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杨
目的: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核中的反馈意见,探讨推进基金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提高获资助率.方法:通过回顾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近5年(2006-2010年)6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核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分析基金管理缺陷,制定改善策略.结果:对审核反馈意见进行总结分析后发现47项基金未获资助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创新性不够、项目可行性差及立论依据不够充分、研究目标不明确,工作基础薄弱,人员、时间配置不合理等方面,完善管理政策后基金获资助率提高了36%.结论: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核反馈意见,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推进基金精细化管理,完善基金申报工作,有助于提高基金获资助率.
作者:李艺影;陈静;石微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双石汤治疗放射治疗期间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将54例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头颈部癌患者分为双石汤(中药)组和地庆合剂(对照)组,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观察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程度.结果:全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中药组口腔黏膜反应明显轻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双石汤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吕东来;陆林;胡宗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75岁,因多饮、多尿15年,全身皮疹半月,双下肢水肿3 d于2007年3月27日来我科就诊.患者缘于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饮水量增加为每日约4 000 mL,尿量增多,为3 000 ~ 4 000 mL/d,食量大,每日主食达8两,无明显消瘦,于当地医院查血、尿糖高于正常(具体数值不详),诊断为糖尿病,后未严格控制饮食,口服各种降糖药物(具体药名、剂量不详)治疗,未定期监测血糖,1个月前开始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在6 ~ 8 mmol/L之间,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皮疹,呈弥漫性,大小不一,3 d前双下肢开始出现水肿,呈指凹性.
作者:王增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表皮因子受体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分离培养的人表皮角质细胞的生长抑制及其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为探寻其对皮肤的毒副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散酶分离表皮细胞,无血清培养法进行表皮细胞的培养,MTT法检测吉非替尼对角质细胞生长的影响,Annexin V-FITC/7-AAD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cl-2、bim的变化,采用caspase-3 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以分散酶分离法成功得到8例人角质细胞,吉非替尼对人角质细胞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呈明显的量效依赖性.吉非替尼能明显提高bim表达水平,促进caspase-3的活性.结论:吉非替尼通过调节Bcl-2家族蛋白及激活caspase-3诱导人角质细胞凋亡,抑制角质细胞增殖,这可能是其皮肤毒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作者:赵成利;蓝飞晓;谭红梅;匡斌;邓国三;许鹏;王文;郭爱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神经胶质瘤是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常使用烷化剂进行治疗,但传统烷化剂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1].新型烷化剂替莫唑胺(TMZ)毒副作用小,长时间用药耐受性好,已成为治疗胶质瘤的有效药物之一[2].本综述总结TMZ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如下.
作者:李晓兴;王之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开胸手术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甲状腺疾病及心肺疾病史,术前心电图检查正常、化验肝肾功能及甲状腺功能良好,且心功能良好[无心力衰竭临床表现,左室射血分数(LVEF)>5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 55 mm],年龄(57.02 ± 2.30)岁,拟行开胸手术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5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该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浆BNP水平,同时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该组患者手术前后的LVEF和LVEDD.结果:该组患者术后第3、7天的血浆BNP水平[(153.48 ± 62.95,111.93 ± 47.11)pg/mL]均高于术前血浆BNP水平[(57.20 ± 28.62)pg/mL](P < 0.01),术后第7天LVEF[(47.09 ± 4.97)%]低于术前LVEF[(64.17 ± 4.87)%](P < 0.05),术后第7天LVEDD[(59.98 ± 4.86)mm]高于术前LVEDD[(49.74 ± 3.69)mm] (P < 0.05),且术前血浆BNP水平与术前LVEF无相关性(r = -0.075,P > 0.05)、与术前LVEDD呈正相关(r = 0.451,P < 0.01);术后血浆BNP水平与术后LVEF呈负相关(r = -0.426,P < 0.01)、与术后LVEDD呈正相关(r = 0.802,P < 0.01).结论:胸部恶性肿瘤患者开胸手术后血浆BNP水平高于术前血浆BNP水平,且术后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降低而升高.
作者:崔洁;李平新;徐怡;侯本新;范志勤;薛峰;徐朱华;胡淑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对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20例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麻醉诱导后吸入1 MAC七氟醚维持麻醉,开始降压时通过调节瑞芬太尼的剂量0.2 ~ 0.5 μg/(kg·min),直至收缩压较基础值降低30%或MAP不低于60 mmHg.记录降压前即刻(T0)、降压后1 h(T1)、降压后2 h(T2)、降压后3 h(T3)、术后1 h(T4) 的MAP、HR、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同时测血气计算胃黏膜pH值(pHi).结果:与T0相比,MAP、HR、pHi在T1、T2、T3下降(P < 0.05),PgCO2在T1、T2、T3升高(P < 0.05),其余各指标在各时间点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行控制性降压后,可引起胃黏膜pHi可逆性改变,降压后3 h内的内脏灌注均在正常范围内.
