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征象分析

金瑞军;陈祖华;陈瑶;李运江

关键词:肝肿瘤, 透明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征象.方法:回顾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在8患者中,单发病灶5例,两个及以上病灶3例,共15个病灶.大径0.6 ~ 15 cm,其中< 3 cm者8个.病灶边缘清晰光整10个,并见假包膜;不清晰5个.平扫为低和稍低密度,均匀4个,不均匀11个,见坏死囊变3个和脂性密度影6个,CT值在-5 ~ -33 HU.动态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微强化11个,明显强化4个;均匀强化4个,不均匀强化11个.门静脉期10个病灶持续强化,5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强化程度减退.结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CT征象缺乏特征性,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骨性侵袭性血管瘤病1例

    患者男,18岁.因双下肢长短不一15年,劳力性呼吸困难伴驼背、胸廓前凸3年入院.患者两岁时因碰撞发生右股骨骨折,后出现走路跛行.2000年于当地医院就诊,X线检查发现右股骨部分缺如,行植骨术后跛行未好转.近10年于多家医院诊治,先后行后纵隔穿刺和肋骨活检,后纵隔穿刺见少量散在梭形纤维细胞和增生的血管、淋巴管以及淋巴细胞浸润.

    作者:朱旭友;易祥华;王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内质网应激和各型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异质性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1型、2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伴随多种组织的并发症发生,其患病率在逐年升高.近年来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在各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阐述ERS在各型糖尿病中的地位.

    作者:钱磊;陈冠军;汪凌云;鲁云霞;陈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对上肢尺神经正常值的研究

    目的:通过高频超声获取尺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正常值并探讨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进一步诊断不同的外周神经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检查正常的200例健康志愿者沿尺神经预定的测量点上依次获取超声声像图及测量各点神经的CSA,每个测量点重复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并做神经CSA与身高、体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超声下正常人上肢神经呈筛网状低回声图像,横截面呈圆形、卵圆形或三角形.测量尺神经各测量点处的神经CSA,尺神经在肘管、肘管出口(肱骨内髁下2 cm)、肘管入口(肱骨内髁上2 cm)、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肱骨内髁下8 cm、腕横纹上6 cm、Guyon管等8点处面积依次是(6.35 ± 1.48) mm2、(6.20 ± 1.33) mm2、(6.30 ± 1.40) mm2、(5.78 ± 1.34) mm2、(5.68 ± 1.31) mm2、(5.71 ± 1.26) mm2、(5.06 ± 1.30) mm2、(4.71 ± 1.16) mm2;左右上肢之间同一测量点比较神经CSA没有统计学意义,尺神经在肘管出入口、腕横纹上6 cm、Guyon管处等四点处的神经CSAs同年龄组男女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尺神经在肱骨内髁上6 cm、肱骨中点、腕横纹上6 cm、Guyon管等4点处中老年组神经比青年组神经增粗.尺神经CSA与身高、体重呈正相关性.尺神经CSA与体重的大相关系数分别是0.47(P < 0.01),与身高的大相关性系数依次是0.45(P < 0.01).结论:尺神经在上肢全程是可视,在不同测量点各有特点正常值不同,在性别、年龄阶段之间存在差异,身高、体重与神经的大小呈正相关性.

    作者:陈军;吴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玉屏风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5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为28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或抗病毒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玉屏风颗粒.采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血清IgA、IgG、IgM值,比较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3.0%,显著高于对照组61.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玉屏风颗粒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玉屏风颗粒能显著提高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强机体免疫有关.

    作者:马雪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

    目的:探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颈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17 例,其中神经鞘瘤 12 例,神经纤维瘤 3 例,脊膜瘤 2 例.结果:17例均完全切除肿瘤.随访6 ~ 48个月,无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及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未见脊柱畸形,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偏于一侧,位于脊髓的侧面或侧背面生长的颈髓外硬膜下肿瘤,经半椎板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的优点,是一种好方法.

