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吲哚美辛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与Wnt/β-连接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凋亡调控蛋白的关系

李赟;吴晓滨;林义佳;陈泓磊;宋虎;向军;彭俊生

关键词:胃肿瘤, 细胞凋亡, 吲哚美辛, Wnt/β-catenin通路
摘要:目的:探讨Wnt/β-连接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凋亡调控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与吲哚美辛引起的胃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终浓度为50、100、200 μmol/L的吲哚美辛干预SGC7901细胞24 h,并设不加吲哚美辛的对照组.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TUNEL法检测涂片中胃癌细胞的凋亡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β-Catenin、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SGC7901细胞在50 μmol/L的吲哚美辛作用24 h后细胞存活率为(92.71±4.81)%,100和200 μmol/L浓度组的细胞存活率则明显降低.对照组细胞的凋亡率为0,吲哚美辛干预后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对照组β-Catenin和Bcl-2蛋白表达高而Caspase-3表达低.吲哚美辛干预后β-Catenin和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Caspase-3表达明显增高,且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吲哚美辛引导的SGC7901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下游调控蛋白Bcl-2、Caspase-3共同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病11例临床分析

    韧带样纤维瘤病是一种具有侵袭特性的成纤维细胞肿瘤,发生于肌肉、筋膜、腱膜,其组织形态良好,但浸润生长,易复发,极少转移.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1例经病理证实的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病的病历资料,以探讨该病的病因、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陈佰文;李根丛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动脉血乳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动脉血乳酸与肝、肾功能以及氧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50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所有患者肝移植术后均转入ICU进行监护治疗,在患者移植术前和术毕、术后12、24、48、72 h等时段对肝、肾功能及氧代谢指标进行监测的同时,观察动脉血乳酸与上述监测指标的关系.结果:术后动脉血乳酸随着肝功能的恢复逐渐下降,在术后48 h后恢复至正常,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呈正相关(R=0.270,P=0.008;R=0.540,P<0.01);动脉血乳酸与尿素氮呈现负相关(R=-0.231,P=0.024),但与肌酐无明显相关性(R=0.078,P=0.45);术后动脉血乳酸与动脉与肺动脉血氧分压差(Pa-paO2)呈正相关(R=0.47,P<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既能反映全身氧代谢的状态,又可判断移植肝功能,可作为肝移植患者围术期的重要检测指标.

    作者:胡军涛;汤展宏;彭涛;李超乾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复发性流产患者联合检测三种血清自身抗体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beta2-glycoproteinI antibody,抗β2-GPI抗体)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antibody,LAC)联合检测对复发性流产(ree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85例RSA患者为实验组,50例正常经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ACL、抗β2-GP1抗体和LAC水平.结果:RSA组ACL阳性率为27.06%(23/85),而对照组为8%(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β2-GPI抗体阳性率为21.18%(18/85),而对照组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LAC阳性率为21.18%(18/85),而对照组为6%(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确诊的40例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患者中,ACL或抗β2-GPI抗体阳性率为95.00%(38/40),和ACL或LA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抗β2-GPI抗体或LAC阳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ACL、抗β2-GPI抗体和LAC均与RSA有关.(2)ACL和抗β2-GPI抗体联合检测可以提高RSA患者抗磷脂抗体综合症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建琼;沈晓露;朱雪琼;郑加永;徐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伽玛刀放疗序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置入术联合体部伽玛刀放疗序贯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恶性肿瘤致气管狭窄患者,男8例,女5例,年龄44 ~ 77岁,中性年龄63.5岁.治疗组6例先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解除气管狭窄,3 ~7d后再进行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总剂量45 ~ 70 Gy,分10~ 14次完成,1次/d;对照组7例仅接受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治疗结束3个月后评估近期疗效.结果:共置入镍钛记忆合金气管支架13枚,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患者呼吸困难即刻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提升到自然呼吸时90%~ 95%.治疗组6例病灶部分缓解5例,无变化1例,总有效率83.3%.发生放射性食管损伤1例.常规随访6个月,治疗组支架狭窄率和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支架置入术能有效解决气管狭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联合体部伽玛刀放射治疗能够进一步控制肿瘤病灶发展,具有较高的近期疗效.

