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沙利度胺联合佳支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陈声池;邹立

关键词:癌, 非小细胞肺, 沙利度胺,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佳支持治疗和佳支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重变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沙利度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每日睡前口服沙利度胺1次,剂量l50 mg,同时接受佳支持治疗.对照组23例接受佳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体重增加情况及KPS评分.治疗后2个月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体重增加、KPS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干,嗜睡,便秘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增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体重及改善其KPS评分,不良反应可耐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犬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再灌注损伤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正常犬行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变化,为在急救时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麻醉后气管插管.自制体外腹主动脉阻断装置将腹主动脉远段向脊椎椎体挤压至血流完全阻断,阻断时间30 min.分别于腹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30 min及开放阻断后即刻、开放阻断后30、120、240 min各时间点由前肢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动脉开放即刻、30、120 min血清SOD活力下降,与阻断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开放30、120 min血清MDA值升高,与阻断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犬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30 min,动脉开放后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限在短时间可恢复的程度.

    作者:武钢;肖利民;杨庆永;鲍光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发热的探讨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5岁,心前区疼痛1月,腹透液混浊半天,于2009年9月9日入我科住院.患者1月前因心前区疼痛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提示急性心肌梗死,转入ICU治疗.既往糖尿病10余年,慢性肾功能衰竭3年,高血压病3年,冠心病2年.入院后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急性支气管炎,胸腔积液(双侧),结肠溃疡并出血.给予如下治疗:多次床边血液滤过,并于10 d前行腹膜透析置管术,3 d前开始腹膜透析治疗;双侧胸腔CVP管引流;凝血酶灌肠;先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肟等抗感染治疗4周.半天前,患者出现腹透液混浊,转入我科住院治疗.目前患者食欲较差,无咳嗽、咳痰,无憋气,保留导尿,尿量400 ~ 500 mL/24 h,大便10余次/d,5 ~ 10 mL/次,黄色稀便,近3 d,双侧胸腔引流量约500 ~ 600 mL/ d,胸水呈透明、淡黄色.入院查体:T 36.9℃, P 84次/min, R 18次/min, BP 125/55 mmHg,神清,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肺底呼吸音低,心率84次/min,律齐,腹软,无明显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崔永军;万美燕;邹作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距骨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3-2008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距骨骨折患者37例,男32例,女5例;年龄平均34.7岁(16 ~ 59岁);距骨体骨折22例,距骨颈骨折15例.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手术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法对手术时机、骨折部位、开放与否、骨折粉碎程度、骨折复位情况及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因素进行分析,观察这些因素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4.1年(2 ~ 7年),术后优良率为54%.距骨坏死率与骨折的开放性、粉碎程度及骨折复位不良呈正相关性(P<0.05);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与骨折部位、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及复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骨折愈合不良率与骨折复位不良及骨折部位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距骨骨折本身创伤特点对术后疗效有一定影响.手术时良好的复位和内固定,有助于距骨骨折术后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波;杨惠林;王根林;陈康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是妇科领域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特别适合于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该技术利用内镜经自然腔道(阴道)进入盆腔,直接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和卵巢窝,可以在门诊进行,不需住院.作为一线手段,它可以探查不孕患者的盆腔结构,尤其是输卵管的通畅性,还可以评估慢性盆腔痛和痛经等,以及进行盆腔粘连松解手术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巢多点打孔术.现将THL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罗文姬;陈递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59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359例临床资料.结果:1 3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8例,胆囊动脉出血23例,腹腔粘连3例,术中发现胆囊恶变1例,胆瘘4例,胆道损伤7例.结论:清晰认识胆道的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指征及具备腔镜外科丰富经验的外科大夫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白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血清tPSA、fPSA和f/tPSA 在前列腺癌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中的诊断作用评价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血清总PSA(tPSA)、游离PSA(fPSA)和游离PSA/总PSA比值(f/tPSA)水平变化,以评价其在前列腺癌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可疑冠心病男性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3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组2).测定两组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前、后24 h和30 d时的tPSA,fPSA和 f/tPSA值.结果:组1 tPSA、fPSA和 f/tPSA值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组2术后24 h tPSA、fPSA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f/t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0 d tPSA、fPSA和 f/tPS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置入术可引起tPSA、fPSA值明显升高,到术后30 d时恢复正常范围.tPSA、fPSA值不能用于冠状动脉置入术后30 d内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李育斌;高兴成;黄伟佳;张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胚胎早期心脏发育中 Bax、Bcl-2及 NF-κB的表达及对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

