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

覃黎葵;龚正;庄小强;张兰玲;李佑桥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 三氧, 自血疗法
摘要:目的:观察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3组,药物组给予多潘立酮10 mg,口服,每日3次; 三氧组给予医用三氧自血治疗,每周3次; 三氧+药物组:给予多潘立酮及三氧自血治疗.结果:3组患者腹胀、早饱、嗳气、恶心、食欲下降症状显著改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三氧+药物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积分较三氧组、药物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三氧组钡条总排除率为(59.0 ± 21.5)%,有效率为40.0%,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三氧+药物组的钡条总排除率[(89.0 ± 37.4)%]及有效率(80.0%)高于三氧组、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三氧自血疗法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排空功能; 三氧自血疗法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消化性功能不良的疗效优于三氧自血及单用多潘立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非镇痛组),每组100例.观察新生儿的Apgar评分,出生后3、6和12个月时回院随访,进行婴儿体格发育状况评估;而在6和12 个月时点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对婴儿智力和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婴儿在3、6和12 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6和12个月时的MDI和P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婴儿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和智力、运动能力等发育情况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付卫星;康佳丽;熊美丽;潘慧瑜;郭幼平;潘时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B1激肽受体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B1激肽受体在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变化,以探讨其在粥样斑块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收集40例因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70%)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斑块组)的手术标本,并依据术前症状分为无症状斑块组(n = 15)和有症状斑块组(n = 25),另收集人肠系膜动脉标本作为对照组(n = 15).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测定各组B1激肽受体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其B1激肽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斑块组B1激肽受体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有症状斑块组B1激肽受体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无症状斑块组均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1激肽受体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郭亚培;张敏;王建平;吴世陶;王兵;刘恒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化疗采用XELOX方案; 对照组化疗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每个周期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6.67%,其中获得CR 1例,PR 13例,NC 8例,PD 8 例;对照组有效率为26.67%,其中CR 0例,PR 8例,NC 10例,PD 12例.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感觉障碍、手足综合征,但均未影响化疗进行.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中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卢志文;卢光;黄俭;黄宪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不同血压水平对颈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定量评价不同血压水平对颈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组(HP组)50例、正常高值血压组(HN组)30例和正常血压组(NP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参数(Eρ、β、AC、AI、PWV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研究对象均合并较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HN组较NP组排除混杂因素前IMT、Eρ、PWVβ差异值有显著性而排除混杂因素后仅PWVβ值差异显著(P=0.04),HP组较NP、HN组于排除混杂因素前后各硬化参数差异均显著.结论:血压升高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密切相关,但正常高值血压本身对颈动脉弹性无明显影响,其所合并的危险因素在动脉硬化及血压升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高血压早期,即使颈动脉未发生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血压已成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覃月秋;陈爱华;唐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P38和P-GSK3β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和P-GSK3β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 (P < 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503 P < 0.05).结论:P-P38和P-GSK3?茁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华英;沈艳峰;石洁;席丰;孙冬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 2011年 6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完成的33例经腹腔镜(腹腔镜组)和32例开腹(开腹组)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情况、病理资料、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163.6 ± 65.3)mL vs.(390.6 ± 187.3)mL,P < 0.001]、输血比例小[0 vs.18.8%,P < 0.001]、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早[(2.0 ± 0.8)d vs.(3.0 ± 0.9)d,P < 0.001;(3.7 ± 1.5)d vs.(5.7 ± 1.5)d,P < 0.001]、盆腔引流管拔除早[(3.2 ± 0.9)d vs.(5.3 ± 3.0)d,P = 0.001]、术后3 d 血红蛋白计数高 [(107.8 ± 11.9)g/L vs.(96.0 ± 17.8)g/L,P = 0.003]以及住院时间短[(11.1 ± 3.7)d vs.(14.7 ± 3.9)d,P < 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切除数量、盆腔引流量、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3 d 白细胞计数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开腹同类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微创手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曹世姣;张广亮;夏伟兰;孙丽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

    目的:探讨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临床参考依据和方法.方法:按照牙列的形态与面部外形的协调、牙齿的长度与微笑曲线、前牙的个性形态的标准、面下1/3的比例等,在口外参考模设计磨牙量,在口内按标准完成加工参考模,以此模为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参考依据.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3.61%.结论:采取本研究提出的标准和方法修复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施亮;陈烈金;魏雅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痰热清注射液10 mL加入生理盐水10 mL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42.5%),有效22例(55.0%),无效1例(2.5%);对照组显效8例(20.0%),有效28例(70.0%),无效4例(10.0%);治疗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周洁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心肌淀粉样变1例

    患者女,51岁,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半年,加重5 d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促,多于快走或爬坡时出现.1个月前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自服利尿药物治疗后水肿可消失.5 d前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伴有夜间呼吸困难,无胸痛及后背、左肩及左上肢放射痛,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咳血及紫绀.

