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肝脏损害的CT表现

唐坤;韩龄锋;郑祥武;吴恩福

关键词:红斑狼疮, 系统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脏损害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导致肝损害的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临床、影像资料完整的SLE肝损害患者3例,结合国内外现有文献的报道资料,分析其CT表现特点及相关病理基础.结果:3例中,2例CT扫描均发现肝内多发低密度影,该低密度灶形态呈楔形或裂隙样改变,主要分布于肝外周包膜下区域;1例仅见单发类似低密度病灶.上述低密度灶三期增强均未见明显强化.3例患者中,腹部其他异常发现还包括:胆囊肿大、囊壁弥漫增厚3例;脾脏裂隙及条片样低密度灶2例;大量腹水1例;小肠弥漫性壁增厚、水肿1例;两肾多发小灶性强化减低区1例.3例中,2例在临床确诊SLE并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短期CT复查发现腹部上述异常表现明显好转.结论:本组SLE所致肝损害的CT表现与肝内其他常见病变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SLE并发的这一少见的肝脏病变的CT表现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120ctn在ER、PR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连环蛋白P120(P120ct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对比分析了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和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P120ctn的表达.结果:52例ER、PR阴性乳腺癌组织中有32例P120ctn(61.53%)膜表达弱阳性或阴性表达,29例(52.76%)胞质表达阳性,总异常表达35例(67.30%).21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膜表达弱阳性6例(28.57%),胞质无表达.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仅有2例为膜表达弱阳性(8.69%),其余均为胞膜正常表达.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9例组织分级Ⅰ~Ⅱ和23例组织分级Ⅲ中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48.27% vs 78.26%(P < 0.05);30例有淋巴结转移和2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76.66% vs 40.90% (P < 0.05);17例临床分期Ⅰ~Ⅱ和35例临床分期Ⅲ~Ⅳ组织中P120ct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58.82% vs 65.71%(P > 0.05).P120ctn的异常表达与ER、PR阴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 < 0.05),与临床分期无关(P > 0.05).结论:P120ctn在 ER、PR阴性乳腺癌的异常表达明显,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项有价值指标.

    作者:邹三鹏;魏涛;章志福;宁宇;刘倩平;陈维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放置双J管方法改进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及术中放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方法:总结2007年1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完成的RLUL 17例,均为输尿管上段结石.重点探讨腹腔镜下放置双J管方法的改进.结果:17例均手术成功,术后4 ~ 6周复查B超无输尿管结石残余,患肾积水消失或好转.手术时间65 ~ 205 min;改进方法后放置双J管时间2 ~ 2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0 mL;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RLUL可以作为微创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重要方法之一,有其存在的价值.本文介绍的置放双J管方法原理科学,操作简单易行,且不需特殊器械,不会增加医院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王斌;胡安定;胡孟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FRP1、Wnt-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和Wnt-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4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SFRP1和Wnt-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FRP1的阳性表达率为25.0%,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黏膜中的92.5%(χ2 = 43.81),Wnt-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17.5%(χ2 = 29.9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SFRP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Wnt-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结论:SFRP1和Wnt-1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它们有望成为辅助参考指标应用于临床,并可能为食管鳞癌的生物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作者:马传香;王美红;张式暖;刘慧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GnRH-a减量疗法用于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运用促性腺激素释放类似物(GnRH-a)减量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4例,经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3个小组,组A为常规剂量治疗组;组B减量疗法治疗组;组C为反加疗法治疗组.比较各组间在疼痛缓解程度、复发率、低雌激素表现、雌激素水平等方面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腹腔镜手术联合GnRH-a减量疗法能有效缓解疼痛,防止复发,B组与其他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并能有效减少低雌激素表现;GnRH-a减量疗法治疗后,监测血E2的均值介于20 ~ 50 pg/mL这一治疗的窗口域值内.结论: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运用GnRH-a减量疗法在预防复发的同时,能有效防止低雌激素的表现.