    目的:研究Bax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cl-2(B-cell lymphoma-2)蛋白及 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在胚胎心脏发育中对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妊娠 8.5 ~ 14.5 d(E8.5 ~ E14.5) 胚胎 30 只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观察大鼠早期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以及 Bax、Bcl-2 蛋白及 NF-κB在胚胎心脏的表达.结果:大鼠早期胚胎心脏发育中,E8.5,原始心管形成,未见 Bax 蛋白及 NF-κB 阳性反应,但 Bcl-2 呈阳性表达E10.5,心房、心室形成,心肌细胞开始表达 Bax、Bcl-2 及 NF-κB,一直持续表达至E14.5.结论:Bax、Bcl-2 及 NF-κB在心脏早期发育中可能通过凋亡来调控心肌细胞的分化.

    作者:杨开明;王勇;杜赵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不同照射频率的窄谱UVB治疗慢性斑状银屑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照射频率的窄谱UVB(NB-UVB)治疗慢性斑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受3次/周的NB-UVB光疗,另一组则接受5次/周的NB-UVB光疗,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来评价疗效.结果:在相当的治疗次数及UVB累积剂量下,3次/周光疗组的治愈效果与5次/周光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44),但是在治疗后PASI值上,3次/周光疗组要明显小于5次/周光疗组(P<0.01);在治疗时间上,5次/周光疗组要明显短于3次/周光疗组(P<0.01).结论:推荐使用每周3次的NB-UVB照射频率,但是,患者若没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可以考虑每周5次的治疗频率.

    作者:章承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 或) 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20世纪80年代,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给GERD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随着PPI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发现部分患者经PPI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或不能彻底缓解,难治性GERD因此而生.目前对于难治性GERD缺乏统一的认识,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除缺乏客观的诊断标准外,还存在对于难治性GERD含义的理解不统一、功能性烧心的定位以及患者依从性等问题;而对于该病的治疗各学者也有着不同的认识,综述如下.

    作者:王高峰;朱生樑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留置针与头皮针预防化疗药外渗的效果比较

    肿瘤化疗患者,由于肿瘤治疗的长期性与化学药物的特殊性,均应采用中心静脉输注,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和避免化疗药对外周血管的损害,规避护理风险,提高工作效率[1].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基层医院,患者在治疗间歇时需定时换膜、冲管.乡村医生无这方面的培训,患者需回院维护管路,患者及家属怕麻烦以及考虑经济因素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化疗患者拒绝行中心静脉置管.所以只能采用外周静脉,使用F4留置针或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临床工作中因F4留置针较头皮针费用高,留置时间受到化疗药的限制,因此使用头皮针的占绝大部分.但是这样做,却没有考虑到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化疗药一旦外渗后可能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因此对2009年7-12月于我科住院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需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F4留置针或头皮针两种穿刺工具输注化疗药,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立静;刘俊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改良法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瘘的防治

    目的:探讨减少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手术颈部吻合口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成功在我科行改良法经左颈、右胸、腹部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的675例患者的颈部吻合口瘘的情况.结果:67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42例,瘘发生率为6.22%,无一例瘘入胸腔,住院时间(12.5 ± 8)d.结论:改良法经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能减少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且治疗方便,愈合周期短.

    作者:束余声;孙超;胡继宽;王书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支持蛋白2 (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2,MCM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膀胱癌、20例腺性膀胱炎及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MCM2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黏膜中未见MCM2表达,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腺性膀胱炎(20%),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M2表达与膀胱癌不同分化程度、复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恶化程度逐渐升高,但与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不相关.结论:MCM2表达是反映膀胱癌生物学行为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葛波;宋建文;侯巧燕;李美琼;李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PD-L1和PD-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D-L1和P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7例NSCLC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中PD-L1和PD-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93%(23/47)和61.70%(29/47),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PD-1 蛋白主要定位在癌间质淋巴细胞,PD-1 + 淋巴细胞数量与PD-L1蛋白在癌细胞及癌间质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D-L1与NSCLC分期、淋巴结转移、PD-1阳性淋巴细胞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马薇;罗殿中;陈源;党裔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儿茶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初探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研究儿茶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8个不同梯度浓度的儿茶素进行甲基噻唑蓝(MTT)实验,观察儿茶素的半致死浓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茶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儿茶素对U25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62.25 μg/mL,儿茶素作用后U251细胞出现凋亡小体,阻滞于S期,Hoechst33342检测表明细胞凋亡明显.结论:儿茶素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儿茶素具有开发为治疗脑胶质瘤药物的可能性.