    作者:叶卓鹏;秦峰;蔡梅钦;何海勇;石德金;郭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误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少见类型淋巴瘤2例

    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脾边缘区淋巴瘤(SMCL)均为发病率低的小B淋巴细胞肿瘤,以外周血和骨髓浸润首发时难以鉴别,往往造成误诊.但三者的生物学特性和预后截然不同.此2例为典型少见病例中的疑难病例,对加深疾病认识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继霞;方美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在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缓激肽(BK)开放血肿瘤屏障(BTB)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缓激肽处理C6细胞和胶质瘤大鼠后,放射免疫法动态监测培养液和脑胶质瘤组织内TNF-α浓度.利用伊文思蓝连续监测缓激肽/TNF-α处理后的C6恶性胶质瘤大鼠血肿瘤屏障的通透性,同时电镜观察血肿瘤屏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缓激肽可增加C6细胞培养液和胶质瘤大鼠肿瘤组织内的TNF-α含量,且两者均于给予缓激肽后15 min时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TNF-α与缓激肽单独作用于C6动物后,均可引起胶质瘤大鼠的血肿瘤屏障紧密连接开放及通透性增加.且肿瘤坏死因子-α对肿瘤模型动物血肿瘤屏障通透性的影响与C6细胞培养液中TNF-α含量相一致.结论:缓激肽开放血肿瘤屏障过程中,可能是通过某种机制引起肿瘤组织内TNF-α增加,增加的TNF-α进而引起了血肿瘤屏障的开放.

    作者:秦丽娟;薛一雪;谷艳婷;王东春;张志勇;张田;孙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检测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探讨EOS在哮喘发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用诱导痰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组70例、缓解组42例、健康对照50例诱导痰中EOS的数量.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诱导痰EOS数量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急性发作中高度组EOS数量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诱导痰EOS是反映哮喘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作者:杨海;杨小兰;陈远东;黄超群;吴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腹腔脓肿1例

    患者男,57岁,有高血压病史12年,03年查血肌酐>1 000 μmol/L,诊断为尿毒症.即开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具体方案:血液透析每周3次,透析时间4 h,肝素钠抗凝,常用药物:硝苯地平缓释片 20 mg 口服 2次/d;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3 ku皮下注射3次/周;左卡尼汀注射液1 g静推3次/周.入院前1周无诱因下开始出现下腹痛,为阵发性绞痛,伴呕吐胃内容物,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既往有丙肝病史.

    作者:郝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屈头鸡果急性中毒34例救治分析

    头鸡果中毒的病例,临床较少见,查阅有关文献,未见临床报道.现将笔者1997年9月至2002年9月误食屈头鸡果中毒3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4例中毒患者均为男性青少年,其中学生24例,农民10例,年龄9 ~ 19岁,平均15岁.均于山坡放牛误食屈头鸡果中毒住院抢救.

    作者:覃冠德;黄正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胸部肿瘤患者放疗体位固定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对提高治疗重复摆位精度的影响.方法:30例胸部肿瘤放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真空负压袋固定体位;另一组采用低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分别在模拟定位机和电子直线加速器下拍摄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以模拟定位片上射野中心为坐标,测量并计算出两射野中心点在X轴、Y轴、Z轴上的重复摆位误差大小.结果:两组射野中心点在X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37 ± 1.31)mm和(1.35 ± 1.29)mm(P > 0.05)、Y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1.33 ± 1.14)mm和(1.26 ± 1.12)mm(P > 0.05)、Z轴方向上摆位误差分别为(2.17 ± 1.54)mm和(1.47 ± 1.32)mm(P < 0.01).结论:胸部肿瘤放射治疗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有助于体位的固定,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患者治疗摆位的精确度.

    作者:吴云来;闻素玲;赵家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Kv1.5与Kv2.1在不同肺功能患者肺细小动脉基因表达差异研究

    目的:研究氧敏感电压门控性钾离子通道亚型Kv1.5与Kv2.1在通气功能正常和通气功能中度以上异常患者肺细小动脉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收集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距肿瘤5 cm以外的肺组织块,体式解剖显微镜下分离肺细小动脉,液氮速冻后放入-80℃冰箱冻存,提取RNA,逆转录后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对Kv1.5及Kv2.1基因进行扩增,并计算在通气功能正常组与通气功能中度以上异常组的表达差异.结果:通气功能中度以上异常组Kv1.5与Kv2.1的基因表达均低于通气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通气功能中度以上异常患者肺细小动脉Kv1.5与Kv2.1的基因表达下调,可能进一步影响Kv1.5与Kv2.1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

