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微生物分布与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

陈志成;吴龙章

关键词:糖尿病, 泌尿系, 微生物, 药物, 敏感性
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分布常态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临床第一线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对76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并伴有泌尿系感染的送检尿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在76份样品中共分离出微生物84株,以革兰氏阴性茵属为主,占76.19%(64/84),而革兰氏阳性菌属只占23.81%(20/84);分离出的64株革兰氏阴性茵属中,肠道科细菌的构成比为73.44%(47/64);在革兰氏阳性茵属中,葡萄球菌属的构成比为85.00%(17/20),肠球菌属则有3株被检出(占15%).药敏试验除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基本上敏感外,其他细菌对各种药物呈现不同的抗药性.结论:对患有糖尿病并伴有泌尿系感染症状的患者,有必要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避免不合理用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深静脉置管途径在急诊科中的应用效果与护理

    目的:探讨不同深静脉置管途径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我科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急诊需行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别进行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颈内静脉置管比较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深静脉穿刺术安全可靠,在急诊抢救患者中有重要价值,尤以经锁骨下穿刺者并发症相对较少,是深静脉置管方式中的首选.

    作者:伍江华;易立勋;范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1173例骨密度检测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骨密度,并分析结果.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1 173例妊娠前、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进行骨密度分析,并参照1994年WHO制定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标准进行骨质疏松评判.结果:妊娠组与哺乳期组骨密度与妊娠前组比较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妊娠组与哺乳期组骨质疏松发生率也明显提高,后者发生几率更大.结论:妇女在妊娠期及哺乳期骨密度降低明显,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加.

    作者:欧阳穗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胰腺癌中EGFR、KRAS、BRAF基因突变状况分析及意义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EGFR、KRAS、BRAF基因突变状况,为胰腺癌EGFR靶向治疗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胰腺癌及胰腺良性病变石蜡组织切片中基因组DNA,PCR扩增EGFR 18、19、21外显子片段,KRAS2、3外显子片段,BRAF15外显子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其突变状况.结果:32例胰腺癌患者中有24例患者存在KRAS基因突变,10例良性病变组织均未发现突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57,P=1.35× 10-4),其中22例12密码子突变(G12D14例,G12V8例);2例61密码子突变(Q61L).所有检测样本中未见BRAF突变.共3例EGFR突变,其中包括1例19外显子突变(de1746-750),2例21外显子突变(L858R),10例良性病变组织未见突变.结论:在胰腺癌中KRAS基因突变可能为EGFR通路失调的主要原因,其次是EGFR突变,BRAF突变未见.

    作者:秦玉璇;李东风;李良芳;谢至;梅平;刘艳辉;李子俊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氯雷他定联合泛福舒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雷他定联合泛福舒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试验组口服氯雷他定和泛福舒,氯雷他定10 mg或5 mg(体重<30 kg)每天1次连用30 d,隔天1次共用30天,每3d1次共用30 d;泛福舒3.5 mg每天1次连用10 d,停20 d,连续三个疗程共计90 d.对照组单独口服氯雷他定,疗程同试验组.疗程结束后随访90 d.结果:治疗90 d后,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90 d,治疗组复发率10%,对照组复发率35%,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雷他定联合泛福舒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

    作者:蒋源;黄述江;韩永智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成人手足口病5例临床分析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临床诊断标准以发热,手、足、口及臀部出现斑丘疹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1],成人也可感染,但报道甚少,现将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的5例发生于成人的HFMD作一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朝晖;徐耀;秦承志;王成宝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利多卡因尿道表麻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尿道冲洗表麻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胸腔镜手术成年患者100例,全麻诱导后留置尿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结束后试验组以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行尿道冲洗表麻,对照组以等量灭菌注射用水行尿道冲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情况及术后躁动、疼痛、身体舒适度评分.结果:试验组在麻醉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情况及术后躁动、疼痛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尿道冲洗表麻可有效减少全麻诱导后留置尿管引起的术后躁动,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作者:董一女;丁红;林海洁;叶靖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记忆性T细胞亚型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和外周血CD4+和CD8+记忆性T细胞亚型的表达,探讨记忆性T细胞亚型在结核性胸膜炎免疫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及外周血CD4+和CD8+记忆性T细胞亚型的表达.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CD4+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EM)及中央型记忆性T细胞(TCM)和CD8+ TCM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外周血(P<0.05),CD8+ TEM高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外周血(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CD4+和CD8+记忆性T细胞(TEM和T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CD4+ TEMTCM、CD8+ TEMTCM均两两相关(P<0.05).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CD4+ TCM、CD8+TCM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与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差异有显著性,可望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依据.胸水CD4+ TCM、CD8+ TCM的表达可望用于了解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胸水记忆性T细胞各亚型的表达尚不能用于鉴别胸水的性质.

