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儒斌;徐潮;黄炎;王盈;徐新伟
目的:构建子宫动静脉畸形(UAVM)三维模型并进行可视化研究.方法:选取2例UAVM患者的64排螺旋CT数据,利用MI-3DVS及Free For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成功构建出三维模型,包括骨盆、子宫、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其分支等,可清晰显示UAVM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大小、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立体空间关系.结论:数字化三维模型能准确诊断UAVM,为临床诊治提供清晰及立体的影像资料.
作者:夏红;何援利;杨丽;徐燕;方驰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及内分泌代谢特征,探讨肥胖对PCOS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确诊的89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体重指数(BMI)分为肥胖型组(42例)及非肥胖型组(47例),比较两组人体测量值、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泌乳素(PR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稳态模型指数(Homa-IR)水平.结果:肥胖型PCOS组体重、BMI、腰臀比、FINS、T、Homa-IR、TG值均高于非肥胖型PC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型PCOS组LH、LH/FSH比值高于肥胖型PCO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型PCOS组胰岛素抵抗发生率(73.8%)明显高于非肥胖型PCOS组(17.0%)(P<0.05);两组PRL、FP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肥胖型PCOS患者相比较,肥胖型者内分泌异常及代谢症候群的发生率高.因此,对该类型患者,应重视控制肥胖,降低远期并发症.
作者:谢登菊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在治疗双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重度狭窄患者时,术中不使用转流管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监测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1例双侧ICA重度狭窄并行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查看患者术后医疗记录有无新发神经病学损害,并随访4~6个月评估神经功能状态.结果:31例患者成功行38例次CEA,7例先后行双侧CEA,所有患者术中均未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或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术后1例患者出现过度脑灌注综合征,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未出现新发神经病学损伤.所有病例在4~6个月随访中均未出现新的神经病学症状或体征.结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行CEA,术中不采用血管内转流及EEG监测亦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厉建林;王兵;王越;丁语;崔文军;王霖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调查饱胃(禁食时间不足)产妇行急诊剖宫产术的麻醉选择现状,包括选用的麻醉方式及其理由与顾虑、反流误吸的情况、相关争议等问题,以初步了解我国饱胃急诊剖宫产麻醉方法的选择情况.方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参加2011年12月于西安举行的第七届《中华麻醉学杂志》学术论坛的麻醉学者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结果:发放问卷后回收得到三甲综合医院麻醉科行政主任的答卷30份,分别来自全国16个省(直辖市).在三甲综合医院中,近1年来90%的医院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数量多于每月5台;腰-硬联合麻是此类手术主要的麻醉方式(P<0.05);66.7%的医院在该类手术中从未发生过误吸(P<0.05);80%的医院在5年前已经选择椎管内麻醉作为此类手术的主要麻醉方式(P<0.05);由于担心产妇术中发生误吸,大部分的麻醉科主任对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仍存有较大的顾虑(P<0.05).结论:目前在三甲综合医院中,饱胃急诊剖宫产手术已经较为常见,腰-硬联合麻醉是其主要的麻醉方式;大部分麻醉科主任仍然对此类手术的麻醉有可能产生呕吐误吸抱有较大的顾虑.
作者:陈郡兴;白虹;庞婷;詹鸿;靳三庆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初诊卒中患者50例(试验组)进行阻抗训练(包括伸腿、屈腿、上举等12个动作的训练),并与卒中对照组38例比较,观察两组6个月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L1、L2、L3、L4、颈、Wards三角及大粗隆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照组(均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均无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骨折、肌肉拉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阻抗训练对老年卒中患者防治骨质疏松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申潇竹;张玲;田昌荣;董燕;包勤文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 2D3]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卵白蛋白致敏激发建立慢性哮喘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VD组.HE染色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各组气道结构及上皮下纤维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评价各组气道重塑;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的α-SMA表达.结果:(1)哮喘组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增多、上皮细胞脱落、上皮下纤维化及平滑肌细胞层增厚等气道重塑的结构改变,而1,25-(OH)2D3的干预可有效减轻上述病理改变;(2)VD组肺组织α-SM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哮喘组,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25-(OH) 2D3能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α-SMA的表达并有效抑制哮喘气道重塑.
