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性溃疡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孙丽;孔祥芝

关键词:
摘要: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多发病,且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是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溃疡愈合的措施之一.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用酶免疫法和滴金免疫法检测HBsAg的结果对比

    近年来,滴金免疫法(DIGFA)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已被广泛应用.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谈脱水机故障标本异常的补救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病理学引进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使病理技术由落后手工操作发展成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电脑操作,自动脱水机的普及,给病理技术带来了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环境.

    作者:杨爱轩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雷公藤之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

    我国地大物博,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其防治疾病的疗效是举世公认的,但其中有一部分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用之得当固然疗效显著,用之不当,也有引起中毒的流弊.

    作者:雷水莲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中风患者肺部感染与便秘的关系临床观察

    肺部感染和便秘是中风常见的两个并发症.

    作者:赖福生;王晓萍;卢少军;龚林;易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中医药治疗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抗结核药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和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成为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作者:曾武中;向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关于建立七年制临床医学听力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探讨

    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系统地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

    作者:刘博;刘志成;魏永祥;刘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1984~2002年间29例肺切除术后并发支气管胸膜瘘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因肺切除术后出现的支气管胸膜瘘.结果瘘发生率1.15%,全肺切除术后发生率(1.6%)高于肺叶切除术后发生率(1.08%);瘘平均发生于术后12天,再手术治愈5例,共死亡6例,病死率20.7%.结论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与支气管残端处理技术及影响残端愈合的诸多因素有关.

    作者:黄培洁;黄壮士;张艳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肾上腺囊肿的诊治探讨

    目的总结肾上腺囊肿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8例肾上腺囊肿患者,均行内分泌、B超及CT检查.部分患者行MRI检查、131I-MIBG检查及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均行手术治疗.结果病理检查均示肾上腺囊肿,其中上皮性囊肿2例,淋巴管瘤3例,假性囊肿3例.7例行经腰切口肾上腺囊肿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术.随访时间1年2个月~7年,未见复发.结论肾上腺囊肿为肾上腺少见病变,诊断不难,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荣石;毛全宗;李汉忠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人参皂甙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实验性急性动物模型影响的药理机制.方法将大鼠在乙醚麻醉下仰卧固定于手术台,自左侧3~4肋间开胸,暴露心脏,于肺动脉圆锥及左心房间找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以0号线立即结扎冠状动脉,以戊巴比妥钠30mg/kg ip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根据N-BT大体标本染色结果,计算梗死心肌占左心室湿重的百分比,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同时测定全血粘度.结果人参皂甙能显著性降低大鼠冠状动脉结扎24h后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清CK和LDH活性,改善血液流变性.结论人参皂甙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勇;郑祖群;陆岩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诊治4例体会

    我们于1987~1997年收治了4例急性纤维蛋白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在治疗中取得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菅秀惠;韩鹰鹏;菅秀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药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实验,绝大多数的基本理论、药物作用的原理均来自实验,并不断通过实验得到验证.

    作者:蒋小红;睢凤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隐匿性鼻出血

    鼻出血是常见急诊,对于鼻腔后部,特别是隐匿部位的出血,至今仍有大量医生习惯予以鼻腔填塞,虽然大多可达到止血目的,但对病人痛苦较大,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有没有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来替代它呢?笔者对2000年11月~2003年3月28例隐匿性鼻出血患者,使用鼻内镜下微波止血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童务华;户佐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46例分析

    肱骨髁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损伤严重,治疗困难,保守通常难以达到满意复位和有效的固定,不能够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李昭;刘秉轶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抗炎因子白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与冠心病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血管壁的病变,目前大量研究显示,其发生除了与内皮损伤、脂质向内皮下转移并沉积、泡沫细胞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等因素有关外,局部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1,2].

    作者:魏洪杰;肖文良;王士昌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微量注射泵在心内直视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2年5月以来共开展心内直视手术24例,ICU担负着术后病人的监护工作.

    作者:李惜华;徐月琴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婴儿期心脏手术中的体外循环方法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矫治术中的体外循环(CPB)方法.方法 2002年1月~2003年10月共对25例婴儿进行了CPB下的心内矫治术,月龄为(8.8±2.4)个月,体重平均(6.8±1.4)kg.采用中度低温高流量灌注,16例应用改良超滤技术.结果全组患儿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CPB时间(65.3±25.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1.3±19.4)min,围术期死亡3例.结论婴儿体外循环有其特殊性,根据患儿的体重、病情选用合适的灌注方式,合理的预充结合改良超滤技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孙兰英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情况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目的监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产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医院感染暴发.方法用美国Microscan Walkway 40细菌分析系统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ESBLS确认试验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385株G-菌中,ESBLS总检出率为18.9%,主要见于大肠埃希氏菌19.5%,肺炎克雷伯氏菌26.8%,产酸克雷伯氏菌15.6%,阴沟肠杆菌14.5%.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高.结论医院内应注重ESBLS的监测和报告,有效地控制ESBLS菌株在院内的播散和流行,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作者:栗方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眼底视杯与视盘面积的图像分析方法

    目的研究青光眼或者眼底病变的进程,定量分析眼底图像中视杯、视盘面积的处理方法.方法取12张用日本NIDEK 3DX/NM型眼底照相机拍摄的眼底图片,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使用Visual C++编程实现对视杯与视盘面积的测量.以视盘面积测量为例:由同一个人对同一张眼底照片反复测量15次视盘面积与实际面积比较.对12张眼底照片由5名不同的操作者测量视盘面积并对测量值之间做比较.结果由同一个人对同一张眼底照片测量视盘面积与实际面积比较,15次的视盘面积平均值为3.983mm2,实际视盘面积3.97mm2,差异为0.35%,P=0.086两组之间差异无显性.对12张眼底照片由5名操作者测量视盘面积的平均值为3.123mm2、3.137mm2、3.125mm2、3.132mm2、3.136mm2,F=0,P=1,五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本方法处理的结果可视性好,操作简单,实用性强,计算一张眼底片只需要1~2min,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作者:刘爱珍;徐亮;王小兵;孙秀英;任海萍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听力学专业中解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讨

    近10年我国生物医学模式发生较大的变化,新型学科不断涌现和建立.

    作者:刘莎;刘博;刘志成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急性白血病生存10年以上6例报告

    我院自1981年10月~2003年10月收治急性白血病136例,其中存活10年以上6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爱群;牛致中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