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杨小兰;陈远东;黄超群;吴峰
结肠镜检查是诊疗结肠病变的佳手段.肠道清洁度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进镜、视野及观察准确性,肠道准备欠佳可能会造成漏诊、误诊,并影响内镜下治疗工作的开展[1],甚至可因视野不清,肠腔走向不明导致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是影响结肠镜检查成败的关键.
作者:徐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提高治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30例胸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另一组采用低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分别在模拟定位机和电子直线加速器下拍摄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以模拟定位片上射野中心为坐标,测量并计算出两射野中心点在X轴、Y轴、Z轴上的重复摆位误差大小.结果:两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37 ± 1.31)mm和(1.35 ± 1.29)mm(P > 0.05)、Y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33 ± 1.14)mm和(1.26 ± 1.12)mm(P > 0.05)、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17 ± 1.54)mm和(1.47 ± 1.32)mm(P < 0.01).结论: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摆位的精确度.
作者:吴云来;闻素玲;赵家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全球妇女中发病率占第3位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高达约50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并有将近27.4万的患者死于该病[1].大量的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 mavirus,HPV) 的持续性感染密切相关[2].因此, 以HPV感染为出发点研究宫颈癌的治疗, 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HPV疫苗将是治疗宫颈癌的好方法.
作者:孙玲玲;陈伟;张松灵;王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11月至2011年1月我们采用指根腱鞘内麻醉、改良指甲开窗治疗甲下血管球瘤8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例,女7例;年龄18 ~ 61岁,平均37.1岁;病程5个月~ 6年,平均3.4年;拇指1例,食指2例,环指3例,小指2例;均有指端刺痛或烧灼样疼痛等症状,2例X线片示末节指骨背侧缘凹状压迹.
作者:张志强;雷晓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患者男,18岁.因双下肢长短不一15年,劳力性呼吸困难伴驼背、胸廓前凸3年入院.患者两岁时因碰撞发生右股骨骨折,后出现走路跛行.2000年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检查发现右股骨部分缺如,行植骨术后跛行未好转.近10年于多家医院诊治,先后行后纵隔穿刺和肋骨活检,后纵隔穿刺见少量散在梭形纤维细胞和增生的血管、淋巴管以及淋巴细胞浸润.
作者:朱旭友;易祥华;王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碱化血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检索近十五年数据库中关于碱化血液治疗有机磷中毒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5个RCTS共7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碱化血液)37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94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碱化血液组的治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对于患者继发肺水肿、脑水肿、电解质混乱等并发症方面,RCTS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结论:相比传统质量方案,碱化血液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存活率,且不增加发生其他不良结局的危险性,可作为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阵;胡念丹;易欣;许懋;苏德振;徐翊;李文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心外膜超声(IEE)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门新型超声诊断学科,其综合了体表超声和食管超声的优点,有效地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其独特的检查方法,具有声窗开阔,声束途径短,探头频率高的优点,避免了体表超声因声窗所限,图像不清造成误诊漏诊,克服了食管超声在年龄、病种、切面相对较少以及急诊术中食管超声检查因气管插管及食管超声禁忌证等诸多方面的限制,而直接影响诊断.
作者:史学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单因素和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诸因素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4.5%(57/12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及术前CEA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肿瘤分化程度(χ2 = 19.404,P < 0.001)、肿瘤T分期(χ2 = 29.468,P < 0.00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和肠壁浸润深度即T分期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肿瘤分化程度和T分期是影响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手术方法、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包向东;程恒金;周慧洁;陈亮;颜王鑫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TOT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 stress urine incontinence )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08年11至2010年5月2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TOT术,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进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尿垫实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疗效评价.结果:28例患者随访时间6 ~ 14个月.其中27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1 例有轻度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RU)、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腹压漏点压力(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术后6个月,大尿流率(Qmax)、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0).静态尿道压力图手术前后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大尿道关闭压力(MUCP)分别为(35.4 ± 19.9)、(52.5 ± 26.7)、(51.8 ± 18.2)cmH2O(1 cmH2O = 0.098 kPa),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3.5 ± 1.1)、(4.2 ± 1.3)、(4.2 ± 1.0)cm,术后6个月MUCP、FU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16).影像学方面比较,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试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中段尿道相对固定,尿道闭合.在影像学提示,手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实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结论: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评价,TOT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的方法之一,6个月内影像尿动力学评价提示手术能提高尿道压、加强控尿功能,同时对膀胱功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肖远松;胡卫列;吕军;胡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十溴联苯醚(BDE-209)单独或联合四溴联苯醚(BDE-47)对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形态的影响.方法:取新生24 h内SD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体外神经干细胞培养,神经干细胞用Nestin免疫荧光法鉴定.实验分组为:1‰ DMSO对照组,0.6、1.0、6.0 μg/mL BDE-209组,3.2 μg/mL BDE-47组,0.6 μg/mL BDE-209 + 3.2 μg/mL BDE-47组,1.0 μg/mL BDE-209 + 3.2 μg/mL BDE-47组,6.0 μg/mL BDE-209 + 3.2 μg/mL BDE-47组,分别对海马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染毒,72 h后分别测量各组神经球直径及数目.结果:新生鼠海马组织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阳性.培养72 h后,剂量0.6 μg/mL BDE-209 组形成神经球个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神经球数目变少.剂量0.6、1.0 μg/mL BDE-209组形成神经球大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BDE-209和BDE-47联合染毒对形成神经球个数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 < 0.05).结论:一定剂量的BDE-209和BDE-47可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形态,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作者:宋杰;曾洁;张春芳;孙斌;刘传鑫;何玉甜;谭鹰;陈敦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应激因素加剧,抑郁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现代人身心健康.根据WHO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的调查,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第二大疾病.而近日生物节律紊乱是抑郁症患者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紊乱,抑郁心境晨重夜轻等变化.
