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氧化应激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朱秀坤;曾令奋;陈澍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淋巴细胞, 氧化应激, 增殖试验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氧化应激改变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29例(A组)和健康对照者31例(B组),分离各组样本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GSSH)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作外周血淋巴细胞涂片,先以活性氧荧光染液处理涂片,观察荧光强度,继以糖原染色(PAS)计算外周血淋巴细胞阳性率;体外以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分离得到的淋巴细胞并检测其增殖活性.结果:A组淋巴细胞GSSH/GSH为1.69 ± 0.73,B组为1.14 ± 0.6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淋巴细胞PAS阳性率为(31 ± 9)%,B组为(25 ± 7)%,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PHA刺激下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A组为0.61 ± 0.21,B组0.37 ± 0.1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GSSH/GSH比值增高和PAS阳性率较高与细胞内氧化应激有关;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可间接反映淋巴细胞的转化活性.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压力-容积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单肺通气在开胸术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动态压力-容积曲线设定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时个体化的潮气量和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42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常规双肺通气30 min后(T0)行单肺通气,按照患者单肺通气即刻动态压力-容积曲线低位拐点对应的压力(PLIP) + 0.196 kPa设定PEEP值,依次按照100%、80%、60%高位拐点对应的容量(VUIP)设定潮气量,分别通气30 min(T1、T2、T3).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力学参数,并采集动脉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结果:T1、T2、T3的PEEP值均为(0.64 ± 0.13)kPa,潮气量分别为(10.1 ± 1.2)mL/kg、(7.2 ± 1.1)mL/kg、(5.6 ± 0.7)mL/kg,与T1相比,T2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分流率降低;动脉氧分压、胸肺顺应性增加;T3的平均动脉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态压力-容积曲线,80% VUIP联合PLIP +0.196 kPa水平的PEEP有助于改善单肺通气氧合,降低分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

    作者:司建洛;苏跃;宋绍团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沙利度胺联合佳支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佳支持治疗和佳支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重变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沙利度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每日睡前口服沙利度胺1次,剂量l50 mg,同时接受佳支持治疗.对照组23例接受佳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体重增加情况及KPS评分.治疗后2个月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体重增加、KPS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干,嗜睡,便秘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增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体重及改善其KPS评分,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声池;邹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Ⅲ型主动脉夹层疾病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疾病(DeBakeyⅢ型)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连续收治的768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中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为常见(62.9%),约6.8%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全程主动脉CT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的确诊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在减少住院病死率方面,腔内修复术较保守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患者及时行主动脉CT、D-二聚体等检查,早期确诊,尽早控制血压、心率,腔内修复术可以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作者:王慧勇;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薛凌;谢年谨;何鹏程;陈纪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3-2008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骨折患者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平均34.7岁(16 ~ 59岁);距骨体骨折22例,距骨颈骨折15例.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法对手术时机、骨折部位、开放与否、骨折粉碎程度、骨折复位情况及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因素进行分析,观察这些因素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4.1年(2 ~ 7年),术后优良率为54%.距骨坏死率与骨折的开放性、粉碎程度及骨折复位不良呈正相关性(P<0.05);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与骨折部位、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及复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骨折愈合不良率与骨折复位不良及骨折部位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距骨骨折本身创伤特点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手术时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有助于距骨骨折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波;杨惠林;王根林;陈康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结肠癌VEGF、p53和CerbB-2蛋白联合表达与肝肺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表达与肝肺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联合检测100例结肠腺癌组织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计算100例结肠癌发生肝肺转移的病例数.首先将1个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时患者肝、肺转移率进行比较.其次把2个和3个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分为A组,2个和3个蛋白表达阴性患者分为B组,将A组与B组患者的肝、肺转移率进行比较.结果:结肠癌中VEGF、p53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2.0%、74.0%和36.0%.VEGF、p53和CerbB-2单个蛋白阳性表达者肝转移率分别是51.6% 、45.9%和72.2%;肺转移率分别是25.8%、24.3%和33.3%,均高于VEGF、p53和CerbB-2单个蛋白阴性表达者肝、肺转移率(P<0.01).A组患者肝、肺转移率为52.4%和31.0%,比B组患者的肝、肺转移率22.4%和8.6%明显增高(P<0.01).结论:VEGF、p53和CerbB-2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肝肺转移密切相关,可能与3种蛋白协同作用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丁晖;潘运龙;覃莉;施宏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人参皂苷Rg1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2 mm处用Yasargil动脉瘤夹夹持左侧视神经30 s,术后5 d在大鼠左侧上丘注射荧光金标记RGCs.将大鼠随机分为Rg1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伤后第7、14和21天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另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s并计算出RGCs的平均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平均密度为2 268 ± 100/mm2.视神经挤压伤后RGCs急剧减少,伤后第7、14 和21天分别减少至1 301 ± 105/mm2、760 ± /60 mm2和648 ± 65/mm2.Rg1治疗组存活RGCs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第7、14和21天分别为1 748 ± 98/mm2、1 030 ± 68/mm2和840 ± 71/mm2(P<0.05).结论:Rg1在视神经挤压伤后对RGCs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方庆;陆卫华;赵智刚;程青;邬明;刘非凡;李小平;杨剑虹;唐忠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CA125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CA125的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检测(BA-ELISA)方法,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纯化卵巢癌患者腹水得到CA125抗原,制备生物素化CA125抗体,酶标板包被生物素化BSA,建立BA-ELISA反应系统.观察本方法的灵敏度、回收率、特异度、稳定性等指标.测定卵巢癌患者以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结果对比.结果:BA-ELISA方法灵敏度为3.18 U/L,与CEA、PSA等交叉反应率低;高低浓度样品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7.11%、99.96%,批内和批间变异分别为7.97%、8.04%,稳定性好.本研究与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检出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回归方程为y=-6.830 + 1.014x,r=0.993.检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A125水平,回归方程为y=1.936 + 0.937x,r=0.986.结论:BA-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在诊断卵巢癌等方面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无需昂贵仪器,适合广泛应用.

