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汤希凡;秦辛玲

关键词:心肌梗死,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 肌酸激酶同工酶, 超敏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评价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了18 例AMI、21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0 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入院即刻样本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出阳性率,检测了18 例确诊为AMI 患者入院5 个不同时间点(入院即刻和入院后6、24、48 h 及5 d)hs-cTnT、CK-MB、hs-CRP 浓度,动态监测比较AMI 组、UA 组、SA 组入院6 h 内hs-cTnT 浓度变化率.结果:确诊为AMI 患者入院即刻hs-cTnT、CK-MB、hs-CRP 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88.9%、72.2%、77.8%,明显高于UA 组的47.6%、9.5%、4.8%和SA 组的40.0%、0.0%、5.0%.入院各时间点不同指标(hs-cTnT、CK-MB、hs-CRP)检测中,hs-cTnT在6 h 检测浓度达高峰,CK-MB 在24 h 检测浓度达到高峰,hs-CRP 在48 h 检测浓度达高峰,5 d 时hs-cTnT 依然持续处于高值,CK-MB、hs-CRP 基本恢复正常.动态检测hs-cTnT 在AMI 组、UA 组、SA 组的浓度变化率,AMI 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hs-cTnT 检测能够为AMI 的更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合动态监测hs-cTnT 浓度的变化率更能鉴别诊断疑似AMI 患者.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位截根术治疗牙源性皮瘘的疗效

    牙源性皮瘘是指由于牙病所致的牙齿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从面颈部皮肤排脓的通道.据统计颌面部瘘道来源于感染的占60%,肿瘤占7%,创伤占7%,胚胎和其他占28%.其中感染来源于牙齿的占80%.慢性根尖周炎是引起颌面部皮瘘的常见原因,智齿冠周炎也可以形成皮瘘, 本文主要探讨100 例因慢性根尖周炎引起并且根尖周阴影大于3.0 cm 的牙源性皮瘘的治疗方法.

    作者:卢丽虹;胡顺广;魏远坚;陈少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免疫机制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药物性肝损伤是指在药物的正常使用中, 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的肝脏损伤, 以及过敏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疾病, 其后果包括肝脏血管损害,诱导肝硬化以及肝癌等[1].在免疫学方面可将药物性肝损伤分为免疫介导肝损伤和非免疫损伤[2],非免疫损伤是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造成的损伤.免疫介导肝损伤可以通过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激发体液免疫, 也可以通过抗原抗体途径或其他途径激发细胞免疫, 或可通过两条途径激发免疫损伤.在肝脏中众多免疫细胞参与免疫损伤.以下就几种免疫细胞的作用分别加以阐述.

    作者:刘会领;罗雁;梅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麻醉科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作用和地位

    近些年来,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 FTS)应用于普通外科、胸外科、妇产科、心脏外科、小儿外科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应, 在这其中麻醉科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 包括麻醉医师对术前用药种类和剂量的调整,术前禁食时间的改变,麻醉方法的优化,麻醉管理的改进和术后并发症的早期干预等.本文就麻醉科在FTS 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简述.

    作者:屠伟峰;郄文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T 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患者的腹腔液T 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内异症患者腹腔液CD3+、CD4+ T 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内异症腹腔液CD8+ T 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异症组腹腔液CD3+、CD4+、CD8+ T 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子宫肌瘤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宫肌瘤组腹腔液CD4+ T 细胞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D3+ T 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CD8+ T 细胞明显升高(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CD3+、CD4+ T细胞及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而CD8+ T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相比,两组腹腔液CD3+、CD4+和CD8+ T 细胞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度组腹腔液CD4+/CD8+比值低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腹腔液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检测腹腔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靳丽杰;杜丹丽;张燕;叶国柳;王素侠;吕合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的超声诊断以及之后保守治疗过程中的超声改变.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且予保守治疗的9 例患者,分析超声诊断结果以及治疗过程中的超声监测资料,并结合血HCG 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首次检查诊断为包块型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7 例,另2 例首次门诊超声检查为滋养细胞肿瘤,入院行清宫术前超声复查后更正诊断.9 例患者均入院予保守治疗,住院期间按疗程每5 ~ 7 天复查一次,出院后仍每周复查一次,其超声结果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超声在明确诊断包块型剖宫产子宫切口处绒毛植入至关重要,在保守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及治愈后随访都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华;杨健;李星云;陈兴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股骨干骨折两种内固定方式隐性失血的临床分析