    作者:鄢仁晴;赵兴容;赵玉洁;赵建军;罗军敏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50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螺旋CT图像,利用三维成像软件对肿瘤进行靶重建及任意平面重组,比较横断位图像及多平面重组图像对周围型肺癌基本征象的显示率.结果:与横断位比较,多平面重组对深分叶、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高于单纯横断面图像,对空泡征及支气管征判别有优势,能减少空泡征的假阳性显示,时短毛刺征的显示与横断位无明显差别.结论:多平面重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提高对周围型肺癌征象的显示,为诊断周围型肺癌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邰兆琴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植骨材料联合钉棒系统在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术的应用和比较

    目的:比较3种不同植骨材料联合钉棒系统在胸腰椎结核植骨融合术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胸腰椎结核124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自体骨组(A组、40例),同种异体骨组(B组、40例),BMP重组骨组(C组、44例),比较术前、术后8、16、24个月的Cobb角变化,骨融合率及临床疗效Nakai评分情况.结果:A、C组Cobb角减少、融合率、临床疗效Nakai评分均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A、C两组间3个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P重组骨或自体骨植骨融合基本等效,较同种异体骨融合快、成功率高,BMP重组骨移植对胸腰椎结核治疗效果肯定,无骨移植取材创伤,应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山富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1100例

    目的:评价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TU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共1100例BPH患者接受TUERP.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直肠指诊、经直肠前列腺B超、尿动力学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进行IPSS及QOL评分.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随访,此后每年随访.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6.7岁,术前前列腺平均重量67.7 g,平均剜除时间15.5 min,平均切碎时间46min,切除组织平均重量42.8 g,平均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8 d及5.3d.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近期及远期Qmax,PVR,PSA,IPSS及QOL评分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是一种全新的微创手术,它安全性高,疗效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前列腺增生症.

    作者:许凯;刘春晓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方法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2009年经临床检查确诊为PTE的患者123例,采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及下肢静脉造影(CTPA+CTV)、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肺动脉造影等两种以上方法诊断,分析不同诊断方法对APTE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性.结果:123例患者行CTPA+ CTV,敏感度98.3%,特异度95.4%,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98.2%.肺动脉造影与多排螺旋CT(MSCT)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核素扫描38例,敏感度36.7%,特异度94.1%,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75.0%;心脏彩超检查57例,敏感度73.9%,特异度82.3%,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比33.9%.结论:CTPA+ CTV已成为肺栓塞主要的成像方法,CTPA成像将逐步取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评价治疗效果另一个“金标准”.

    作者:王敏君;张伟;白薇;许飞;何玉麟;彭德昌;肖香佐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金匮肾气丸配合拔罐治疗尿频相关性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配合拔罐治疗尿频相关性睡眠障碍(肾阳虚型)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用金匮肾气丸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用酒石酸唑吡坦片(思诺思5 mg,每晚1次)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存质量、夜间排尿次数.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7%和58.3%,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PSQI总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主观感受得分较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夜间排尿次数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配合拔罐治疗尿频相关性睡眠障碍(肾阳虚型)疗效显著.

    作者:师林;柯斌;梁东辉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血浆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价值.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CL 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65例可疑的DVT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60例健康体检者及165例可疑DVT患者中的1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对该75例进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无一例患有DVT;150例可疑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临界值,经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发现134例DVT患者.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及阴性预期值分别为100%、48.39%、89.33%和100%.结论: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DVT的诊断具有快速、经济、无创、可动态监测等优点,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国杰;张灼锦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12月,全面收集国内使用免疫吸附治疗LN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的文献,采用RevMan 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6篇文章进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激素和环磷酰胺(CTX)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吸附治疗LN的临床缓解率(RR=0.92,95%CI:1.08 ~ 1.45)和完全缓解率(RR=0.79,95%CI:0.85~1.62)高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远期复发率率低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RR=1.32,95%CI:1.75 ~ 11.75).免疫吸附联合激素和CTX治疗组的IgG (MD=-0.78,95%CI:-1.38 ~-0.49)、24 h蛋白尿(MD=-0.68,95%CI:-1.54 ~-0.32)、Scr(MD=-4.26,95%CI:-12.38 ~-0.79)、BUN(MD =-1.48,95%CI:-10.07~-9.35),ANA(MD =-0.83,95%CI:-1.12 ~-8.35)显著低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组.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激素和CTX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免疫吸附治疗LN具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优点,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予以明确.