作者:宋颖芳;赖国祥;柳德灵;林庆安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干细胞生长因子(SCF)水平,初步探讨SCF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EMs患者35例(异位症组),同期因不孕或卵巢囊肿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两组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SCF水平.结果:异位症组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异位症组血清SCF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症组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血清值(P<0.01).对照组腹腔液SCF水平略高于血清值,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异位症组Ⅰ期和Ⅱ期患者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Ⅲ期和Ⅳ期患者(P<0.01),而Ⅲ期和Ⅳ期患者腹腔液SC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腹腔液及血清SCF水平分泌期及增殖期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EMs患者腹腔液SCF水平升高,提示SCF可能在EMs发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韩燕华;王晶晶;郑春勤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测定非NAFLD组(A组60例)、轻度NAFLD组(B组60例)、中重度NAFLD组(C组52例)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等指标,采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作统计分析.结果:B、C组的BMI、WC、SBP、DBP、TG、LDL-C、FPG、2hPG、HOMA-IR均高于A组(P<0.05),B、C组HDL-C低于A组(P<0.01);C组BMI、WC、TG、2hPG、HOMA-IR较B组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NAFLD的病变程度与BMI(r=0.212,P< 0.05)、WC(r=0.209,P<0.05)、TG(r=0.547,P< 0.01)、2hPG(r=0.323,P< 0.01)、HOMA-IR(r=0.563,P< 0.01)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2hPG、TG和有脂肪肝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AFLD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苏如婷;韩晓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提高大龄腭裂患者语音训练效果,强调训后随访观察的必要性.方法:选取32例腭裂(手术年龄≥6岁)修复术后1个月因语音障碍复诊的患者,通过针对性的语音训练及评估,并按照两个年龄组(年龄≤12岁,年龄>12岁)进行训后1、3、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其语音清晰度分别再次记录评估.结果:大龄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由训前的(42.1±15.5)%提高至(89.2±7.4)%,差异具有极显著性,年龄≤12岁组与年龄> 12岁组训后1、3、6个月的语音清晰度随访结果分别为92.2±6.2与84.8±7.1、89.5±6.0与80.3±6.9和79.1±6.7与87.3±6.3,P=0.000 5,说明训后半年时间内两组患者语音清晰度均有所下降,但年龄≤12岁组训前、训后及后期观察的语音清晰度水平均高于年龄>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针对性语音训练对于提高大龄腭裂患者的疗效确切,但训后的疗效稳定性稍差,需要定期复查并及时修正训练方案.
作者:翟瑛;靳利敏;李峰;李新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猝死的理化因素. 方法:将我院冠心病监护室近一年来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猝死64例患者列为猝死组,同时收集2011年6-12月急性心肌梗死后病情稳定出院者69例归入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整理,包括年龄、性别、心肌酶谱及血液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猝死组患者年龄高于对照组[(68.6±10.1)岁vs(61.7±14.0)岁,P<0.01];两组中男性年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67.7±10.7)岁vs(60.0±14.0)岁,P<0.05],而两组中女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70.8±8.5)岁vs (68.5±12.0)岁,P> 0.05].两组生化指标在白细胞总数、超敏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血肌酐(CRE)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脑尿钠肽(BNP)、尿素氮(BUN)、血糖(GLU)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其他指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年龄增加是影响心肌梗死预后的一个预测因子;血液指标的变化也可为患者预后提供预测依据
作者:丁文茂;李岚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比较3种用药途径对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我院1996-2010年期间收住巨块型宫颈癌Ⅰb2~Ⅱb期患者1 175例,术前均辅助化疗.观察化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及不良反应、并发症、术中出血以及手术切除率.结果:腹壁下动脉插管灌注组行手术256例,介入组352例,静脉化疗组287例;腹壁下动脉组及介入组的肿瘤缓解情况、肿瘤缩小率、出血量均优于静脉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前化疗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不良反应,以静脉化疗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降低费用.
作者:毛雪梅;周丽红;金卓杏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对Roche Cobas E60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降钙素原(PCT)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通过Roche Cobas E601测定PCT的精密度、准确度、分析测量范围和携带污染率来评价其性能.结果:低、高值批内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1.16%、0.51%,批间精密度的CV为2.98%、1.96%;测定4份定值校准品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偏倚为-5.26% ~ 3.16%;线性为0.039 ng/mL ~ 86.325 ng/mL;携带污染率为0.019%.结论:该系统检测性能能够满足PCT的测定要求.
作者:肖倩;陈茶;丁海明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综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7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一组采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包括肠腔+腹腔+门静脉化疗)患者40例(简称试验组),并与另一组采用单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30例(简称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5年生存率在Dukes A、B期的生存曲线,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Dukes C期生存曲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化疗不会增加对肝肾功能的损伤、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术后并发症,且能提高DukesA、B期5年生存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骥骜;王芝钧;刘鸿亚;谢金花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ER、PR的表达情况及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86例乳腺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标记ER与PR,统计表达情况和随访情况;同时检测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指标比较,分析其与临床分期、复发转移情况及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22例ER和PR均表达阴性.随访后,“双阴性”患者进展(PD) 13例,稳定(SD)9例.乳腺癌组VEGF阳性率随临床分期(Ⅰ~Ⅳ)依次升高,淋巴结转移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Ⅲ、Ⅳ期患者CA15-3、CA125和CEA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和对照组,淋巴结转移患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5).复发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无复发者(P<0.05).结论:联合检测ER、PR表达情况及VEGF、CA15-3、CA125和CEA水平有一定意义,可以指导乳腺癌诊疗工作.
