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病毒学应答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水平

钟春秀;涂鸣汉;王燕军;尹军花;陈金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核苷(酸)类似物, 持续病毒血症消失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并获得病毒学应答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方法: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且取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314例肝功能代偿的患者.首次病毒血症消失时66.2%患者ALT正常,80%患者的ALT首次正常发生在首次病毒血症消失的前后6个月内.肝硬化、脂肪肝、男性、体质指数高是病毒血症消失时ALT水平高的独立影响因素.持续病毒学应答阶段ALT持续正常的比例为77.4%,ALT的95%界值为1.35倍正常值上限.未合并肝硬化、无脂肪肝、女性患者是ALT持续正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后,部分患者ALT未能持续正常;合并肝硬化或脂肪肝者、男性患者较难维持ALT持续正常.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无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结肠镜检查是诊疗结肠病变的佳手段.肠道清洁度直接影响结肠镜检查的进镜、视野及观察准确性,肠道准备欠佳可能会造成漏诊、误诊,并影响内镜下治疗工作的开展[1],甚至可因视野不清,肠腔走向不明导致肠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肠道准备的清洁效果是影响结肠镜检查成败的关键.

    作者:徐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浆中microRNA-122与肝癌手术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中microRNA-122(miR-122)表达量与肝癌手术前后肝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首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20例健康人与30例肝癌患者术前miR-122的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然后对30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血浆中miR-122进行检测,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 miR-122在术前患者血浆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 < 0.05).(2)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血浆中的miR-122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呈正相关R > 0.7(P < 0.05).(3)术后第1天血浆miR-122表达水平与是否阻断第一肝门、切除肿瘤大小呈正相关(P < 0.05),但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术中出血量)无相关性.结论:血浆miR-122可能作为反应肝切除术肝功能损伤的一种新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作者:倪航航;向邦德;高军平;黎乐群;赵荫农;袁卫平;刘剑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豆状核变性移植治疗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代谢异常导致铜沉积于肝、神经等组织引起损伤,其致病基因ATP7B主要在肝脏表达,药物治疗往往具有治标不治本的局限性,移植治疗可以提供正常肝组织,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铜代谢障碍.目前移植治疗正在迅速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作者:胡峰;许芳;高普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低剂量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低剂量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一线含铂双药化疗有效的28例晚期NSCLC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给予低剂量卡培他滨片1 g/d,2次/d,连用21 d,休7 d为一疗程,共6 ~ 10疗程.结果:28例患者可评价临床疗效,无完全缓解(CR)患者,2例获得部分缓解(PR),稳定(SD)21例,总有效率(ORR)7.1%,临床获益率(CBR)82.1%,中位至肿瘤进展时间(mTTP)5.2个月,中位生存期(OS)13.6个月.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缺乏、贫血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5.0%、39.3%和14.3%.结论:低剂量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NSCLC腺癌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为晚期NSCLC 患者后续治疗维持疗效寻求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勇;符碧琪;徐丽瑶;罗辉;张占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以往多依据临床特点,如:乳头溢液、扪及小肿物且轻压可见乳头排出液体.随着超声检查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对伴有导管扩张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诊断符合率较高,而单纯表现为腺体内低回声光团者,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并不理想.

    作者:郭汉涛;周瑞莉;刘彦英;吴丽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征象.方法:回顾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在8患者中,单发病灶5例,两个及以上病灶3例,共15个病灶.大径0.6 ~ 15 cm,其中< 3 cm者8个.病灶边缘清晰光整10个,并见假包膜;不清晰5个.平扫为低和稍低密度,均匀4个,不均匀11个,见坏死囊变3个和脂性密度影6个,CT值在-5 ~ -33 HU.动态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微强化11个,明显强化4个;均匀强化4个,不均匀强化11个.门静脉期10个病灶持续强化,5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强化程度减退.结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CT征象缺乏特征性,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陈瑶;李运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抑郁症与近日节律紊乱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应激因素加剧,抑郁症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现代人身心健康.根据WHO一项全球疾病负担的调查,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第二大疾病.而近日生物节律紊乱是抑郁症患者非常明显的一个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紊乱,抑郁心境晨重夜轻等变化.