    作者:曾昭伟;王学谦;李会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食管癌术后胸主动脉瘘的治疗经验

    随着吻合器、闭合器、直线切割器、医用OB胶等医疗器械及材料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胃-胸主动脉瘘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该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实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往往短期内即造成患者的死亡.本文总结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1998-2010年抢救的6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主动脉瘘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恩五;曾茜;曾伟生;乔贵宾;张卓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ASAⅠ~Ⅱ级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于气腹结束时静脉注入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不给予上述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在拔管时和术后1、2、3、8、24 h相应时点进行疼痛评价,并记录术后尿管刺激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拔管时和术后1、2、3、8 h各时点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24 h时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尿管刺激疼痛7例(35.0%),显著少于对照组20例(100%);对照组右肩背部疼痛4例,实验组未出现(P<0.05);对照组拔管时躁动1例,实验组未出现;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帕瑞昔布钠可有效缓解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尿管刺激等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洋;孙莹杰;周锦;黄明;张铁铮;刘晓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长期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3组: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针灸 + HDF)组15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组15例,每周透析2次,血滤1次,对照组血液透析(HD)组16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3-)的变化.结果:针灸 + HDF组、HDF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明显改善,缓解率分别为86.6%、66.7%,对照组缓解率为1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5),而两组治疗组相比,针灸 + HDF较HDF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 + HDF、HDF是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有效方法,前者更有效.

    作者:张芬;邱志亮;黄华星;房星星;沈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儿童非癫痫性发作与癫痫、难治性癫痫的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容易误诊为癫痫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的特点、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完善病史、干预发作、家庭录像、视频脑电图、采用2001年ILAE癫痫发作分类等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间12例院外诊断癫痫、难治性癫痫儿童的病情重新评估.结果:排除头痛性癫痫而诊断偏头痛3例,心因性发作2例,睡眠障碍1例,癫痫同患睡眠障碍1例,非癫痫性发作3例,抽动症2例.影响诊断的因素为发作间期异常脑电图和既往惊厥病史.停用抗癫痫药物9例,减药1例,阻止上药2例.给予相应诊疗后家长及年长儿心理负担明显减轻.结论:完善病史、干预发作、家庭录像、视频脑电图等方法对鉴别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有效.应重视新的癫痫发作类型分类.

    作者:李树华;庞保东;曹丽华;刘寅;董琰;吴家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慢性硬膜外血肿骨化11年1例

    患者男,31岁,约11年前有头部外伤史,未行CT检查.10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侧阵发性头痛,情绪激动后易出现,为轻度跳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自行缓解,无发热、恶心、呕吐,无视力减退,复视,眩晕耳鸣,无瘫痪失语,1个月前头痛加重,疼痛发作时间延长,疼痛剧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好,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

    作者:钱晟;程新富;谭宗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TCI-喉罩预防高血压患者拔管反应的比较

    目的:评价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不同剂量瑞芬太尼TCI-喉罩预防高血压患者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Ⅲ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病3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A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1 ng/mL、B组2 ng/mL和C组3 ng/mL.麻醉诱导后,3组均以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 ~ 50.术毕调整瑞芬太尼浓度至各组设定的血浆浓度,连续监测患者ECGⅡ、SpO2和IBP,记录患者术前(T0)、术毕即刻(T1)、拔管前(T2)、拔管后即刻(T3)和拔管后2 min(T4)5个时间点HR、IBP、SpO2,同时观察和记录拔罩后7 min内患者有无呼吸抑制和大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C两组T2、T3和T4时HR和IBP明显较低,血流动力学较为安全稳定,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波动幅度小于20%,SBP平均波动幅度分别为14%和12%,DBP为9%和8%(P<0.05),B、C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中C组Ramesay评分和呼吸抑制发生率(23.4%)高(P<0.05),A、B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浓度2 ng/mL瑞芬太尼TCI-喉罩既可有效预防高血压患者麻醉恢复期的拔管反应,又不至使患者过度镇静,降低了高血压患者拔管风险.