作者:许立生;王水;黄中晶;赵志泓;沈恩超;钱超 刊期: 2012年第21期
我科对肛门瘙痒患者采用复方亚甲蓝肛周皮层注射术,对伴有内外痔、肛瘘等肛肠疾病患者,一并采取手术治疗,术后配合中药坐浴,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门诊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肛门瘙痒患者共127例,其中男81例,女46例,年龄18 ~ 75岁,平均43.7岁;病程2个月至10年以上.一并行外痔高容电频电刀切除27例,内痔硬化剂注射术33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11例,并行肛瘘挂切手术15例,肛裂后位括约肌切开术9例.
作者:张雁;张弦;承凤侠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胸腔镜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1例经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术前通过体位治疗,禁食,有效胃肠减压,增加胸腔容积,适当氧疗,根据血气分析结果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等综合护理方法,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果:术后复发1例,其余20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胸腔镜下修补新生儿先天性膈疝效果满意,围术期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晏萍兰;候小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蝶骨电极与日间睡眠诱发试验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诊断颞叶癫痫的患者依次进行常规头皮电极、蝶骨电极以及日间睡眠诱发脑电图描记,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常规加蝶骨电极脑电图的癫痫波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P<0.01);日间睡眠脑电图的局限性异常率与癫痫波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P<0.01);在睡眠诱发中检出癫痫波的45例患者中,37例癫痫波发生在NREM睡眠Ⅰ~Ⅱ期,占82.2%.结论:脑电图在颞叶癫痫诊断中至关重要,加做蝶骨电极及睡眠诱发脑电图可比常规脑电图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谢旭芳;熊英琼;邹冬琴;吴晓牧;张昆南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亚硝酸钠对大鼠心肺复苏后心肌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复苏组和亚硝酸钠组.建立窒息型大鼠心肺复苏模型,于复苏后24 h取样,应用亚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的一氧化氮含量,应用原位细胞凋亡法(TUNEL)测定心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复苏组和亚硝酸钠组心肌匀浆一氧化氮含量及凋亡细胞表达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亚硝酸钠组心肌组织匀浆一氧化氮含量显著升高;与复苏组比较,亚硝酸钠组心肌的细胞凋亡表达显著降低.结论:一氧化氮可作为心肺复苏后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指标,亚硝酸钠能增加心肺复苏后心肌一氧化氮含量,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对心肺复苏后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谢赟;王弋;许国根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交通性鞘膜积液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接受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组),34例接受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鞘膜翻转术(腹股沟联合组),45例接受经阴囊切口鞘状突结扎术+鞘膜翻转术(阴囊组),37例接受经腹股沟鞘状突高位结扎术+阴囊切口鞘膜翻转术(腹股沟阴囊组),48例接受腹腔镜下内环口结扎术(腹腔镜组),对比各种治疗方法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治疗后复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但住院费用高;腹股沟组及腹腔镜组复发率高,其他组复发率均较低;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其他组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但无明显差异.结论:交通性鞘膜积液手术方式有多种,腹腔镜组虽然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但住院费用较高,并且容易复发;传统手术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其中以腹股沟组的复发率较高,腹腔镜和传统手术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其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佳治疗方案.
作者:胡威;张孝斌 刊期: 2012年第21期
目的:比较常用浓度与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用于肛门部手术的麻醉效果,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在肛门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50例行肛门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0.5%(A组,n=25)、0.3%(B组,n=25)罗哌卡因2.5 mL行腰麻.观察麻醉平面、Bromage评分、NIBP、HR、麻醉总体效果评分、肛门松弛度、手术牵拉反射、术中硬膜外追加用药等.结果:A组麻醉平面(T8)高于B组(T10)(P<0.05),A组Bromage评分(4分)高于B组(1分)(P<0.05);NIBP、HR、麻醉总体效果评分、肛门松弛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牵拉反射发生率(6例,25%)高于A组(1例,4%),且发生牵拉反射的患者均为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或TST)的患者,其中B组4例患者需硬膜外麻醉给药而A组均无需用药,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0.3%)罗哌卡因腰麻运动阻滞轻,麻醉平面低,可以满足除吻合器手术外的常规肛门部手术的要求.
作者:钟凤华;李宏;靳三庆 刊期: 201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