    作者:于美丽;刘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整合荧光素酶的稳定细胞克隆建立裸鼠肺癌静脉移植瘤模型的探索

    目的:应用建立的整合荧光素酶的稳定细胞克隆构建裸鼠肺癌模型,并用活体成像技术检测肿瘤成瘤及变化.方法:细胞计数分析其生长特性,体外测定不同数量的细胞的发光强度;尾静脉注射接种BLAB/c nu/nu裸鼠,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及转移,肿瘤组织切片验证移植瘤的病理特性.结果: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SPC-A-1-luc+细胞基因组中能有效扩增到荧光素酶基因;该细胞系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生长曲线,体外检测发现其发光强度与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尾静脉接种裸鼠后肺部成瘤率为100%,且信号强度随时间递增.结论:建立了稳定整合Luciferase基因的肺腺癌细胞株SPC-A-1-luc+稳定克隆,尾静脉接种后可有效构建肺部肺腺癌成瘤模型,并可动态监测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作者:张金栋;吕景礼;李晓艳;周问渠;刘启才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血清非细菌性病原体抗体在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选择成人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清非细菌性病原体IgM抗体的差异性,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出现发热、反复咳嗽、咽喉疼痛的呼吸道感染的4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成人307例(男189例,女118例),儿童109例(男64例,女45例),采用真空采血管收集血液3.0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使用西班牙VIRCELL,S.L.公司生产的荧光免疫分析(FIA)试剂盒(批号:11N403),在Leica DMLB2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立克次体(COX)、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PIV)8种病原体IgM抗体的苹果绿色荧光着色情况.采用?字2检验进行资料的统计学处理.结果:成人血清非细菌性病原体IgM抗体阳性率从高到低分别是MP > RSV > IV-A > IV-B > ADV > PIV > CP > COX,儿童MP > IV-B > PIV > IV-A > RSV > ADV > CP,COX;成人和儿童的二重及以上的感染率均较高,但成人和儿童无差别.结论: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非细菌性病原体感染率较高,以MP感染率高,且二重以上的感染相对较高,提示在对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治疗中应高度重视非细菌性病原体的控制.

    作者:曾瑜;陈晓玲;孙云芝;高志芬;兰庆萍;吴波;张朝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及突触素P3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P38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组、丁苯酞组.Y-型迷宫观测学习记忆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P-43及突触素P38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VD组和丁苯酞组GAP-43 mRNA较假手术组升高(均P < 0.05),丁苯酞组较VD组升高更明显(P < 0.05);丁苯酞组GAP-43蛋白较假手术组和VD组均升高(均P < 0.05),VD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丁苯酞组突触素P38 mRNA较假手术组和VD组上调(均P < 0.05),假手术组和VD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VD组和丁苯酞组突触素P38蛋白较假手术组明显下调(均P < 0.05),VD组下调更明显(P < 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提高VD 大鼠海马区突触素P38及GAP-43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其认知功能.

    作者:李秋霞;陈淅泠;王欣东;潘娟;张晓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电离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电离辐射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紫背天葵提取物低浓度给药组(100 mg/kg)和高浓度给药组(500 mg/kg)、辐射模型组(4 Gy)和正常组,大鼠连续灌胃给药,第13天用4 Gy的X线全身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给药,至第17天实验结束,比较各组大鼠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血清丙二醇(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辐射模型组比较,低浓度给药组(100 mg/kg)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P < 0.01),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P < 0.01);高浓度给药组(500 mg/kg)的骨髓有核细胞数明显升高(P < 0.01).结论:紫背天葵提取物对电离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作者:黄伟刚;郑诗颖;叶大明;王寿扬;黎晓彦;吴秋如;杨逸铭;何杰勇;宜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头位妊娠脐带绕颈中围产儿预后的分析,探讨脐带绕颈是否应成为剖宫产指征.方法:将正常头位妊娠1 348例分为两组(脐带绕颈组468例,无脐带绕颈组880例)进行分析,了解脐带绕颈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在阴道分娩和产程的不同阶段,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显著升高,剖宫产中胎儿窘迫率脐带绕颈组反而低于无脐带绕颈组,差异有显著性;此外,脐带绕颈中阴道分娩者胎儿窘迫率明显低于剖宫产分娩者.结论:脐带绕颈显著增加了选择性剖宫产率,但脐带绕颈与围产儿预后不良之间无特异性关系,因此不应成为剖宫产指征.

