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及其机制分析

颜勤明;戴淑萍;叶爱玲;高祖华;俞碧君

关键词:糖尿病, 2型, 微量白蛋白尿, 胰岛素强化治疗, 胰岛素抵抗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方法:选择77例不同病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24 h UAE 30 ~ 300 mg,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前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4h UAE;治疗2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对比强化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并以UAE下降值为因变量,以年龄、病程、体重指数、△HbA1c、△Homa-IR及血脂变化值为自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hs-CRP、24h UAE明显降低(P < 0.01);影响UAE变化的因素有△Homa-IR [标准回归系数(β) = 0.443,P < 0.01]、△HbA1c(β= 0.363,P = 0.01).结论:2型糖尿病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糖毒性作用解除,胰岛素抵抗减轻,可使UAE减少.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六味地黄丸对OLETF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方法:OLETF鼠40只,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灌胃给药.监测不同周龄体质量、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于8、32和40周分批宰杀大鼠,检测其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结果:8周龄OLETF鼠和LETO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2和40周时OLETF 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升高32和40周龄的OEL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水平(均P < 0.05).OLETF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在32和40周龄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P < 0.05).各周龄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ISI显著相关(P < 0.01).结论: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显著增加OLETF鼠脂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改善OLETF鼠胰岛素抵抗.

    作者:郭煜;朱波;李晨钟;潘永华;张燕;薛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联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脂联素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A组40例)及对照组(B组40例),罗格列酮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对照组则不用罗格列酮;12周后,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 h血糖(FBG,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及尿肌酐(UCr)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及2 hPG、HbA1c、Fins、HOMA指数均明显下降(P均< 0.05),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HOMA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 0.05).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UAER)均明显下降(P < 0.05),但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 < 0.05);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hs CRP显著下降(P < 0.05),APN明显升高(P < 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糖尿病肾病起保护作用.

    作者:舒毅;陈幼萍;曾春平;潘苗;罗少(荘)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重荧光STR-PCR方法在血友病A携带者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血友病A家系遗传连锁分析,建立血友病A携带者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多重荧光STR-PCR方法对50例正常女性进行检测和20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DXS15、DXS9901、G6PD、DXS1073、DXS1108和F8Civs13的杂合率分别为88%、84%、20%、62%、22%和30%;用这6个位点提供的遗传信息成功为20个血友病A携带者进行了产前诊断.结论:多重荧光STR-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的血友病A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少英;马晓燕;张慧敏;王晓蔓;黎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预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局部反应的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减轻或预防因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局部反应的方法.方法:156例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对照1组(注射后72 h内给予湿热敷)、对照2组(注射后72 h 内给予土豆片外敷)、实验组(注射后72 h内给予湿热敷30 min + 土豆片外敷).冬季用保鲜膜固定,夏季用纱布绷带固定.结果:实验组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局部反应的严重程度明显低于空白组、对照1组、对照2组.结论:注射后72 h给予湿热敷30 min + 土豆片外敷可以减轻或预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引起的局部反应.

    作者:李晓华;陈丹红;李玲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血管加压素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重要脏器的影响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血管舒张性休克,特征性表现是系统性血管舒张,心肌功能抑制导致的持续低血压,在病因治疗的同时需要血管紧张性物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NE)或(及)血管加压素(AVP)维持平均动脉压,但在感染性休克中使用AVP有效维持平均动脉压的同时是否减少重要器官血流量,影响器官功能导致器官损伤仍然存在争议,因此本文对此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赵颖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41例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初步建立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的操作规程.方法:对41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分别选用洗涤、改变反应温度、吸收放散试验,直接、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以及检测血型物质等实验方法.结果:经确认试验,分别判定为:22例抗体减弱,13例冷凝集,2例红细胞抗原表达减弱,2例白蛋白/球蛋白比例失调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由于血液中可溶性血型物质过多引起正反定型不符,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血型抗原改变.结论:ABO血型鉴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时,应根据表现型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血清学试验,正确鉴定ABO血型.

