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感染行翻修手术的体会

阎海威;张明;周定球

关键词:膝关节, 肿瘤型, 假体置换, 术后感染, 置换术后, 深部感染, 二期翻修, 保肢术, 影像学技术, 新辅助化疗, 制作工艺, 术后效果, 手术失败, 人工材料, 控制感染, 国外文献, 关节假体, 彻底清创, 旷置术, 抗生素
摘要:随着新辅助化疗的实施、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工材料和制作工艺的提高,目前旋转铰链式假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膝关节肿瘤保肢术的主要手段.但感染引起的手术失败仍时有发生,国外文献报道:假体周围感染率从2%~35%不等[1-3],目前感染是继局部复发导致保肢术后截肢的第二位原因[2].二期假体翻修术是治疗肿瘤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的较好办法[3].其中假体取出、彻底清创和抗生素骨水泥旷置对于控制感染,二期翻修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就我院2005-2011年收治的7例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术后深部感染患者行感染旷置术并行二期翻修的相关体会予以探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休克蛋白70血清表达水平与广西巴马地区人群长寿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广西巴马地区人群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血清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长寿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巴马地区人群为长寿组(126例),非巴马地区人群为对照组(160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一般状况,排除干扰因素,ELISA检测两组人群血清中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巴马地区人群血清中HSP7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施礼威;覃健;何敏;梁桂云;黄倩倩;黄永全;农清清;张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治疗

    海绵状血管畸形(cavernous malformations,CMs)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病变,患病率为0.4%~0.9%[1-2],占颅内血管畸形的5%~16%,脑干CMs占颅内所有CMs的9%~35%[3].其中,桥脑是常见的发病部位[4].脑干CMs的自然史还不清楚,但文献报道其出血率和再出血率明显高于脑内其他部位的CMs[5].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可避免病灶增大或瘤内反复出血产生占位效应,甚至患者死亡.

    作者:杨枫;胡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吡柔比星联合维拉帕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维拉帕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尿路上皮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同期住院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8例,分别给予THP联合维拉帕米、单用THP膀胱腔内灌注治疗,观察两组膀胱癌的复发率及副反应.结果:THP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后1年、1~3年、3~5年膀胱癌复发率及总复发率、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均低于单用THP组(P<0.05).其余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HP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比单用THP更有效,且副作用较小,费用合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汪东;卢善明;杨峰涛;洪汉业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致耐受树突状细胞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研究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的致耐受树突状细胞(To1DC)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疗效.方法:用地塞米松及lα-25-(OH)2D3诱导TolDC,光镜观察形态特点,流式检测细胞膜CD80、CD86水平.将To1DC腹腔注射给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观察症状并检测小鼠的血小板水平及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结果:地塞米松及lα-25-(OH)2D3诱导的树突状细胞毛刺少、突起短,CD80、CD86水平低,符合To1DC的特点.To1DC治疗组小鼠血小板水平较模型组高(P<0.05),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地塞米松及1α-25-(OH)2D3诱导的To1DC能避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鼠的血小板下降,血小板相关自身抗体减少,为其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黄睿;宋朝阳;王娅;武玉慧;张梅霞;郭坤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科学化管理体系的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所有由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产的总称.按其表现形态来划分,由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构成.行政事业资产是整个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职能、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物质基础,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建立和谐社会的物质要求,所以,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科学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其相应的管理政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者:姜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导致SJS/TEN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卡马西平(CBz)所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 解症(SJS/TEN)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1例CBZ-SJS/TEN患者(CBZ-SJS/TEN组)、93例CBZ耐受患者(CBz耐受组)及93例未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PCR和测序法检测其HLA-B * 1502基因型;X2检验分析HLA-B * 1502及其他HLA-B位点与CBZ-SJS/TEN的相关性.结果:CBZ-SJS/TEN组的HLA-B * 1502基因阳性率为72.7%,显著高于CBZ耐受组及正常对照组.3例HLA-B * 1502阴性CBZ-SJS/TEN患者的基因型分别为HLA-B * 1511/1511、5401/5401及4001/4601.除HLA-B * 1502之外,HLA-B * 1511基因频率在CBZ-SJS/TEN患者与中国南方汉族正常人群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他位点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在我国南方汉族人群中HLA-B * 1502与CBZ-SJS/TEN具有相关性,建议汉族人群在服用CBZ前应该进行基因型检测.同时,对HLA-B * 1502阴性个体使用CBZ治疗时,需密切监视,避免SJS/TEN的出现.

    作者:秦兵;民福利;石奕武;刘晓蓉;廖卫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大脑皮层功能绘图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认识大脑皮层的功能,尽大可能保护皮层功能是神经外科追求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一点在功能神经外科.尤其是癫痫外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切除癫痫灶与保护脑功能是癫痫外科的两大主题.精准的癫痫灶定位和皮层功能区定位是癫痫外科手术成功的前提.Penfield医生1954年出版的第一部关于癫痫的专著就定名为>,足见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对于癫痫外科的重要性.其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更受到格外关注,为此,Penfield在1959年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专著(Speech and brain-mechanisms>>,详细论述了包括语言在内的大脑皮层功能的定位与术中保护.