    作者:魏宁;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冯守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人群代谢特征比较

    目的:从预测代谢性疾病的角度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诊断下限从6.1 mmol/L下调至5.6 mmol/L的合理性.方法:比较正常糖代谢组(NGT,FPG< 5.6 mmol/L)、空腹血糖受损组1(IFG1,5.6 mmol/L≤FPG< 6.1 mmol/L)和空腹血糖受损组2(IFG2,6.1 mmol/L≤FPG< 7.0 mmol/L)之间代谢指标及发生代谢性疾病风险的差异.结果:与NGT组相比,IFG两组人群的血压、血脂等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与IFG1组相比,IFG2组仅部分代谢指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NGT组相比,IFG1与IFG2组发生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均升高(P<0.05),而IFG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疾病早期防控的角度出发,将IFG诊断下限下调为5.6 mmol/L是合理的,应加强对人群空腹血糖的筛查.

    作者:张宇翔;董晶;韩书婧;郭青青;刘岩;刘芬;罗艳侠;何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同期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同期放化疗加巩固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对48例Ⅲ~Ⅳa期鼻咽癌采取同期放化疗加巩固化疗.同期放疗采用常规连续分割放疗,鼻咽部DT 70~78 Gy/7 ~8周,颈部DT 60~70 Gy/6~7周;化疗分为: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350mg/m2于放疗期间第1、8、15、29、36、43天静脉注射,放疗结束后改为吉西他滨1 000 mg/m2第1、8、15天,每4周重复,共两疗程;顺铂组:顺铂80 mg/m2于放疗期间的第1、22、43天静脉注射,放疗结束后改为顺铂80 mg/m2第1天、氟尿嘧啶800 mg/m2 d第1~5天,每4周重复,共两疗程.放疗后巩固化疗分别于第4、5、6周后进行并分为3组:4周后组、5周后组和6周后组.结果:48例患者中,吉西他滨组总有效率(CR+PR)为95.7%,顺铂组为92.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2).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其他毒副作用均较轻,可耐受.结论:使用低剂量吉西他滨同期放化疗,然后足量吉西他滨巩固化疗治疗Ⅲ~Ⅳa期鼻咽癌是一较好方案,毒副反应较轻.

    作者:史建军;邵汛帆;邓敬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在诊断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2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根据是否为结核性胸膜炎,分为结核性胸膜炎组与非结核性胸膜炎组,使用SPP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ADA)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的面积及佳诊断临界值,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结果:胸腔积液ADA受试者工作曲线下的面积为0.941,95%可信区间的下线值为0.889,上线值为0.993;胸腔积液ADA的佳诊断临界值为26.55 U/L,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90.5%、阳性似然比为9.94、阴性似然比为0.06;其中14例胸腔积液ADA> 24 U/L、胸腔积液ADA/血ADA >1者均为结核性胸膜炎.结论:胸腔积液ADA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很高的价值,佳诊断临界值为26.55 U/L;此外,当胸腔积液ADA> 24 U/L、胸腔积液ADA/血ADA>1时,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作者:李光明;陆小娜;方育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超声血流向量成像技术分析心室内流场变化

    血流向量成像(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是一种新型超声血流成像方法,由日本学者Ohtsuki等于2006年提出[1],该技术以彩色多普勒图像为基础,通过多普勒频移信息获取心腔内血液流场状态,实时显示心脏内血液流场的分布,并通过流线图模式与涡流图模式等分析心脏的血流结构变化,为实时监测心腔内血流,全面评估心腔内流场状态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方法.