作者:王丝丝;潘集阳;王雀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围产期孕妇下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状况.方法:取1 560例围产期孕妇阴道及宫颈分泌物进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T)、淋球菌(G)、细菌性阴道病(BV)、解脲支原体(UU)和衣原体(CT)的检测.结果:1 560例孕妇中,病原体检出例数共378例,检出率为24.23%(VVC 6.28%、T 1.28%、G 0.06%、BV 7.56%、UU 6.73%、CT 2.31%).病原体感染者共282例,占总人数的18.08%;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者为193例占总人数的12.37%;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者为89人,占总人数的5.71%.结论:引起围产期孕妇下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种类较多,检测这些孕妇的病原体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伟东;蔡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bFGF与rhEGF对人角膜上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取同一代细胞进行实验,随机分为3组,bFGF组、rhEGF组和对照组,采用20 *9滋L枪头划痕进行细胞迁徙实验,分别在0、4、9 h拍照观察,应用Image J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结果:4 h和9 h时,rhEGF组与bFGF组较对照组促进角膜上皮细胞未愈合面积百分比小(P < 0.01); 4 h时,rhEGF组 (18.78 ± 0.116)% 较bFGF组(26.19 ± 0.232)% 未愈合面积百分比小(P < 0.01); 9 h时,rhEGF组(8.49 ± 0.340)% 较bFGF组(19.24± 0.135)%未愈合面积百分比小(P < 0.01).结论:bFGF与rhEGF都能促进人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和细胞迁徙,但rhEGF促进人角膜上皮细胞迁徙能力较bFGF强,更有利于眼表创伤愈合.
作者:吴伟;梁丽芳;朱丹;付月;符敏;闫丽梦;陆晓和;陈晓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右半结肠癌患者早期症状多样,部分表现为右下腹痛、压痛、反跳痛等急腹症征象,易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延误早期治疗.本组收集我院199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42例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右半结肠癌合并急性阑尾炎的诊治,以减少急性阑尾炎诊治中结肠癌的漏诊及误诊率.
作者:邓桃枝;韩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我院神经内外科及综合ICU自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10年来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9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07例,女72例,男女之比为1.49∶1;年龄大86岁,小年龄36岁,平均52岁,其中以60岁以上居多占75%.
作者:谢解;侯锦坤;梁伟强;叶知珞;何健文;温小智;谢胜南;陆培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2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采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IgM值,比较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61.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玉屏风颗粒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玉屏风颗粒能显著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有关.
作者:马雪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肺成纤维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HFL1人肺成纤维细胞株,观察缺氧培养不同时间对细胞HMGB1 mRNA表达和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的影响,及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对HMGB1释放的抑制作用.HMGB1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缺氧培养6 h后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明显升高(P < 0.01),后者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10 mmol/L和100 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对缺氧培养HMGB1释放有不完全的抑制作用.结论:缺氧能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释放HMGB1,其机制可能与胞内氧自由基产生有关.
作者:刘鸿生;刘洁;韩菲菲;王发龙;李蕾;陈国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缓激肽(BK)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缓激肽处理C6细胞和胶质瘤大鼠后,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培养液和脑胶质瘤组织内TNF-α浓度.利用伊文思蓝连续监测缓激肽/TNF-α处理后的C6恶性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同时电镜观察血肿瘤屏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缓激肽可增加C6细胞培养液和胶质瘤大鼠肿瘤组织内的TNF-α含量,且两者均于给予缓激肽后15 min时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TNF-α与缓激肽单独作用于C6动物后,均可引起胶质瘤大鼠的血肿瘤屏障紧密连接开放及通透性增加.且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肿瘤模型动物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与C6细胞培养液中TNF-α含量相一致.结论: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过程中,可能是通过某种机制引起肿瘤组织内TNF-α增加,增加的TNF-α进而引起了血肿瘤屏障的开放.
作者:秦丽娟;薛一雪;谷艳婷;王东春;张志勇;张田;孙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经皮肾镜技术[1]是通过经皮肾盂通道对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上段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是腔内泌尿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肾微造瘘碎石取石术已成为现在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的优点[2].
作者:肖海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R增强扫描诊断CAS病变斑块纤维帽的价值.方法:对20例CAS病变患者行颈动脉MR高分辨扫描,检查序列包括(QIR)T1WI、(FSE)T2WI/PDWI、3D-TOF和增强,比较各序列纤维帽显示情况.结果:纤维帽在T1WI、PDWI的显示多在I级以下,纤维帽显示达到Ⅱ级以上的层面比例,T2WI高于3D-TOF,增强扫描也高于3D-TO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纤维帽显示达到Ⅲ级的层面比例,增强扫描高于T2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TOF、T2WI适合纤维帽显示,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提高MRI对纤维帽的显示效果.
作者:徐琼;李政;丁建荣;柯绍发;樊树峰;滕皋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