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型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体会

苏志平

关键词:
摘要:B超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常发生漏诊及误诊,笔者就其诊断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中华中西医杂志相关文献
  • 胸水间皮细胞计数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水间皮细胞计数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8例胸水患者行B超定位穿刺抽胸水进行细胞学计数,以胸膜活检病理确诊患者的石蜡切片检查作对照.结果胸腔积液细胞学计数: 间皮细胞计数结核组明显低于肺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核细胞计数结核组高于肺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核性胸水中间皮细胞计数常小于5%.结论胸水间皮细胞计数能够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病因学诊断率.

    作者:窦迎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颅内压增高患者冬眠低温疗法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是由于颅腔内容物的体积超过了其可代偿的容量.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呕吐、眼底乳头水肿三大病征.持续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可诱发脑疝危及生命.冬眠低温疗法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降温可使患者在低温状况下降低脑耗氧量及脑代谢率,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强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可有效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其临床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应做到如下几点.

    作者:王立艳;段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药治疗及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DM)在国内外发病均有明显增多的趋势,随之而来的糖尿病性眼病变也不断增加,其严重性和致盲性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尽管近年来激光光凝疗法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使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致盲的危险性明显减少.但无论是激光光凝还是手术本身,均可使视网膜受到严重损害或带来其它方面的危险,并且此设备和技术尚未普及.因此,寻找一种较有效治疗方案和药物,对预防和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我院于1999年12月~2002年10月应用自制熊胆逐瘀片治疗DR 6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谷玲;张霄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6例临床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个较长期的疾病过程,是我国肝炎病人中主要的一型,发病率高,迁延不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要遵守早期用药、联合用药和按疗程用药的原则.自2002年3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志波;吕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硝酸甘油加多巴胺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80例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多巴胺治疗冠心病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伴心力衰竭80例应用硝酸甘油+多巴胺静滴为治疗组,另有冠心病伴心衰37例单用硝酸甘油作为对照组,一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两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硝酸甘油+多巴胺治疗冠心病伴心衰,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明显减轻单用硝酸甘油静滴所致的不良反应.

    作者:张定宝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环丙沙星临床应用进展

    环丙沙星与其它喹诺酮类药物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使用时应注意监控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对环丙沙星药物在国外、国内发表的研究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温连俊;刘涓涓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髓母细胞瘤35例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收治的35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及放疗、化疗等.结果随访3年以上31例,三年生存率为80%;随访5年以上25例,五年生存率为71.4%.术中肿瘤全切或次全切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大部分切除者(P<0.05).术后及早行足量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和全身化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结论手术治疗应尽量分切肿瘤,术后早期行足量全中枢神经系统放疗、全身化疗将会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李兆全;张桂栋;楚功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以下简称真红)是一种慢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本病发病率低,约每年1.9/10万(1935~1989年,美国)[1]及每年2.6/10万(1980~1984年瑞士)[2].我国目前尚无大系列流行病学统计资料.祖国医学对本病尚无统一、系统的认识.临床各医家对本病的看法不一,笔者在临床诊治一组以阴虚血瘀为主要证候的真红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一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体会

    我院是一所地级市中心医院,急救中心每年要接待数百名外伤伤员,主要由交通事故、高空作业、行凶斗殴等致伤,受伤类型包括重型颅脑损伤,多处骨折,脏器损伤,脊柱损伤等,病情重者可引起现场死亡,有的患者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给患者带来了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因此,外伤患者院前急救,不单是简单的包扎、止血、固定,科学的抢救、转运伤员,降低伤残率,提高伤员的存活率与生存质量也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目标.笔者在急诊科工作十几年来,现将外伤伤员院前急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莲;潘瑞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同侧手外伤中应用拇指再造1例

    手由于外伤、烧伤、电击伤等常导致手掌、手部软组织广泛性坏死或缺损,或手指的坏死,这给组织修复带来很大困难,用它处理组织修复均显不便或臃肿,而游离皮瓣则需显微技术的支持,前臂逆行岛状皮瓣的应用既可一期完成手术,又可利用复合组织瓣进行手指再造,简便易行,特别适应于基层医院.

    作者:边贝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关节镜在膝骨性关节炎诊治中的手术时机选择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因为膝关节本身及周围组织疾病的主要症状多以疼痛为主,这就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近年来随着膝关节镜在临床上的普及应用,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治疗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选择手术时机,对阻断或减缓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非常重要[1],我院自1998年6月~9月,对57膝骨性关节炎病人进行膝关节镜诊断及治疗术.本文就此对57膝骨性关节炎病人采用膝关节镜下诊断及治疗的结果作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德兴;张晓南;张新;常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龙胆泻肝汤在皮肤科运用

    中医治疗皮肤病,有许多经方常常用到,本人在治疗皮肤病20余年的经验基础上,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女阴溃疡、湿疹等疾病,每每收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冯拴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早期大剂量应用金尔伦治疗急性重度颅脑损伤56例分析

    金尔伦是一种非专一性阿片受体竞争性拮抗剂,应用金尔伦后可以显著降低体内阿片样物质水平,减少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我院自2000年8月~2002年8月共收治急性重度颅脑损伤56例,均早期应用大剂量金尔伦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陈家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骨巨细胞瘤

    1985年9月~2001年11月,我们应用病灶清除、骨水泥充填术治疗病理Ⅰ、Ⅱ级骨巨细胞瘤病人51例,经5~10年随访,按Mankin*HJ标准,评价肢体功能[1],除2例肿瘤复发外,余49例肢体功能恢复.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劲夫;江迪;于梅;王艳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新生儿肺炎导致心力衰竭

    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国内提出心力衰竭是重症肺炎合并症的概念已有几十年历史,但是关于新生儿肺炎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多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存在着许多争议[1].

    作者:付思源;张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椎管内血管瘤1例

    儿童椎管内血管瘤临床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杨和顺;李榕;黄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黄褐斑的中西医治疗

    西医学者认为黄褐斑是由色素代谢障碍所致,而中医认为黄褐斑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所致.具体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作者:许小惠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鲜葱白汁治疗萎缩性鼻炎21例临床观察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发展缓慢的常见鼻病,其证见:鼻干燥、鼻塞、嗅觉障碍、头昏、头痛、甚者鼻出血、恶臭,体征是鼻腔粘膜萎缩等.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治疗.笔者十几年从事耳鼻喉科工作,用鲜葱白汁治疗本病21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冯爱成;毛丽华;包伟中;成玲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黄芪减轻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疗效观察

    结核病化疗中的不良反应较多,约占30%,肝功能损害是主要不良反应之一,是临床医生和患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1].我们在结核病化疗过程中应用黄芪辅助治疗时,发现同时应用黄芪的病人,肝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米山;郭庆儒;田彦卿;杨秀芬;李占英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激励理论在医院人员管理的应用

    1 激励理论的涵义现代管理学中的激励理论,是奖励机制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认为,任何单位的组织系统,为保证其成员努力实现本系统的目标,就必须在系统中建立激励机制[1].激励是人本身特性与环境特性的相互作用,是人类内心活动的一种状态,是整个系统的动力源泉之一.现代心理学认为,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是激励的起点,它使人产生期望,从而导致行为.

    作者:刘淑冰;林崇健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主管: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