    作者:熊琼英;胡俊;杨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组织工程学在气管外科的基础研究新进展

    临床上超过40种疾病可损伤呼吸道,影响人体呼吸功能.据British Lung Foundation报告,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气道可因外伤、感染、肿瘤等损伤[1],需行气管切除和重建.然而,当环形切除或缺损超过6 cm端-端吻合不能很好地修复气管,则需植入气管移植材料以达重建目的.

    作者:赖远阳;李小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艾塞那肽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艾塞那肽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涉及的信号通路.方法:艾塞那肽以不同浓度、时间作用于人乳腺癌MCF-7细胞,MTT法测细胞数目,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测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1/2,Erk1/2)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磷酸化程度.结果:艾塞那肽1、10 nmol/L作用24、48 h或100、1 000 nmol/L作用24、48、72、96 h,MCF-7细胞数目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塞那肽1、10 nmol/L作用72、96 h,MCF-7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艾塞那肽10 nmol/L作用96 h,S+ G2/M期细胞数目减少(P < 0.05),同时出现Erk1/2磷酸化程度下降、Akt磷酸化程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塞那肽1、10 nmol/L作用MCF-7细胞72、96 h,抑制细胞增殖,该作用未涉及Erk和PI3K/Akt信号通路.

    作者:汤喻;史祖宣;付东霞;王守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透明质酸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保护机制的探讨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对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实验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凋亡百分率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透明质酸能明显提高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活性,抬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凋亡率和胞内游离钙浓度.结论:透明质酸可抑制人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具有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软骨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作者:李化光;刘华;杨新明;张林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分血时间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分血时间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探讨临床和研究中合适可行的PBMC分血时间.方法:在采血后0、2、4、6、8、12 h采用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液中的PBMC,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选取分血时间为0、2、4、6、8 h的PBMC提取蛋白质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条带,通过液相色谱串联离子井质谱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 结合GO数据库信息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和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分血时间为12 h已观察不到完整的PBMC细胞形态;质谱鉴定表明随着分血时间的延长,差异蛋白质逐渐增多;在2、4、6 h鉴定出的功能和定位明确的差异蛋白质中,大部分蛋白质功能为转运和信号转导,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膜上;而8 h鉴定出的差异蛋白质的功能的定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能有效地观察不同分血时间导致的PBMC蛋白质表达的动态变化,推荐合适且临床可行的PBMC分血时间为6 h以内.

    作者:马芳;尹林;熊华伟;姚亚敏;刘晓茜;贾小芳;张丽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Allen试验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治(TRI)中Allen试验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将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15例进行TRI的患者分成两组,试验组157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者,对照组为Allen试验阳性者123例,Allen试验阴性者35例排除出本研究.记录两组穿刺成功率、介入诊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穿刺成功率(98.1% vs 98.4%)、介入诊治成功率(98.7% vs 98.3%)、并发症方面(2.6% vs 2.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研究现有结果判定,Allen试验在TRI中的临床意义有限,尚需更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作者:方志敏;钟小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乳腺癌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的随访研究

    目的:总结乳腺癌保乳治疗术后局部复发的规律,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1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行保乳手术及综合治疗.术后随访1个月~ 6年.结果:217例患者随访期间内随访率为93.1%.共12例患者发生局部肿瘤复发,发生的时间第1 ~ 6年分别为0、6、4、0、1、1例;累积无复发率分别为100.0%、97.2%、95.4%、95.4%、94.9%、94.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35岁/>35岁,P = 0.032,OR = 1.752)、肿块的大小(≤3 cm/> 3 cm,P = 0.024,OR = 1.872)、TNM分期(TNM0/TNMⅠ/TNMⅡ,P = 0.016,OR = 2.164)均是保乳治疗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保乳治疗术后局部复发的高峰期在术后2 ~ 3年;年轻、大肿块和较晚的TNM分期是影响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隽婕;何炜;陈宏林;赵芳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