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罗远国;曾军;张旭;王东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优势.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我科住院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非选择组52例行桡动脉穿刺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选择组48例行桡动脉穿刺选择性造影,观察两组手术在接受X线照射时间、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及并发症、确诊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选择组总计17例患者未完成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两组在x线照射时间[(1.02±0.26)min VS (2.62±0.37)minn]、手术操作时间[(3.16±0.46)min VS.(12.80±3.61)min]、对比剂用量[(20.12±5.35)mL VS.(38.16±8.78)mL]、确诊率(100% VS.64.58%)比较上,非选择组均明显优于选择组,并发症(3.85%VS.4.1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在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确诊率方面存在优势.
作者:梁文学;王飞;杨鸿英;王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特异分泌蛋白MPT64指示结核杆菌生长的适宜检测时间,为创建新型、实用的结核杆菌分离培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第7、14、21、28、35、42天(即1~6周末)对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样本实验瓶进行MPT64检测,以出现阳性检测结果或第42天为检测终点,以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为参照标准分析适宜的检测时间.结果:在1 265例临床样本分枝杆菌分离培养中,依据后续分枝杆菌菌种鉴定结果,应用BACTEC MGIT 960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法,178例样本分离到结核杆菌,其中168例MPT64检测阳性:168例MPT64检测阳性样本中,在第1、2、3、4、5、6周呈现MPT64检测阳性的样本数分别为29、75、47、9、6和2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占MPT64检测阳性的17.26%、61.90%、89.88%、95.23%、98.81%和100%.结论:应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特异分泌蛋白MPT64指示结核杆菌生长,在2、4周末可分别检测到60%与95%以上的MPT64阳性样本,可以分别视为快速检测和培养终点检测的适宜时点,但更望能有连续监测方法的问世.
作者:许婉华;黄业伦;刘燕文;胡丽环;罗少珍;孟繁荣;刘志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PBSCs)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体外培养MSCs,将自体骨髓MSCs与APBSCs共移植治疗1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联合移植组),并与同期进行的12例未联合MSCs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进行造血恢复及并发症比较.结果:MSCs输注无明显不良反应;联合移植组的患者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时间平均9.52 d,血小板≥20×109/L时间平均9.05 d,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较对照组低(P<0.05);口腔溃疡和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MSCs与APBSCs联合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可行,移植后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
作者:王景昌;白海;魏敦宏;李鸣;温玉;黄克斌;王存邦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患者女,49岁,2010年12月初受凉后开始咳嗽,咯白色稀泡沫样痰,未行就诊.2011年1月27日开始出现痰中带血,色鲜红量少,活动后气促,于外院胸片检查提示双下肺感染,经抗感染、祛痰处理未见明显改善.遂于2011年2月7日入住我院,入院时症见咳嗽,痰少色黄,偶见痰中带血,右侧背部疼痛,活动后少许气促,发热无恶寒.体格检查:T 37.3℃,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下肺呼吸音稍粗,余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许坚;赵文翰;庾慧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严格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膝关节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严格按肌力强化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按正常的康复计划进行恢复,在术后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行Lv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测量.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肌力恢复、关节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作者:杨伟毅;练文兴;曹学伟;薛文武;陈耿鑫;张文信 刊期: 2012年第13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目前我国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50%[1].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也使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率相应增加.而产后出血中子宫收缩乏力是首要因素,占产后出血的70%一80%[2],且80%以上发生在产后2 h内.我院产科于2009年采用自我设计的子宫帽,运用机械压迫的原理,应用于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并与采用欣母沛治疗的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自制子宫帽防治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桂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EPI-DWI序列上感兴趣区(ROI)对腰椎间盘ADC值测量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节段腰椎间盘平均ADC值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33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在1.5 T MR上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在ADC图上分别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ROI(25、50 mm2).测量腰椎间盘中央区域的ADC值.结果:33名健康青年志愿者中30例获得较好椎间盘DWI,ROI=25 mm2时,150个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为(1.46±0.39)x10-3mm2/s,ROI=50 mm2时,150个腰椎间盘平均ADC值为(1.43±0.38)x10-3 mm2/s.不同大小ROI所测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不同解剖位置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健康志愿者腰椎间盘ADC值不受解剖位置的影响,但ROI大小可影响腰椎间盘ADC值测量.
