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全
经阴道注水腹腔镜(transvaginal hydrolaparoscopy,THL)是妇科领域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特别适合于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该技术利用内镜经自然腔道(阴道)进入盆腔,直接观察子宫、输卵管、卵巢和卵巢窝,可以在门诊进行,不需住院.作为一线手段,它可以探查不孕患者的盆腔结构,尤其是输卵管的通畅性,还可以评估慢性盆腔痛和痛经等,以及进行盆腔粘连松解手术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巢多点打孔术.现将THL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罗文姬;陈递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随着吻合器、闭合器、直线切割器、医用OB胶等医疗器械及材料在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食管癌术后发生食管、胃-胸主动脉瘘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该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如不实行积极有效的处理,往往短期内即造成患者的死亡.本文总结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1998-2010年抢救的6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胸主动脉瘘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恩五;曾茜;曾伟生;乔贵宾;张卓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改善生存质量.方法:对行肺切除术的5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随访5年以上的生存率.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的预后,与其组织学类型和临床病理分期为相关.结论:本文资料分析结果提示鳞癌的5年生存率高为39.9%,腺癌次之为30.7%,扩大手术指征是在不得已情况下,减轻癌瘤负荷,使其他综合治疗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作者:周超;倪国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长期血液透析伴皮肤瘙痒的尿毒症患者46例,随机分为3组:针灸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针灸 + HDF)组15例,血液透析滤过(HDF)组15例,每周透析2次,血滤1次,对照组血液透析(HD)组16例,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皮肤瘙痒情况及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P3-)的变化.结果:针灸 + HDF组、HDF组患者治疗后皮肤瘙痒情况明显改善,缓解率分别为86.6%、66.7%,对照组缓解率为18.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5),而两组治疗组相比,针灸 + HDF较HDF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灸 + HDF、HDF是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有效方法,前者更有效.
作者:张芬;邱志亮;黄华星;房星星;沈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保留脾血管的保留脾脏胰体尾切除术(SPDP)及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术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45例行SPDP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留脾血管的SPDP 24例(观察组),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 2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58.5 ± 27.3)min和(169.9 ± 31.4)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1.4 ± 30.0)mL 和(292.3 ± 54.9)mL(P<0.01),术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13.4 ± 48.9) × 109/L和(306.3 ± 58.9) × 109/L(P<0.01),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 ± 2.7)d和(20.0 ± 4.7)d(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胰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合并脾血管切除SPDP相比,保留脾血管SPDP尽管手术难度大,但因避免损伤脾血管,保护了脾脏的正常结构及功能,并发症少,应为SPDP手术的首选术式.
作者:赵志鸿;白志刚;王栋;刘俊飞;李予闽;刘洪波;温永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病变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引起甲亢心等多器官损害[1-2].典型甲亢患者常出现突眼征、甲状腺肿、高代谢综合征等表现,对于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或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典型甲亢则常发生误诊和延误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08例以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等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首发症状,并诊断为甲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强对不典型甲亢的认识.