    作者:遇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前列腺经尿道2微米激光和电切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通过比较前列腺经尿道2微米激光和电切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探讨前列腺2微米激光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经尿道前列腺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2微米激光组(A组)和电切手术组(B组),每组25例.常规监测BP、HR、SpO2和ECG,手术前和手术开始后60、90 min及术后30、60 min监测血Na+、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中心静脉压(CVP);并记录出血量、手术时间、冲洗液总量、术中不良反应.结果:A组与B组术比较,手术时间较长,膀胱冲洗液用量大,但出血量少(P<0.05):B组血Na+、Hb、HCT下降、CVP升高,且寒战、躁动等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与前列腺电切手术相比较,2微米激光手术中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作者:李洪;罗远国;曾军;张旭;王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VAS≥4.0),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使用加巴喷丁、阿米替林、奥施康定等药物治疗;B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进行治疗.观察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奥施康定使用量、药物副作用、治疗并发症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射频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2±1.7)、(6.3±1.8)、(4.1±1.4)、(3.2 ±1.5)、(3.1 ±1.2)和(2.6 ±1.1)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8.8±5.5)、(35.6±8.5)、(42.3±8.9)、(18.6 ±4.3)、(10.7 ±2.4)和(8.1 ±1.6)mg.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7、30、90、180 d VAS分别为:(8.1 ±1.6)、(4.5 ±1.6)、(3.0 ±1.2)、(2.1±1.1)、(1.8±0.9)和(1.5±0.9)分.奥施康定使用量分别为:(29.1±5.8)、(17.6 ±5.4)、(12.4 ±3.8)、(5.1 ±1.6)、(6.0 ±1.3)和(4.2±0.9)mg,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组药物副作用减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背根节脉冲射频术能迅速减轻疼痛,降低镇痛药使用量并减少其相关副作用.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乔东;宫庆娟;薄存菊;刘晓明;陈金生;卢振和;高崇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经桡动脉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优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的优势.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我科住院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非选择组52例行桡动脉穿刺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选择组48例行桡动脉穿刺选择性造影,观察两组手术在接受X线照射时间、操作时间、对比剂用量及并发症、确诊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选择组总计17例患者未完成选择性肾动脉造影.两组在x线照射时间[(1.02±0.26)min VS (2.62±0.37)minn]、手术操作时间[(3.16±0.46)min VS.(12.80±3.61)min]、对比剂用量[(20.12±5.35)mL VS.(38.16±8.78)mL]、确诊率(100% VS.64.58%)比较上,非选择组均明显优于选择组,并发症(3.85%VS.4.1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路径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在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手术并发症、确诊率方面存在优势.

    作者:梁文学;王飞;杨鸿英;王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建立活人体官颈癌患者女性盆腔三维可视化数字模型,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宫颈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女性盆腔CT薄层扫描数据,在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然后将重建模型导入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平台进行平滑、上色、透明化、旋转等操作,获得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成功重建出宫颈癌患者女性盆腔的三维图像,包括盆腔主要脏器、血管、宫颈癌肿块、肿瘤供血血管等,并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子宫与毗邻主要脏器空间立体位置关系.结论:通过腹部医学三维可视化系统重建的官颈癌女性盆腔数字化模型,能够辅助判断宫颈癌患者分期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进一步的仿真手术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朱洪磊;何援利;王雪峰;彭冬先;王显龙;李克晓;李湘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芳香族抗癫痫药物导致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与HLA基因的关系进展

    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和苯巴比妥(PB)是常见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aromatic antiepileptic drugs,AEDs).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能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与神经痛,而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DRs)是其常见的不艮反应之一[1].cADRs包括轻度的斑丘疹(maculopapular exanthema,MPE)、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以及严重危及生命的皮肤反应(severe cutaneous reaction)如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1].在服用AEDs的人群中芳香族AEDs所致MPE的总体发生率为2.8%,其中PHT、LTG、CBZ导致较高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5.9%、4.8%、3.7%[2].相比之下,这些药物导致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包括HSS、SJS、TEN)的发生率较低.

    作者:石奕武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8例经冠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应用心肌核素断层显像技术识别心肌缺血和心肌瘢痕,并以核素显像作对照,观察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渡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78例患者中有65例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合并病理性Q波与无灌注的心肌瘢痕有关,2例碎裂QRS波跨越冠脉心肌供血区域分布,有11例显示心肌大范围灌注不良,提示心肌缺血;碎裂QRS波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81.8%)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37.5%)(P<0.001),特异性(85.7%)低于病理性Q波(96.2%)(P<0.05),结合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94.4%)(P<0.001),碎裂QRS波的诊断效率(0.83)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0.67)(P<0.001).结论:碎裂QRS波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率明显高于病理性Q波,碎裂QRS波结合病理性Q波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赖玉琼;郑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单侧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头皮脑电图发作间期棘波频率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目的:评估单侧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头皮脑电图发作间期棘波(interictal spike,IEDs)频率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单侧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痫患者头皮脑电图,随机抽取手术前1 h清醒期脑电图分析其IEDs频率和分布,并据此将患者分为2类:(1)IEDs高频组和IEDs低频组:(2)IEDs单侧颞叶组和IEDs双侧颞叶组.患者经1年以上随访统计预后.用Fisher确切检验法、广义线性模型分析IEDs频率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IEDs低频组17例,其中16例(94.1%)术后发作消失;lEDs高频组16例,其中10例(62.5%)术后发作消失,两组间疗效差异存在显著性(P=0.039).患者先兆和全面性发作的存在、病程与患者IEDs频率正相关.结论:单侧海马硬化颞叶癫痫患者清醒期IEDs频率高预示手术疗效不良.

