交界;陈卓铭;姚滔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iRNA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探讨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女性癌症发病率中排第2位,病死率排第5位[1].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阶段、多基因调控异常的过程.研究[2]表明miRNA在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miRNA能够识别特定的目标mRNA,并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促进靶mRNA的降解和(或)抑制翻译过程而负性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发挥着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参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和发展.miRNA的表达谱亦存在组织特异性,其差异性表达谱的研究对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其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汤文凡;刘朝奇;佐满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对330例AMI(AMI组)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未见冠脉病变者16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行MCP-1基因 A-2518G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AA(12.72% vs 17.27%,P = 0.239)、AG (56.36% vs 48.48%,P = 0.106)和GG(30.91% vs 32.24%,P = 0.480)基因型以及A(40.91% vs 41.52%)和G(59.09% vs 58.48%)等位基因频率(P = 0.8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MI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均P > 0.05).进一步对AMI组中77例早发AMI亚组进行基因型分析,亦未得出阳性结果(P > 0.05).结论: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A-2518G 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MI 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何国平;师干伟;戚传平;高磊;沈丹丹;钱志宏;许联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N端脑钠肽前体对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价值

    目的: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及28 d病死率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心源性机械通气患者67例,在其上机24 h内测量NT-proBNP水平,并记录各项化验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记录机械通气7 d脱机成功的人数,随访28 d患者是否死亡,比较不同结局患者NT-proBNP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预测患者结局的佳NT-proBNP水平.结果:机械通气7 d脱机失败组较7 d脱机成功组、28 d死亡组较存活组,其NT-proBNP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后者(3 830 ng/L比492 ng/L,4 383 ng/L比706 ng/L).NT-proBNP预测7 d脱机率和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 ± 0.058和0.790 ± 0.057,佳界值点分别为780 ng/L和2 262 ng/L,NT-proBNP 预测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7 d脱机率和28 d病死率的能力优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结论:血NT-proBNP可成为非心源性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对于此类机械通气患者应改善心功能以争取及早脱机.

    作者:李晓婕;付明;黄绍华;唐志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希恩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及未察觉低血糖1例

    患者女,34岁,因恶心呕吐2 d+,昏迷5 h+就诊.患者既往无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及中毒等病史.患者发病前乘坐火车2 d未进食.体查:体温36.9℃,呼吸19次/min,脉搏64次/min,血压110/60 mmHg.贫血貌,浅昏迷,头发、眉毛及阴毛稀少,双瞳正圆等大,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无发绀.

    作者:汪松;肖雪;龙仙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伴红皮病型银屑病1例

    患者男,75岁,因多饮、多尿15年,全身皮疹半月,双下肢水肿3 d于2007年3月2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缘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饮水量增加为每日约4 000 mL,尿量增多,为3 000 ~ 4 000 mL/d,食量大,每日主食达8两,无明显消瘦,于当地医院查血、尿糖高于正常(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糖尿病,后未严格控制饮食,口服各种降糖药物(具体药名、剂量不详)治疗,未定期监测血糖,1个月前开始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在6 ~ 8 mmol/L之间,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皮疹,呈弥漫性,大小不一,3 d前双下肢开始出现水肿,呈指凹性.

    作者:王增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儿童髌骨袖套撕脱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儿童髌骨袖套撕脱性骨折[1]临床发病率极低,对于该骨折的治疗常通过手术恢复伸膝装置的完整性,但通常人们对该骨折的认识不足而漏诊或误诊,髌骨未能复位引起髌骨肥大高位、伸肌迟滞及股四头肌萎缩,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10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髌骨袖套撕脱性骨折6例此类型患者,获得满意良好的疗效.

    作者:徐明;陶圣祥;何振华;夏春明;胡阿威;程智涛;刘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67例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67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行动力髋螺钉(DSH)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坚;周世英;张力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甲亢患者131碘治疗前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分析

    目的:评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131碘治疗前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其与甲亢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克森人格问卷(EPQ)对48例131碘治疗前甲亢患者(甲亢组)进行测量并与4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甲亢组SCL-90在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和F10(其他)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而F6(敌对)、F7(恐怖)、F8(偏执)和F9(精神病性) 因子分和总分及阳性项目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 0.01=.EPQ测量:甲亢组的精神度(P)和神经质(N)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或< 0.01=,甲亢患者多属于抑郁质(内向不稳定型)人格,而对照组多属于多血质(外向稳定型)和黏液质(内向稳定型)人格特质.结论:甲亢患者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神经质的人格特征与甲亢的发病有关.

    作者:何长武;黄莺;屈伟;王社教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和护理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8例,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开腹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从术中和术后脏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近期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多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A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切口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P < 0.05);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医源性损伤和吻合口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但腹腔镜术中和术后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与术前心肺基础疾病严重度显著相关,而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具有相对优势,但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宜慎重,与麻醉师协同进行个体化评价十分必要;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及时发现处理合并症和并发症,是老年直肠癌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显蓉;杨庆强;徐林霞;周业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地西他滨联合化疗药物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单独或联合5-氟尿嘧啶/紫杉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S方法检测地西他滨单独或联合5-氟尿嘧啶/紫杉醇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株后,在不同浓度梯度和不同时间在49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A)值,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间浓度组各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在48 h对细胞凋亡的影响.MTS检测时间分别选择细胞增殖12、24、36、48、60及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时间选择48 h.结果:地西他滨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随着时间和浓度的递增而逐渐升高;地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或紫杉醇组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均较单药组升高(P < 0.05).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地西他滨联合用药组48 h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 < 0.05).结论:地西他滨能增强5-氟尿嘧啶和紫杉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能促进5-氟尿嘧啶和紫杉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

    作者:黄毕林;胡世莲;沈干;沈国栋;孙玉蓓;徐维平;黄大兵;王海;方中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粪水吸入性肺炎1例

    患者男,73岁.因发热气喘1 d,于2010年5月15日21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 d醉酒后不慎坠入粪池,捞起后感气喘,1 h后寒战发热,伴咳嗽,偶咳血丝痰,送入当地医院,测体温38℃,15日转入我院治疗.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否认药物和食物过敏史,有吸烟史30余年,10支/d,未戒烟.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96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10/70 mmHg.神智清楚,急性面容,平车送入病房,右侧颜面青紫.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较多湿性啰音,心率96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四肢皮肤见多处擦伤.