    作者:曹越;蔡元菊;刘彦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的可行性.方法:72例准备接受血运重建术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周行双核素心肌灌注与代谢扫描,以18F-FDG代谢显像在灌注减低节段内出现≥1分的改善视为存活心肌.同期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左室短轴基底、中间及心尖各节段径向峰值应变(PRS)、圆周方向峰值应变(PCS),比较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应变参数.结果:常规超声共检出运动异常节段258个,经同位素心肌灌注-代谢扫描诊断存活心肌节段数133个,坏死心肌节段数125个.对照组、存活心肌组的PRS和PCS 均明显高于坏死心肌组 (P < 0.01);对照组与存活心肌组PCS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PRS明显高于显存活心肌组(P < 0.01).以峰值RS≥18.32%、峰值CS≤-10.54%为截断值,预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分别为73.8%、75.6%,特异性分别为89.3%、85.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和0.79.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预测存活心肌是可行的,为定量评估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勇;班允清;文哲;任利辉;王慧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亲环素A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亲环素A(cyclophilin A,CyPA)是一种在生物界广泛存在、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初作为环孢素A(cyclosporin A, CsA)的细胞受体被发现.CyPA具有肽酰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PIase),在细胞内与CsA结合,介导免疫抑制;参与胆固醇转运,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的动态平衡;诱导炎性细胞聚集,发挥前炎性因子功能;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血管损伤后重塑等多种病理过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发生发展.本文就CyPA在AS形成中的病理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老年患者开胸术前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对氧分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前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后对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5岁以上拟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入院后患者吸氧、抗炎及肺功能锻炼.生理盐水(NS)组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硝酸甘油(Nitro)组以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吸入前监测BP、HR、ECG和SpO2.分别于入院时、吸入治疗后行血气分析,观察氧分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氧分压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Nitro组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硝酸甘油雾化吸入可以更好的改善老年患者麻醉前的氧分压.

    作者:顾正峰;高宏;王军;黄东晓;胡毅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联合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联合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配合技巧.方法:对18例联合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特别是胸腹腔镜及超声刀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预防术中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病例均无因器械故障或手术配合不当而影响手术速度及出现并发症.结论:熟练掌握胸腹腔镜及超声刀的使用原理和方法,与医生密切配合,可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玲平;朱玲珠;包雪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高压电烧伤的护理措施,保证手术实施与效果.方法:对18例行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颈枕部、肩部或上肢高压电烧伤患者,术前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补液抗休克、维护脏器功能稳定,做好创面护理;术后注重姿势固定护理,伤口护理,密切观察肌皮瓣血运,及时排除影响肌皮瓣血运的因素,重视康复护理.结果:15例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术后皮瓣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再次手术清创、皮片移植后伤口愈合,肌皮瓣外观饱满.上肢电烧伤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全部患者治愈出院.结论:对高压电烧伤患者实施全面而有重点的护理,是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成功的前提和保证,并能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功能的全面康复.

    作者:曾婷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超前镇痛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同时探讨对患者凝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48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6例,其中A组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组,B组为氟比洛芬酯术后镇痛组,C组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术后1、3、6、12、24、48 h的VAS、Ramsay评分,以评价镇痛效果.术前和静脉注射试验药物后1、3、6、12 h抽取A组及C组患者的静脉血,测定1、5 min及大分值血小板聚集(PAG)功能.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使用镇痛药物的情况.结果:术后1、3 h时A组的VAS 显著低于B组(1 h:A组/B组:3.5 ± 1.1/4.7 ± 1.0; 3 h:A组/B组:2.9 ± 1.1/4.0 ± 0.9,P < 0.01),A组与C组相比,除48 h两组的VAS差异无显著性 (P = 0.34)外,之前各时点A组的VAS均显著低于C组(P < 0.01);B组6、12、24 h时点显著低于C组(P < 0.05),Ramsay镇静评分A、B组6 h内高于C组(P < 0.05)首次需求镇痛药时间A、B组均较C组延迟[A、B/C组:(168.4 ± 12.2)、(160.6 ± 18.5)/(88.4 ± 10.2)min,P < 0.05],24 h内镇痛药使用次数A组少于B、C组.A组及C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引流管血性液体量、术前及术后1、6、12 h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注射液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预先使用可以达到较好的超前镇痛效果,能够有效缓解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引起的术后早期疼痛,而并未增加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

    作者:李倩;梁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低温等离子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中度以上阻塞平面在口咽部的OSAHS患者采取低温等离子刀软腭、悬雍垂切除及扁桃体消融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经多导睡眠监测分析,30例患者中,显效16例(53.3%),有效13(4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6%.结论:低温等离子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效果好.

    作者:葛荣如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下胃管致重度喉痉挛1例

    患者男,54岁,主因突发吞咽困难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 d于2010年5月30日入院.诊查为脑梗死,来时患者神志清楚、失语、吞咽困难、不能进食水.医嘱给予神经内科Ⅰ级护理,陪床一人,持续氧气吸入,抗凝、改善循环等治疗.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护.查体T 37.2℃,P 72次/min,R 20次/min,BP 172/92 mmHg,血氧饱和度98% .因患者不能进食,医嘱给予保留胃管,鼻饲流食及药物.护士向家属及患者交代鼻饲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表示理解.护士给患者右侧鼻孔下胃管至55 cm长度,过程顺利,患者无反应.当要固定胃管时,患者突然出现憋气,面部、口唇紫绀,大汗.血氧饱和度下降至40%.术前立即拔出胃管使患者右侧卧位,给予扣背,加大氧流量至8 L/min,急请麻醉科会诊,插管困难,又急请耳鼻喉科会诊,此时患者呼吸有喘鸣音,考虑喉痉挛.给予地塞米松10 mg稀释后静脉注射,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血氧逐渐回升至90%以上.