    作者:舒伟;遇涛;张国君;杜薇;李莉萍;李勇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肌钙蛋白及脑钠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肌钙蛋白Ⅰ(cTnI)、脑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关系及对其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发病时间<12 h)入院诊断为AMI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GDF-15及BNP浓度,采用免疫荧光定量技术测定cTnI浓度.记录患者住院和平均随访12个月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或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AMI组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发生心血管事件组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表明GDF-15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OR=0.79,95%CI:0.67~0.84,P<0.05).结论:GDF-15与BNP和cTnI浓度呈正相关,GDF-15水平是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刘进军;吴士礼;王本芳;张宁汝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误诊为富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1例

    患者女,25岁,已婚.2008年11月因右下腹胀痛,B超发现子宫肌瘤入院,行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病检示富细胞性子宫平滑肌瘤,抗炎治疗1周后出院.2009年12月患者因月经淋漓不净,发现子宫肌瘤半个月再次入院,曾在外院B超示附件囊肿,我院复查B超示子宫肌瘤,宫内实质性占位,宫颈及子宫肌层多发、实性占位.妇检:宫颈肥大.光滑,宫体前位,孕3+个月大小,质硬,双侧附件无异常.术中探查:子宫孕3+个月大小,质硬,后壁可见4 cm×3 cm×3 cm大小突起,前壁与膀胱、腹膜相连,后壁与肠管、双附件粘连,直肠前壁5 cm×4 cm×3 cm大小形态不规则新生物,盆腔少许渗液,分离粘连.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作者:尚士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提早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可改善低反应患者的助孕效果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周期中低反应患者提早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对助孕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卵泡达14 mm(198个周期,A组)和12 mm(269个周期,B组)开始用GnRH拮抗剂的两组患者,比较其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和剂量、GnRH拮抗剂所用天数、HCG日血清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孕酮水平、获卵数、着床率(IR)、临床妊娠率(PR)等.结果:B组Gn使用天数短,但Gn总量增加,早发LH峰有降低的趋势,B组IR、PR和远期妊娠率均显著高于A组.结论:提早至卵泡达12 mm即加用GnRH拮抗剂可改善IVF-ET助孕效果.

    作者:罗克莉;郭慧;龚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关注癫痫与遗传相关性疾病

    癫痫(epilepsy)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出现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的表现.癫痫发作(seizure)是由大脑灰质神经元反复异常的阵发性超同步化放电引起的各种临床症状,目前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每年发病人数以40万递增,其中2/3为儿童.癫痫的病因分为特发性、症状性和隐源性.症状性癫痫由已知的脑病变引起,包括脑的器质性、结构性病变,或生化代谢紊乱等原因.隐源性癫痫指根据当前的知识和技术不能找到结构或生化方面的原因.特发性癫痫指除可能与遗传性癫痫易感有关外,无其他可寻的病因.

    作者:翟琼香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应用四聚体技术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病变组织C5特异性CD4+T细胞

    目的:探讨C5特异性CD4+T细胞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在肺病变组织中的分布.方法:应用四聚体检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及肺病变组织C5特异性四聚体阳性CD4+T细胞,同时以健康成人及非结核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和肺炎病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应用C5/HLA-DRB1*090102四聚体检测肺结核组、非结核呼吸道感染组和健康成人组的C5特异性CD4+T细胞的中位数分别为0.15%、0.09%、0.03%,而C5/HLA-DRB1 * 130201则分别为0.19%、0.10%、0.04%,肺结核患者组外周血C5特异性CD4+T细胞的中位数高于对照组(P<0.05).在肺结核患者的肺病变组织中可观察到C5特异性CD4+T细胞.结论:四聚体技术可用于结核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为结核特异性T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邓向斌;黄利荣;谢丹;李研;刘志辉;赖小敏;谭守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2株的基因分型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广东省中医院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11对喹诺酮耐药基因,利用PCR技术对52株喹诺酮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析,并利用Cross Checker 和ntsys软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PCR扩增结果:52株均有parC基因和parE基因、48株有gyrA基因、40株有gyrB基因、10株有Aac(6')-Ib基因、1株有qnrA基因,其余未检出;多基因聚类分析显示,主要还是以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基因突变为主.结论:52株鲍曼不动杆菌耐抗菌药物种类广泛,耐药水平高;ICU或许已成为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传播的一个重要枢纽.

    作者:马艳;张伟铮;杜任生;余欢度;鄂顺梅;屈平华;陈茶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