    作者:艾青;胡毅平;张兆平;胡春晓;李筱;黄东晓;顾美蓉;杨勇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survivin及其剪接变异体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和正常膀胱组织survivin、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表达.结果:Survivin、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均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升高,survivin和survivin-ΔEx3表达升高(P<0.05),且两者正相关(0<r<1,P<0.05);而survivin-2B的表达则降低(P<0.05).结论:Survivin、survivin-2B和survivin-ΔEx3可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不同作用,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郭凯;刘春晓;郑少波;徐亚文;许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骨肉瘤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观察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7例人骨肉瘤组织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及其微血管密度值,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综合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27例骨肉瘤均有Livin 的表达.骨肉瘤中Livin表达率介于9% ~ 91%,阳性率58.7%.Livin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显著相关(P<0.01).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胞膜和肿瘤新生血管周围.临床病理显示Liv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侵袭程度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临床随访显示Livin高表达组肺转移率高.结论:Livin在人骨肉瘤标本中有明显表达.骨肉瘤Livin的表达与其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呈正相关,可反映肿瘤侵袭性的强弱.免疫组化检测Livin水平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谢楚海;吴波以;赵玉;胡海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红素加氧酶-1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反应性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改变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模型组(LPS 4 mg/kg,腹腔注射).应用RT-PCR技术检测血管HO-1 mRNA表达;应用血管张力检测技术检测各组主动脉和肺动脉血管环在HO-1抑制剂和诱导剂孵育前后反应性变化.结果:内毒素组胸主动脉与肺动脉的HO-1 mRNA均明显增高.HO-1抑制剂预孵育后,内毒素组胸主动脉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较孵育前提高了31.42%(P<0.01),但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变化;内毒素组肺动脉对PE的收缩值亦增加(P<0.01).HO-1诱导剂预孵育后,内毒素组胸主动脉收缩性较孵育前显著下降,肺动脉收缩性较孵育前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O-1对内毒素血症胸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舒缩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作者:邢邯英;王蓓;黄黛;张冬会;野战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肺静脉形态结构CT成像改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利用CT三维成像技术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A)前后肺静脉的形态学变化.方法:房颤患者共28例,行CPVA术(6.5 ± 3.9)个月后进行随访,根据术后有无复发分为成功组(22例)和复发组(6例).应用64排螺旋CT测量CPVA术前、后肺静脉口的径线、截面积、左心房容积,研究射频消融术后肺静脉的形态学特点并与术前做对比分析.结果:成功组术后左心房容积、左上肺静脉口大径、右上肺静脉口大径、右上肺静脉口小径、右下肺静脉口大径、右下肺静脉口小径、4个肺静脉口截面积较术前缩小(P<0.05).复发组术后仅见右下肺静脉口大径、左下肺静脉口及右下肺静脉口面积较术前减少(P<0.05).CPVA术后肺静脉的大径及小径狭窄率小于50%者分别为61.6%及56.3%;狭窄率50% ~ 70%者分别为3.6%和5.4%.结论:(1)CPVA成功后可逆转房颤患者的肺静脉和左心房重构,而复发组未出现明显逆重构.(2)CPVA术后可引起部分患者无症状性肺静脉狭窄.

    作者:林明宽;刘浩;伍伟锋;朱立光;王炎;唐梅艳;杨仁贵;张棠;李希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先天性桡骨头脱位1例

    患者男,15岁.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就诊.1个月前扭伤右肘部,在当地医院手法治疗,活动受限未见明显改善,近5 d疼痛加重.查体: 右肘屈曲、前臂旋前位,肘关节肿胀,肘外侧压痛,肘关节屈140°,伸-30°,旋前90°,旋后-30°,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正常.

    作者:黄峰;丛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二尖瓣环钙化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超声研究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钙化(MA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138例MAC患者[MAC组,含重度MAC患者(SMAC组)45例,非重度MAC患者(NSMAC组)93例]及90例同期进行检查无MAC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计算颈动脉的狭窄幅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MAC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狭窄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SMAC组上述指标比较更为显著(P<0.05); NSMAC 组及SMA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MAC组颈动脉IMT与NSM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性;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AC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50%有意义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通过对MAC的检测,能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

    作者:刘彩杰;孙志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59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359例临床资料.结果:1 3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8例,胆囊动脉出血23例,腹腔粘连3例,术中发现胆囊恶变1例,胆瘘4例,胆道损伤7例.结论:清晰认识胆道的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指征及具备腔镜外科丰富经验的外科大夫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白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