    股骨干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疾病, 治疗上早期手术内固定及功能锻炼,有利于肢体关节得到良好的康复,由于大腿外侧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手术中及术后患者往往出血较多, 我们发现虽然经输血等积极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 对于该类患者的隐性失血,临床中常被忽视.笔者对该病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术中隐性失血及术后膝关节康复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探讨该病开放性复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隐性失血及对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作者:欧阳建江;庞向华;欧兆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浸润性乳腺癌分子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研究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了解北方人群各亚型的分布,以用于判断临床预后和指导治疗.方法:342 例浸润性乳腺癌,按照免疫表型分为5 种亚型:腺腔A 型、腺腔B 型、正常乳腺样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对比分析5 型患者的分布比例、发病年龄、肿瘤大径以及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因素.结果:在5 型中,腺腔A 型例数多(39.2%),其次为腺腔B 型(30.7%)、HER2 过表达型(16.7%)、基底细胞样型(7.6%),正常乳腺样型例数少(5.8%).发病年龄各型以40 ~ 59 岁年龄段多.结论:在5 型中,腺腔A 型所占比例高;40 ~ 59 岁为各型乳腺癌高发年龄组;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细胞样型肿瘤大径和多枚淋巴结转移比例高,提示预后更差.CK14 角蛋白对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诊断有协助作用.

    作者:陆春燕;吕凤菊;陈浩华;张红梅;才秋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在巨型脐膨出整复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整复、修补巨型脐膨出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 年以来应用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进行巨型脐膨出整复、修补术的5 例患儿病例资料.均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还纳膨出的脏器,将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与腹壁缺损边缘缝合,行脐部成形.术后3 例无需呼吸机支持呼吸,2 例需呼吸机支持呼吸,但24 h 后安全撤离呼吸机,予胃肠减压、TPN 支持.结果:5 例患儿顺利愈合,术后无发热,切口无红肿渗液,愈合良好,无切口疝,均按期出院;出院后随访3 ~ 11 个月,患儿生长发育好,腹部外形满意,无腹壁疝发生.结论:同种异体脱细胞生物组织补片其细胞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很好,无皮肤致敏,具有良好的诱导组织化作用,适于临床组织缺损的修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树友;李新宁;石群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程大隐静脉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发生率的研究

    目的:评估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方法:因下肢原发性静脉曲张而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的患者被纳入本项研究,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分别接受神经系统检查以确定潜在的和已发生的感觉神经受损.结果:总计139 个肢体施行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其中12%因疼痛,78%因下肢沉重感,9%因影响美观而接受手术.术后感觉神经缺陷在第6 周和第3 个月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8%,99%的患者在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原有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结论: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隐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是较低的.大多数的患者接受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大隐静脉全程抽剥术治疗静脉曲张是有效的.

    作者:张郁林;周波;杨卫东;聂军;李奎;万沛;黄烨;张立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采用自身主肺动脉与下腔静脉直接连接的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 年6 月至2011 年7 月,对14 例先天性心脏复杂畸形的患者采用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其中三尖瓣闭锁5 例,单心室6 例,完全型大动脉转位2 例,右室双出口1 例,全组患者均有肺动脉瓣狭窄,其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发育较好.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 例(7.1%).此外,1 例出现脑部并发症,1 例乳糜胸经手术治愈.术后未出现心律失常.超声心动图示吻合口均通畅.术后随访1 ~ 25 个月,无死亡.动脉血氧饱和度91% ~ 95%,恢复良好.结论:对手术适应证合适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全自体组织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可取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有望成为理想术式.