    作者:梁丽琴;金刚;党建章;代建国;陈卫平;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神经导航辅助切除功能区胶质瘤的体会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科住院确诊为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的患者47例,采用Brain LAB公司VectorVision2导航系统辅助切除肿瘤,分析其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顺利到达病变部位,病灶全切除27例(57.5%),次全切除15例(31.9%),部分切除5例(10.6%);平均注册误差为(1.4 ± 0.5) mm;手术时间91 ~ 164 min [平均(119.54 ± 21.44)min];术后症状好转36例(76.6%),症状无变化7例(14.9%),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4例(8.5%).结论:神经导航系统仅仅是一个向导,一种辅助工具,受影像学资料的准确性、注册的准确性及术中影像漂移位等因素的影响,神经外科医师术中要时时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系统的精确性,不能盲目依赖神经导航系统,需要具备神经解剖知识、娴熟显微手术技巧和丰富临床经验来完成手术.

    作者:李波;朱世强;戴文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腰椎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佳b值探讨

    目的:探讨腰椎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佳b值.方法:在不同b值(100、250、500、1 000 s/mm2)下,对腰椎弥散成像所得到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ADC)值、信噪比(SNR)、质量指数(IQ)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b值从100逐步增大到500 s/mm2,腰椎mADC值逐渐减小,SNR 和QI 逐渐下降;腰椎mADC值,SNR,QI 变化显著(P<0.05).b值1 000 s/mm2时,椎体的信号衰减较为明显,腰椎图像肉眼难于观察.结论:在本机型和软硬件配置条件下,腰椎弥散成像b值为500 s/mm2时较为妥当.

    作者:赵应满;陈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关节镜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腘绳肌重建后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P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1],其断裂将引发膝关节不稳,极大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可诱发其他结构损伤及关节严重退变[2-3].目前关节镜下PCL重建技术已日趋成熟.本院自2009年1月开始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PCL 1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超鹏;付红亮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PAC-1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5 例脑梗死患者GMP-140和PAC-1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GMP-140、PAC-1 、MPV和PDW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GMP-140、PAC-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并高血压组患者与单纯性脑梗死组患者相比,GMP-140、PAC-1、MPV和PDW水平增高;GMP-140、PAC-1与MPV、PDW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MP-140、PAC-1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表达;GMP-140、PAC-1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都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

    作者:刘远智;黄春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食管入口巨大息肉2例

    患者女,58岁,因咳嗽、恶心时口中吐出大块肿物2年于2009年4月入院.患者2年前咳嗽时发现口内有肉状物吐出,吞咽后消失,未予诊治,症状反复发作,肿物逐渐增大,可将肿物拉出口外.查体:一般情况可,咽喉部检查未见异常.患者用力咳嗽后可见蚯蚓状肿物到达口内并可拉出口外.肿物光滑,如黏膜色泽,上有血管附着.诊断:食管息肉.于全麻下行食管镜检查发现肿物,以异物钳将息肉拉出口腔,以4号线将肿物固定于口角,再次导入食管镜发现粗细基本均匀,蒂部位于食管入口右下壁,以微波探头在肿物蒂部烧灼、切断,将肿物取出,见息肉呈粉红色,光滑,粗细均匀,长约16 m.术后给予抗感染等治疗,术后6 d出院.病理报告为:食管息肉.

    作者:宋任东;林拥军;肖跃华;李爱君;杨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均从初检索至2010年6月.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收集国内外关于早期气管切开对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6篇文献入选,合并结果显示早期气管切开不能降低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死率[RR 0.87,95%CI(0.59,1.30)]、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RR 0.89,95%CI(0.68,1.17)]和机械通气时间[WMD -4.49,95%CI(-11.64,1.77)].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给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带来益处,但尚需更多设计完好的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作者:李志强;张印纲;邱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