作者:邓绍强;杨汉丰;杜勇;胡富碧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患者女,32岁,因右腕部肿痛6年,发现生长性包块1年入院.自诉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腕部疼痛不适,行X线片及CT检查提示右桡骨远端骨肿瘤,随即行骨肿瘤切除、髂骨取骨植骨术.术后病检提示:右桡骨远端良性骨纤维瘤.1年前怀孕后发现右腕部出现包块,渐进性生长,包块生长速度快,现产后1个月,即来就诊.查体:右腕部可见一梭形实质性包块,包绕尺桡骨远端,掌背侧均可见,大小约18cm×12 cm×15 cm,质硬,与周围软组织粘连紧密,活动度差,有压痛,无明显分叶及搏动感,表面皮温不高,张力大,右前臂外旋活动受限,腕关节屈伸活动好,虎口区皮肤感觉减退.
作者:贺云飞;张彦博;程刚;石鹏飞;徐崇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中低反应患者提早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对助孕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泡达14 mm(198个周期,A组)和12 mm(269个周期,B组)开始用GnRH拮抗剂的两组患者,比较其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GnRH拮抗剂所用天数、HCG日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获卵数、着床率(IR)、临床妊娠率(PR)等.结果:B组Gn使用天数短,但Gn总量增加,早发LH峰有降低的趋势,B组IR、PR和远期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提早至卵泡达12 mm即加用GnRH拮抗剂可改善IVF-ET助孕效果.
作者:罗克莉;郭慧;龚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及癫痫外科学的迅猛发展使通过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灶、治疗并控制癫痫成为现实.在接受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中50%以上病理诊断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s,FCD)[1],FCD 不仅是儿童癫痫手术常见的组织病理类型,亦是成人癫痫手术的第二大常见病因,其中33%~50%头皮脑电图不能定位,同时MRI亦无异常发现[2].FCD明确、合理的分类对于癫痫外科术前评估、手术计划的制定及术后疗效判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Taylor等(1971年)首次命名FCD以来,FCD的分类被不断更新,以下就FCD分类进展予以论述.
作者:高曲文;廖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对比研究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优劣性,验证摄像人流管的实际性能.方法:32例患者进行人流吸宫术时,每例均同步采用经摄像吸引管视频与阴道B超实时监护同时录像观察.比较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差异和两种监护方式判断正确的敏感度.结果: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和判断的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摄像吸引管在官腔内的监护更细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沛明;刘颖;罗艳华;谭淑娴;周龙书;钱德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CBz)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 解症(SJS/TEN)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1例CBZ-SJS/TEN患者(CBZ-SJS/TEN组)、93例CBZ耐受患者(CBz耐受组)及93例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PCR和测序法检测其HLA-B * 1502基因型;X2检验分析HLA-B * 1502及其他HLA-B位点与CBZ-SJS/TEN的相关性.结果:CBZ-SJS/TEN组的HLA-B * 1502基因阳性率为72.7%,显著高于CBZ耐受组及正常对照组.3例HLA-B * 1502阴性CBZ-SJS/TEN患者的基因型分别为HLA-B * 1511/1511、5401/5401及4001/4601.除HLA-B * 1502之外,HLA-B * 1511基因频率在CBZ-SJS/TEN患者与中国南方汉族正常人群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他位点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我国南方汉族人群中HLA-B * 1502与CBZ-SJS/TEN具有相关性,建议汉族人群在服用CBZ前应该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对HLA-B * 1502阴性个体使用CBZ治疗时,需密切监视,避免SJS/TEN的出现.
作者:秦兵;民福利;石奕武;刘晓蓉;廖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肛裂切除术、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体征不同,对98例肛裂患者行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切除术组),对86例肛裂患者行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治疗[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组].结果:肛裂切除术组治愈88例(89.8%),好转10例(10.2%),平均住院时间7 d;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组治愈82例(95.3%),好转4例(4.7%),平均住院时间10.9 d.结论:肛裂切除术与肛裂Y-V成形术(纵切横缝术)在创口愈合、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各有优劣,根据患者体征不同而恰当选用,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梁学敏;简丽丝;林爽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脓毒症组(21只)、肝素干预组(21只),以CLP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及肝素干预组大鼠血清MIF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肝素干预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MIF及12、24 h时间点TNF-α水平显著低于相应脓毒症组(均P<0.05),两组血清MIF与TNF-α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脓毒症组r=0.859,肝素干预组r=0.71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两种炎性因子的变化呈正相关.
