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加压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重要脏器的影响

赵颖莹

关键词:血管加压素, 病因治疗, 感染性休克, 重要脏器, 平均动脉压, 血管舒张, 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紧张性, 特征性表现, 器官血流量, 心肌功能, 器官损伤, 器官功能, 系统性, 多巴胺, 低血压, AVP, 制导, 争议, 物质
摘要:感染性休克是一种血管舒张性休克,特征性表现是系统性血管舒张,心肌功能抑制导致的持续低血压,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需要血管紧张性物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NE)或(及)血管加压素(AVP)维持平均动脉压,但在感染性休克中使用AVP有效维持平均动脉压的同时是否减少重要器官血流量,影响器官功能导致器官损伤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此进行如下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62例

    目的: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功能性便秘患者12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联合维生素B1片和双歧三联活菌制剂口服,每次2片,每天3次;对照组59例,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次2片,每天3次,治疗1、2个月后,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5%,对照组78.0%(P < 0.05);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4%,对照组86.4%(P < 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联合维生素B1片、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骆晓豪;曹晓鹏;危艳平;农海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海马组织的全基因表达谱初步分析

    目的:检测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背侧海马组织中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首先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动物模型,分别于缺血后6和24 h提取缺血组和假手术组的背侧海马组织RNA,将RNA逆转录合成相应cDNA,以Cy5和Cy3标记cDNA作为探针,与含有41 000点的大鼠全基因组芯片进行杂交,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共发现上调差异基因491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上调351和296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387个,脑缺血6和24 h分别下调296和179个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分析和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等.结论:应用全基因组表达芯片并结合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了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者:陈明;李晓文;方莹莹;严华成;李树基;张兴梅;孙红宇;石玉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泼尼龙对脊髓损伤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脊髓损伤(SCI)早期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6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3只),行L4椎板切除后采用Allen法建立SCI模型.药物组于造模后2 h按人-兔等效剂量给予MP冲击治疗.造模后8 h处死分别获取损伤区长约8 mm的脊髓组织Trizol 法提取总RNA,经质检合格后采用Agilent 兔子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采用GeneSpring 11.0软件,绘制箱线图和火山图;以P < 0.05 且FC ≥2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条件,本文针对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SCI的动物模型.抽提的6个RNA样品的2100 RIN > 7.0 并且28S/18S > 0.7;重复探针点信号CV 值< 15%.在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中VDAC5P、SLC25A5药物组和模型组比较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表达.VDAC5P和SLC25A5构成线粒体膜转化孔(PTP)的主要成分,二者构象的改变可引起线粒体转化孔的高通透状态.结论:MP能对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颖;郑燕科;张春强;王兵;黄河;赵学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袖状胃切除术对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几种不同袖状胃切除模型,探讨袖状胃切除术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在肥胖诱导大鼠(F组)、糖尿病GK鼠(D组)、普通Wistar大鼠(C组)建立袖状胃切除模型,术后连续观察8周,比较3组术后体重、摄食和外周血活性Ghrelin、GLP-1、胰岛素及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F组大鼠与D组大鼠体重下降且摄食量减少,血糖改善(P < 0.05),F组大鼠与D组大鼠外周血活性Ghrelin浓度下降,GLP-1浓度升高(P < 0.05).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在肥胖及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上能有效改善糖代谢.

    作者:严玲玲;朱占勇;吴丹;吴毅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生态营养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生态营养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2例重型颅脑创伤(GCS评分4 ~ 8分)患者作前瞻性研究.生态营养组于早期(伤后12 h)开始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 + 30 mL温水胃管注入,每日3次,同时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普通膳食组仅给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胃管滴注.结果:生态营养组支持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普通膳食组(P﹤0.05);胃肠道功能障碍症状(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容物返流、症状性腹胀、腹泻和拒食等)明显少于普通膳食组(P﹤0.05或P﹤0.01),神志恢复快,生存质量有明显改善.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给予生态营养可有效降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秦德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漏斗胸Nuss矫形术43例护理体会

    目的:漏斗胸是小儿常见的一种胸壁畸形病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我们通过对实施Nuss矫形术的漏斗胸患儿实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合术前术后周密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方法:男31例,女12例,年龄:12 ~ 25岁,在胸腔镜直视下将钢板支架置入,术后2年左右拆除支架.结果:手术时间26 ~ 50 min,平均37 min.术后2年拆除支架,漏斗胸矫形良好.43例全部随访至今,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胸腔镜微创漏斗胸Nuss矫形术,加强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完善的术后护理,远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冯秀琴;王俊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及其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77例不同病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24 h UAE 30 ~ 300 mg,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h UAE;治疗2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对比强化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并以UAE下降值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体重指数、△HbA1c、△Homa-IR及血脂变化值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hs-CRP、24h UAE明显降低(P < 0.01);影响UAE变化的因素有△Homa-IR [标准回归系数(β) = 0.443,P < 0.01]、△HbA1c(β= 0.363,P = 0.01).结论:2型糖尿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糖毒性作用解除,胰岛素抵抗减轻,可使UAE减少.

    作者:颜勤明;戴淑萍;叶爱玲;高祖华;俞碧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43例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黄体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40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纯中医治疗成功30例.结论:黄体破裂采用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可以取得较高的保守治疗成功率.

    作者:余冬青;黄健玲;黎小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鼻咽联合同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体会

    目的:总结采用鼻咽联合同期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的体会.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采用鼻咽联合同期手术治疗52例OSAHS患者,52例中男48例,女4例,男女比例12∶1,年龄27 ~ 65岁,中位数46岁,平均47岁,其中40岁以上占80%.术式特点:鼻咽同期手术,术后大部分即时拔管.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主观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多平面狭窄的中重度OSAHS患者可同期手术,并可即时拔管,术后效果良好.

