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微生物分布与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陈志成;吴龙章

关键词:糖尿病, 泌尿系, 微生物, 药物, 敏感性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分布常态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第一线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76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并伴有泌尿系感染的送检尿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7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微生物84株,以革兰氏阴性茵属为主,占76.19%(64/84),而革兰氏阳性菌属只占23.81%(20/84);分离出的64株革兰氏阴性茵属中,肠道科细菌的构成比为73.44%(47/64);在革兰氏阳性茵属中,葡萄球菌属的构成比为85.00%(17/20),肠球菌属则有3株被检出(占15%).药敏试验除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基本上敏感外,其他细菌对各种药物呈现不同的抗药性.结论:对患有糖尿病并伴有泌尿系感染症状的患者,有必要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避免不合理用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并殖吸虫感染性胸腔积液12例

    目的:探讨儿童并殖吸虫(肺吸虫)感染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12例并殖吸虫感染性胸腔积液患儿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25~10.6岁,平均年龄(5.95±2.24)岁.结果:12例通过吡喹酮、胸腔穿刺抽液及留置胸腔闭式引流、剖胸探查等综合治疗.合并心包积液2例,1例予以心包穿刺抽液,另1例予以心包开窗引流术,合并前胸及胸背部包块各1例,分别予以手术切除.12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3个月,均痊愈.结论:并殖吸虫感染性胸腔积液与化脓性胸腔积液及结核性胸腔积液难以鉴别,诊断的明确有赖于详细的病史收集及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药物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阳广贤;易立文;曾德斌;王敬华;刘平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电动切割器在巨大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

    声带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常规手术方式是在支撑喉内镜或支撑喉显微镜下,以镰状刀先切开声带黏膜,再钳除息肉并修整创面,亦可采用激光等治疗[1],但后者有热传导反应使创面愈合慢及价格昂贵等缺点,而常规手术方式对多发性、基底广的巨大声带息肉较难确定准确的手术范围完整切除息肉组织及术中出血对手术造成了明显干扰.而支撑喉窥镜下利用电动切削器行喉吸引旋切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是一种安全、精确、有效、快速的喉功能微创手术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采用支撑喉显微镜下利用喉电动切削器切除广基型及多发性巨大声带息肉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晓娟;李海同;钱林荣;骆云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敏感型心肌钙蛋白Ⅰ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估敏感型心肌钙蛋白Ⅰ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发光免疫法分别测定疑似心梗患者症状发生后3h内就诊的67例AMI患者和58例非AMI患者同一份血清标本中敏感型心肌肌钙蛋白Ⅰ (hs-cTnI)、标准型心肌钙蛋白Ⅰ(cTnI).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AMI患者检测的敏度和特异性:cTnI为68.7%和53.4%; hs-cTnI为71.6%和63.8%.hs-cTnI检测的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诊断灵敏度为67.2%均高于标准cTnI检测(0.639,59.7%).结论:hs-cTnI检测早期诊断AMI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优于标准型cTnI检测.

    作者:黄小媛;汤勇才;廖军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滥用抗菌药物,是预防超级病菌流行重要的手段.现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8月份我院3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作者:朱伟雄;刘晓娴;严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危急、重症患儿院际转运529例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院际转运在危重患儿救治中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共转运接收危急、重症患儿529例,其中男352例,女177例.年龄2d~15岁,体重2.5 ~ 80 kg,转运花费时间20~ 990 min,转运医院共104家,病种类型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32.7%,呼吸系统疾病占25%,神经系统疾病占16.3%,传染病占11%,血液系统疾病占3.6%,消化系统疾病占2.5%,多器官功能损害占3.2%,中毒占0.7%,溺水占0.6%,脓毒败血症占0.8%,其他占3.8%.成立专业的转运团队,转运前详尽的评估、转运中重点是维持稳定,有预见性的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结果:本组病例转运中无死亡,住院死亡13例,死亡率2.5%.结论:一套完整的转运系统能保证院际转运的安全,使危重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作者:昌艳军;林晓源;申叶林;邹伟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瓣膜行绵羊二尖瓣置换的血流动力学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超微孔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无支架二尖瓣(UPMV)在体动物实验的血流动力学结果.方法:选择健康绵羊8只,在体外循环下经左心耳切口显露二尖瓣,切除瓣叶、腱索及部分乳头肌,保留乳头肌根部.将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瓣膜置入二尖瓣位置,人工腱索固定在乳头肌上.术中测定心率、血压及心排血量(GO)等循环指标,用导管直接测定左房压(PLA)、左室压(PLV),计算出平均跨瓣压差,用心脏彩超测定瓣膜的平均跨瓣压差,对两种方法测定的平均跨瓣压差进行比较.实验羊术后3周,用不同剂量的多巴酚丁胺模拟不同的运动状况下,分别测量以上指标.结果:计算出的平均跨瓣压差为(3.25±0.77)mmHg,心脏彩超测得平均跨瓣压差为(3.43±0.54)mmHg,两种方法测的平均跨瓣压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多巴酚丁胺模拟运动状态下,心排血量(CO)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平均跨瓣压差、有效开口面积随心排血量的变化,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返流百分比随心排血量(CO)增加而减少,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平均跨瓣压差显著小于国家人工瓣膜标准(< 10 mmHg),有效开口面积显著大于国家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标准(> 1.5 cm2),返流百分比显著低于国家质量检测标准(<10%).结论:自行研制的带腱索的人工柔性无支架二尖瓣血流动力学指标满意,与体外脉动流测试结果一致,UPMV在体血流动力学特性符合国家质量人工瓣膜检测标准.