    作者:王会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袖状胃切除术对糖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建立几种不同袖状胃切除模型,探讨袖状胃切除术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在肥胖诱导大鼠(F组)、糖尿病GK鼠(D组)、普通Wistar大鼠(C组)建立袖状胃切除模型,术后连续观察8周,比较3组术后体重、摄食和外周血活性Ghrelin、GLP-1、胰岛素及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F组大鼠与D组大鼠体重下降且摄食量减少,血糖改善(P < 0.05),F组大鼠与D组大鼠外周血活性Ghrelin浓度下降,GLP-1浓度升高(P < 0.05).结论:袖状胃切除术在肥胖及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上能有效改善糖代谢.

    作者:严玲玲;朱占勇;吴丹;吴毅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特点,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为尿路感染的230例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两组的症状、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尿路感染无临床症状的占21.1%,高于非糖尿病组(2.6%),两组尿路感染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糖尿病组大肠埃希菌的比例较高,药敏以对舒普深敏感.结论: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菌尿发生率较高,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及真菌的几率高,总的治愈率较低,住院时间长.因此要重视糖尿病患者中段尿的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

    作者:廖慧华;蔡德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慢病毒介导TIEG1基因乳腺癌靶向载体的构建及活性测定

    目的:构建慢病毒介导的TIEG1基因乳腺癌特异性靶向载体,并鉴定其活性.方法:将乳腺癌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片段和TIEG1基因先后克隆进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中,构建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TIEG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包装纯化慢病毒颗粒,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乳腺癌细胞SK-BR-3,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特异性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带有肿瘤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TIEG1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细胞后,乳腺癌SK-BR-3细胞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而人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基本无表达.半定量RT-PCR证实TIEG1基因在乳腺癌SK-BR-3细胞中过表达.结论:构建的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将为实现以慢病毒为载体的TIEG1基因肿瘤靶向治疗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

    作者:蒋磊;林飞燕;王福乐;叶爱芳;吴建波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诊疗特点

    空泡蝶鞍合征(empty-sella syhdrome,ESS)系因垂体萎缩、鞍隔缺如,脑脊液压力使蛛网膜下腔疝入鞍内,并使其内填充脑脊液,使垂体受压变平,鞍蝶扩大、变形而产生相应的一组临床表现.其中原发性者主要与蛛网膜憩室通过扩大的漏斗孔从鞍上池突入到垂体窝有关.继发性者主要常见于鞍上的蛛网膜借助鞍内病变术后或放疗后扩大的蝶鞍疝入.本文主要综述原发性空泡蝶鞍综合征的诊疗特点.

    作者:严斌;彭巧玲;段立晖;任苏虹;赵文新;周国庆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特征,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手术证实的PTC超声声像图表现,总结PTC声像图特征.结果:112例超声声像图中,89.0% (106/119) 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节;51.2% (61/119) 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73.1% (87/119)不伴周边晕环;26.9% (32/119)伴周边晕环,其中84.3% (27/32)声晕不完整;30.2% (36/119)纵/横比> 1;58.8% (70/119) 结节内见微小钙化; 47.8% (57/119) 颈部探及肿大淋巴结,其中71.9%(41/57) 诊断为淋巴结转移;86.5% (103/119)超声弹性成像评分≥3分.结论:PTC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PTC的超声诊断准确率.

    作者:甘科红;丛淑珍;李康;陈青;冯占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悬浮芯片检测血清HIF-1α和Her-2水平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清中HIF-1α 和Her-2 的表达水平、二者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悬浮芯片法检测117 例乳腺原发癌、10例复发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31例正常人血清HIF-1α和Her-2含量.结果:原发、复发乳腺癌血清HIF-1α和Her-2水平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人(P < 0.01),复发乳腺癌高于原发乳腺癌(P < 0.05),良性肿瘤和正常人血清中HIF-1α和Her-2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不同病理类型组内血清HIF-1α和Her-2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乳腺癌患者血清HIF-1α和Her-2的水平呈正相关( P = 0.00).结论:血清HIF-1α和Her-2能准确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华锋;李占文;纪术峰;吴爱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