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琴;金刚;党建章;代建国;陈卫平;张燕
目的:分析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学特征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完全实性型3例,边界较清楚,平扫信号与脑灰质相似,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瘤周无水肿;(2)部分实性型7例,边界欠清有浅分叶,平扫囊性部分信号类似脑脊液,实性部分呈混杂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瘤周无水肿,瘤内均有出血;(3)大囊型4例,病灶体积较大且呈偏心性生长,平扫囊性部分信号类似脑脊液,实性部分及囊壁类似于脑灰质,增强呈不均匀中度强化,瘤周均有水肿;(4)完全实性型及大囊型病理结果均为WHO Ⅱ级,部分实性型均为WHO Ⅲ级.结论:颅内非典型室管膜瘤常表现为完全实性、部分实性及大囊性3种类型,且具有较特异性MRI表现,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示病理的类型.
作者:朱晓军;许乙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2 mm处用Yasargil动脉瘤夹夹持左侧视神经30 s,术后5 d在大鼠左侧上丘注射荧光金标记RGCs.将大鼠随机分为Rg1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伤后第7、14和21天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另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s并计算出RGCs的平均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平均密度为2 268 ± 100/mm2.视神经挤压伤后RGCs急剧减少,伤后第7、14 和21天分别减少至1 301 ± 105/mm2、760 ± /60 mm2和648 ± 65/mm2.Rg1治疗组存活RGCs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第7、14和21天分别为1 748 ± 98/mm2、1 030 ± 68/mm2和840 ± 71/mm2(P<0.05).结论:Rg1在视神经挤压伤后对RGCs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方庆;陆卫华;赵智刚;程青;邬明;刘非凡;李小平;杨剑虹;唐忠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正常犬行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指标变化,为在急救时临时阻断腹主动脉控制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犬麻醉后气管插管.自制体外腹主动脉阻断装置将腹主动脉远段向脊椎椎体挤压至血流完全阻断,阻断时间30 min.分别于腹主动脉阻断前、阻断后30 min及开放阻断后即刻、开放阻断后30、120、240 min各时间点由前肢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动脉开放即刻、30、120 min血清SOD活力下降,与阻断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脉开放30、120 min血清MDA值升高,与阻断前基础值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犬体外腹主动脉末端阻断30 min,动脉开放后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限在短时间可恢复的程度.
作者:武钢;肖利民;杨庆永;鲍光欣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测老年食管癌患者侧卧位与单肺通气(OLV)对每搏量变异(SVV)与脉压变异(PPV)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6例,年龄65 ~ 82岁,ASAⅠ~Ⅱ级.围术期使用PiCCOTM plus系统监测SVV、PPV,观测双肺通气下侧卧位前(T1)、侧卧位后15 min(T2)与OLV 15 min后(T3)SVV、PPV的变化.结果:与T1时点比较,SVV于T2及T3时点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PV均数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麻醉中,胸膜腔闭合状态下,由仰卧位、双肺通气改换为侧卧位、OLV时,SVV较PPV波动大,可能影响其作为容量治疗效果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凤仙;徐世元;刘辉;许睿;雷洪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对预防出生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对衢州市妊娠15 ~ 20周预产年龄小于35周岁的33 493例孕妇进行血清AFP和Free-βHCG定量测定,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综合评价胎儿21-三体、18-三体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结果:共筛查出高风险孕妇1 235例,其中21-三体913例,筛查阳性率2.73%;18-三体154例,筛查阳性率0.46%;在知情同意下,有412例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21-三体8例;18-三体3例.检出神经管缺陷高风险168例,筛查阳性率0.50%,经B超随诊检查,确诊神经管缺陷儿12例.结论:孕中期应用母血清AFP/βHCG二联筛查法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同时也减少了这类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
作者:吴胜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切除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科住院确诊为邻近重要功能区神经胶质瘤的患者47例,采用Brain LAB公司VectorVision2导航系统辅助切除肿瘤,分析其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顺利到达病变部位,病灶全切除27例(57.5%),次全切除15例(31.9%),部分切除5例(10.6%);平均注册误差为(1.4 ± 0.5) mm;手术时间91 ~ 164 min [平均(119.54 ± 21.44)min];术后症状好转36例(76.6%),症状无变化7例(14.9%),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症状4例(8.5%).结论:神经导航系统仅仅是一个向导,一种辅助工具,受影像学资料的准确性、注册的准确性及术中影像漂移位等因素的影响,神经外科医师术中要时时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系统的精确性,不能盲目依赖神经导航系统,需要具备神经解剖知识、娴熟显微手术技巧和丰富临床经验来完成手术.