    作者:高一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以粉尘螨滴剂变应原疫苗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进行舌下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24例尘螨过敏为主的AR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SLIT 2.5年.观察指标为鼻部症状评分、体征评分、药物评分,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年症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前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分别为7.41±2.09、1.78±0.69、7.52±1.97,治疗后2年三指标分别为4.19±1.88、1.52±0.45、5.23±1.78、2.18±0.51,治疗前、治疗后2年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85、2.77、7.42,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分别为7.18±2.37、1.86±0 49、7.23±2.25,治疗后2年三指标分别为6.97±2.61、1.79±0.61、7.12±2.57、0.78±0.60,治疗前、治疗后2年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7、0.55、0.20,均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2年鼻炎症状、鼻部体征、VAS评分、药物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5、2.69、4.62、20.7,均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粉尘螨滴剂SLIT治疗AR有良好的远期疗效,此法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张宏伟;兰金山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血清胱抑素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5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蛋白尿情况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G-Ccr)等临床指标.结果:从正常白蛋白尿期至微量白蛋白尿期再到大量白蛋白尿期,Cys C、mAlb、Scr均逐渐升高(P<0.05),但Cys C、mAlb比Scr升高较早;CG-Ccr则逐渐降低(P<0.05).采用ACR为参照,取ACR 30 mg/g、ACR 300 mg/g为切点,作血清胱抑素C的ROC曲线并求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P< 0.01)、0.781(P<0.01),进一步说明其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Cys C比Scr能更敏感地评估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

    作者:苏永;娄丽芳;王丽敏;代丹娇;赵志刚;孔桂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调查及药敏分析

    目的:为了解本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情况和评价医院新管理措施的控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期间7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以及医院新管理措施实行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在这2年期间本院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60株,MRSA为72株,70.8%(51/72)分布于医院感染重点科室,58.3%(42/72)来源于伤口标本,30.6%(22/72)来源于呼吸道标本.按年份分组比较分析,本院执行医院新管理措施后MRSA检出率由32.1%(44/137)降到22.8%(28/123);MRSA对克林霉素、克拉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性稍有增强,对庆大霉素物、利福平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降低,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新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MRSA的感染率.可以推测,更加系统、全面的医院管理改革将是控制医院感染和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主要途径.

    作者:黄健云;李璐琳;孙红;林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造影剂致患者肝功能肾功能损伤终死亡1例

    吴某,女,76岁,以胸痛伴晕厥3h为主诉入院,于2012年1月26日23时就诊于我院急诊,3h前出现胸痛胸闷,无发热,无咳血,无咳嗽咳痰,休息后症状未缓解,并突发一过性晕厥.既往自述心脏不好,否认其他疾病及过敏史.查体:T:36.5℃,P:76次/min,R:20次/min,BP:102/64 mmHg,SPO2:99%,神志清,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异常心音,其余未见异常.

    作者:贾冬;赵鑫;赵宏宇;赵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He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进展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Hec1(癌高表达蛋白),作为着丝粒蛋白的重要组分及纺锤体检测点调节器,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He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胃癌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法的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方法检测30例胃癌标本及17例癌旁正常组织中Hec1 mRNA表达情况,其中TBP作为内参照.通过2-△CT法计算经过内源性管家基因标准化处理后的目的基因的表达,以此来比较各比较组之间Hec1 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1)胃癌组织中Hec1 mRNA的表达(0.272±0.036 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041±0.023 1).(2)Ⅰ/Ⅱ期(0.286±0.184 3)、Ⅲ/Ⅳ期(0.269±0.0717)胃癌组织Hec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Ⅰ/Ⅱ期与Ⅲ/Ⅳ期胃癌组织相比较,Hec1 mRNA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3)Hec1 mRNA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为0.325±0.2077,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为0.238±0.0697;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结论:Hec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但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墨青青;陈平波;金鑫;唐兰;王蓓蓓;马湘一;高庆蕾;吴鹏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无痛性甲状腺炎误诊为Graves病47例

    目的:探讨无痛性甲状腺炎误诊为Graves病的原因.方法:收集47例我院2008-2010年非内分泌专科门诊首诊为Graves病的患者病例资料及回访记录,从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7例无痛性甲状腺炎均诊断为Graves病,并经1~3个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9例(19.15%)成为永久性甲减,用L-T4替代治疗.结论:非内分泌专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及辅助检查不全,从而造成该病的误诊误治.