    作者:袁义;蔡开灿;王振康;赵意;张振;吴华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吊带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G)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吊带(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的临床价值.方法:超声心动图诊断PAS 25例,可疑2例,经手术证实25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表现.结果:27例研究对象中,超声心动图诊断与术中探查吻合率为93%.25例手术证实的PAS患者中,9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合并主动脉缩窄,1例合并左上腔静脉,1例合并法洛四联症并右位主动脉弓,1例合并重度肺动脉瓣狭窄.所有术后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其疗效.结论:肺动脉吊带是极为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技术可以为肺动脉吊带畸形的早期诊断及手术疗效的评价提供一种及时、无创、准确的方法.

    作者:虢艳;刘特长;于明华;李健茹;曹睿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胰腺癌中EGFR、KRAS、BRAF基因突变状况分析及意义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EGFR、KRAS、BRAF基因突变状况,为胰腺癌EGFR靶向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石蜡组织切片中基因组DNA,PCR扩增EGFR 18、19、21外显子片段,KRAS2、3外显子片段,BRAF15外显子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其突变状况.结果:32例胰腺癌患者中有24例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10例良性病变组织均未发现突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57,P=1.35× 10-4),其中22例12密码子突变(G12D14例,G12V8例);2例61密码子突变(Q61L).所有检测样本中未见BRAF突变.共3例EGFR突变,其中包括1例19外显子突变(de1746-750),2例21外显子突变(L858R),10例良性病变组织未见突变.结论:在胰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可能为EGFR通路失调的主要原因,其次是EGFR突变,BRAF突变未见.

    作者:秦玉璇;李东风;李良芳;谢至;梅平;刘艳辉;李子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PiCCO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将88例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PiCCO技术指导下EGDT,对照组按规常进行EGDT.记录两组患者6、24 h各项参数,6、24 h达标率及30 d病死率等参数.结果:治疗组6、24 h复苏液体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复苏24 h的MAP、CVP、ScvO2、每小时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心排指数(CI)、6、24 h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乳酸浓度(Lac)、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30 d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下液体复苏在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的老年患者EGDT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宙;覃铁和;王首红;郭伟新;李汉彪;李洁;黄道政;梁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原发性小血管炎肺脏受累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血管炎(PSV)肺脏受累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PSV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肺脏受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肺脏受累80.8%,有症状者57.7%,咳嗽咳痰84.6%、咯血/痰中带血34.6%、气促53.8%、呼吸困难30.8%;有体征者42.3%,肺部爆裂音19.2%.影像学表现肺纹理多粗乱,肺部阴影,肺间质纤维化.实验室检查血气异常11例(11/13),肺动脉高压4例(4/10),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5/8),支气管镜镜检异常2例(2/3).激素、环磷酰胺联合治疗为主,诱导缓解率80.8%,死亡率26.9%.结论:PSV肺部受累临床表现各异,无明显特异性,以肺浸润、间质纤维化表现突出.早期诊断,及时正确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炎强;王晓东;李香玲;林松娟;王丽;张文先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2009年经临床检查确诊为PTE的患者123例,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下肢静脉造影(CTPA+CTV)、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法对APTE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性.结果:123例患者行CTPA+ CTV,敏感度98.3%,特异度95.4%,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98.2%.肺动脉造影与多排螺旋CT(MSCT)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核素扫描38例,敏感度36.7%,特异度94.1%,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75.0%;心脏彩超检查57例,敏感度73.9%,特异度82.3%,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33.9%.结论:CTPA+ CTV已成为肺栓塞主要的成像方法,CTPA成像将逐步取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评价治疗效果另一个“金标准”.

    作者:王敏君;张伟;白薇;许飞;何玉麟;彭德昌;肖香佐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无症状肝功酶学指标异常的系统观察及在健康状况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亚健康体检人群肝功酶学指标的变化与轻度器质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无明显各类疾病症状的健康体检者345名,体检项目包括:腹部超声检查,X光片及CT的检查,肝功酶学指标(ALT、AST、GGT).将健康体检者按三种酶异常情况分为4组:任意一种酶浓度异常组、任意两种酶浓度异常组、三种酶浓度均异常组、三种酶浓度均在参考值范围内组.结果:上述4组的超声、X片、CT异常的平均项目数分别为1.10; 1.73;1.73;1.86,可见随着酶异常项目的增多,体检超声、X片、CT异常项目数也增多.结论:酶异常与体检异常项目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无主观自觉症状的健康体检人群的肝功酶学指标异常可能与影像学检出之前的脏器轻度损伤有关联.

