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奉;茆建国;路荣
目的:研究地西他滨单独或联合5-氟尿嘧啶/紫杉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MTS方法检测地西他滨单独或联合5-氟尿嘧啶/紫杉醇作用于胃癌SGC-7901细胞株后,在不同浓度梯度和不同时间在49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A)值,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间浓度组各药物单独或联合应用在48 h对细胞凋亡的影响.MTS检测时间分别选择细胞增殖12、24、36、48、60及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时间选择48 h.结果:地西他滨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均随着时间和浓度的递增而逐渐升高;地西他滨联合5-氟尿嘧啶或紫杉醇组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均较单药组升高(P < 0.05).在诱导细胞凋亡方面,地西他滨联合用药组48 h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单独用药组(P < 0.05).结论:地西他滨能增强5-氟尿嘧啶和紫杉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能促进5-氟尿嘧啶和紫杉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
作者:黄毕林;胡世莲;沈干;沈国栋;孙玉蓓;徐维平;黄大兵;王海;方中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患者A,男,76岁,呼吸道感染;患者B,女,57岁,贫血伴IgA升高;患者C,男,76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输液治疗前血常规检测(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日本)血小板结果正常,在我院门诊输液治疗后再次检测,室温(25 ℃)血小板减少:36 × 109/L,分别37℃温育15 min后以及温育后用配套稀释液1:1稀释再次检测血常规,血小板分别为91 × 109/L和86 × 109/L(稀释倍数已校正),而RBC和WBC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丽霞;芮刚;周芸;王宏;陆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儿童髌骨袖套撕脱性骨折[1]临床发病率极低,对于该骨折的治疗常通过手术恢复伸膝装置的完整性,但通常人们对该骨折的认识不足而漏诊或误诊,髌骨未能复位引起髌骨肥大高位、伸肌迟滞及股四头肌萎缩,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10年4月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儿童髌骨袖套撕脱性骨折6例此类型患者,获得满意良好的疗效.
作者:徐明;陶圣祥;何振华;夏春明;胡阿威;程智涛;刘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病,可侵犯脊髓前角、脑干及皮质运动神经元等,而致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ALS人群患病率(0.8 ~ 7.3)/106,年发病率约(0.2 ~ 2.4)/106,男女之比为(1.4 ~ 2.5)∶1,平均存活时间一般为31 ~ 43个月[1].ALS主要为散发型,5% ~ 10%为家族型,在20%的家族型患者中,有明确的SOD1基因突变.关于ALS的病因假说主要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假说、遗传基因假说、自体免疫假说、神经营养因子假说等[2].目前尚无特殊方法可治愈此病,其治疗困难的原因在于:(1)ALS潜在的病因尚不明确;(2)运动神经元的弥漫性死亡;(3)疾病诊断之前即存在线粒体、神经元变性的慢性原因.利鲁唑是目前唯一推荐用于该病的药物,但只能延缓疾病的进展,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ALS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全交界;陈卓铭;姚滔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云南省2010年血铅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进行总结,了解目前云南省血铅检测的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方法:对各家参评实验室一次性寄放10个批号样本,其中5个批号进行准确度评价,另5个批号进行精密度评价,实验室检测数据通过网络或纸张回报,检验中心对所有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参加血铅室间质评的有12家实验室,有3家实验室成绩合格,实验室间CV小30.3%,大74.1%.精密度评价有5家实验室符合要求,RSD小为1.8%,大为50.6%.结论:本次室间质评反映出云南省临床血铅检测质量不容乐观,规范操作、提高检测人员水平和加强监管是提高检测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苏敏;赵崇吉;孙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A-2518G多态性对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对330例AMI(AMI组)和经冠脉造影检查证实未见冠脉病变者16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行MCP-1基因 A-2518G多态性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AA(12.72% vs 17.27%,P = 0.239)、AG (56.36% vs 48.48%,P = 0.106)和GG(30.91% vs 32.24%,P = 0.480)基因型以及A(40.91% vs 41.52%)和G(59.09% vs 58.48%)等位基因频率(P = 0.8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基因A-251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AMI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均P > 0.05).进一步对AMI组中77例早发AMI亚组进行基因型分析,亦未得出阳性结果(P > 0.05).结论:在中国苏南地区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A-2518G 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AMI 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何国平;师干伟;戚传平;高磊;沈丹丹;钱志宏;许联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致病因子,并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0进行分离鉴定,采用DL-96细菌测试系统进行生化反应及药敏试验.结果:从12份标本中检出4株沙门菌Ⅱ,检出率为33.33%,分别来自2份水样便、1份肥肉和1份夹心油炸豆腐.4株沙门菌Ⅱ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克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氨曲南、美罗培南等均敏感,对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四环素、美满霉素等均耐药,耐药率达47.37%.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沙门菌Ⅱ引起的食物中毒,该菌对9种抗生素具有耐药.
