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琴;金刚;党建章;代建国;陈卫平;张燕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2 mm处用Yasargil动脉瘤夹夹持左侧视神经30 s,术后5 d在大鼠左侧上丘注射荧光金标记RGCs.将大鼠随机分为Rg1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伤后第7、14和21天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另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s并计算出RGCs的平均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平均密度为2 268 ± 100/mm2.视神经挤压伤后RGCs急剧减少,伤后第7、14 和21天分别减少至1 301 ± 105/mm2、760 ± /60 mm2和648 ± 65/mm2.Rg1治疗组存活RGCs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第7、14和21天分别为1 748 ± 98/mm2、1 030 ± 68/mm2和840 ± 71/mm2(P<0.05).结论:Rg1在视神经挤压伤后对RGCs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方庆;陆卫华;赵智刚;程青;邬明;刘非凡;李小平;杨剑虹;唐忠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孕妇进行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对预防出生缺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对衢州市妊娠15 ~ 20周预产年龄小于35周岁的33 493例孕妇进行血清AFP和Free-βHCG定量测定,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利用计算机分析软件,综合评价胎儿21-三体、18-三体和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结果:共筛查出高风险孕妇1 235例,其中21-三体913例,筛查阳性率2.73%;18-三体154例,筛查阳性率0.46%;在知情同意下,有412例高风险孕妇进行羊水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21-三体8例;18-三体3例.检出神经管缺陷高风险168例,筛查阳性率0.50%,经B超随诊检查,确诊神经管缺陷儿12例.结论:孕中期应用母血清AFP/βHCG二联筛查法可有效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同时也减少了这类缺陷导致的围产儿死亡.
作者:吴胜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rt-PA联合必存对发病< 6 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对住院收治发病< 6 h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42例给予rt-PA(0.9 mg/kg,大70 mg)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急性期脑梗死6 h内静脉溶栓率为37.8%,未发生脑出血现象,但神经系统功能完全恢复仍需一段时间.溶栓患者20 d基本治愈61.9%,显著进步26.2%,进步7.1%,无变化2.4%,恶化2.4%.结论:6 h内给予rt-PA(0.9 mg/kg,大70 mg)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由于溶栓时间窗狭窄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的限制,溶栓治疗的比例很小,我们必须提高对脑梗死的认识,一旦出现脑梗死症状,早期诊断,早期溶栓治疗,大限度提高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作者:胡汉楚;许康;陈小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检测难治性贫血伴幼稚细胞增多(RAEB)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二肽基肽酶10(DDP10) mRNA的转录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急性髓性白血病及RAEB型MDS患者外周血细胞DDP10 mRNA的表达量;采集RAEB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并随访其生存时间资料,分析两者与DDP10表达的相关性.结果:RAEB患者外周血DDP10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初诊白血病患者(P<0.05),正常对照组与白血病患者之间DDP10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RAEB患者总生存时间及外周血细胞数量与外周血DDP10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DDP10在RAEB型MDS患者外周血中的异常高表达,提示DDP10是RAEB的一个特异性标志,但其与患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及生存时间无关.
作者:钟立业;耿素霞;杜欣;郑海涛;吴穗晶;李扬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钙化(MA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138例MAC患者[MAC组,含重度MAC患者(SMAC组)45例,非重度MAC患者(NSMAC组)93例]及90例同期进行检查无MAC者(对照组)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计算颈动脉的狭窄幅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MAC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狭窄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SMAC组上述指标比较更为显著(P<0.05); NSMAC 组及SMA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MAC组颈动脉IMT与NSMA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差性;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AC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50%有意义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通过对MAC的检测,能够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
作者:刘彩杰;孙志丹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照射频率的窄谱UVB(NB-UVB)治疗慢性斑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受3次/周的NB-UVB光疗,另一组则接受5次/周的NB-UVB光疗,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来评价疗效.结果:在相当的治疗次数及UVB累积剂量下,3次/周光疗组的治愈效果与5次/周光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44),但是在治疗后PASI值上,3次/周光疗组要明显小于5次/周光疗组(P<0.01);在治疗时间上,5次/周光疗组要明显短于3次/周光疗组(P<0.01).结论:推荐使用每周3次的NB-UVB照射频率,但是,患者若没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可以考虑每周5次的治疗频率.