作者:倪红伟;罗文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吸入抗生素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随机对比分析联合使用吸入性抗生素和单独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VAP的临床效果.我院ICU的VAP发生率为25.8%,187例VAP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吸入抗生素联合静脉抗生素,B组单独使用静脉抗生素.结果:A组患者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组,临床治愈率、痰培养转阴率明显高于B组,病死率、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联合使用吸入性抗生素能更有效的治疗VAP.
作者:柳梅;郑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慢性疼痛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合适的目的基因和能将目的基因送入靶组织或靶器官的载体系统.目前慢性疼痛基因治疗中常用的有反义寡核普酸(antisenseoligonueleotide,asODN)技术和RNA干扰(RNAi)[1]技术,而这些技术成功的运用有赖于靶向、高效的载体系统.因此积极发展新型高效、特异性强的靶向载体系统是基因治疗研究的重点.载体系统主要分为病毒载体系统和非病毒载体系统两大类.由于病毒载体的安全性问题,现在更注重于非病毒载体递送系统的研究,现就非病毒载体递送系统这这几年取得了一些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春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细胞学特征以及与骨髓细胞学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0例,非肝硬化引起血细胞减少的患者60例,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骨髓学诊断.肝硬化患者的骨髓检查结果按照骨髓增生度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增生度呈多样性,以增生明显活跃和增生活跃为多,肝硬化骨髓细胞学诊断呈多种类型.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与非肝硬化组的增生度分级不全相同(P < 0.01),骨髓细胞学诊断类型构成不全相同(P < 0.01).肝硬化患者骨髓增生度分级不同组间粒红比、粒系、红系、巨核细胞数不全相同(P < 0.01),明显活跃组粒红比、粒系低于活跃组,红系、巨核细胞数高于活跃组(P < 0.01);活跃组粒红比值低于减低组,红系、巨核细胞数高于减低组(P < 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的骨髓增生度分级与骨髓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数相关,随着增生度分级下降,粒红比对应升高,骨髓红系、巨核细胞数对应下降;骨髓细胞学检查能够准确反映血细胞异常;骨髓学诊断意见为肝硬化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向治纬;谢会忠;余丽君;田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姑息治疗方法治疗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对145例无法行根治手术的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行各种姑息性内引流术.分成4组,分别为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组、开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组及内镜胆道塑料支架置入组和金属支架置入组.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黄疸下降比例,同时针对不同姑息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5例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中腹腔镜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0例,开腹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20例,内镜胆道支架引流术105例,其中塑料支架65例及金属支架40例.4组患者术后黄疸均迅速消退,术后减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69,P > 0.05);4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 < 0.01),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和金属支架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另外两组(P < 0.05),而且塑料支架组在住院费用上更为低廉(P < 0.01);4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不能根治切除的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首选内引流术,不同姑息引流方法中以腹腔镜及ERCP微创技术费用低、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的关键是重视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有效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王蒙;王广义;张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A,男,76岁,呼吸道感染;患者B,女,57岁,贫血伴IgA升高;患者C,男,76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输液治疗前血常规检测(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日本)血小板结果正常,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后再次检测,室温(25 ℃)血小板减少:36 × 109/L,分别37℃温育15 min后以及温育后用配套稀释液1:1稀释再次检测血常规,血小板分别为91 × 109/L和86 × 109/L(稀释倍数已校正),而RBC和WBC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丽霞;芮刚;周芸;王宏;陆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不动杆菌感染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常规方法分离鉴定我院近两年烧伤患者细菌学送检标本中的不动杆菌细菌株,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测定细菌耐药谱及耐药酶.结果:共检出不动杆菌91株,(1)标本分布:创面分泌物株数67.04%,痰液株数16.48%,导管株数7.69%,血液5.49%,其他3.30%.(2)菌株类型:鲍曼不动杆菌75.82%,醋酸钙不动杆菌12.1%,溶血不动杆菌6.59%,洛菲不动杆菌5.49%.(3)耐药情况:产酶菌株共58株,对19种药物的平均耐药率为89.12%,不产酶菌株33株,平均耐药率58.56%.结论:不动杆菌是烧伤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耐药率高,加强不动杆菌分离鉴定和耐药监测,可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静;张才成;邹海虹;黎进;廖晚珍;李剑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的干扰作用,为临床提供血糖测定的准确实验数据.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EP7-A2文件,实验组中加入多巴酚丁胺,对照组中加入生理盐水,采用配对差异实验评价多巴酚丁胺对葡萄糖氧化酶法(GOD-POD)、己糖激酶法(HK)、基于葡萄糖氧化酶法的微量血糖仪法(A)和基于葡萄糖脱氢酶法的微量血糖仪法(B)的干扰作用.剂量依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多巴酚丁胺对血糖干扰作用的大小.结果:配对差异实验显示多巴酚丁胺对己糖激酶法不存在干扰,对葡萄糖氧化酶法存在负干扰,对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微量血糖仪法存在正干扰,对基于葡萄糖脱氢酶的微量血糖仪法存在正干扰.剂量依赖试验显示对存在干扰的3种方法中干扰程度随多巴酚丁胺浓度增高而增高,剂量响应曲线呈线性关系.结论:多巴酚丁胺对不同血糖测定方法存在不同的干扰作用.当患者使用多巴酚丁胺药物时,临床应合理选择血糖测定方法.