    作者:毛绍蓉;唐小玲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新诊断癫痫初次药物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初次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对患者进行治疗全程跟踪随访的方法,在155例新诊断癫痫患者给予合理单药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随访末期复发、治疗失败以及“6个月无发作”、“1年无发作”患者的比例,并运用Cox单因素回归,分析两组治疗稳定期初次发作时间和治疗失败时间,以评估护理干预在新诊断癫痫患者治疗效果中的作用.结果:护理干预较对照组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以及提高“1年无发作”率(均P≤0.05),并推迟治疗稳定期初次发作时间和治疗失败时间(HR=0.543,95%CI:0.353 ~ 0.837;HR=0.483,95% CI:0.245 ~ 0.952).结论:护理干预能使新诊断癫痫患者提高初次药物治疗的效果,更好地早期控制癫痫发作,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吕晓霞;沈惠芬;沈慧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神经细胞移植促进大鼠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移植修复大鼠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1)分离培养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并进行鉴定;(2)CM-Dil标记神经细胞,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DMEM/F12组及移植组;(3)术后进行斜板试验、肌电图检测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1)斜板实验:移植组斜板倾斜角角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MEM/F12组(P<0.05),DMEM/F12组和对照组倾斜角角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肌电图:对照组及DMEM/F12组大鼠有较多的自发性电位及纤颤波,移植组大鼠为正常的静息电位;(3)荧光显微镜:移植后1周可见大量的神经细胞存在于注射部位的神经组织,移植后1个月大量细胞逐渐向周围迁移,红色荧光的神经细胞数逐渐减少.结论:神经细胞的移植可以促进大鼠损伤的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郑煜;周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脾动脉栓塞后脾切除3例

    由于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能够减少脾脏血液量,降低门脉压力,缓解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压力,减少发生大出血危险,减弱脾的阻留和吞噬作用,改善脾功能亢进,增加外周血细胞,部分脾功能保留,具有正常免疫功能,减少感染机会[1].已成为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主要手段之一,但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而部分脾动脉栓塞后脾脏切除术未见报道,本院从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行部分脾动脉栓塞后脾切除术3例,报告如下.

    作者:郑国庆;梁金荣;张玉柱;何晓军;夏洪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体外冲击波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8只新西兰兔,根据是否给予前交叉韧带(ACL)离断和ESW干预分为3组(n=6):空白对照组;ACL组;ESW+ACL组.ESW干预8周后,观察膝关节大体情况,并应用DAPI、TUNEL、Annexin V-FITC/PI双标流式细胞术三种方法检测对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API和TUNEL法观察到凋亡软骨细胞主要集中在浅表层、中间层,而Annexin Ⅴ-FITC/PI双标法显示ACL+ ESW组有(10.240±0.760)%的软骨细胞凋亡,而ACL组有(17.465±0.621)%的软骨细胞凋亡,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SW可抑制兔膝OA软骨细胞凋亡,减轻对关节软骨破坏,可作为治疗OA的新途径,为临床应用ESW治疗OA提供参考.

    作者:赵喆;王振宇;姜川;宋立琨;邢更彦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探讨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日至2011年4月20日入院的87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分别采用CRRT治疗或药物降温方法在降温效果、改善GCS评分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结果:CRRT组平均体温达标时间为(110.3±27.3) min,对照组为(165.7±58.8)min,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CRRT组及对照组在24 h内体温复燃率分别为71.0%、7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RRT组与对照组两组的28 d死亡率分别为38.7%、51.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GCS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RT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利用CRRT技术来降低过高体温以达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欠佳.

    作者:戚振红;陈家鑫;杨延斌;马明远;潘永;徐杰;张云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B型利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B型利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严重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入选心内科门诊及病房的患者,使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测量的E/e’比值反映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LVFP)水平,E/A比值和DT进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分级,分析Hs-CRP和B型利钠肽(BNP)与E/e’比值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分析评价指标评价左室充盈压升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Hs-CRP和BNP与E/e'比值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鉴别假性正常充盈功能和检测LVFP升高(E/e’比值>15)方面,Hs-CRP与BNP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低.结论:结合Hs-CRP和BNP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对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王广兴;孙华保;李泽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