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龙;孙兆林;刘军;胡建新;王振兴
目的:评价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TU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共1100例BPH患者接受TUERP.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尿动力学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IPSS及QOL评分.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随访,此后每年随访.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7岁,术前前列腺平均重量67.7 g,平均剜除时间15.5 min,平均切碎时间46min,切除组织平均重量42.8 g,平均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 d及5.3d.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近期及远期Qmax,PVR,PSA,IPSS及QOL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它安全性高,疗效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许凯;刘春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在临床上,椎体骨折不愈合的情况非常少见,这是因为椎体内属松质骨,不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而且骨折内固定术后通常是用X线片复查,只能看到椎体大体轮廓,至于椎体内是否完全愈合,则需要行CT扫描才能发现.近期我们用椎体成形的原理处理了一例L12椎体骨折内固定术后两年、CT复查显示椎体内愈合不全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光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研究三阴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法对三阴性乳腺癌、非三阴性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VEGF-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C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阳性表达率30%(9/30);VEGF-C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更高表达,阳性表达率80%(20/25);VEGF-C在癌旁组织中不表达(0/10),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分期无关(P>0.05).非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状态有关(P<0.05).结论:VEGF-C的表达可能在促进非三阴性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起作用.
作者:洪勇;范平;邱超学;张琴琴;王丽;唐澄海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评估敏感型心肌钙蛋白Ⅰ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疑似心梗患者症状发生后3h内就诊的67例AMI患者和58例非AMI患者同一份血清标本中敏感型心肌肌钙蛋白Ⅰ (hs-cTnI)、标准型心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AMI患者检测的敏度和特异性:cTnI为68.7%和53.4%; hs-cTnI为71.6%和63.8%.hs-cTnI检测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诊断灵敏度为67.2%均高于标准cTnI检测(0.639,59.7%).结论:hs-cTnI检测早期诊断AMI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优于标准型cTnI检测.
作者:黄小媛;汤勇才;廖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和液氮冷冻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0)和对照组(n=60),全部给予曲安奈德混悬液皮损内注射和液氮冷冻治疗,治疗组加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总疗程为8周,每2周观察和记录皮损内头发生长情况和不良反应,共观察12周.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70.00%)和有效率(90.00%)均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一直优于对照组,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曲安奈德皮损内注射和液氮冷冻治疗斑秃,疗效显著且疗程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国雄;余嘉明;王俊秀;胡宝婵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后恢复期治疗对鼻腔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于广东省中医院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80例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受试者术后口服小剂量克拉霉素3个月;抗过敏药1个月;雷诺考特喷鼻剂每日2次,持续4个月,配合辨证中药调理.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规范鼻腔冲洗及雷诺考特喷鼻.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水肿及结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鼻腔冲洗及雷诺考特喷鼻,有助于早期黏膜向良性转归,提早进入黏膜上皮化,促进鼻腔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涂路;阮玉珊;梁艳;冯娟;夏纪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重症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观察24 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对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心电监测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后,再次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确认管端位置.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被动等待法24h后成功率为58.3%(35/60),对25例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为72.0%(18/25),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的总体成功率为88.3%(53/60).未发生严重置管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安全、有效.
作者:郭日康;胡溅梅;陈丽芳;陈纯波;曾文新;叶珩;孙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了解miRNA-21(miR-21)和其靶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运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iR-21及PDCD4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miR-21与PDCD4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s=0.727(P<0.01);在远处转移组中miR-21的表达高于非远处转移组(P< 0.001),PDCD4的表达则低于非远处转移组(P<0.001);两者表达均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而与激素受体以及绝经状况不相关(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iR-21高表达与PDCD4低表达相关,其或许均能提示该病较高的恶性程度.
作者:郑文博;唐炜;潘凌霄;高进;叶熹罡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是由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彭淑牖教授发明的.该手术解剖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普外、肝胆科等各类手术中.本科室在耳鼻喉科各类手术中尝试使用PMOD,体会到在鼻内镜手术中,PMOD有其独特的优势,使手术视野清晰,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作者:袁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3DTZE/9DTZ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抗结核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胸腺肽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后第6月末及第12个月末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6个月末,痰茵转阴率治疗组为78%,对照组为6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末,痰菌转阴率治疗组为89%,对照组为74%,病灶吸收显效率治疗组为92%,对照组为79%,空洞闭合率治疗组72.1%,对照组为53.0%,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胸腺肽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有较好的增强作用,能明显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尊杰;符慧;黄钥藩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时采用较低剂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明确合适的抗凝治疗强度.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10年12月共有20例患者植入罗叶泵行左心辅助或双心室辅助,所有患者在辅助期间均用肝素抗凝.根据抗凝治疗强度的不同分为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高抗凝组14例患者,激活凝固时间(ACT)控制在180 ~ 200 s,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49±11)岁(36~66岁),行左心辅助13例,双心室辅助1例.低抗凝组6例患者,ACT控制在145 ~ 170 s,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53±16)岁(32 ~ 75岁),行左心辅助5例,双心室辅助1例.