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珊;周珍文;关锐梨;邓秋连;谢永强;钟华敏
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实施、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提高,目前旋转铰链式假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膝关节肿瘤保肢术的主要手段.但感染引起的手术失败仍时有发生,国外文献报道:假体周围感染率从2%~35%不等[1-3],目前感染是继局部复发导致保肢术后截肢的第二位原因[2].二期假体翻修术是治疗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较好办法[3].其中假体取出、彻底清创和抗生素骨水泥旷置对于控制感染,二期翻修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7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行感染旷置术并行二期翻修的相关体会予以探讨.
作者:阎海威;张明;周定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癫痫(epilepsy)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出现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表现.癫痫发作(seizure)是由大脑灰质神经元反复异常的阵发性超同步化放电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目前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每年发病人数以40万递增,其中2/3为儿童.癫痫的病因分为特发性、症状性和隐源性.症状性癫痫由已知的脑病变引起,包括脑的器质性、结构性病变,或生化代谢紊乱等原因.隐源性癫痫指根据当前的知识和技术不能找到结构或生化方面的原因.特发性癫痫指除可能与遗传性癫痫易感有关外,无其他可寻的病因.
作者:翟琼香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脓毒症大鼠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观察小剂量肝素对两者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4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7只)、脓毒症组(21只)、肝素干预组(21只),以CLP法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结果:脓毒症组及肝素干预组大鼠血清MIF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肝素干预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清MIF及12、24 h时间点TNF-α水平显著低于相应脓毒症组(均P<0.05),两组血清MIF与TNF-α水平变化呈正相关(脓毒症组r=0.859,肝素干预组r=0.711).结论:脓毒症大鼠血清MIF及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两种炎性因子的变化呈正相关.
作者:逯峰;马德晶;高原;吕长俊;王晓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76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者(有急性胰腺炎组)与不并发组者(无急性胰腺炎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4.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5;χ2=33.17)、不合理饮食(P<0.05;χ2:30.34)、肥胖(P<0.05;χ2=5.83)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胆道疾病(P=0.000:OR 8.164;95%CI 2.814~23.686)、不合理饮食(P=0.001;OR 5.811;95%CI 2.003~16.856)是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体质量及胆道疾病的发作,可预防或减少肾病综合征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作者:黄天伦;徐承云;徐高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0年5-11月无锡人民医院心外科心脏体外循环术后符合入组标准的84例患者.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尿Kim-1及血肌酐(Scr)水平,根据AKI诊断标准将其分为AKI组及非AKI组进行分析.结果:AKI组Scr升高峰值出现在12~48 h,而尿Kim-1水平从术后2 h起便显著升高,且术后6 h后各时间点的尿Kim-1水平都显著高于非AKI组.经尿肌酐(Ucr)校正后,相应时间点的尿Kim-1/Ucr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术后2 h尿Kim-1和尿Kim-1/Ucr的界点值分别在300 ng/L和2.0 ng/mg时,诊断AKI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术后2 h尿Kim-1、尿Kim-1/Ucr可作为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发生的早期诊断参考指标.
作者:陈彩妹;王凉;李明秋;刘斌;祁真;刘晓斌;华佳;孙铸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约70%为关节内骨折[1].对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重建足部的功能[2].我科自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30例(3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仲;潘永雄;付小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患者女,36岁,G1P0,人工流产后10年,未避孕未孕.一般情况:月经规律,量多,痛经阴性.分别于2001年及2006年在外院输卵管造影(HSG)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妇检、双方染色体、心肺腹查体均未见异常,否认有家族、遗传病病史.男方精液正常.B超:双侧卵巢基础窦卵泡数<5个.基础性激素(d2):FSH:8.99 mIU/mL,LH:1.95 mIU/mL,E2:<20 pg/mL.诊断:(1)继发不孕;(2)双侧输卵管阻塞.诊疗计划: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短方案.
作者:纪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胶囊对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老年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佳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泮托拉唑胶囊和奥美拉唑片口服,分析对比两组的胃镜下黏膜损伤、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及药物的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及阿司匹林相关性消化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均为良好.结论:泮托拉唑胶囊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因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所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患者,选择PPI类胃黏膜保护剂时可首选泮托拉唑胶囊.
