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震动感觉阈值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

舒毅;陈幼萍;曾春平;罗少荘;潘苗

关键词:糖尿病足, 震动感觉阈值, 足溃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摘要:目的:通过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方法:120例未发生足溃疡的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VPT,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TG),按VPT结果将患者分为VPT正常组和VPT升高组进行临床特征比较及糖尿病足病的相关分析.结果:120例糖尿病患者中,VPT正常组70例(58.3%),VPT升高组50例(41.7%),其中低度风险组9例(7.5%),中度风险组28例(23.3%),高度风险组13例(10.8%).两组间BMI、HbA1c、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VPT正常组比较,VPT升高组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FBG更高(均P < 0.05).相关分析显示VPT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BG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5、0.349、0.214).结论:VPT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溃疡风险.年龄、病程、血糖控制不佳是影响糖尿病足溃疡的关键因素.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超声在妇科盆腔包块腹腔镜下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妇科腔镜技术的日趋普及,腔镜设备的不断完善,腹腔镜下手术逐渐增多[1].腹腔镜超声检查术(laparoscopic ultrasonography)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超声检查和腹腔镜外科相结合的新技术,它的应用使超声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腹腔镜超声探头的问世,为超声和腹腔镜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2-3].它是配合腹腔镜手术的一种新的超声检查途径,能够直接与器官表面接触,可以准确为临床提供病灶的性质及其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

    作者:常立功;强桂芹;李丽;付彩虹;张克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米贝地尔对罗哌卡因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T型钙通道拮抗剂米贝地尔对罗哌卡因致SH-SY5Y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罗哌卡因诱发神经细胞毒性是否与T型钙通道相关.方法:将SH-SY5Y细胞随机分为4组:SH-SY5Y细胞正常培养组(A组); SH-SY5Y细胞5 ?滋mol/L米贝地尔培养组(B组); SH-SY5Y细胞3 mmol/L罗哌卡因培养组(C组);SH-SY5Y细胞5 ?滋mol/L米贝地尔+3 mmol/L罗哌卡因培养组(D组).各组细胞分别在有或无3 mmol/L罗哌卡因处理开始时(T0)、处理后1 h(T1)、6 h(T2)、12 h(T3)、24 h(T4),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C组、D组在T1、T2、T3、T4时点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 < 0.05);但C组降低幅度更明显,C组与D组比较,两组在T1、T2、T3、T4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随时间的递增其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在T4时凋亡率达到高;D组在T1、T2、T3、T4时点的细胞凋亡率明显比C组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对SH-SY5Y细胞有毒性作用,米贝地尔可减轻罗哌卡因诱发的神经细胞损伤,提示罗哌卡因诱发神经毒性可能与T型钙通道有关.

    作者:周树勤;文先杰;李乐;赖露颖;张庆国;徐世元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与血浆5-羟色胺、血栓素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与血浆5-羟色胺(5-HT)、血栓素 (TXA2)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分析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方法:用超声心动图测定15例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并按肺动脉收缩压力的高低分为轻度肺动脉高压组8例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7例;同期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浆5-HT及TXA2水平.结果:轻度肺动脉高压组的血浆5-HT及TXA2水平明显低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 < 0.01);血浆5-HT及TXA2水平与肺动脉压的变化呈明显相关性(r1 = 0.765,P1 < 0.05;r2 = 0.689,P2 < 0.05).结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随着血浆5-HT及TXA2水平增高而加重.血浆5-HT和TXA2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动高压的发病机制.

    作者:范家珊;张丽杰;梁光春;李有霞;李国帆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可吸收止血膜在颅脑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可吸收止血膜(大清生物纸--北京大清生物)在颅脑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止血效果.方法:将178例颅脑外科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术中应用可吸收止血膜联合明胶海绵者为Bio-Paper组,未用可吸收止血膜单独明胶海绵进行常规止血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中及术后24 h进行止血效果的观测和出血量的对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io-Paper组的患者即刻止血效果比对照组明显,术后24 h平均失血30 mL,比对照组术后24 h的平均失血110 mL 有明显降低 (P < 0.01).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在颅脑外科手术中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并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配合常规止血材料使用,方便易用.