作者:章承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 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 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 ± 27.3)min和(169.9 ± 31.4)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4 ± 30.0)mL 和(292.3 ± 54.9)mL(P<0.01),术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3.4 ± 48.9) × 109/L和(306.3 ± 58.9) × 109/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 ± 2.7)d和(20.0 ± 4.7)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相比,保留脾血管SPDP尽管手术难度大,但因避免损伤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并发症少,应为SPDP手术的首选术式.
作者:赵志鸿;白志刚;王栋;刘俊飞;李予闽;刘洪波;温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在肾上腺皮质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肾上腺疾病标本(肾上腺皮质腺癌15例,皮质醇瘤16例,醛固酮瘤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1例,正常肾上腺皮质2例)中CXCR4的表达;免疫化学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肾上腺皮质腺癌细胞系(SW-13)中CXCR4的表达;将SW-13细胞注射至裸鼠体内,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待皮下成瘤后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瘤体组织CXCR4的表达.结果:肾上腺皮质腺癌标本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93.3%,远远高于在皮质醇瘤(25.0%)、醛固酮瘤(14.3%)、肾上腺皮质增生(阴性)以及正常肾上腺组织(阴性)中的表达水平.SW-13细胞系CXCR4阳性率为(61.35 ± 0.92)%,皮下移植瘤CXCR4的表达率为(71.39 ± 3.60)%.结论:CXCR4与肾上腺皮质腺癌有密切关系,可为肾上腺皮质腺癌以及其他肾上腺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
作者:罗佐杰;蒋莉;邝晓聪;梁杏欢;秦映芬;卢德成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是妇科领域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特别适合于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该技术利用内镜经自然腔道(阴道)进入盆腔,直接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和卵巢窝,可以在门诊进行,不需住院.作为一线手段,它可以探查不孕患者的盆腔结构,尤其是输卵管的通畅性,还可以评估慢性盆腔痛和痛经等,以及进行盆腔粘连松解手术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巢多点打孔术.现将THL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罗文姬;陈递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散发遗传性白内障患者主要候选基因突变进行筛查.方法:收集2例蓝点状白内障、2例人字缝白内障、1例海马状白内障患者外周血标本,应用蛋白酶K法提取白内障患者血液中的DNA,针对α晶体蛋白(CRYAs)、β晶体蛋白(CRYBs)、γ晶体蛋白(CRYGs)、缝隙连接蛋白-50(GJA8)基因外显子区域,用Primer3.0软件设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BLAST比对等方法检测CRYAs、CRYBs、CRYGs、GJA8基因的突变.结果:在CRYBA1中,发现两名蓝点状白内障患者在第2内含子区域5′端 + 75位的变异T → G,另外3例患者(表型为人字缝、海马状)未找到该变异.结论:蓝点状白内障患者的变异属于内含子的多态性位点,系该两例患者的一种遗传标记.此5例散发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突变,不存在于CRYAs、CRYBs、CRYGs、GJA8基因上,需继续筛查其他候选基因.
作者:范俊丽;郑芳;向飞艳;饶艳;董素芳;宋贵波;陈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鼻面罩无创通气(NPPV)预防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低氧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患者80例随机分成A组及B组,每组再根据年龄是否≥60岁分亚组进行观察.A组患者自主呼吸及咳嗽反射恢复,断开呼吸机SpO2≥90%,拔除气管插管.B组患者要求意识恢复,其余拔管条件同A组.患者拔管后均面罩吸氧3 ~ 5 min,然后呼吸空气5 min,观察低氧血症、气道梗阻和呼吸抑制情况.接着A组行NPPV 1 h,B组行面罩吸氧,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1 h行动脉血气分析进行对照.结果:所有患者气管拔管后吸空气SpO2呈逐渐下趋势,以老年人下降更明显,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在41.18% ~ 52.38%,分层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管拔管后气道梗阻发生率以年龄< 60岁明显,分层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χ2MH=5.487,P=0.019).A组应用NPPV后气道梗阻改善,1 h后血气分析PaCO2、PaO2优于B组.结论:上腹部手术全麻恢复期NPPV能防治气道梗阻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可增加安全性.