作者:王晓林;熊枝繁;曹仕琼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副作用、治疗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2±1.7)、(6.3±1.8)、(4.1±1.4)、(3.2 ±1.5)、(3.1 ±1.2)和(2.6 ±1.1)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8±5.5)、(35.6±8.5)、(42.3±8.9)、(18.6 ±4.3)、(10.7 ±2.4)和(8.1 ±1.6)mg.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1 ±1.6)、(4.5 ±1.6)、(3.0 ±1.2)、(2.1±1.1)、(1.8±0.9)和(1.5±0.9)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9.1±5.8)、(17.6 ±5.4)、(12.4 ±3.8)、(5.1 ±1.6)、(6.0 ±1.3)和(4.2±0.9)mg,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药物副作用减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术能迅速减轻疼痛,降低镇痛药使用量并减少其相关副作用.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乔东;宫庆娟;薄存菊;刘晓明;陈金生;卢振和;高崇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患者女,43岁,体质量56 kg.因右侧上颌骨囊肿并瘘道形成人院.患者贫血,无6个月以内的心肌梗死、心律不齐、急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肝炎、肝硬化等其他病史.入院后行各项检查.血常规显示患者白细胞及红细胞计数均偏低.凝血功能、心电图等余各项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胸透及胸片提示右中纵隔增宽,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主动脉病变.
作者:牛娟琴;韩月东;罗樱;郝晓东;杨晓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人肺成纤维细胞(HFL-I)的TGF-β1/smad通路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青蒿琥酯和重组人TGF-β1刺激因子的干预下对HFL-I在体外培养,然后WesteRN blOting(WB)检测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的表达;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青蒿琥酯可抑制TGF-β1及Smad3蛋白的表达(P<0.05),刺激Smad7的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5);对Smad3非磷酸化蛋白无影响;对青蒿琥酯处理的HELF细胞使用重组人TGF-β1刺激因子可使TGF-β1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磷酸化的Smad3蛋白的表达升高(P<0.05).HELF细胞经过青蒿琥酯处理后细胞主要停滞于G1期,经过重组人TGF-β1刺激因子处理的细胞主要分布于S期.结论:青蒿琥酯可以通过TGF-β1/smad通路对HFL-I有抑制的作用,抑制的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
作者:黎洪秀;王昌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患者男,46岁,20岁开始长期嗜酒,每日饮用白酒200~500 mL不等,既往体健.因被家人发现神志不清,四肢颤抖2 h,于2011年12月3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患者无呼吸费力,无抽搐.入院查体:T 37.0℃,BP 180/110mmHg,P 112次/min,R 30次/min,SpO2 90%,神志不清,浅昏迷,两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两肺呼吸音粗,右肺闻及少量湿性哕音,心脏听诊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双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双下肢近端肌力Ⅱ级,远端肌力Ⅲ级,双侧膝反射减弱,病理征阴性.急诊头颅CT:多发腔梗;胸部CT:右下肺感染,两侧胸腔积液;腹部CT未见异常,心电图:V1~V4ST段轻度改变.
作者:庄载受;钟炳图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认识大脑皮层的功能,尽大可能保护皮层功能是神经外科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一点在功能神经外科.尤其是癫痫外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切除癫痫灶与保护脑功能是癫痫外科的两大主题.精准的癫痫灶定位和皮层功能区定位是癫痫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Penfield医生1954年出版的第一部关于癫痫的专著就定名为>,足见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对于癫痫外科的重要性.其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更受到格外关注,为此,Penfield在1959年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专著(Speech and brain-mechanisms>>,详细论述了包括语言在内的大脑皮层功能的定位与术中保护.
作者:遇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对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胱抑素C.按照NCCLS EP9-A2文件要求做精密度、线性关系、回收试验、干扰试验以及与颗粒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比较等系列试验.结果:该法在0.64~8.05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方程为Y=1.024 8χ-0.094 3;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均<5%;平均回收率为94.7%;5.0 g/L和10.0 g/L血红蛋白、3.5 mmol/L和8.0mmol/LTG、79.3 μmol/L胆红素干扰物对测定干扰均小于3%;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1.007χ-0.016 4,r=O.993 7,P<0.01,两法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该法干扰因素少、重复性好、线性范围较宽并与颗粒增强散射免疫比浊法有很好的相关性,操作简单,完全符合实验室常规检测的需要.