作者:袁益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全麻对剖宫产母婴的影响,评价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剖宫产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顺序静推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后行气管插管全麻,对照组取L2 ~ 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记录两组麻醉前、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的MAP和HR,I-P时间、I-D时间、U-D 时间、P-D 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黄素应用例数,新生儿1、5、10 min Apgar 评分,术后24 h随访母婴.结果:观察组在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MAP和HR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在切皮时、取胎前MAP显著下降(P<0.01),取胎后回到术前水平,而HR在切皮时、取胎前、取胎后均显著增快(P<0.05或P<0.01).观察组I-D时间、I-P时间明显缩短(P<0.01),麻黄素应用例数显著减少(χ2=8.533,P=0.003),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各观察时点均≥8分,但观察组1 min Apgar评分降低(P<0.05),5、10 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异丙酚-瑞芬太尼-司可林全麻用于剖宫产术,起效迅速,产妇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对宫缩无明显影响,新生儿抑制轻微,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王文法;王鹤;纪睿;罗成才;姜永旺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护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方法,将护骨胶囊(实验组)61例与安慰剂(对照组)61例进行比较研究.临床观察主要指标为BMD、TRACP5b、OC、OPG/RANKL,疼痛症状与不良反应等.结果:(1)腰椎(L2 ~ 4)和Wards 三角BMD:实验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101,P=0.038; t=2.170,P=0.032).对照组各部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841,P=0.417; t=0.571,P=0.569).(2)TRACP5b、OC 及OPG/RANKL指标:实验组治疗后血清OPG和O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2.671,P=0.009; t=2.861,P=0.005);而RANKL和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3.120,P=0.002; t=2.108,P=0.037),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t=1.241,P=0.536;t=2.963,P=0.673;t=0.677,P=0.808;t=2.067,P=0.937).(3)疼痛评分:实验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798,P=0.002);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有一定程度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t=0.423,P=0.673).实验过程中,各组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护骨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东;邓伟民;洪曼杰;刘丰;王青;孙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手术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变的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它们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及分析早期强化率和强化峰值指标.结果:34例患者,良性肿瘤15例,恶性肿瘤19例.良性肿瘤多边缘光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动态增强曲线中流入型10例,平台型4例,流出型1例.恶性肿瘤多边缘不光整或伴有毛刺,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动态增强曲线中流入型1例,平台型6例,流出型12例.动态增强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4.7%(18/19)、66.7%(10/15)、82.4%(28/34).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模式结合病灶形态学改变,有助于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余小忠;方金洲;李岳兴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改良恶性风险指数(risk of malignancy index,RMI)模型,评价改良后RMI在卵巢肿瘤术前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14例曾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恶性组69例,良性组145例.筛选诊断因子进而改良RMI计算模型;绘制改良前后RMI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参数法对比RMI 1 ~ 3改良前后的ROC曲线下面积;计算改良后RMI1-3的诊断界值.结果:绝经后状态、多囊、实性、CA125、异常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为判断卵巢肿瘤性质的影响因子;增加TSGF改良RMI的计算方法后,RMI 1 ~ 3的ROC曲线下面积均分别较改良前增加(均P<0.01).改良后RMI的佳诊断界值在200左右.结论:RMI经改良后提高了诊断效能,值得向临床推荐.
作者:陈军莹;龙凤宜;姚德生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Bax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cl-2(B-cell lymphoma-2)蛋白及 NF-κB(nuclear factor-kappa B)在胚胎心脏发育中对心肌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取大鼠妊娠 8.5 ~ 14.5 d(E8.5 ~ E14.5) 胚胎 30 只通过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观察大鼠早期胚胎心脏的发育过程以及 Bax、Bcl-2 蛋白及 NF-κB在胚胎心脏的表达.结果:大鼠早期胚胎心脏发育中,E8.5,原始心管形成,未见 Bax 蛋白及 NF-κB 阳性反应,但 Bcl-2 呈阳性表达E10.5,心房、心室形成,心肌细胞开始表达 Bax、Bcl-2 及 NF-κB,一直持续表达至E14.5.结论:Bax、Bcl-2 及 NF-κB在心脏早期发育中可能通过凋亡来调控心肌细胞的分化.
作者:杨开明;王勇;杜赵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糖尿病患者及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工作现状,分析和探讨提高临床护理工作的途径和方案.结果: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文化程度、依从性以及医护人员专科知识掌握程度均可影响中医饮食护理效果.结论:临床上可通过加强个体化、针对性的专科宣教以及护理人员自身培训的措施提高糖尿病中医饮食护理质量.
作者:石彩霞;方坤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照射频率的窄谱UVB(NB-UVB)治疗慢性斑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接受3次/周的NB-UVB光疗,另一组则接受5次/周的NB-UVB光疗,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来评价疗效.结果:在相当的治疗次数及UVB累积剂量下,3次/周光疗组的治愈效果与5次/周光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44),但是在治疗后PASI值上,3次/周光疗组要明显小于5次/周光疗组(P<0.01);在治疗时间上,5次/周光疗组要明显短于3次/周光疗组(P<0.01).结论:推荐使用每周3次的NB-UVB照射频率,但是,患者若没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可以考虑每周5次的治疗频率.