作者:杨明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Bax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cl-2(B-cell lymphoma-2)蛋白及 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在胚胎心脏发育中对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妊娠 8.5 ~ 14.5 d(E8.5 ~ E14.5) 胚胎 30 只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观察大鼠早期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以及 Bax、Bcl-2 蛋白及 NF-κB在胚胎心脏的表达.结果:大鼠早期胚胎心脏发育中,E8.5,原始心管形成,未见 Bax 蛋白及 NF-κB 阳性反应,但 Bcl-2 呈阳性表达E10.5,心房、心室形成,心肌细胞开始表达 Bax、Bcl-2 及 NF-κB,一直持续表达至E14.5.结论:Bax、Bcl-2 及 NF-κB在心脏早期发育中可能通过凋亡来调控心肌细胞的分化.
作者:杨开明;王勇;杜赵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对双相障碍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方法:对40例因复发再次住院双相障碍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分析,并进行为期4周、分为三个阶段的心理干预.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患者服药依从性从2.5%提高到80%.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能提高双相障碍复发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邓艳芳;张静辉;罗洪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中β-catenin、cyclin D1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及与ER、PR、HER-2表达及临床分期和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8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标本110例,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的β-catenin、cyclin D1、ER、PR、HER-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相互关系及与肿瘤临床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10例乳腺癌标本中,61.82%癌组织β-catenin正常表达,38.18%异位表达;60%呈cyclin D1 过度表达.乳腺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cyclinD1过度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β-catenin 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而与Her-2表达无相关.cyclin D1的表达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正相关,与ER、PR的表达负相关,而与Her-2表达无相关.结论:β-catenin 的异常表达激活cyclin D1 的过度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可成为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吴珏堃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20岁.因右侧臀部及会阴部疼痛2 d,出现红斑、水疱1 d就诊.2 d前右侧臀部及会阴部出现烧灼感及针刺样疼痛,随后右侧臀裂部及会阴、阴囊、阴茎皮肤出现红斑、集簇性水疱.3 h前出现排尿、排便困难,表现为排尿排便费力,等待时间长,但能自主排出大小便,下腹无明显胀痛.患者发病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身体健康,无膀胱炎、前列腺炎及便秘等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作者:张永强;汤予锋;尹继平;魏启涛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15岁.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就诊.1个月前扭伤右肘部,在当地医院手法治疗,活动受限未见明显改善,近5 d疼痛加重.查体: 右肘屈曲、前臂旋前位,肘关节肿胀,肘外侧压痛,肘关节屈140°,伸-30°,旋前90°,旋后-30°,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正常.
作者:黄峰;丛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一般而言,患者术后会发生急性炎症反应和免疫功能受损.由于患者术后摄入量达不到正常值,机体很快就会出现营养素缺乏,从而增加感染性并发症、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临床试验证实,手术患者接受免疫营养支持能够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但对病死率无明显影响[1].
作者:李红春;夏照华;宁新忠;王海江;蒋可松;余卫业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总结我们148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去带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后近期(≤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0年2 月至2008年8月间浸润性膀胱癌患者148例,男122例,女26例.年龄1.5 ~ 86岁.开放手术完成全膀胱切除47例;术中采用腹腔镜行膀胱全切除术101例,其中26例关闭腹壁后腹腔镜下行贮尿囊与后尿道吻合.采用去带乙状结肠制备贮尿囊,充分剔除结肠带并横断结肠带间肌层.结果:148例术后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16.22%,其中出血1例;贮尿囊尿道吻合口延迟愈合6例;肠瘘5例;持续腹泻1例;重症感染死亡2例;吻合口闭锁1例;吻合口狭窄6例;黏液栓堵塞1例.结论:原位新膀胱术不仅步骤较多、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腹腔镜技术在膀胱全切及尿流重建术中的应用,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方平;郭凯;杜伟;温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PD-L1和P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47例NSCLC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SCLC中PD-L1和PD-1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D-L1在癌细胞及癌间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93%(23/47)和61.70%(29/47),两者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5).PD-1 蛋白主要定位在癌间质淋巴细胞,PD-1 + 淋巴细胞数量与PD-L1蛋白在癌细胞及癌间质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D-L1与NSCLC分期、淋巴结转移、PD-1阳性淋巴细胞及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马薇;罗殿中;陈源;党裔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共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共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25 ~ 80岁,AO分型B型8例,C型16例,开放骨折1例.结果:25例中有22例随访,随访时间2 ~ 12个月,其中21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优良率92%.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中具有手术创伤小,生物学固定牢靠,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东凌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