作者:李波;朱世强;戴文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改变血红素加氧酶-1(HO-1)水平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胸主动脉和肺动脉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内毒素模型组(LPS 4 mg/kg,腹腔注射).应用RT-PCR技术检测血管HO-1 mRNA表达;应用血管张力检测技术检测各组主动脉和肺动脉血管环在HO-1抑制剂和诱导剂孵育前后反应性变化.结果:内毒素组胸主动脉与肺动脉的HO-1 mRNA均明显增高.HO-1抑制剂预孵育后,内毒素组胸主动脉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较孵育前提高了31.42%(P<0.01),但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无显著变化;内毒素组肺动脉对PE的收缩值亦增加(P<0.01).HO-1诱导剂预孵育后,内毒素组胸主动脉收缩性较孵育前显著下降,肺动脉收缩性较孵育前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O-1对内毒素血症胸主动脉和肺动脉的舒缩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作者:邢邯英;王蓓;黄黛;张冬会;野战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累及常见,肾活检光镜检测示约90%的患者有肾损害,结合免疫荧光和电子显微镜检测则100%累及肾脏,在我国肾活检病例中占继发性肾脏病首位[1].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既是SLE重要的临床表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方案,但尚未有比较一致的观点,尤其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上.现就相关研究分述如下.
作者:刘俊成;程骏章;胡守亮;袁凡丽;莫继安;艾俊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RAEB)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二肽基肽酶10(DDP10) mRNA的转录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急性髓性白血病及RAEB型MDS患者外周血细胞DDP10 mRNA的表达量;采集RAEB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并随访其生存时间资料,分析两者与DDP1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AEB患者外周血DDP10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初诊白血病患者(P<0.05),正常对照组与白血病患者之间DDP10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RAEB患者总生存时间及外周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DDP10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DDP10在RAEB型MDS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高表达,提示DDP10是RAEB的一个特异性标志,但其与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及生存时间无关.
作者:钟立业;耿素霞;杜欣;郑海涛;吴穗晶;李扬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治疗现状及护理要点.方法:109例在我院接受PCI的CAD患者根据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分为正常血糖(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耐量减低(IGT)组、糖尿病(DM)组,比较其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程度及诊治现状.结果:入选患者中75.2%合并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的比例各组分别为IFG组 2.44%、IGT组 47.56%、DM组 50%.73.91%患者为住院期间经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发现有糖代谢异常,但住院期间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比例IFG、IGT、DM各组分别为50%、17.9%、75.6%.合并IGT患者的冠脉病变程度与合并DM患者无明显差异.结论:CAD接受PCI患者中,多数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OGTT是发现早期DM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住院期间给予及时的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是治疗糖耐量减低的有效方法.
作者:屠燕;朱顺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人骨肉瘤中的表达特点,观察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7例人骨肉瘤组织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及其微血管密度值,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综合分析上述检测指标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27例骨肉瘤均有Livin 的表达.骨肉瘤中Livin表达率介于9% ~ 91%,阳性率58.7%.Livin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显著相关(P<0.01).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胞膜和肿瘤新生血管周围.临床病理显示Livin表达水平与骨肉瘤侵袭程度呈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临床随访显示Livin高表达组肺转移率高.结论:Livin在人骨肉瘤标本中有明显表达.骨肉瘤Livin的表达与其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呈正相关,可反映肿瘤侵袭性的强弱.免疫组化检测Livin水平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值可以作为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谢楚海;吴波以;赵玉;胡海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疾病(DeBakeyⅢ型)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患者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2002年1月至2010年10月连续收治的768例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其中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为常见(62.9%),约6.8%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全程主动脉CT检查在主动脉夹层的确诊与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在减少住院病死率方面,腔内修复术较保守治疗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对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患者及时行主动脉CT、D-二聚体等检查,早期确诊,尽早控制血压、心率,腔内修复术可以降低患者住院病死率,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作者:王慧勇;罗建方;刘媛;黄文晖;薛凌;谢年谨;何鹏程;陈纪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道损伤.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359例临床资料.结果:1 321例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38例,胆囊动脉出血23例,腹腔粘连3例,术中发现胆囊恶变1例,胆瘘4例,胆道损伤7例.结论:清晰认识胆道的解剖及变异、严格掌握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指征及具备腔镜外科丰富经验的外科大夫是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白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初步研究儿茶素对脑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8个不同梯度浓度的儿茶素进行甲基噻唑蓝(MTT)实验,观察儿茶素的半致死浓度;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拒染法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茶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儿茶素对U251细胞的半抑制浓度为62.25 μg/mL,儿茶素作用后U251细胞出现凋亡小体,阻滞于S期,Hoechst33342检测表明细胞凋亡明显.结论:儿茶素明显抑制U251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S期.儿茶素具有开发为治疗脑胶质瘤药物的可能性.