作者:黄永亮;张宏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67例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均行动力髋螺钉(DSH)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坚;周世英;张力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人群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湖北地区冠心病病例和对照各961例,了解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及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值.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饮酒史差异有显著性(P <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显著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结论:湖北地区人群中,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蕾茹;肖卫;金立军;汪里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经闭孔中段尿道无张力吊带术(TO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1年3月226例接受TOT手术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单纯行TOT术患者207例,TOT术联合子宫切除和(或)阴道修补、盆底重建术患者19例.随访时间3 ~ 51个月,平均20.2个月.填写经过验证的短表ICI-Q-SF、PISQ-12、UDI-6/ⅡQ-7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膀胱残尿量(PVR)和大尿流率(Qmax)评估手术效果及术后中远期并发症风险.结果:所有患者无膀胱损伤、尿道损伤、闭孔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3个月:治愈率94.7%,有效率97.3%;终随访结果:治愈率90.3%,有效率92.9%.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症状及QOL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 < 0.01).有性生活患者术后PISQ-12评分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改善(P < 0.05).患者术后末次UDI-6及Ⅱ-Q7问卷总体评分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降低(P < 0.05),但29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梗阻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20例患者术后末次UDI-6问卷尿频和尿急项目评分较术前增加.患者手术前后Qmax及PVR无统计学意义变化(P > 0.05).结论:TOT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微创、有效和安全的手术方法.抗尿失禁术后患者系统的随访对于潜在并发症的提示至关重要.
作者:孙峰;方平;孙光;王岩;周煦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格列卫治疗后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的改变.方法:应用双色双融合法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 例接受格列卫治疗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bcr/abl融合基因,对比治疗前后bcr/abl融合基因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出现融合基因变异,与患者肿瘤负荷、分型和分期无关.结论:格列卫治疗可诱导bcr/abl基因发生融合变异.
作者:邓兰;刘鲲;李洁;周雪云;胡亮杉;郭坤元;宋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评估其预测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放射抵抗(放射抵抗组)和同期配对的60例放射敏感(放射敏感组)的鼻咽癌患者,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两组在接受放疗前Raf-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af-1表达与放疗效应的相互关系.结果:放射抵抗组与放射敏感组鼻咽癌组织Raf-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82% vs 22%)及强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R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强度分别与鼻咽癌放疗抵抗正相关(r分别为0.600、0.447,均P < 0.01).把Raf-1阳性表达作为预测鼻咽癌放疗是否抵抗的一种指标,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78%,准确率为80%,阳性预测值为79%,阴性预测值为81%.结论:R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均与鼻咽癌放疗抵抗呈正相关,可作为初筛鼻咽癌患者放疗内在敏感性的一种分子标记物,治疗前可根据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情况,实行个体化治疗.
作者:李思维;郭翔;吕星;张海波;向燕群;王菲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适应证和围手术期处理和护理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岁及以上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8例,腹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开腹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从术中和术后脏器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近期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多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合并症、A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腹腔镜组在术后疼痛程度、切口并发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P < 0.05);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出血、医源性损伤和吻合口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但腹腔镜术中和术后心肺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且与术前心肺基础疾病严重度显著相关,而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结论: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直肠癌患者中应用具有相对优势,但对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宜慎重,与麻醉师协同进行个体化评价十分必要;同时加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改善心肺功能,及时发现处理合并症和并发症,是老年直肠癌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显蓉;杨庆强;徐林霞;周业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有癌变潜能细胞的凋亡抑制密切相关.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是介导细胞凋亡的主要过程,终启动caspase级联活化和瀑布样反应,诱导细胞凋亡.Bcl-xL 和Survivin都是细胞凋亡强有力的抑制剂,均与caspase级联反应过程有关,可能与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耐药性的产生以及免疫耐受密切相关.