    作者:任飒爽;刘颖;马悦;刘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并于第1、3、7天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第1天的SAS评分分别为56.1±1.37,55.7±1.21,明显高于中国正常成人模值33.80±5.90,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天和第7天时干预组SAS评分降为43.2±1.28、34.8±1.04,与对照组的48.6±1.06、42.7±1.5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1天时两组患者SCL-90各项因子与中国常人模值比较,除敌对和偏执两项外所有因子均超出常模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3天和第7天,干预组SCL-90评分与的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除敌对与偏执两项外,P< 0.01,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发生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冯冰霞;陈丽燕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性卡铂灌注及动脉栓塞治疗宫颈妊娠

    目的:探讨卡铂介入灌注化疗治疗子宫颈妊娠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我院施行子宫动脉卡铂灌注及动脉栓塞术的8例宫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子宫动脉卡铂灌注及动脉栓塞术后清宫术出血< 50 mL,β-HCG术后前3d明显下降趋势,术后第5天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5例患者核磁共振成像术后第7天宫颈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使用卡铂灌注和栓塞治疗宫颈妊娠取得良好肯定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子宫动脉栓塞术中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作者:张浩;马奔;余莉萍;邓玲红;吕军;曾北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对难治性癫痫致痫灶定位的价值

    目的:探讨癫痫手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指导切除致痫灶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3月至2010年8月期间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经严格术前评估后,开颅手术治疗.术中在EcoG引导下精确定位致痫灶,确定手术范围,手术切除病灶及其周围的致痫灶.结果:术后随访后随访12~ 449个月.根据Engel疗效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Ⅰ级22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2例,有效率94.4%,显效率83.3%.结论:术中应用EcoG监测能大大提高致痫灶空间定位的准确性,有效地指导癫痫手术.EcoG在不同病理类型的致痫灶中的诊断价值不尽相同,皮质发育不良的术中EcoG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周铨;王国福;侯小兵;钟旭光;高明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 Ⅲ类锁骨骨折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Ⅲ类锁骨骨折11例患者,获得满意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28 ~ 75岁,平均55.4岁,致伤原因:车祸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2例,伤后2 ~10 d(平均6.1d)手术,其中右侧3例,左侧8例,术前均行锁骨前正位片(图1),必要时拍头倾45.前后位片及及CT扫描三维重建,按Allman分类均为Ⅲ类,分型:Ⅱ型8例,Ⅲ型3例,均应用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

    作者:徐明;陶圣祥;何振华;夏春明;汪平;胡阿威;程智涛;刘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Brugada综合征患者SCN5A基因突变检测

    目的:对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其部分家系成员进行SCN5A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提取3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中DNA样本,设计34对引物进行多聚核苷酸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基因28对外显子,之后对其产物进行直接测序.若有碱基变异,则与无血缘关系的103例正常样本针对该位点进行对照,并分析其氨基酸改变情况.结果:在其中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的第20号外显子上发现1个杂合变异,其导致通道蛋白氨基酸编码的1 192位密码子的第2个碱基发生A →G的改变,使得相应编码的精氨酸(R)被谷氨酰胺(Q)所取代,而这一变异位点在103个正常人中仅发现1例,其频率为0.009 7.结论:在中国人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SCN5A基因上发现1个已经在国外患者中报道的错义突变(R1192Q).

    作者:刘福强;李岩;谢勇;赵冬华;萧钟波;赖文岩;许顶立;彭健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腹膜透析组;同时,选取尚未开始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定量表(SSRS)测量社会支持状况,探讨CAPD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腹膜透析组共纳入90例患者,对照组共纳入6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腹膜透析组患者客观支持积分、主观支持积分、社会支持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主观支持主要来源于配偶,其次是其他家庭成员.结论:对CAP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拓宽支持人群,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作者:唐杏明;邹朝晖;方慧苹;陈丽;关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成人手足口病5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以发热,手、足、口及臀部出现斑丘疹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1],成人也可感染,但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的5例发生于成人的HFMD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晖;徐耀;秦承志;王成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植骨材料联合钉棒系统在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术的应用和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植骨材料联合钉棒系统在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胸腰椎结核12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组(A组、40例),同种异体骨组(B组、40例),BMP重组骨组(C组、44例),比较术前、术后8、16、24个月的Cobb角变化,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Nakai评分情况.结果:A、C组Cobb角减少、融合率、临床疗效Nakai评分均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C两组间3个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P重组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基本等效,较同种异体骨融合快、成功率高,BMP重组骨移植对胸腰椎结核治疗效果肯定,无骨移植取材创伤,应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山富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