两组患者肝素的开始剂量均为10 U/(kg·h),根据ACT值是否在控制范围调整肝素用量.结果: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术后2d平均每天的胸液量分别为(856±163)mL和(715±147)mL(P< 0.05).再次开胸止血分别为3例(21.4%)和1例(16.7%).在高抗凝组发生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而低抗凝组未出现脑出血和消化道出血病例.在高抗凝组和低抗凝组成功撤离心室辅助装置的患者分别为5例(35.7%)和5例(83.3%)(P<0.05),存活出院分别为4例(28.5%)和4例(66.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血栓栓塞并发症.结论:在使用罗叶泵行心室辅助的患者,可减少肝素用量,ACT控制在145 ~ 170 s之间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焕雷;肖学钧;范瑞新;成安衡;吴岳恒;熊卫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扁桃体淋巴瘤是仅次于扁桃体癌的恶性肿瘤,属结外型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多见.中老年发病为主,临床表现多为进行性咽痛、吞咽痛、咽部异物感、无痛性颈部包块等.临床上往往因认识不足而被诊为 炎症或扁桃体癌等而延误治疗[1].影像学检查尚缺乏有效的评价,主要依据肿块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终诊断.本研究旨在对其CT征象的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及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包如意;李梦颖;李智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评价院际转运在危重患儿救治中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共转运接收危急、重症患儿529例,其中男352例,女177例.年龄2d~15岁,体重2.5 ~ 80 kg,转运花费时间20~ 990 min,转运医院共104家,病种类型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32.7%,呼吸系统疾病占25%,神经系统疾病占16.3%,传染病占11%,血液系统疾病占3.6%,消化系统疾病占2.5%,多器官功能损害占3.2%,中毒占0.7%,溺水占0.6%,脓毒败血症占0.8%,其他占3.8%.成立专业的转运团队,转运前详尽的评估、转运中重点是维持稳定,有预见性的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结果:本组病例转运中无死亡,住院死亡13例,死亡率2.5%.结论:一套完整的转运系统能保证院际转运的安全,使危重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作者:昌艳军;林晓源;申叶林;邹伟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尿道冲洗表麻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手术成年患者100例,全麻诱导后留置尿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后试验组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行尿道冲洗表麻,对照组以等量灭菌注射用水行尿道冲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及术后躁动、疼痛、身体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在麻醉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情况及术后躁动、疼痛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尿道冲洗表麻可有效减少全麻诱导后留置尿管引起的术后躁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作者:董一女;丁红;林海洁;叶靖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声带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常规手术方式是在支撑喉内镜或支撑喉显微镜下,以镰状刀先切开声带黏膜,再钳除息肉并修整创面,亦可采用激光等治疗[1],但后者有热传导反应使创面愈合慢及价格昂贵等缺点,而常规手术方式对多发性、基底广的巨大声带息肉较难确定准确的手术范围完整切除息肉组织及术中出血对手术造成了明显干扰.而支撑喉窥镜下利用电动切削器行喉吸引旋切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是一种安全、精确、有效、快速的喉功能微创手术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采用支撑喉显微镜下利用喉电动切削器切除广基型及多发性巨大声带息肉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晓娟;李海同;钱林荣;骆云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癫痫手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切除致痫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经严格术前评估后,开颅手术治疗.术中在EcoG引导下精确定位致痫灶,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的致痫灶.结果:术后随访后随访12~ 449个月.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Ⅰ级22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有效率94.4%,显效率83.3%.结论:术中应用EcoG监测能大大提高致痫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癫痫手术.EcoG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致痫灶中的诊断价值不尽相同,皮质发育不良的术中EcoG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周铨;王国福;侯小兵;钟旭光;高明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芬太尼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人工合成阿片类药物,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常用于全麻诱导和维持.但在临床工作中,静脉注射芬太尼后常会诱发呛咳反应[1].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常在给药后短时间内发作,导致患者颅内压、眼内压及腹内压升高,这对眼科和神经外科等手术多有不利影响.但目前其诱发呛咳的机制并不明确,而其预防方法众多.本文将对由静脉注射芬太尼引起呛咳反应的有效预防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迟岩;徐咏梅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EGFR、KRAS、BRAF基因突变状况,为胰腺癌EGFR靶向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石蜡组织切片中基因组DNA,PCR扩增EGFR 18、19、21外显子片段,KRAS2、3外显子片段,BRAF15外显子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其突变状况.结果:32例胰腺癌患者中有24例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10例良性病变组织均未发现突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57,P=1.35× 10-4),其中22例12密码子突变(G12D14例,G12V8例);2例61密码子突变(Q61L).所有检测样本中未见BRAF突变.共3例EGFR突变,其中包括1例19外显子突变(de1746-750),2例21外显子突变(L858R),10例良性病变组织未见突变.结论:在胰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可能为EGFR通路失调的主要原因,其次是EGFR突变,BRAF突变未见.
作者:秦玉璇;李东风;李良芳;谢至;梅平;刘艳辉;李子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评价单孔法胸腔镜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我院应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8例,术中于第3、4肋骨表面以电凝钩烧灼切断交感神经,术后随访,并将单孔法与二孔法两种术式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68例均于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5例因术中发现合并肺大疱加做肺大疱切除术(三孔);单孔法41例,二孔法22例.术后随访1~ 26个月,平均12.3个月.全体患者手部多汗均消失,有效率100%.单孔法和二孔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有效率等方面均无差异.结论:单孔法胸腔镜上胸段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可以获得与二孔法同样满意的疗效,同时进一步减轻了手术创伤,值得推广.
作者:贲晓松;陈刚;王立;肖朴;唐继鸣;谢亮;周海榆;周子浩;叶雄;张冬坤 刊期: 2012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DHS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11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62例,平均年龄76岁,95%合并内科疾病.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DHS固定组(n=65例),人工关节置换组(n=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并于术后末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及术后有无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随访,平均18个月.DHS固定组,骨折均愈合,其中3例出现髋内翻畸形,无不愈合及死亡病例.人工关节组,2例出现术后早期脱位、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日常生活能自理,无严重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满意.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DHS组90%,人工关节组92.3%.两组患者在术后未次随访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关节功能、内科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方面人工关节组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作为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之一,但不能代替内固定治疗.对于远期疗效仍需进行观察评价.
作者:苏厂尧;谢文伟;姚汉刚;余占洪;李再学 刊期: 2012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