作者:李有强;张云燕;林晓敏;徐建华;郭龙华;张彬;王建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蜕皮甾酮(EDS)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家兔烫伤皮肤愈合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家兔18只,每只4个创面,随机标记设为空白对照组(A组)、EDS组(B组)、MSCs(C组)、EDS+MSCs(D组).烫伤后5、10、15 d各处死6只家兔,计算创面愈合率,观察组织病理学指标.结果:烫伤后5 d,B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A组,B、D组炎性细胞浸润度显著低于A组.烫伤后10 d,各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炎性细胞浸润度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烫伤后15 d,B、C、D组创面愈合率、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A组.结论:EDS联合MSCs对家兔烫伤皮肤有促愈合作用.
作者:张子良;吴旭;张军花;张元中;冯长江;李军;吴霞;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山莨菪碱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30例门诊纤维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年龄65 ~ 83岁,分为两组.A组检查前10 min静脉小壶给予盐酸山莨菪碱10 mg,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检查开始前5 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 ~ 3 mg和芬太尼1μg/kg.检查中有疼痛表现时,追加瑞芬太尼0.2 μg/kg.检查结束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2 ~ 0.3 mg,纳络酮0.2 mg.分别记录检查前即刻(T1),检查开始5 min(T2),检查结束(T3)时的HR、MAP、SpO2、镇静评分,大VAS评分、肠痉挛程度、入镜时间、瑞芬太尼总量及心动过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两组各时点MAP、SpO2、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组各时点HR明显高于C组;A组没有肠痉挛,C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肠痉挛;A组入镜时间(6.7 ± 1.4)min明显短于C组(11.1 ± 3.7)min;A组瑞芬太尼总量(0.2 ± 0.1)μg/kg明显少于C组(0.4 ± 0.2)μg/kg;A组VAS有减小趋势,没有出现心动过缓.C组检查中有3例出现程度较轻的心动过缓(低心率53次/min).结论:伍用山莨菪碱,能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缩短入镜时间,保持循环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
作者:刘芳;潘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男,19岁.因双侧后下牙长出额外牙影响舌体活动来我科就诊.患者近来发现双侧后下牙舌侧各萌出牙齿一颗影响舌体活动,且之前已经拔除左上前磨牙区颊侧萌出的额外牙齿一颗.家族其他成员牙列整齐,无类似病史.检查:全身各系统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段晓燕;赵广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漏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8例肾移植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18 例患者中,4例单纯引流后治愈;14例经留置管注入无水乙醇并继续引流,其中11例治愈,另3例经开放手术治愈.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漏多与术中漏扎淋巴管有关;充分的引流是治愈的关键,注射硬化剂可促进愈合,形成淋巴囊肿者多需开放手术治疗.
作者:周大海;李景勤;张金平;陈建中;魏永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前馈控制方法降低骨科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总结了2006年3月至2008年2月骨科发生的86例护理缺陷,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导入前馈控制管理方法,提出防范措施,将护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结果:导入前馈控制后骨科护理缺陷发生率从5.21%降到1.22%,患者满意度从91%提高到96%.结论:应用前馈控制方法,贯穿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淑英;徐英华;方亚群;任艳玲;王艳艳;信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5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 d ~ 65岁,右冠状动脉动脉瘘28例,左冠状动脉瘘25例,漏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左房、左室分别为16、13、16、1、7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瘘26例,余27 例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死亡2例,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少量残余漏,2例心电图检查仍存在ST-T改变,余48例痊愈.随访2个月~ 5年,仅1例患者有轻微劳累后气促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当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和复杂心脏畸形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谨慎.
作者:黄克力;朱平;吴若彬;郑少忆;肖学钧;卢聪;郭惠明;范瑞新;刘怀普;黄晶晶;王世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