    作者:徐晓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意义

    目的:通过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脏标本及DN大鼠模型,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在DN中的意义.方法:肾穿刺活检取DN患者肾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及α-SMA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E-cadherin及α-SMA的表达,Real time-PCR检测ColⅠ RNA基因的表达,并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分别于建模后1、2、4、8、12及24周处死动物并取肾脏组织,并用上述同样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结果:DN患者中E-cadherin表达下降,α-SMA及Col I mRNA表达上调.DN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及ColⅠ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相关分析结果提示,DN组大鼠α-SMA、ColⅠ的变化趋势与血糖、24 h尿道白及肌酐的变化呈正相关; 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上述生化指标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EMT能够导致DN患者肾功能的下降,在DN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钟雯;曾姣娥;宁尚侠;李又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悬浮芯片检测血清HIF-1α和Her-2水平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乳腺癌血清中HIF-1α 和Her-2 的表达水平、二者相关性及其对乳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悬浮芯片法检测117 例乳腺原发癌、10例复发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肿瘤和31例正常人血清HIF-1α和Her-2含量.结果:原发、复发乳腺癌血清HIF-1α和Her-2水平高于良性肿瘤和正常人(P < 0.01),复发乳腺癌高于原发乳腺癌(P < 0.05),良性肿瘤和正常人血清中HIF-1α和Her-2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不同病理类型组内血清HIF-1α和Her-2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乳腺癌患者血清HIF-1α和Her-2的水平呈正相关( P = 0.00).结论:血清HIF-1α和Her-2能准确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是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华锋;李占文;纪术峰;吴爱国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引起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变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经过短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salmeterol and fluticasone propionate inhalation,SFPI)治疗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的变化.方法:收集128例CVA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酮替芬,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FPI.疗程为15 ~ 30 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给予乙酰甲胆碱激发试验(methacholine challenge test,MCT)测定,停药48 h后复查MCT.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MCT阳性率分别为96.9%、95.3%;治疗后MCT阳性率分别为64.1%、90.6%.治疗前两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间比较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组Dmin、PD35、Cmin治疗前后比较,t值分别为2.913、3.201、3.568,三者均P < 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Dmin、PD35、Cmin治疗前后比较,t值分别为1.297、0.648、0.171,三者P值均> 0.05,说明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FPI能降低CVA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

    作者:刘桂桃;李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内窥镜下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目的:总结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6月对应用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54例(58只眼)病例的护理经验.结果:治愈54只眼,好转2只眼,无效2只眼,治愈率93.1%,总有效率为96.55%.结论:内窥镜下钻通鼻泪管联合逆行置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等优点,术前术后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汪平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多重荧光STR-PCR方法在血友病A携带者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血友病A家系遗传连锁分析,建立血友病A携带者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采用多重荧光STR-PCR方法对50例正常女性进行检测和20个血友病A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结果:DXS15、DXS9901、G6PD、DXS1073、DXS1108和F8Civs13的杂合率分别为88%、84%、20%、62%、22%和30%;用这6个位点提供的遗传信息成功为20个血友病A携带者进行了产前诊断.结论:多重荧光STR-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实用的血友病A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少英;马晓燕;张慧敏;王晓蔓;黎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改良式平导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S错(合)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改良式平导矫治恒牙期安氏Ⅱ1S错(合)的疗效.方法:恒牙期安氏Ⅱ1S错(合)患者30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普通平导和改良平导技术矫治,观察其打开咬合时间、后牙稳定性、前牙唇倾情况并作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矫治效果.结果:两组矫治后SNA、SNB、ANB和UI-SN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改良平导组矫治后SNA、SNB、ANB和UI-SN与普通平导组矫治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改良平导组打开咬合时间明显短于普通平导组.结论:改良式平导可加强上颌后牙支抗,显著改善了覆(合),提高了安氏Ⅱ1S错(合)正畸效果.

    作者:范红燕;王月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评价陈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的可行性.方法:72例准备接受血运重建术的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周行双核素心肌灌注与代谢扫描,以18F-FDG代谢显像在灌注减低节段内出现≥1分的改善视为存活心肌.同期应用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左室短轴基底、中间及心尖各节段径向峰值应变(PRS)、圆周方向峰值应变(PCS),比较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应变参数.结果:常规超声共检出运动异常节段258个,经同位素心肌灌注-代谢扫描诊断存活心肌节段数133个,坏死心肌节段数125个.对照组、存活心肌组的PRS和PCS 均明显高于坏死心肌组 (P < 0.01);对照组与存活心肌组PCS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PRS明显高于显存活心肌组(P < 0.01).以峰值RS≥18.32%、峰值CS≤-10.54%为截断值,预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分别为73.8%、75.6%,特异性分别为89.3%、85.6%,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和0.79.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预测存活心肌是可行的,为定量评估心肌梗死后存活心肌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刘勇;班允清;文哲;任利辉;王慧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HPLC 法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PHVHF)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PHVHF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肾衰合并感染患者8例,测定肾功、电解质.采用依利特SinoChrom ODS-BP色谱柱(5 μm,4.6 mm × 150 mm)测定莫西沙星浓度,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磷酸二氢钾、1.5 mmol/L四丁基硫酸氢胺) = 25:75(v/v),柱温 40℃,检测波长 290 nm,流速 1 mL/min.结果:血BUN 及SCr、血清K+ 水平显著下降(P < 0.05).血清莫西沙星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4.49x-0.257,r = 0.999 86.准确度为98.7% ~ 101%,日内和日间RSD为1.12% ~ 5.7%.置换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877x-0.249,r = 0.998 5.准确度为85.7% ~ 95.7%,日内和日间RSD 为1.34% ~ 8.9%.尿液在0.1 ~ 10.0 mg/L范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 = 3.565x-0.270,r = 0.986 8.准确度为97.4% ~ 101.7%,日内和日间RSD为1.51% ~ 11.6%.结论:HPLC方法检测血滤患者血清、尿液及置换液中莫西沙星浓度,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满足临床研究血滤时莫西沙星药代动力学变化的要求.