    作者:王丝丝;潘集阳;王雀良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长期吸入低浓度七氟醚对雌性小鼠排卵的影响

    目的:评价长期吸入低浓度七氟醚对雌性小鼠排卵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种小鼠40只,6 周龄,体重(20 ± 2)g,随机分为5组(n = 8):实验组(ABCD组)分别吸入0.003%、0.03%、0.06%、0.1%七氟醚,每天6 h,E组吸空气.于30 d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超排卵后处死动物,压片法计数卵母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形态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CD四个实验组小鼠卵母细胞数相近(P > 0.05)、形态相似.结论:长期吸入≤0.1%七氟醚后,小鼠排卵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作者:舒蕤;张岩;张成明;王龙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缓激肽(BK)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缓激肽处理C6细胞和胶质瘤大鼠后,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培养液和脑胶质瘤组织内TNF-α浓度.利用伊文思蓝连续监测缓激肽/TNF-α处理后的C6恶性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同时电镜观察血肿瘤屏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缓激肽可增加C6细胞培养液和胶质瘤大鼠肿瘤组织内的TNF-α含量,且两者均于给予缓激肽后15 min时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TNF-α与缓激肽单独作用于C6动物后,均可引起胶质瘤大鼠的血肿瘤屏障紧密连接开放及通透性增加.且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肿瘤模型动物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与C6细胞培养液中TNF-α含量相一致.结论: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过程中,可能是通过某种机制引起肿瘤组织内TNF-α增加,增加的TNF-α进而引起了血肿瘤屏障的开放.

    作者:秦丽娟;薛一雪;谷艳婷;王东春;张志勇;张田;孙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俯卧位肺复张对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评价俯卧位肺复张对改善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氧合指数、肺内分流的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5例,先后行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监测肺复张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行血气分析并计算PaO2/FiO2、Qs/QT.结果:(1)两种体位肺复张后SPO2均显著升高(P < 0.05),俯卧位肺复张后SPO2较仰卧位肺复张后更高(P < 0.05).(2)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PaO2/FiO2均升高(P < 0.05),且俯卧位肺复张前后PaO2/FiO2 也均高于仰卧位肺复张前后PaO2/FiO2 (P < 0.05).(3)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Qs/QT显著降低(P < 0.05),但两种体位间比较无差异.(4)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即刻CI、SVI、GEDVI、GEF下降(P < 0.05),SVV升高(P < 0.05),但复张结束后即恢复至之前水平.两种体位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可以更有效地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氧合水平,减少肺内分流,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作者:范远华;朱华勇;黄振飞;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扁平苔藓中Ki-67和VEGF的表达

    目的:研究扁平苔藓皮损中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扁平苔藓皮损中Ki-67和VEGF的表达情况,20例正常皮肤作为对照.结果:扁平苔藓组中Ki-67和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扁平苔藓皮损中Ki-67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74,P < 0.01).结论:Ki-67、VEGF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了扁平苔藓的发病.

    作者:王娟;白莉;鲍海平;郑爱义;武晓华;赵一锦;邓起;米希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缺氧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释放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目的:观察缺氧对人肺成纤维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HFL1人肺成纤维细胞株,观察缺氧培养不同时间对细胞HMGB1 mRNA表达和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的影响,及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对HMGB1释放的抑制作用.HMGB1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缺氧培养6 h后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明显升高(P < 0.01),后者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10 mmol/L和100 mmol/L N-乙酰半胱氨酸对缺氧培养HMGB1释放有不完全的抑制作用.结论:缺氧能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释放HMGB1,其机制可能与胞内氧自由基产生有关.

    作者:刘鸿生;刘洁;韩菲菲;王发龙;李蕾;陈国千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各型痴呆患者炎性指标对比

    目的:探讨各型老年期痴呆患者基本炎性指标变化特点.方法:分组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46例,血管性痴呆(VD)34例,帕金森痴呆(PDD)39例及正常对照组35例空腹血C反应蛋白、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水平,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统计,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AD组患者的白细胞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D、VD、PDD组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AD组统计学意义显著(P < 0.01).AD,VD,PDD组的C反应蛋白值较正常对照组稍增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炎症反应全程参与了AD、VD、PDD过程.