作者:胡修全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对比研究人流吸宫手术中宫腔内摄像监护与经阴道超声引导的优劣性,验证摄像人流管的实际性能.方法:32例患者进行人流吸宫术时,每例均同步采用经摄像吸引管视频与阴道B超实时监护同时录像观察.比较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差异和两种监护方式判断正确的敏感度.结果:两种监护方式显示宫腔内胚胎组织清除完毕的时间和判断的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摄像吸引管在官腔内的监护更细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沛明;刘颖;罗艳华;谭淑娴;周龙书;钱德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伴股四头肌萎缩患者肌力恢复的临床疗效,评价严格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膝关节ACL断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严格按肌力强化训练对股四头肌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按正常的康复计划进行恢复,在术后3、6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行Lv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测量.结果: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较训练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及大腿周径萎缩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四头肌肌力强化训练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肌力恢复、关节功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
作者:杨伟毅;练文兴;曹学伟;薛文武;陈耿鑫;张文信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单纯抗凝和溶栓治疗血栓复发率和血栓后遗症发生率高,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对17例该病患者采用导管取栓与介入综合治疗措施,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轲;王雅;马从乾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变化特征、相关性及贲门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4、CD8和γδT的表达与贲门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40例贲门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并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分析其浸润淋巴细胞CD4、CD8、γδT的表达状况和肿瘤细胞P53的表达状况.结果:40例贲门癌组织,P53染色阳性率是75.0%,30例P53阳性贲门癌组织中,P53阳性肿瘤细胞数为99±22.CD8和γδT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明显高于P53阴性组(P<0.05);而CD4阳性淋巴细胞数在P53阳性组低于P53阴性组(P>0.05);P53阳性肿瘤细胞与CD8阳性淋巴细胞呈正相关(P<0.05).CD4、CD8、γδT阳性淋巴细胞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分化、不同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贲门癌浸润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无显署性(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中P53蛋白可能作为肿瘤抗原引起以CD8+T淋巴细胞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为P53作为贲门癌患者免疫治疗的一个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贲门癌组织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类型与贯门癌临床特征(中低分化、肿瘤中晚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作者:江亚南;范宗民;王苒;任景丽;王立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联合化疗对胃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胃癌细胞株hBGC-823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SAHA组、奥沙利铂组、氯尿嘧啶组、SAHA+奥沙利铂组、SAHA+氯尿嘧啶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因素,测定胆固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胆红素、尿素氮、肌酐和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裸鼠体重、瘤重等数据,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移植瘤的体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各治疗组均显示出肿瘤体积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在治疗组间两两相比,奥沙利铂加SAHA组显示出大限度的肿瘤体积的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P<0.05),在含有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或者氟尿嘧啶的治疗组中,均出现裸鼠体重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在单一的奥沙利铂(或者氟尿嘧啶)组与奥沙利铂(或者氟尿嘧啶)联合SAHA的比较中,这四项指标均未显示出差异(P>0.05).结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SAHA与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或者氟尿嘧啶)联合治疗胃癌能协同增效而未增加副作用.
作者:何冬雷;许荣华;刘玉;夏立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病变组织及血清中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I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UF组)、纳洛酮拮抗组(NLX组).以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IRI模型,于再灌注末刮取大鼠肠黏膜组织测SOD和MDA,留取腔静脉血检测血清中SOD和MDA,剪取相同部位4 cm肠段检测组织含水率.结果:IRI组组织和血清MDA和组织含水率较sham组显著升高,分别增加189.8%、285%和13.5%(均P<0.01);组织和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73.5±4.3 VS 29.4±4.1,107± VS 51 ±5,均P<0.01).舒芬太尼预处理可使IRI后MDA、组织含水率升高和SOD下降明显减缓,组织和血清中MDA较IRI组分别降低40.9%与53.2%,SOD升高99.6%与68.6%(均P<0.01).但与Sham组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均P<0.01).纳洛酮不能完全拮抗舒芬太尼预处理对IRI的保护效应,两组各参数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均P<0.01).组织和血清MDA和SOD 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和0.807.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抑制大鼠IRI后脂质过氧化、保护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IRI引起的氧自由基介导性损害.纳洛酮拮抗舒芬太尼预处理并不能完全地逆转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受损肠道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朝板;屠伟峰;郄文斌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