    作者:李莉;史伟;陈铁锋;刘双信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手术治疗气管肿瘤26例

    气管肿瘤是指环状软骨以下,气管隆突以上的肿瘤.我科自1999年至2010年共收治气管肿瘤26例,均采用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 21例,女 5例,年龄16 ~ 74岁,平均46.5岁.其中16例因呼吸困难就诊,8例为痰中带血,2例因行纤维喉镜检查发现气管内肿瘤,呼吸困难严重者达四度.术前均行纤维喉镜检查或CT扫描,明确为气管内肿瘤,且位于环状软骨与气管隆突之间.

    作者:林拥军;宋任东;李爱君;张海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六味地黄丸对OLETF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脂肪组织脂联素的影响.方法:OLETF鼠40只,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LETO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干预组于8周龄起以六味地黄丸灌胃给药.监测不同周龄体质量、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并于8、32和40周分批宰杀大鼠,检测其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结果:8周龄OLETF鼠和LETO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32和40周时OLETF 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升高32和40周龄的OEL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水平(均P < 0.05).OLETF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在32和40周龄显著低于LETO鼠(均P < 0.01),六味地黄丸可显著增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P < 0.05).各周龄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ISI显著相关(P < 0.01).结论:OLETF鼠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六味地黄丸早期干预能显著增加OLETF鼠脂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水平,改善OLETF鼠胰岛素抵抗.

    作者:郭煜;朱波;李晨钟;潘永华;张燕;薛耀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过度通气对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度通气对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取颅内动脉瘤患者3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正常通气组(A组,PaCO2 35 ~ 40 mmHg)、轻度通气组(B组,PaCO2 30 ~ 35 mmHg)和中度通气组(C组,PaCO2 25 ~ 30 mmHg).各组应用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降压幅度在基础值的20% ~ 25%,在降压达到目标值15 min后进行过度通气.各组于降压前(T0)、降压达到目标血压15 min后(T1)、过度通气使PaCO2达到各组预定值15 min后(T2)、MAP恢复且PaCO2恢复到35 ~ 40 mmHg 后15 min(T3)抽取桡动脉血和颈内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静脉血氧含量(CjvO2)、动脉-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和脑氧摄取率(CERO2).结果:与T0比较,各组T1、T2时MAP显著降低(P < 0.05),T3时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比较,A组和B组其余时点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T0比较,C组各时点C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2时C组CjvO2明显降低(P < 0.05)、Da-jvO2和CERO2显著升高(P < 0.05).结论:控制性降压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保持PaCO2在(30 ± 2)mmHg时脑氧代谢障碍,维持PaCO2在(35 ± 2) mmHg以上是安全的.

    作者:刘永哲;高明龙;潘宁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氯沙坦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肾脏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肾脏中是否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2只.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模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肾小球体积增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腔扩大,灶状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而治疗组肾组织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减轻.模型组α-SMA、PC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治疗组α-SMA、PCNA的水平较模型组减低(P < 0.05).结论:氯沙坦可以抑制α-SMA、PCNA的表达,抑制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减轻衰老.

    作者:李垚;冯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之间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的尿路感染特点,为进一步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确诊为尿路感染的230例住院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两组的症状、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糖尿病组的尿路感染无临床症状的占21.1%,高于非糖尿病组(2.6%),两组尿路感染均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但糖尿病组大肠埃希菌的比例较高,药敏以对舒普深敏感.结论:糖尿病患者无症状性菌尿发生率较高,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及真菌的几率高,总的治愈率较低,住院时间长.因此要重视糖尿病患者中段尿的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

    作者:廖慧华;蔡德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新鲜冰冻血浆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浆组,各2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常规给予洗胃、胆碱酯酶复能剂、阿托品等综合治疗,血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新鲜冰冻血浆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5 d.结果:血浆组患者第3、5、7天血浆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浆组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作者:王妙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6和hs-CRP的影响.方法:4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用氯沙坦,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TNF-α、IL-6和hs-CRP水平.结果:经氯沙坦治疗8周后,患者收缩压(165.2 ± 14.8 vs 130.5 ± 12.6)mmHg和舒张压(98.5 ± 8.6 vs 84.2 ± 5.8)mmHg均显著下降(P < 0.05),血清TNF-α(12.42 ± 2.51 vs 6.54 ± 2.23)mg/L、IL-6(25.46 ± 5.24 vs 13.26 ± 5.12)mg/L和hs-CRP(7.34 ± 0.85 vs 4.36 ± 0.72)mg/L水平均显著下降(P < 0.01).结论:氯沙坦降压治疗同时可以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TNF-α、IL-6和hs-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达到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细胞的目的.

    作者:魏文康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GAT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有核细胞GATA-1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48例,ELISA法检测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抗体及血小板生生成素受体抗体等血小板相关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抗体阴性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8例(血小板减少组)、SLE血小板正常患者10例(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志愿者10例(健康对照组)骨髓有核细胞GAT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血小板减少组患者骨髓有核细胞GATA-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病例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GATA-1基因转录因子在SLE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骨髓有核细胞中表达降低.GATA-1低表达引起造血干细胞成熟分化障碍可能是SLE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任传永;徐亮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