作者:章承中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点盐酸氨溴索 10 mg/(kg·d),静点,1次/d.结果:观察组顽固性痰鸣音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46/50),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静点盐酸氨溴索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顽固性痰鸣音的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伟娟;徐晓宏;李冬梅;崔秀娟;范秀霞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伴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心功能分级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D)的关系.方法:选取61例具有窦性心律且无血栓病史的DCM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NYHAⅠ级15例,Ⅱ级16例,Ⅲ级16例,Ⅳ级14例4个亚组.选取15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了DCM亚组及对照组的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及MPV、PLT与心功能分级和LVDD的关系.结果:MPV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增高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随心功能分级增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Ⅱ、Ⅲ、Ⅳ级与对照组比较,Ⅰ级与Ⅲ、Ⅳ级比较,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各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与PLT呈负相关(r=-0.613,P<0.01),MPV、PLT与LVDD偏相关分析显示均有相关性,分别为r=0.239,P<0.05及r=-0.233,P<0.05.结论:伴有窦性心律,无血栓史的DCM患者其心功能状态与MPV呈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提示伴窦性心律且无血栓形成的DCM患者,其心功能越差,血栓形成倾向越大.
作者:胡恩慈;李晓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比较沙利度胺联合佳支持治疗和佳支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重变化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沙利度胺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每日睡前口服沙利度胺1次,剂量l50 mg,同时接受佳支持治疗.对照组23例接受佳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的体重增加情况及KPS评分.治疗后2个月评价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体重增加、KPS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干,嗜睡,便秘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可增加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体重及改善其KPS评分,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声池;邹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挤压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0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2 mm处用Yasargil动脉瘤夹夹持左侧视神经30 s,术后5 d在大鼠左侧上丘注射荧光金标记RGCs.将大鼠随机分为Rg1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根据不同存活时间将每组动物再分为伤后第7、14和21天3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另取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s并计算出RGCs的平均密度.结果:正常对照组RGCs平均密度为2 268 ± 100/mm2.视神经挤压伤后RGCs急剧减少,伤后第7、14 和21天分别减少至1 301 ± 105/mm2、760 ± /60 mm2和648 ± 65/mm2.Rg1治疗组存活RGCs平均密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伤后第7、14和21天分别为1 748 ± 98/mm2、1 030 ± 68/mm2和840 ± 71/mm2(P<0.05).结论:Rg1在视神经挤压伤后对RGCs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方庆;陆卫华;赵智刚;程青;邬明;刘非凡;李小平;杨剑虹;唐忠志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EB病毒(EBV)在儿童患者中的流行趋势和季节流行特点.方法:2005-2009年,对医院儿科住院患者取咽拭子,检测咽拭子中EBV-DN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检测患儿13 429例,阳性例数为2 003例,总感染率为14.9%;从2005年至2009年,儿童患者的EBV感染率由21.3%下降到12.2%,呈下降趋势;(2)按月统计,4月和10月EBV在儿童患者的感染率高,7月和8月感染率低;(3)EBV在男女儿童患者的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3岁、4 ~ 6岁、7 ~ 9岁、10 ~ 15岁四个年龄组中,4 ~ 6岁年龄组EBV感染率高,但≤3岁年龄组感染人数多,占总感染人数的67.3%,感染的病症主要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9.4%.结论:EBV在武汉地区儿童患者的感染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为儿童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流行呈季节变化,4月和10月感染率较高,7月和8月感染率较低,主要以3岁以下儿童感染为主.
作者:胡兴文;王维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患者男,15岁.右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就诊.1个月前扭伤右肘部,在当地医院手法治疗,活动受限未见明显改善,近5 d疼痛加重.查体: 右肘屈曲、前臂旋前位,肘关节肿胀,肘外侧压痛,肘关节屈140°,伸-30°,旋前90°,旋后-30°,远端血运、感觉、运动正常.
作者:黄峰;丛永健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MP-140、PAC-1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5 例脑梗死患者GMP-140和PAC-1的表达,同时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对血小板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GMP-140、PAC-1 、MPV和PDW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和正常对照组,恢复期组GMP-140、PAC-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并高血压组患者与单纯性脑梗死组患者相比,GMP-140、PAC-1、MPV和PDW水平增高;GMP-140、PAC-1与MPV、PDW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MP-140、PAC-1表达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血小板活化在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高血压病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和表达;GMP-140、PAC-1表达与血小板参数密切相关,都可作为血小板活化的指标.
作者:刘远智;黄春秀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