    作者:高宝安;陈世雄;向光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测定艾滋病患者肠道菌群量变化中的应用及意义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艾滋病患者肠道菌群量的变化,研究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特异性引物.收集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30份及正常对照标本3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5种细菌的数量.结果:艾滋病患者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

    作者:雷毅;王昆华;龚昆梅;肖乐;包维民;师义;郭世奎;白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索高敏感性肌钙蛋白T(hs-cTn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入选88例发病在6h以内的高度怀疑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hs-cTnT,并与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诊断性能用ROC曲线及AUC表示,并根据hs-cTnT、cTnI和CK-MB的阳性率,得出对NSTEM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结果:(1)NSTEMI患者hs-cTnT、cTnI及CK-MB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 < 0.001).(2)根据ROC曲线分析,hs-cTnT、cTnI和CK-MB的AUC分别为0.908、0.851、0.789,95%可信区间分别为0.832 ~ 0.985、0.763 ~ 0.939、0.695 ~ 0.883.(3)hs-cTnT以14 pg/mL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91.3%,阴性预测值为96.8%.而cTnI诊断临界点为0.08 ng/mL时,灵敏度为37.0%,特异度为96.7%,阳性预测值为83.3%,阴性预测值为77.6%.CK-MB以4 ng/mL 为诊断临界点时,灵敏度为25.9%,特异度为93.4%,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79.2%.结论:hs-cTnT对NSTEMI的早期诊断性能优于cTnI和CK-MB,有利于早期筛选NSTEMI患者并及时对其进行治疗.

    作者:崔文娟;卢成志;唐志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1例

    患者男,27岁.主因躯干青灰色斑片6个月余,于2010年12月30日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意识突然发现胸腹部出现少量青灰色斑片,无不适,未诊治,青灰色斑片逐渐增多,近2个月,类似皮疹数量及颜色无明显变化.既往无慢性病史,无接触化学物质、物理性刺激史,无服砷、银、氯丙嗪等药物史.体格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无异常.

    作者:周立奉;茆建国;路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诱导人表皮角质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探讨表皮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分离培养的人表皮角质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探寻其对皮肤的毒副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散酶分离表皮细胞,无血清培养法进行表皮细胞的培养,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角质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FITC/7-AAD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im的变化,采用caspase-3 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以分散酶分离法成功得到8例人角质细胞,吉非替尼对人角质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依赖性.吉非替尼能明显提高bim表达水平,促进caspase-3的活性.结论:吉非替尼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及激活caspase-3诱导人角质细胞凋亡,抑制角质细胞增殖,这可能是其皮肤毒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赵成利;蓝飞晓;谭红梅;匡斌;邓国三;许鹏;王文;郭爱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与心房颤动关系的研究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时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病不伴房颤75例(A组)、伴阵发性房颤30例(B组)、伴持续或永久性房颤20例(C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情况,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协助评估心功能.结果:(1)3组间,C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血浆BNP浓度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且均与其他2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2)B组的LAD、IVST、LVPWT、LVESd、LVEDd、LVMI、RWT、LVEF、血浆BNP浓度大于A组,但仅LAD、LVMI、血浆BNP浓度达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房颤时左心结构及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以合并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时显著.

    作者:林文辉;邵健智;王齐增;李新祥;朱玲军;林斌;马湘俊;周仁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的干扰

    目的:评价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的干扰作用,为临床提供血糖测定的准确实验数据.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EP7-A2文件,实验组中加入多巴酚丁胺,对照组中加入生理盐水,采用配对差异实验评价多巴酚丁胺对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己糖激酶法(HK)、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的微量血糖仪法(A)和基于葡萄糖脱氢酶法的微量血糖仪法(B)的干扰作用.剂量依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多巴酚丁胺对血糖干扰作用的大小.结果:配对差异实验显示多巴酚丁胺对己糖激酶法不存在干扰,对葡萄糖氧化酶法存在负干扰,对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微量血糖仪法存在正干扰,对基于葡萄糖脱氢酶的微量血糖仪法存在正干扰.剂量依赖试验显示对存在干扰的3种方法中干扰程度随多巴酚丁胺浓度增高而增高,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结论: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存在不同的干扰作用.当患者使用多巴酚丁胺药物时,临床应合理选择血糖测定方法.

    作者:李有强;张云燕;林晓敏;徐建华;郭龙华;张彬;王建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温度依赖的血小板聚集3例

    患者A,男,76岁,呼吸道感染;患者B,女,57岁,贫血伴IgA升高;患者C,男,76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输液治疗前血常规检测(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日本)血小板结果正常,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后再次检测,室温(25 ℃)血小板减少:36 × 109/L,分别37℃温育15 min后以及温育后用配套稀释液1:1稀释再次检测血常规,血小板分别为91 × 109/L和86 × 109/L(稀释倍数已校正),而RBC和WBC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丽霞;芮刚;周芸;王宏;陆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