作者:逯峰;马德晶;高原;吕长俊;王晓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C5特异性CD4+T细胞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在肺病变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四聚体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肺病变组织C5特异性四聚体阳性CD4+T细胞,同时以健康成人及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和肺炎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应用C5/HLA-DRB1*090102四聚体检测肺结核组、非结核呼吸道感染组和健康成人组的C5特异性CD4+T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0.15%、0.09%、0.03%,而C5/HLA-DRB1 * 130201则分别为0.19%、0.10%、0.04%,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C5特异性CD4+T细胞的中位数高于对照组(P<0.05).在肺结核患者的肺病变组织中可观察到C5特异性CD4+T细胞.结论:四聚体技术可用于结核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为结核特异性T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邓向斌;黄利荣;谢丹;李研;刘志辉;赖小敏;谭守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佳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泮托拉唑胶囊和奥美拉唑片口服,分析对比两组的胃镜下黏膜损伤、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及药物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及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均为良好.结论:泮托拉唑胶囊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因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选择PPI类胃黏膜保护剂时可首选泮托拉唑胶囊.
作者:王晓林;熊枝繁;曹仕琼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对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按照NCCLS EP9-A2文件要求做精密度、线性关系、回收试验、干扰试验以及与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比较等系列试验.结果:该法在0.64~8.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方程为Y=1.024 8χ-0.094 3;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均<5%;平均回收率为94.7%;5.0 g/L和10.0 g/L血红蛋白、3.5 mmol/L和8.0mmol/LTG、79.3 μmol/L胆红素干扰物对测定干扰均小于3%;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1.007χ-0.016 4,r=O.993 7,P<0.01,两法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该法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性范围较宽并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作者:胡修全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临床分离株gzch770(SM gzch770)携带的喹诺酮耐药基因Smqnr进行扩增、测序及原核表达,为研究Smqnr蛋白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提取SM gzch770基因组染色体,PCR扩增Smqnr全基因并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将Smqnr基因克隆至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BL21,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以染色体DNA为模板,成功扩增660 BP Smqnr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显示其与相关报道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一致性达98%以上;SM gzch770 Smqnr序列已登录GenBank(登录号:HQ315851);SDS-PAGE显示,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约为50 kDa,其中smqnr蛋白约为24kDao.结论:从SM gzch770中成功克隆及表达了Smqnr基因,为进一步进行Smqnr蛋白高级结构测定的结晶试验提供了必须材料.
作者:关小珊;周珍文;关锐梨;邓秋连;谢永强;钟华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维拉帕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同期住院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分别给予THP联合维拉帕米、单用THP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观察两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及副反应.结果:THP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后1年、1~3年、3~5年膀胱癌复发率及总复发率、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单用THP组(P<0.05).其余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HP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比单用THP更有效,且副作用较小,费用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汪东;卢善明;杨峰涛;洪汉业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早孕期妊娠反应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从FD的角度来认识早孕反应.方法:按照FD罗马Ⅲ标准纳入126例符合条件的早孕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分为轻、中、重度组各63、41和22例,基本症状为有早孕反应特征的恶心、呕吐、厌食、反酸和有FD特征的上腹痛、上腹烧灼、早饱、餐后饱胀.比较各组患者近3个月的症状发作程度和频率与受教育、职业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重度患者作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查.结果:中、重度患者中FD 4种基本症状发生比例高于轻度患者(P<0.05).重度患者的年龄大、妊娠次数少、妊娠和病程时间均较短,而轻、中度患者间无明显差异.3组β-HCG均在正常范围,入选患者均存在与FD发生背景相关的精神-心理-社会生物背景.结论:早孕期妊娠反应与FD的病理生理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廖常奎;胡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