    作者:王鲁妮;彭艳;徐岚;刘泽;邹海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TOT 手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评价

    目的:采用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对TOT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 stress urine incontinence )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08年11至2010年5月2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TOT术,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均进行国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尿垫实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疗效评价.结果:28例患者随访时间6 ~ 14个月.其中27例患者术后尿控满意,1 例有轻度尿失禁.尿动力学检查: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大膀胱容量(MCC)、残余尿(RU)、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腹压漏点压力(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为0.000).术后6个月,大尿流率(Qmax)、ALP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00).静态尿道压力图手术前后参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大尿道关闭压力(MUCP)分别为(35.4 ± 19.9)、(52.5 ± 26.7)、(51.8 ± 18.2)cmH2O(1 cmH2O = 0.098 kPa),功能尿道长度(FUL)分别为(3.5 ± 1.1)、(4.2 ± 1.3)、(4.2 ± 1.0)cm,术后6个月MUCP、FU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16).影像学方面比较,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试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中段尿道相对固定,尿道闭合.在影像学提示,手术后显示在增加腹压或咳嗽实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活动度下降.结论:通过影像尿动力学评价,TOT经闭孔尿道中段吊带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的方法之一,6个月内影像尿动力学评价提示手术能提高尿道压、加强控尿功能,同时对膀胱功能无显著影响.

    作者:肖远松;胡卫列;吕军;胡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2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采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IgM值,比较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61.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玉屏风颗粒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玉屏风颗粒能显著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有关.

    作者:马雪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碱化血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碱化血液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方法:我们通过检索近十五年数据库中关于碱化血液治疗有机磷中毒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S),对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进行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S进行Meta分析.结果:5个RCTS共7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碱化血液)37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394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碱化血液组的治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对于患者继发肺水肿、脑水肿、电解质混乱等并发症方面,RCTS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结论:相比传统质量方案,碱化血液治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升存活率,且不增加发生其他不良结局的危险性,可作为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阵;胡念丹;易欣;许懋;苏德振;徐翊;李文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三维立体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79例临床分析

    我院神经内外科及综合ICU自2001年6月至2011年6月,10年来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9例,现分析讨论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107例,女72例,男女之比为1.49∶1;年龄大86岁,小年龄36岁,平均52岁,其中以60岁以上居多占75%.

    作者:谢解;侯锦坤;梁伟强;叶知珞;何健文;温小智;谢胜南;陆培初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有限固定及VSD负压引流治疗Ⅲ度开放骨折的体会

    开放骨折的治疗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软组织损伤严重,感染率高,处理不恰当,往往形成创伤后骨髓炎,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通常都是在清创后行简单的外固定,如骨牵引,石膏外固定等治疗,待伤口愈合后再行骨折内固定手术.近年来流行在清创的同时行外固定支架固定,但骨断端仍然存在微动,骨折延迟愈合率和不愈合率较高;同时伤口感染率的问题也没有较好的措施改善.

    作者:刘钢;李青;邓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磁共振增强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纤维帽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增强扫描诊断CAS病变斑块纤维帽的价值.方法:对20例CAS病变患者行颈动脉MR高分辨扫描,检查序列包括(QIR)T1WI、(FSE)T2WI/PDWI、3D-TOF和增强,比较各序列纤维帽显示情况.结果:纤维帽在T1WI、PDWI的显示多在I级以下,纤维帽显示达到Ⅱ级以上的层面比例,T2WI高于3D-TOF,增强扫描也高于3D-TO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纤维帽显示达到Ⅲ级的层面比例,增强扫描高于T2W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TOF、T2WI适合纤维帽显示,增强扫描可以进一步提高MRI对纤维帽的显示效果.

    作者:徐琼;李政;丁建荣;柯绍发;樊树峰;滕皋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慢性肾脏病3~5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5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历史对照,观察路径组和回顾性病案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肾功能指标情况.结果:经临床路径规范管理后,患者的住院天数较回顾性病案组(非路径组)缩短(P = 0.008),路径组总费用较高于回顾性病案组总费用(P = 0.100),其中中药费(P > 0.05)、中成药(P < 0.05)、化验费(P < 0.05)较回顾性病案组升高.西药费(P > 0.05)、检查费(P < 0.05)较回顾性病案组降低.肾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组间比较无差异(P > 0.05).结论:慢性肾脏病3~5期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能缩短住院天数,有助于医疗费用的合理支出.其对于肾功能指标的改善仍有待长期的随访研究和开展平行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作者:张蕾;刘旭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