    作者:崔建修;张光燕;陈怡静;马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征象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征象.方法:回顾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的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在8患者中,单发病灶5例,两个及以上病灶3例,共15个病灶.大径0.6 ~ 15 cm,其中< 3 cm者8个.病灶边缘清晰光整10个,并见假包膜;不清晰5个.平扫为低和稍低密度,均匀4个,不均匀11个,见坏死囊变3个和脂性密度影6个,CT值在-5 ~ -33 HU.动态增强动脉期病灶轻微强化11个,明显强化4个;均匀强化4个,不均匀强化11个.门静脉期10个病灶持续强化,5个病灶强化程度有所减退.延迟期所有病灶强化程度减退.结论: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CT征象缺乏特征性,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

    作者:金瑞军;陈祖华;陈瑶;李运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905株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监测我院7年内阴沟肠杆菌的流行状况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西门子公司的Microscan Walkaway 40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测试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但近两年出现耐药菌株;对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和广谱青霉素类的耐药率> 9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都在30%左右;对其他抗菌药耐药率> 50%.结论: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的问题日益严重,应监测其耐药变化趋势,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鲜惠;张亚彬;兰小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观察及护理

    经皮肾镜技术[1]是通过经皮肾盂通道对肾盂、肾盏和输尿管上段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是腔内泌尿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肾微造瘘碎石取石术已成为现在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式,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患者恢复快的优点[2].

    作者:肖海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蚕豆病输血致溶血1例

    患儿男,3岁,因进食蚕豆2 d,酱油样尿、皮肤巩膜黄染、精神萎靡1 d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7℃、脉搏122/min、呼吸32/min、体重14.6 kg,神志清醒,精神萎靡,全身皮肤苍黄,无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睑结膜及唇周苍白,甲床苍白,心率122/min,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肝脾不大,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21.

    作者:唐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俯卧位肺复张对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氧合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评价俯卧位肺复张对改善重症肺部感染低氧血症患者氧合指数、肺内分流的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5例,先后行仰卧位肺复张和俯卧位肺复张.监测肺复张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行血气分析并计算PaO2/FiO2、Qs/QT.结果:(1)两种体位肺复张后SPO2均显著升高(P < 0.05),俯卧位肺复张后SPO2较仰卧位肺复张后更高(P < 0.05).(2)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PaO2/FiO2均升高(P < 0.05),且俯卧位肺复张前后PaO2/FiO2 也均高于仰卧位肺复张前后PaO2/FiO2 (P < 0.05).(3)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后Qs/QT显著降低(P < 0.05),但两种体位间比较无差异.(4)仰卧位和俯卧位肺复张即刻CI、SVI、GEDVI、GEF下降(P < 0.05),SVV升高(P < 0.05),但复张结束后即恢复至之前水平.两种体位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可以更有效地改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氧合水平,减少肺内分流,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作者:范远华;朱华勇;黄振飞;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肝豆状核变性移植治疗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代谢异常导致铜沉积于肝、神经等组织引起损伤,其致病基因ATP7B主要在肝脏表达,药物治疗往往具有治标不治本的局限性,移植治疗可以提供正常肝组织,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铜代谢障碍.目前移植治疗正在迅速发展,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作者:胡峰;许芳;高普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低剂量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采用低剂量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一线含铂双药化疗有效的28例晚期NSCLC患者,病理类型为腺癌,给予低剂量卡培他滨片1 g/d,2次/d,连用21 d,休7 d为一疗程,共6 ~ 10疗程.结果:28例患者可评价临床疗效,无完全缓解(CR)患者,2例获得部分缓解(PR),稳定(SD)21例,总有效率(ORR)7.1%,临床获益率(CBR)82.1%,中位至肿瘤进展时间(mTTP)5.2个月,中位生存期(OS)13.6个月.Ⅲ~Ⅳ度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缺乏、贫血和手足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5.0%、39.3%和14.3%.结论:低剂量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NSCLC腺癌患者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可以耐受,为晚期NSCLC 患者后续治疗维持疗效寻求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作者:李勇;符碧琪;徐丽瑶;罗辉;张占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抑制Skp2基因表达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抑制Skp2基因表达对NK/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ANK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抑制Skp2基因表达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方法抑制HANK1细胞Skp2基因表达,实时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kp2基因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结果:Skp2-shRNA表达载体明显抑制HANK1细胞Skp2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受抑,细胞周期G1期停滞,凋亡细胞增多.结论:抑制Skp2蛋白功能可能是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好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莫祥兰;苏祖兰;周祥祯;周敏燕;梁钦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