    作者:何雅姿;李淑珍;王波;文晓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手法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骨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其特征为关节软骨组织发生进行性退变,关节边缘骨赘形成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改变,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一方面,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逐渐增多,另一方面,现代人群活动强度和频率增加,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又表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这些都导致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非常高.KOA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情绪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我们选择 2009年10月至 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KOA患者40例,对其手法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改变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杰;张国超;简松胜;梁勇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非恢复性睡眠的研究现状

    失眠是神经科、精神科及心理科患者常见主诉.<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1]中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为:主诉入睡困难(DIS)或维持睡眠困难(DMS),或者为非恢复性睡眠(non-restorative sleep, NRS),至少持续1个月.NRS首次出现于DSM-Ⅲ-R,一直沿用至即将出版的DSM-Ⅴ[2].失眠常常导致患者白天功能受损,然而,相对于DIS和DMS,NRS的研究较少,国内目前还没有发表NRS的相关文章.但国外有研究报道[3],NRS白天功能受损情况比其他主诉如DIS和(或)DMS的严重.自从1994年DSM-Ⅳ出版以来,NRS越来越受到睡眠研究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NRS是否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或不依赖于其他失眠症症状而单独存在?NRS是否可作为一独立疾病以及如何治疗NRS?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做一些探讨.

    作者:刘亚平;潘集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泪囊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

    患者女,75岁,左鼻根部肿块逐渐增大伴流泪4年余.入院时查体:双眼视力0.6,左眼泪囊区触及约2 cm × 2 cm × 1.5 cm大小肿块,质硬,边界清,活动度差,无压痛,肿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指压泪囊区未见脓性分泌物溢出,泪点位正,泪道冲洗不通,伴少许黏性分泌物溢出,左眼球向外上方轻度突出,眼球转动无明显受限.双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不浅,房水清,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应灵敏,视网膜平伏.

    作者:金琴辉;项振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免疫表型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多形性,以巨怪形瘤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伴有间变特征的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作者:邱莎莎;邓晓;杨庆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

    目的:通过探讨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1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6例术前误诊),分析其临床、胸片表现、64 排螺旋CT 影像特点及易误诊征象.全部患者均行胸部正侧位、CT平扫加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重建.结果:(1)前纵隔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均较轻(平均28岁).(2)胸片对前纵隔淋巴瘤的定位尚准确,定性诊断价值不大.(3)CT 表现中,不规则肿块内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液化区是造成前纵隔淋巴瘤误诊的主要原因,其中环形强化的类圆形囊变区尤为特别.结论:综合临床及影像特点,可提高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王晓华;范家栋;山耘;黄晓英;刘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自控分娩镇痛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要求阴道分娩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非镇痛组),每组100例.观察新生儿的Apgar评分,出生后3、6和12个月时回院随访,进行婴儿体格发育状况评估;而在6和12 个月时点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展指数(MDI)和运动发展指数(PDI),对婴儿智力和运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新生儿Apgar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婴儿在3、6和12 个月时的身长、体重、头围和胸围等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6和12个月时的MDI和P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婴儿身长、体重、头围、胸围和智力、运动能力等发育情况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付卫星;康佳丽;熊美丽;潘慧瑜;郭幼平;潘时妹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17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抗菌药物治疗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我院170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例,将调查项目分别填入设计的调查表中,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基础病因方面,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比例高(85例,占51.8%),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49例,占29.8%),再次是风湿性瓣膜心脏病(30例,占18.3%);患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常见(65例,占38.2%),其次为贫血和肝脾肿大;血培养阳性率40.7%,常见的致病菌是链球菌(21例,占56.8%),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占27.0%);170例患者平均抗感染治疗时间为 25 d,86%的患者抗感染疗程达到4周以上.治疗效果好转的有147例(占86.5%),死亡的3例(占1.8%),77%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前3位常见的基础病因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瓣膜心脏病;临床表现方面,发热常见,但其发生率已明显降低;常见的致病菌仍为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李英;张晓娟;佃少娜;谢迦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方法注射利多卡因对预防儿童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预注和混用利多卡因对于儿童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预防作用.方法:120例儿外科患儿分为A组(先静脉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 30 s后使用注射丙泊酚全麻诱导)和B组 (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全麻诱导),每组均为60例,观察患儿从开始注射丙泊酚到意识消失过程中出现的注药手臂运动情况和面部表情的反应,评估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结果:A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68.3%,其中中重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发生率为38.3%.B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36.7%,其中中重度痛发生率为18.3%.两组相比,B组注射痛及中重度痛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 0.01).结论:丙泊酚和1%利多卡因按20∶1混合液较预注射0.5 mg/kg利多卡因30 s后注射丙泊酚更能有效缓解患儿注射痛.