    作者:宋任东;林拥军;肖跃华;李爱君;丁丽英;杨凤;张海东;刘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ICU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我院2007年综合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07年1月1日至12月30日ICU临床分离的283株病原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阴性(G-)菌、真菌、革兰阳性(G+)菌.其中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等.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金葡菌中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检出率为89.7%.G+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100%,对其他药物耐药率较高;G- 菌中除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外,其他细菌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73%.真菌感染超过G+球菌,对各种抗真菌药耐药率均较低.结论:ICU细菌耐药状况不容忽视,真菌感染较多,真菌耐药率尚不高,应根据细菌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及蔓延和减少真菌感染.

    作者:张爽;赵英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 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 I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 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 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钟雯;曾姣娥;宁尚侠;李又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管加压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重要脏器的影响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血管舒张性休克,特征性表现是系统性血管舒张,心肌功能抑制导致的持续低血压,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需要血管紧张性物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NE)或(及)血管加压素(AVP)维持平均动脉压,但在感染性休克中使用AVP有效维持平均动脉压的同时是否减少重要器官血流量,影响器官功能导致器官损伤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此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赵颖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管理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手术矫治大于14岁的成人法洛四联症39例,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均行右室流出道切口,32例加作右心房切口,用涤纶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右室流出道切口用自体心包片外加涤纶补片扩大,30例合并肺动脉狭窄或者肺动脉瓣环小者作跨瓣环补片.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用血液滤过治疗后肾功能恢复.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术后第3天恢复窦性心律.术后因胸内出血而需再次开胸止血1例.随访1 ~ 12个月,无晚期死亡,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Ⅰ或Ⅱ级.结论:手术矫治成人法洛四联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彻底的畸形纠正和合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克学;王平凡;杨再珍;张力;谌启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浆组,各2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洗胃、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等综合治疗,血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新鲜冰冻血浆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5 d.结果:血浆组患者第3、5、7天血浆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浆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作者:王妙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特点,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为尿路感染的230例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两组的症状、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尿路感染无临床症状的占21.1%,高于非糖尿病组(2.6%),两组尿路感染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糖尿病组大肠埃希菌的比例较高,药敏以对舒普深敏感.结论: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菌尿发生率较高,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及真菌的几率高,总的治愈率较低,住院时间长.因此要重视糖尿病患者中段尿的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

    作者:廖慧华;蔡德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帕瑞昔布对神经外科经蝶入路术后疼痛和机体应激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经蝶入路术后机体应激相关细胞因子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经蝶入路手术患者90例,分为超前镇痛组、术后镇痛组和对照组,比较给药前后各组ET-1、TNF-α、IL-6变化,VAS疼痛评分,术后曲马多使用人次数.结果:对照组术后ET-1、TNF-α、IL-6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 < 0.05),VAS评分较其他两组高(P < 0.05);术后曲马多使用人次数对照组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结论:帕瑞昔布能明显缓解围手术期的过度应激反应,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术后疼痛.

    作者:马薇涛;李红英;于卫;赵国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实施与效果.方法:对18例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颈枕部、肩部或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术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补液抗休克、维护脏器功能稳定,做好创面护理;术后注重姿势固定护理,伤口护理,密切观察肌皮瓣血运,及时排除影响肌皮瓣血运的因素,重视康复护理.结果:15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皮片移植后伤口愈合,肌皮瓣外观饱满.上肢电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高压电烧伤患者实施全面而有重点的护理,是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并能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曾婷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抗焦虑抑郁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对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伴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给予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及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消化道症状积分评定、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测定、水负荷试验(WLT),再统计分析两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消化道症状总有效率为87.50% vs 56.25%,HAD评分达常模率为91.25 % vs 51.25%,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WLT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初始感觉量为:(435.8 ± 78.2) vs (346.7 ± 68.5)mL,大耐受量:(1 400 ± 210) vs (960 ± 214.1)mL,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结论:常规治疗联用黛力新治疗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FD患者,能显著降低HAD评分,能明显提高对胃扩张刺激的初始感觉量及大耐受量,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唐富英;区健刚;李怡新;张志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PLC 法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PHVHF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肾衰合并感染患者8例,测定肾功、电解质.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S-BP色谱柱(5 μm,4.6 mm × 150 mm)测定莫西沙星浓度,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磷酸二氢钾、1.5 mmol/L四丁基硫酸氢胺) = 25:75(v/v),柱温 40℃,检测波长 290 nm,流速 1 mL/min.结果:血BUN 及SCr、血清K+ 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血清莫西沙星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4.49x-0.257,r = 0.999 86.准确度为98.7% ~ 101%,日内和日间RSD为1.12% ~ 5.7%.置换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877x-0.249,r = 0.998 5.准确度为85.7% ~ 95.7%,日内和日间RSD 为1.34% ~ 8.9%.尿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565x-0.270,r = 0.986 8.准确度为97.4% ~ 101.7%,日内和日间RSD为1.51% ~ 11.6%.结论:HPLC方法检测血滤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满足临床研究血滤时莫西沙星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要求.

    作者:李莉;史伟;陈铁锋;刘双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马多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ASA评估Ⅰ~Ⅱ级拟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超前镇痛组切皮前10 min静脉给予曲马多针3 mg/kg + 地塞米松针5 mg;对照组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 + 地塞米松针5 mg,观察术后24、48、72 h患者安静卧床时的镇痛效果和疼痛评分(VAS评分)及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果:超前镇痛组术后24、48 h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72 h的镇痛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乳腺癌根治术前预先给予曲马多可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果.

    作者:喻其霞;郭文利;陆雅萍;黄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