    作者:宋志斌;赵文增;文冰;许华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术的优点、穿刺置管方法、各种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02-2008 年期间本人参与操作及护理的76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病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Seldinger 技术,右侧颈内静脉途径.结果:全部一次性置管成功,创伤小,并发症少,使用护理方便.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护理方便、并发症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演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随访观察

    目的:通过对117 例慢性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的随访观察,总结其疗效.方法:117 例慢性期CML 患者,慢性早期95 例,慢性晚期22 例,伊马替尼中位治疗剂量为400(200 ~ 800)mg/d.初次服用患者分别于第3、6、12 个月定期复查.以服药6 个月时治疗反应分为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组、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组和无细胞遗传学缓解(NCyR)组,Kaplan-Meier 法分析比较无进展生存(PFS).结果:117 例CML 患者CCyR 率为82.1%,75.0%在6 个月内获得CCyR,原发耐药率为10.3%,死亡率为4.3%.慢性早期患者比慢性晚期患者获得CCyR 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 = 0.208;而慢性晚期患者的原发耐药率显著增高,P = 0.013.慢性早期和慢性晚期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3.2%和94.7%,P = 0.939.以服药6 个月时治疗反应分组,CCyR 组、PCyR 组及NCyR 组5 年PFS 率分别为90.0%、41.9%和0,P = 0.000.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慢性期CML 患者6 个月内获得CCyR 者PFS 率明显高于未获得CCyR 者,慢性早期患者疗效优于慢性晚期患者.

    作者:钟健生;孟凡义;徐丹;周红升;王蔷;阴常欣;江千里;曹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瑞代不同输注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比较持续及分次鼻饲滴注瑞代液对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60 例2 型糖尿病伴发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炎症指标、营养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与营养支持前比较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在2 型糖尿病伴发脑血管意外患者中,鼻饲营养液瑞代会导致血糖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血糖增幅及波动均较小,超敏CRP 水平较低.结论:持续滴注鼻饲营养液可能是糖尿病伴脑卒中不能进食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和减少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余玉慧;林昭宇;陈献东;刘隽;王怡淳;诸乐飞;金洁娜;陶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入性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

    目的:探讨在吸入性损伤患者治疗中气管切开术应用的时机选择和指征.方法:对于153 例因吸入性损伤而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其中轻、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分别为29、55、69例.按气管切开时机选择的不同将117 例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预防性气管切开组,而36 例行紧急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为紧急气管切开组.结果:预防性气管切开组烧伤面积平均为(47.76 ± 21.40)TBSA%,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13 例,中度42 例,重度62 例,治疗后死亡29 例;紧急气管切开术组烧伤面积为(24.34 ± 15.87)TBSA%,其中轻度16 例,中度13 例,重度7 例,治疗后死亡15 例.与紧急气管切开组比较,预防性气管切开组患者的烧伤面积大(P<0.01),损伤程度重(P<0.05),而死亡率低(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特别是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头颈部重度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作者:李文军;彭本刚;全世明;苗旭涛;王欣;孙轶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状腺术后引流方法的改进

    甲状腺疾病为常见多发病, 常需要手术处理[1].手术完毕一般需常规放置引流, 以引流创面渗液和观察创面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情况[2],从而防止术后渗血、出血积聚所引起的致命窒息,以及防止血肿形成引起术后切口感染、愈合不良.传统的引流方法有:(1)经切口放置皮片, 这种引流属被动引流,且皮片菲薄,易脱落,易受切口挤压,导致引流不畅[3],达不到彻底引流的要求, 创面内往往会有残余血肿形成,不利于伤口愈合,且术后6 h 内伤口包扎敷料即被渗血浸湿, 给患者以负性心理刺激,术后1 d 内常需更换敷料1 ~ 3 次,易导致细菌感染,增加切口的感染几率.