    作者:刘长涛;陈玉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体表胃肠起搏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研究

    目的:分析评估胃肠起搏器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9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胃下垂患者,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用胃肠起搏器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予刺激,通过临床症状、EGG、X线钡餐造影和胃排空试验综合判断疗效.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临床症状总有效率超过85%,而对照组总有效率远低于治疗组(P < 0.01);治疗组EGG明显改善(P < 0.05 vs 治疗前),部分患者行胃排空试验,结果明显改善,而对照组EGG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下垂患者经胃肠起搏器治疗后,胃的体位显著上升.结论:胃肠起搏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黄伟锋;欧阳守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及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7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每天3次,连用6周,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同时两组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和D-乳酸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5或P < 0.01).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可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从而降低血浆内毒素的水平,改善肝功能,具有辅助治疗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汪志军;汤永志;燕飞;陈景丹;刘均艳;赵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新型联合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新型联合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3组.第一治疗组采用玻璃酸钠和得宝松、盐酸利多卡因联合并行新式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第二治疗组在第一治疗组方法基础上加内服祖师麻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分别观察比较两组起效时间、疼痛缓解程度、5周及3个月后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并发疼痛情况.结果:各组缓解总有效率分别为95.8%、97.9%、89.4%.两治疗组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 0.01),无明显疼痛并发症.第二治疗组略优于第一治疗组(P < 0.05).结论:新型联合药物治疗(联合注射玻璃酸钠和得宝松、盐酸利多卡因加内服祖师麻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新式关节腔内注射引起的疼痛并发症减少.

    作者:陈宗雄;陈剑平;林建辉;钟水林;王亮;苏君;陈建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急性良性肌炎36例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导致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MP感染导致小儿急性良性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MP阳性患儿均有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肢疼痛,多以夜间或晨起时突然出现肌痛、活动时加剧,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急性期磷酸肌酸激酶(CK)明显升高数倍至数十倍(正常值为38 ~ 174 U/L).本组全部病例均治愈.结论:MP除可导致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及肺外多器官损害外,亦可导致肌肉病变,可表现为非特异性肌炎症状,急性期均有肌痛及CK显著升高,经用阿奇霉素抗炎及综合治疗1 ~ 2周后,患儿可完全恢复,CK值也可恢复正常.

    作者:孔卫乾;王金华;吴娇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瑞舒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的影响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的影响.方法:60例MS患者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组(简称瑞组,30例)给予舒夫坦10 mg/d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简称阿组,30例)给予立普妥20 mg/d治疗.随访12周,观察治疗前后ApoB/ApoA1比值及血脂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ApoB/ApoA1、ApoB、TC、LDL-C、TG分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 < 0.01),ApoA1、HDL-C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12周后,两组ApoB/ApoA1、ApoB、TC、LDL-C、TG分别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显著下降(均P < 0.01),ApoA1、HDL-C有继续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瑞组较阿组ApoB/ApoA1、ApoB、TC、LDL-C显著下降(均P <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MS患者的血脂紊乱,降低ApoB/ApoA1比值.

    作者:李波;刘微微;沃金善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头位妊娠脐带绕颈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头位妊娠脐带绕颈中围产儿预后的分析,探讨脐带绕颈是否应成为剖宫产指征.方法:将正常头位妊娠1 348例分为两组(脐带绕颈组468例,无脐带绕颈组880例)进行分析,了解脐带绕颈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在阴道分娩和产程的不同阶段,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脐带绕颈组剖宫产率显著升高,剖宫产中胎儿窘迫率脐带绕颈组反而低于无脐带绕颈组,差异有显著性;此外,脐带绕颈中阴道分娩者胎儿窘迫率明显低于剖宫产分娩者.结论:脐带绕颈显著增加了选择性剖宫产率,但脐带绕颈与围产儿预后不良之间无特异性关系,因此不应成为剖宫产指征.

    作者:熊琼英;胡俊;杨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MBP)及NBNA评分、BAEP的影响,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后即刻予以常规蓝光照射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神经节苷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液中MBP含量,同时进行NBNA评分及BAEP检查,观察两组血液中MBP水平及NBNA评分、BAEP的改变.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BNA评分明显改善,MBP水平明显降低,BAEP异常耳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 0.05);两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能更有效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系统损伤,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金凤;黄润忠;张应金;李燕凤;梁淑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P-P38和P-GSK3β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P38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P38和P-GSK3β分别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浆,其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 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 (P < 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r=0.503 P < 0.05).结论:P-P38和P-GSK3?茁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杨华英;沈艳峰;石洁;席丰;孙冬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