    作者:肖洁;张路家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兔椎间盘软骨终板总蛋白提取方法的改良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的椎间盘软骨终板组织总蛋白提取方法.方法:采用一般法、外加超声法及液氮研磨法提取兔椎间盘软骨终板组织的总蛋白,并用BCA法测蛋白浓度,再用蛋白印迹检测软骨终板组织中目的蛋白1(65 kDa)、目的蛋白2(30 kDa)及β-actin(42 kDa)的表达.结果:提取107个兔椎间盘软骨终板组织,其中一般法17个,其浓度为(0.911±0.211)mg/mL;外加超声法14个,其浓度为(2.021±0.258)mg/mL;液氮研磨法76个,其浓度为(3.121±0.248) mg/mL,经统计分析,任何两种方法间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液氮研磨法所得蛋白浓度高;且液氮研磨法所得的总蛋白经蛋白印迹得到目的蛋白-1、目的蛋白-2及β-actin的清晰条带.结论:液氮研磨法可以作为少量软骨组织蛋白提取的一种理想方法,可以在一般实验室中展开,进而可在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相关功能的研究.

    作者:浦波;任莉荣;吕佳;舒钧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效果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病例共32例,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及其治疗效果.结果:18例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其中4例单纯药物治疗成功,14例药物保守治疗后行清宫术.10例行米非司酮+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术(UAE)+择期清宫术;2例瘢痕处妊娠病灶切除术+瘢痕缺陷修补术;2例患者子宫切除术.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米非司酮+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术(UAE)+择期清宫术方案是一种适合各种类型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勇霞;刘颖;肖倩琨;梁爽爽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重症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观察24 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对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心电监测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后,再次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确认管端位置.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被动等待法24h后成功率为58.3%(35/60),对25例管道未通过幽门的病例采用双导丝置管法补救性床边盲插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为72.0%(18/25),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的总体成功率为88.3%(53/60).未发生严重置管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重症患者被动等待法结合补救性盲插法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安全、有效.

    作者:郭日康;胡溅梅;陈丽芳;陈纯波;曾文新;叶珩;孙诚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危急、重症患儿院际转运529例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院际转运在危重患儿救治中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共转运接收危急、重症患儿529例,其中男352例,女177例.年龄2d~15岁,体重2.5 ~ 80 kg,转运花费时间20~ 990 min,转运医院共104家,病种类型中心血管系统疾病占32.7%,呼吸系统疾病占25%,神经系统疾病占16.3%,传染病占11%,血液系统疾病占3.6%,消化系统疾病占2.5%,多器官功能损害占3.2%,中毒占0.7%,溺水占0.6%,脓毒败血症占0.8%,其他占3.8%.成立专业的转运团队,转运前详尽的评估、转运中重点是维持稳定,有预见性的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结果:本组病例转运中无死亡,住院死亡13例,死亡率2.5%.结论:一套完整的转运系统能保证院际转运的安全,使危重患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作者:昌艳军;林晓源;申叶林;邹伟红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 Ⅲ类锁骨骨折

    我科自2004年7月至2010年3月采用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AllmanⅢ类锁骨骨折11例患者,获得满意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28 ~ 75岁,平均55.4岁,致伤原因:车祸交通伤4例,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2例,伤后2 ~10 d(平均6.1d)手术,其中右侧3例,左侧8例,术前均行锁骨前正位片(图1),必要时拍头倾45.前后位片及及CT扫描三维重建,按Allman分类均为Ⅲ类,分型:Ⅱ型8例,Ⅲ型3例,均应用T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固定.

    作者:徐明;陶圣祥;何振华;夏春明;汪平;胡阿威;程智涛;刘胜 刊期: 2012年第14期

  • 扁桃体淋巴瘤的CT征象分析

    扁桃体淋巴瘤是仅次于扁桃体癌的恶性肿瘤,属结外型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多见.中老年发病为主,临床表现多为进行性咽痛、吞咽痛、咽部异物感、无痛性颈部包块等.临床上往往因认识不足而被诊为 炎症或扁桃体癌等而延误治疗[1].影像学检查尚缺乏有效的评价,主要依据肿块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做出终诊断.本研究旨在对其CT征象的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以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及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包如意;李梦颖;李智勇 刊期: 2012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