    作者:李小平;黄彧禾;路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肝解郁胶囊与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 例PSD 患者随机分为舒肝解郁组和黛力新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 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定其疗效,并观察两者的副作用.以症状量表(TESS)评定其不良反应.结果:与黛力新组相比,舒肝解郁组HAMD 评分和NIHSS 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P< 0.01),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 0.01).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可明显改善PSD 的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临床副作用少,适合PSD 的急性期和长期维持治疗.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刘树娇;陈梅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CG、E2、CA125在先兆流产妊娠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雌二醇(E2)、糖类抗原125(CA125)在先兆流产妊娠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36 例孕龄在6 ~ 8 周的单胎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 组,正常妊娠组30 例,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60 例,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46 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HCG、E2、CA125 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血清HCG、E2水平明显高于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P<0.01),先兆流产妊娠失败组血清CA125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先兆流产继续妊娠组(P<0.01).结论:HCG、E2、CA125 联合测定对先兆流产的妊娠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黄丽娇;张保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对瑞芬太尼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 例,ASA 分级Ⅰ~Ⅱ级,年龄25 ~ 60 岁,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0 例:普瑞巴林组(P 组)和安慰剂对照组(C 组).P 组在术前2 h 口服普瑞巴林150 mg,C 组术前2 h 口服安慰剂作为对照.术中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恢复室观察时间、术中平均BIS 值;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Ramsay 镇静评分;患者意识恢复时的数字疼痛评分(NRS);麻醉药物用量;术后PCA 芬太尼用量;并发症.结果:(1)两组术中丙泊酚总量、瑞芬太尼总量、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P 组的Ramsay 镇静评分(1.71± 0.51)比C 组(2.53 ± 0.47)明显降低(P<0.05),意识恢复时NRS 评分(2.86 ± 0.88)比C 组(6.23 ± 1.03)明显降低(P<0.05);(3)P 组患者术后1 h(114.28 ± 43.59)、2 h(158.65 ± 58.72)、4 h(213.81 ± 62.45)、8 h(341.08 ± 94.47)的PCA 泵芬太尼用量比C 组1 h(185.93 ± 49.77)、2 h(225.64 ± 60.85)、4 h(285.49 ± 59.14)、8 h(395.44 ± 87.99)显著减少(P<0.05);(4)P 组术后24 h 的头晕发生率(25%)比C 组(10%)明显增高(P<0.05),躁动发生率(7.5%)则比C 组(37.5%)显著降低(P<0.05).结论:术前应用普瑞巴林可有效抑制瑞芬太尼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

    作者:黄辉;刘德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尼妥珠单抗联合TP 方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6 例晚期鼻咽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 = 23)采用尼妥珠单抗联合TP 方案治疗:尼妥珠单抗200 mg,化疗前2 h 静脉滴注,d1;紫杉醇针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针25 mg/m2,静脉滴注,d1 ~ 3,21 d 为1 个周期,连用4 个周期.对照组(n = 23)仅使用TP方案治疗,用法同治疗组.结果:46 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CR 43.5%,PR 39.1%,RR 82.6%.对照组CR 8.7%,PR 13.0%,RR 21.7%.两组CR、PR、R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主要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尼妥珠单抗联合TP方案能进一步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且未增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学啸;朱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血清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24 只载脂蛋白E 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3组(n = 8),分别给予普通饮食(空白对照组)、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高脂他汀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人工饲养8 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行小鼠主动脉弓HE 染色.结果:(1)HE 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主动脉内膜未见明显增厚,泡沫细胞含量极少;高脂饮食组小鼠主动脉弓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明显增厚,其内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及增生的纤维组织,胞体大,胞浆呈空泡状,纤维帽薄;高脂他汀组主动脉亦可见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稍增厚,泡沫细胞含量极少,可见较厚纤维帽.(2)普通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他汀组血清NO 分别为(56.104 ± 16.104)、(29.881 ± 12.009)、(53.713 ± 16.430)μmol/L,TNF-α分别为(3.138 ± 0.435)、(5.163 ± 0.523)、(3.938 ± 0.452)pg/mL(P<0.05).结论:已知NO 及TNF-α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阿托伐他汀能够调节小鼠血清NO、TNF-α的表达,提示阿托伐他汀能够通过调整炎性介质的表达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张敏;宁亚媛;陈丽娟;王珺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