作者:张杨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山莨菪碱复合咪达唑仑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30例门诊纤维结肠镜检查老年患者,年龄65 ~ 83岁,分为两组.A组检查前10 min静脉小壶给予盐酸山莨菪碱10 mg,C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检查开始前5 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 ~ 3 mg和芬太尼1μg/kg.检查中有疼痛表现时,追加瑞芬太尼0.2 μg/kg.检查结束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2 ~ 0.3 mg,纳络酮0.2 mg.分别记录检查前即刻(T1),检查开始5 min(T2),检查结束(T3)时的HR、MAP、SpO2、镇静评分,大VAS评分、肠痉挛程度、入镜时间、瑞芬太尼总量及心动过缓等严重并发症.结果:两组各时点MAP、SpO2、镇静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组各时点HR明显高于C组;A组没有肠痉挛,C组有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肠痉挛;A组入镜时间(6.7 ± 1.4)min明显短于C组(11.1 ± 3.7)min;A组瑞芬太尼总量(0.2 ± 0.1)μg/kg明显少于C组(0.4 ± 0.2)μg/kg;A组VAS有减小趋势,没有出现心动过缓.C组检查中有3例出现程度较轻的心动过缓(低心率53次/min).结论:伍用山莨菪碱,能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缩短入镜时间,保持循环相对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老年人结肠镜检查.
作者:刘芳;潘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合并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时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特点.方法:入选高血压病不伴房颤75例(A组)、伴阵发性房颤30例(B组)、伴持续或永久性房颤20例(C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判定心律失常情况,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同时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协助评估心功能.结果:(1)3组间,C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 (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RWT)、血浆BNP浓度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且均与其他2组有统计学差异(P < 0.05);(2)B组的LAD、IVST、LVPWT、LVESd、LVEDd、LVMI、RWT、LVEF、血浆BNP浓度大于A组,但仅LAD、LVMI、血浆BNP浓度达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合并房颤时左心结构及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且以合并持续或永久性房颤时显著.
作者:林文辉;邵健智;王齐增;李新祥;朱玲军;林斌;马湘俊;周仁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53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53例,其中男39例,女14例,年龄1 d ~ 65岁,右冠状动脉动脉瘘28例,左冠状动脉瘘25例,漏入右房、右室、肺动脉、左房、左室分别为16、13、16、1、7例.单纯性冠状动脉瘘26例,余27 例合并有其他心脏外科疾病,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死亡2例,1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少量残余漏,2例心电图检查仍存在ST-T改变,余48例痊愈.随访2个月~ 5年,仅1例患者有轻微劳累后气促症状.结论:外科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当合并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和复杂心脏畸形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需谨慎.
作者:黄克力;朱平;吴若彬;郑少忆;肖学钧;卢聪;郭惠明;范瑞新;刘怀普;黄晶晶;王世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分级治疗Barrett食管(BE)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NBI内镜引导靶向活检,对BE病灶实施动态病理监测,早期识别特殊肠化生细胞(SIM)、低度异型增生(LGD)、高度异型增生(HGD)、原位癌等病变阶段,在内镜下实施氩离子凝固疗法(APC)、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分级治疗.结果:术后第6个月复发内镜BE 6例,病理BE 4例,应用APC治疗后消失;本组未见出血、穿孔、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APC、EMRC、ESD分级治疗BE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手段.
作者:王昌雄;尚惺杰;朱雅碧;黎红光;陈光兰;徐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筛查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GEFS+) 患者的GABRG2基因,并探讨GEFS+与GABRG2基因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患者及110例正常对照组血样,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GABRG2基因的10个编码外显子及与mRNA 剪接有关的内含子进行筛查,对发现异常洗脱峰者进行测序.结果:未发现GABRG2基因突变,但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位点:Exon2-89 T>A (rs2284782).这个SNP 位点在两组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ABRG2基因突变可能不是GEFS +患者主要的致病原因,SNP(rs2284782)在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中分布无明显差异.
作者:秦兵;刘超;朱其详;于美娟;石奕武;廖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艾滋病患者肠道菌群量的变化,研究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设计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的特异性引物.收集艾滋病患者粪便标本30份及正常对照标本30份,提取细菌基因组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5种细菌的数量.结果:艾滋病患者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发生了明显变化,提示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
作者:雷毅;王昆华;龚昆梅;肖乐;包维民;师义;郭世奎;白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