作者:梁丽琴;金刚;党建章;代建国;陈卫平;张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腰椎磁共振弥散成像的佳b值.方法:在不同b值(100、250、500、1 000 s/mm2)下,对腰椎弥散成像所得到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ADC)值、信噪比(SNR)、质量指数(IQ)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b值从100逐步增大到500 s/mm2,腰椎mADC值逐渐减小,SNR 和QI 逐渐下降;腰椎mADC值,SNR,QI 变化显著(P<0.05).b值1 000 s/mm2时,椎体的信号衰减较为明显,腰椎图像肉眼难于观察.结论:在本机型和软硬件配置条件下,腰椎弥散成像b值为500 s/mm2时较为妥当.
作者:赵应满;陈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点盐酸氨溴索 10 mg/(kg·d),静点,1次/d.结果:观察组顽固性痰鸣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46/50),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娟;徐晓宏;李冬梅;崔秀娟;范秀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胫骨干骨折提供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长骨干骨折 34 例,并进行术后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评价.结果:所有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 6 ~ 20个月(平均 14个月),优良率 94.1%.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具有轴向加压、抗短缩、抗分离和抗扭转的功能,其结构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具有广泛的适应证.
作者:蔡荣辉;刘康;曾毅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入院时进行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观察患者的预后与PSS评分的关系,探讨其对临床护理的指导意义.方法:对76例AOPP患者在入院时进行PSS评分,并观察血胆碱酯酶活力、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入院时的PSS评分与入院时的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呈正相关(r=0.642,P=0.002).入院时的PSS评分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r=0.821,P=0.000).入院时的PSS评分与病死率有相关性(C=0.333,P=0.009).结论:入院时的PSS评分对AOPP病情评估及临床护理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云;袁海军;詹向阳;汪德秀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容易误诊为癫痫的儿童非癫痫性发作的特点、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完善病史、干预发作、家庭录像、视频脑电图、采用2001年ILAE癫痫发作分类等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间12例院外诊断癫痫、难治性癫痫儿童的病情重新评估.结果:排除头痛性癫痫而诊断偏头痛3例,心因性发作2例,睡眠障碍1例,癫痫同患睡眠障碍1例,非癫痫性发作3例,抽动症2例.影响诊断的因素为发作间期异常脑电图和既往惊厥病史.停用抗癫痫药物9例,减药1例,阻止上药2例.给予相应诊疗后家长及年长儿心理负担明显减轻.结论:完善病史、干预发作、家庭录像、视频脑电图等方法对鉴别儿童非癫痫性发作有效.应重视新的癫痫发作类型分类.
作者:李树华;庞保东;曹丽华;刘寅;董琰;吴家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M患者MBD的临床特点,比较不同MBD分级患者的临床特征及MBD分级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73例患者中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53例(72.6%);(2)73例患者根据X线片检查进行MBD分级:0级10例(13.7%),1级2例(2.7%),2级7例(9.6%),3级24例(32.9%),4级30例(41.1%).(3)MBD 2 ~ 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高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0 ~ 1级患者(P值均< 0.05),而4级患者的ECOG评分、骨髓浆细胞比例、高钙血症发生率高于2 ~ 3级患者(P值均< 0.05).不同类型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IgG型以及轻链型出现溶骨性病变的患者要多于IgA型(P值均< 0.05).(4)不同MBD分级患者诱导治疗反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骨骼疼痛及溶骨性损害在我国MM患者中的发生率高,利用影像学进行MBD分级显示发生溶骨性损害(2 ~ 4级)的患者中反应MM肿瘤负荷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多种指标明显高于未发生溶骨性损害的患者(0 ~ 1级),同时类型为IgG或轻链型的患者容易出现溶骨性病变.
作者:郭文坚;董爱淑;姚荣欣;何牧卿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